恐吓会造成孩子心理障碍吗?

肯定有的,小时候,只要不听话,就说晚上把我关在屋子外面,会被毛狗拖去,然后那些年真的相信了,一到晚上就不敢出门!




我觉得恐吓是一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的,也许大人无意间的一句话,就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举一个我自己孩子的例子吧。近半年以来,孩子都有睡前恐惧症,不敢睡觉,害怕做恶梦,即使我每晚都抱着他睡,他还是害怕,原因是他怕妈妈离开他。我也不知道是自己还是别人说过什么类似离开他的话,然后他就做梦,梦到妈妈在梦里离开他了。从那以后,就害怕睡觉。百般安抚,都不起作用,要哄很久才能入睡。我想这就是恐吓造成的。生活中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人最喜欢吓唬孩子,他们觉得这样逗着好玩,其实他们不明白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所以,从父母自身做起,不要再吓唬孩子了。用正面的语言告诉孩子真相会更实际。




恐吓会造成孩子心理障碍,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很大

因为恐惧会导致心理障碍,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长大后会出现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缺乏独立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用恐吓的方式,那样会造成孩子心理障碍。恐吓虽然有时有效果,但父母却要思考,如果孩子经常处于被恐惧感占据心灵,那么,精神就容易受到创伤,这样下去,还可能会引起口吃、遗尿、失眠、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患精神官能症,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如果你的孩子有恐惧心理,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害怕什么,设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克服紧张情绪。比如你的孩子黑不容易入睡,那么你要告诉孩子,白天和晚上是一样的,没什么可怕的,晚上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听音乐,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游戏等等,这样有亲人的陪伴让他有安全感,让他不再惧怕黑暗。专家说到:“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有害于孩子的神经,引起身心虚弱,影响身体健康”。




看了部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被片头恐怖的教育击倒。

一个小和尚,跟着一个老和尚,常年居住在水中央的庙宇里,与世隔绝。

小和尚生活单调,孤寂,无聊,一个人沉默地成长。

他最大的乐趣,是跟随师傅采药,纵情山水,释放天性,感受自由无束。

他挖掘好玩的事情:用细细的棉线,将小石头绑在动物身上,一条蛇,一条鱼,一只蛙。看它们因负重,不断挣扎,行动迟缓,小和尚开心不已,露出天真的笑容,那笑纯粹,干净。

但这个游戏,被师傅发现了。

师傅不责备,不制止,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任其发生。

到了晚上,师傅找来一块石头,用同样的方式,绑到熟睡的小和尚身上。

清晨,背着石头的小和尚,哭着求师傅松绑,师傅只是问他,背石头的感觉如何。

小和尚面露愧色,他知道错了。

但师傅没有就此罢休,他说:“去,找到那些被你绑在石头上的动物,帮它们解开绳子。那我也会替你解下来的。但是如果那些动物,鱼啊、青蛙还有蛇死了的话,在你今后的生命里,心中都会背负着这颗大石头的。”

于是小和尚背着石头,艰难地去寻找,他找到鱼,鱼死了;找到蛇,蛇也死了;只有青蛙,还在奄奄一息地挣扎。

小和尚哭了,感同身受般,为小动物的遭遇,自责、悔恨、痛不欲生,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

从此他的心里,植入一个信念:我有罪,终生有罪,罪无可赦。

但就是这样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教育,就是这么畸形的教育方式,竟让很多家长认同!

大家说,做得好!就该让他尝受相同滋味!如此才记忆深刻!

多么悲哀。

何为恶?故意为之,破坏他人的利益,视为恶。

我们却忽略了,小和尚施虐,并无恶意,他只是一个孩童,内心纯净,在山水之间,想寻一点乐趣,他只是将蛇、鱼、蛙当做玩具罢了,他只是借此抚慰内心的寂寥,仅此而已。

但这被老和尚解读为了残忍,将这视为恶,是小和尚故意为之的“恶”,他杀生了。

所以,小和尚必须受到惩罚,只认错不行,改正也不行,必须在内心深刻记住,必须为此背负一生。

这,不恐怖吗?不残忍吗?

小和尚为死去的动物流泪,一方面是悔恨,一方面是恐惧。

最信任的师傅预言,他心中将永远背负着大石头。

鱼和蛇不能死而复生,他就无法赎罪,在潜意识中,他顺应原罪,终酿下大罪:追随恋人下山,最终却杀死她。

从某种角度来讲,他的罪恶,是被师傅,这个唯一的抚养者诱发的。

这不是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施虐,给孩子的心灵施虐。

我们很喜欢用“恐吓”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比如,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无用之人!

再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把你抓走吃掉!

恐吓有用吗?

有,它会让孩子紧张,让孩子乖乖臣服。更重要的是,它用起来省时省力,见效快。

压力巨大的父母,便会对孩子的行为,大惊小怪,他们认为“今天偷针,长大偷金”,“今天虐杀小动物,明天就可能杀人”,将孩子的过失无限放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容易使用“恐惧”,为了杜绝孩子犯“大错误”,这个“恐惧”种植得越深越好,最好深入骨髓,伴其终生。

这样,只需教训孩子一次,他就永不再犯,实在完美。

这就是父母的愿望。

可是,被恐吓的感觉好受吗?

不好受。

接受恐吓后,人会产生无力感,自卑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丧失安全感。

心理学上,曾有一个关于恐吓对幼儿影响的实验,也被称为“心理学史上最让人愤怒的实验”。

1920年,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找来九个月大的宝宝,小阿尔伯特,利用孩子喜欢毛绒玩具的天性,让他与小动物、棉絮等,建立亲密关系。

等到11个月大时,华生送给小阿尔伯特一只白鼠,孩子立马喜欢上了。

每次抚摸小白鼠时,他的脑后就会传来巨响,那是实验人员故意制造出来的。

阿尔伯特被吓得抽搐。

可是他无法抗拒内心的喜欢,仍忍不住抚摸小白鼠,这时又会听到巨响,一连三次,小阿尔伯特终于对小白鼠产生巨大恐惧,哭到昏死过去。

后来,他一看到小白鼠,就控制不住地尖叫,同时对一切带毛的东西,甚至胡须,都恐惧不已。

还有一个网友描述过自己被恐吓的经历。

小时候,她偷了妈妈的钱,被邻居姐姐知道,各种羞辱,各种恐吓,说小偷会下地狱,会被鬼怪吃掉。

她为此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焦虑难过,几近崩溃。

妈妈知道后,告诉她偷钱虽不对,但不会受到那样的惩罚,因为妈妈爱她,只要改正行为就值得原谅。

并且告诉她,惩罚只会发生在当下,不会埋藏在未来,而修正行为,才需要延续一生。

从此,她再也没有偷过钱,内心对母亲的尊重和爱,也从未消失。

之后她养成了及时纠错的习惯,成为了不怕犯错误,勇于探索的人。

她的生命,轻盈而丰满,不用背负任何枷锁,轻装前进。

《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指出,人产生恐惧后,心理会失衡,即使这种恐惧得到缓解,其产生的影响并未消除,只是被埋藏在了潜意识中。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恐惧很容易被诱发,对并未发生的事情,产生过多担心,总会联想到糟糕的结局。

比如,坐车总会想到自己遭遇车祸,坐飞机总害怕飞机失事,还没结婚就怕离婚,还未生孩子就惧怕养不好孩子。

这种对未来的担忧,会阻碍个人的探索,将人囿于舒适区,寻求安全感。

它让我们逐渐丧失求知欲,求变欲,故步自封,不思进取。

还有一种情况,因为“犯下的罪恶”将背负一生,无法逃脱,无法赎罪,人们就会产生绝望感。在绝望的推动下,我们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就如小和尚,反正他已背负罪孽,而且无法摆脱,无法修正,那么就让我继续犯罪吧。

类似的情况,也常发生在孩子身上。

我学习成绩差,注定人生失败,那从现在开始,我干脆不学了。

反正我是坏孩子,我再破坏更多规则,也没关系······

我们在孩子内心种下了恐惧,同时也摧毁了他对未来的憧憬,扼杀了他改变的动力。

孩子犯错,及时纠正,是父母的责任。进行适度惩罚,未尝不可。

但恐吓不是教育,它是施虐。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切勿上升到人身攻击,不要对孩子进行负面投射,否定孩子的一切,并将负罪感延续到将来。

请就事论事,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当下找出解决方式,温和坚定地要求孩子改正。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有的教育,都应在爱的包容下发生。

-END-




对于因恐吓已经造成恐惧感的孩子,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害怕什么,设法从心理上去消除他的恐惧感,克服紧张情绪。如孩子怕黑暗不易入睡时,可以告诉他,白天和晚上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怕的。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关了灯看电视、听音乐,在黑房间做游戏,使他将害怕的事和愉快的事联系在一起,亲人陪伴也会使他产生安全感。入睡前可将灯一时开,一时关,让孩子把屋子探个究竟,逐步不怕黑暗,慢慢地他就会习惯独自的关灯的房间里睡觉。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恐吓孩子:如果不听话,就不准吃饭!如果不好好做作业,就揍死你!…殊不知,孩子思想单纯、幼稚,这样恐吓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胆小、内向的孩子,会产生巨大的思想压力,郁郁寡欢,惶惶无主。长此以往,身心健康会受到极大的损害,甚至导致精神疾患。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执拗地与家长对着干。家长要他这样,他却偏要那样,看你怎么办?!

现代教育指出,恐吓教育是一种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它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从正确的角度来说,打骂恐吓孩子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一)恐吓易对幼儿造成心理虐待、精神受损。幼儿需要的安全环境,不仅包括身体的,还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成人对幼儿实施恐吓,则剥夺了幼儿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二)恐吓易引发幼儿心理、生理疾病。医学研究表明,突发的恐吓事件或恐惧气氛会让人的神经中枢受到强烈刺激。若成人常恐吓幼儿,会给幼儿带来压力,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节功能降低,易引发各种疾病,如遗尿症等生理疾病。

(三)恐吓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3岁前是孩子对环境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经常体验稳定与安全是孩子对他人产生信任的前提。用恐怖故事和言语来恫吓幼儿会阻碍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导致幼儿胆小怕事、缺乏独立性,束缚幼儿的个性。

(四)恐吓易混淆幼儿价值观。在幼儿园,有时教师难以控制幼儿吵闹局面时,会警告幼儿“再大声吵,就打电话叫警察叔叔把你们抓走,叫医务室的医生来打针”,幼儿一听就安静了。此时,警察和医生正义的形象变成恐吓幼儿的说辞。这样类似的恐吓将混淆幼儿对一些职业的正确认识。更可怕的是,当孩子真正的遇到危险时,却又不敢找能就他们的人----警察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红燕《“恐吓”非教育,吓大的孩子不健康》.西华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2、朱晓玲.《不要对孩子说——反思恐吓教育》.昆山市城北中心幼儿园.

3、李玉宏.《恐吓孩子恶果多》




肯定会的,我家大宝宝以前小的时候每天晚上就要出去玩,我记得当时就告诉他外面黑有黑猫,我不敢出去,要去他自己去,然后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现在倒好,大宝都快六周岁了,就是害怕黑,天稍黑一点就不敢出门了。希望宝宝快点好起来




恐吓”孩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去触碰某样东西,或者是想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件事,经常都会采用各种夸张的方式来吓唬孩子,比如什么鬼怪之类的。

这种方式固然能在当时起到短暂的作用,但在孩子心中留下的阴影却是永远的,一般经常受到这些吓唬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会留下一种很深刻的印象,甚至是在长大之后也难以磨灭。经过统计得出结论,大部分人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小时候遭受的一些恐吓,或者特殊的经历而造成的,所以家长对这些事情一定要重视起来。

用警察来吓唬孩子

把威严的警察叔叔搬出来吓唬孩子,也是家长们很常用的手段之一,这种方式相较于用鬼怪的方式来吓唬虽然没那么虚幻,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经常用警察叔叔来威胁他们,势必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惧怕警察的心理,因此当孩子在外遇到困难时,可能会不敢去求助警察的帮助。

用鬼怪吓唬孩子

估计很多大人都用过这种方式来吓唬孩子,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就会搬出各类鬼怪出来,说孩子要是再不听话,那么这些鬼怪就会出现。对于天真的孩子来说,这些鬼怪的威慑性自然是很大的,他们也无从去辨别真伪,所以一般都会凑效。但在之后,孩子的心中就会留下了这些鬼怪的影像,时常都会去想象它们长什么样子,以至于越想越害怕,最终造成很大的心理恐惧,变的胆小,或者是演变成一种怪异的心理疾病。

扭曲常理来吓唬孩子

这一种吓唬可以体现在很多的方面,有时候家长可能是出于一种逗趣的心理,但却会颠覆掉孩子对待这些事情的正确认知,轻则闹闹笑话,重则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家长不管是出于逗趣还是引导孩子的时候,都不要随便的去扭曲常理性的东西,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

说孩子是捡来的

这是很多妈妈喜欢用的方式,通常在孩子淘气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或者不要他了之类的话,这些话在回味起来的时候还颇感有趣,但对于幼小的孩子伤害却是很大的,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他全部的安全感,如果妈妈经常这样说的话,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缺乏意义的,希望更多的父母可以更加和自己孩纸互动而不是恐吓。




1-2岁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生活体验,不知道外界有些事物是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其实,当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不听话或是对抗时,父母应该采取诱导的方式,因为他们十分相信父母,一般情况下是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劝导的。

对于因恐吓已经造成惧怕感的孩子,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害怕什么,设法从心理上去消除他的惧怕感,克服紧张情绪。如孩子怕黑暗不易入睡时,可以告诉他,白天和晚上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怕的。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关了灯看电视、听音乐,在黑房间做游戏,使他将害怕的事和愉快的事联系在一起,亲人陪伴也会使他产生安全感。入睡前可将灯一时开,一时关,让孩子把屋子探个究竟,逐步不怕黑暗,慢慢地他就会习惯独自的关灯的房间里睡觉。

千万不要因恐吓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请记住一位早期教育专家的话:“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惧怕、忧虑、悲伤、憎恨、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有害于孩子的神经,引起身心虚弱,影响身体健康。”




面对孩子哭闹顽皮时,家长们最常用的招数就是“吓唬”,采用的道具更是千奇百怪,比如大狗熊、数三下、毛毛虫、偷小孩儿的、警察叔叔、保安叔叔,甚至还有农民伯伯……而从性别上看,妈妈们吓唬孩子通常需要借助外力,而爸爸们则往往是靠自身力量解决,比如信不信我揍你……

综合网友和家长们的反馈,我们将家长们常用的吓唬招数梳理了一个排行榜,家长们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个段位:

招数一:说魔鬼、大怪兽和大灰狼的等不存在的东西

恐怖指数:★★★★★

效果指数:★★★★★

影响:容易让小孩子有不安全感,不敢独处,就是到能独处的时候,也会害怕,静不下心来,不利于孩子成长。

招数二:使用暴力的方法。“不听话我就打你”“把你扔出去”

恐怖指数:★★★★

效果指数:★★★★

影响:典型的暴力崇拜,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当他们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也会想到用这种暴力的方法去解决,以暴治暴。

招数三:以交换条件作为要挟,如“你要是这样就不给你买……”

恐怖指数:★★★

效果指数:★★★★

影响:这种方法会培养孩子的物质心,以后就可能演变成孩子以用物质条件来要挟父母,如果要挟不成,就拒绝接受父母的要求!

招数四:大声呵斥、倒数三下

恐怖指数:★★

效果指数:★★★

影响:刚开始,孩子一般能被父母的大嗓门“镇住”,乖乖地听话,但他们只是被吓住了。逐渐地,孩子会开始抵触父母的训斥,这样宣泄愤怒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吓唬究竟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怎样的影响?与孩子正确交流的方式是什么?在最新一集的《瞧这熊孩子》视频节目中,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宗春山给出了答案。




“吓唬”教育是家长教育孩子最为普遍的方式。一般来说,家长“吓唬”不听话孩子的方式主要有:大灰狼、大老虎、鬼、妖怪等恐怖的形象;警察、老师、医生等一些具有权威而严厉的角色;一些恶性事件的结果,比如说被车撞死、被火烧死、被淹死、被电死等;情感上的冷漠,比如“妈妈不要你了”“妈妈不喜欢你了”“妈妈把你扔到没有人的地方去”等。显然,家长用可怕的事物或制造恐怖的气氛“吓唬”孩子,有时比说服还奏效,真能把孩子镇住。但是,这种做法虽然暂时达到了目的,却给孩子带来不容忽视的伤害。

其一,“吓唬”使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孩子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是模糊不清的,加上孩子年幼,缺乏知识经验,不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陌生的现象和事物都存在戒备心理,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家人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反而利用孩子的无知心理来“吓唬”孩子,这将会在孩子心灵深处埋下“怕”的种子,造成孩子胆小、孤僻、忧郁、懦弱、神经质等性格上的缺陷。

其二,“吓唬”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着特别的眷恋,同时也有潜在的不安感。妈妈不在身边时他们的心里经常会有“妈妈会不会不要我”这样的担忧。如果再这样“吓唬”孩子,孩子的潜在不安感会加剧。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继而会产生和父母情感上的疏离。

其三,“吓唬”会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都具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当孩子在探索世界、寻求答案的时候,如果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而用“吓唬”的手段来禁止孩子的探索行为,虽然暂时避免了孩子接触一些危险的东西,但长期下去,孩子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继而丧失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其四,“吓唬”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吓唬”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是非不分、真假不明,对事物产生错误的概念,对一些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产生害怕和抵触心理。如果家长常用鬼来“吓唬”孩子,会使孩子错误地以为世上真有鬼。如果常用“警察来抓你”“让医生给你打针”来“吓唬”孩子,会歪曲警察和医生的形象,让孩子对他们产生畏惧和憎恨情绪。而且,这些误解和偏见会存在于孩子的头脑中,影响着他的思考和行为。

显然,“吓唬”教育表面看来是孩子暂时的“顺从”,可更影响到孩子思维、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给孩子造成无限的伤害。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理性、科学的教育,千万不要把“吓唬”当作教育孩子的法宝。




恐吓当然会为孩子的性格缔造阴影,因为孩子会盲目信任大人的一切,遭到恐吓的孩子会认为环境危险,因此不敢冒险,不敢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更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自闭、内向等心理问题便有可能伴随他的生活。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这句则更容易让孩子有即将被抛弃的感觉,于是不相信亲情,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对亲人。




原始地址:/redian/6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