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一本正经的和小孩子讲道理?

太推荐巧虎了,我们和大宝讲道理时候都是用巧虎里面说的,小朋友应该…(省略号里包含各种要讲的道理,好多都是巧虎里说过了,例如不发脾气讲道理,有话好好说等等)这个句式特别好用,或者孩子明显喜欢的其他卡通人物也可以




如果是三岁以前的小孩子,讲道理是没有任何用的。孩子的感知力是很强的,但是解读能力不强,三岁以下的孩子,当你硬生生的给他讲道理的时候,他感知到的是你的冷漠。解读不了你背后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三岁以后的孩子慢慢懂了一些道理之后,可以试着讲一些故事引出想表达的道理。这样既生动又有效,没有孩子能够轻松的记住故事中的人物和人物的做法。当然这些故事一定要是正向的。




正经你就输了,现在的孩子都不按套路来的。




讲的是不是“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有一个“正经”的态度。

第一,家长不要嬉皮笑脸。

有的家长对孩子一点都不严肃,即使是孩子犯错误,家长也像闹着玩一样的批评孩子,脸上的表情丝毫也没有变化,还是笑呵呵的样子,这样就让孩子有一种家长在和他们闹的感觉,对他没有一个震慑的作用,那么孩子自然就会一直无理取闹下去。

如果孩子确实犯了错误,那么家长要严肃一些,要一本正经的告诉孩子,“你错了,爸爸(妈妈)很生气”。

第二,一定要讲原则。

错了就是错了,已经说好的事情就不可以改变,家长必须要坚持原则,说到做到,尤其是对于老人带的孩子,家长更要注意这一点,而且也要叮嘱老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放纵孩子。

第三,讲的“道理”要浅显易懂。

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一些大道理他们根本就听不明白,所以家长必须要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例如:你现在不吃饭,一会就会感到饿;你惹妈妈生气,妈妈就会不高兴。

第四,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

如果老人带孩子的话,爸爸妈妈应该跟老人说明白,教育孩子必须要保持一致,哪怕真的有分歧,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要让他感受到这些,否则的话孩子会非常难带。孩子也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他知道什么样的情况对于他来讲是有利的,所以他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而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经常哭闹。

第五,要适当的满足孩子。

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如果孩子提出了要求,可以适当的满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满足的喜悦,他们会更加愉快,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亲密,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听从家长的管教。

第六,适当的鼓励和批评。

家长一定要掌握好鼓励和批评的尺度,如果孩子某些事做得非常不错,那么家长一定要适时的鼓励孩子,例如,当他们特别听话的时候,家长就要让孩子知道,你现在做的非常好。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也不要把一个很小的优点夸得非常大。

在批评孩子这个问题上,家长不要吹毛求疵,不要揪着一个很小的缺点不放,或者是经常“翻旧账”。但如果孩子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也不能一带而过,一定要严肃的批评他们,或者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惩罚。




你把他当做小孩,你自然就会一本正经




小孩子就是不讲道理的,你在那儿跟他讲什么道理呢?对于小孩子就是需要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加上令行禁止的规定。

题主的提问本质上就是一个教育问题,很多家庭都有这种情况。我家女儿今年4岁,之前一直是我妈带的,所以跟题主家的宝宝一样的,粘人,不好好吃饭,自己想干嘛就干嘛,不顺着就又哭又闹。

1.我的教育就很直接,当她要做什么的时候我就明令禁止,不准!再加上现身说法,现在我家女儿不能说很听话,但也至于不顺就闹!就拿吃饭来说,不好好吃饭,那就别吃,而且到下次吃饭前不准吃零食,等到孩子下午饿的时候,她就会自己跟你说饿了,这时候你就可以跟她现身说法了,小孩子就知道不吃饭就会饿。

2.在比如说吃零食,我家女儿就是喝酸奶,喝完一瓶还要再喝,不给就哭。这种时候家长的态度尤为重要,要坚决不能惯着,很多家长由于心疼小孩子或者不当回事儿,小孩子要喝就喝呗,小孩子的态度就是在此刻被养出来的。我就是在小孩子喝酸奶之前就告诉她,只能喝一瓶,喝完就没有了,无论她怎么闹我都不会给的。

我家小孩子这些坏习惯是因为之前在老家被我爸妈带着惯出来的。现在我也在一点点的纠正,养孩子是一个非常漫长且艰辛的事情,需要家长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还有就是建议题主最好孩子自己来带,老人基本都存在隔代亲的现象,凡事都是顺着小孩子来,这种行为我们做小辈的都能理解,但是这对小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性格养成都有很大害处的。无论你说你在外地奋斗给老家的孩子带来多好多好的生活条件,其实对小孩子最大的好就是家长能够时常陪在自己身边。




首先把孩子当成盆友,了解他的想法,走入他的内心。讨论彼此的兴趣爱好,再说明你的想法,问问他的意见,孩子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怎样一本正经的和三岁的小孩子讲道理。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老大四岁,老二两岁半,孩子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你给他讲抽象的道理他肯定是听不懂的,那么我们该怎么跟孩子讲道理呢。

1.一定要发生具体的事情,才能给他讲道理,比如教孩子什么是“耐心等待”,这个道理很抽象吧,孩子晚上要喝牛奶,妈妈去冲奶了,但孩子哇哇大哭,这个时候就可以在他旁边问他,宝宝你知道什么是耐心等待吗,他可能还会哭,然后你还是告诉他,耐心等待就是牛奶还没有来的时候你不哭,孩子不可能一次就懂。第二天晚上还要喝牛奶,这个时候可以再来一次,问他还记不记得昨天爸爸告诉你什么是耐心等待,就是牛奶还没来的时候你不哭,你能不能试试不哭,也许没用,还是哭,等第三天用相同的方法,我们再试试,也许这次就不哭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告诉妈妈,今天宝宝在牛奶没来的时候没有哭,一直在耐心等待。刚刚你这个行为就是耐心等待,你真棒。强化几次,他就知道什么是耐心等待,这比什么大道理都容易理解。

2.当不顺着他的时候就哭这个问题,孩子哭一般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寻求心理安慰,一个是要挟,我们可以满足第一个要求,但不能满足第二个要求,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事,蹲下来抱着宝宝,要和他共情,告诉他爸爸知道你现在很伤心,知道你很难过,你可以哭一会,等他情绪好点告诉他不可以用哭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许会继续哭,温柔而坚定的告诉他哭不能解决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次就成功,一定是反复多次的教导,才能教会孩子如何处理问题。所以一定要耐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我觉得是因为哭闹有效导致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每次哭闹家长就就乖乖就范,他有利可图,自然不会轻易改变。吃饭问题,把家里的零食清一清,然后饭点不吃饭不强求,饿两回就知道好好吃饭了,这会哭是必然的,但是你不让他现在哭,以后听他哭的日子就更多了。还有就是一定要让孩子有足够的运动,不运动,没有体能消耗,孩子肯定吃的少。上下午给孩子增加一些耗费体力的游戏,活动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回答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太子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不是身体上的,而是脑子出了问题。这个太子喜欢钻在鸡窝里跟鸡待在一起,不穿衣服,把鸡毛粘在身上当衣服。无论皇帝怎么传唤,他就是不出来。

为此,皇帝请了很多人来想办法让太子从鸡窝里出来,变成正常人,结果谁也没有办法,国王一怒之下把这些人都杀了。

后来,皇帝又请了一位教书先生,这个教书先生也很害怕。临行前,他连夜拜访了一位高人。这个高人说:若想让太子听你的话,你就得跟太子一样,也钻到鸡窝里,跟他同吃同住,他喜欢什么你也要喜欢什么,也就是投其所好。

结果,这位先生就按照高人的指点去做了。他钻到鸡窝里跟太子待在一起,渐渐地,就和太子混熟了。太子觉得这位先生简直就是自己的知己,自然而然就信任这位先生。

后来,先生引诱太子说,鸡也是需要出去散步的,这样才能长得壮,咱们到人类世界逛逛如何?太子欣然前往,而且还乐此不疲。

过段时间,先生又说,咱们这样穿着鸡毛到人类世界太不雅观了,不如穿上人的衣服,好看又得体。没想到,太子也同意了。

就这样,先生成功地把太子带回人类世界,重新做回了真正的太子。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想说一个道理:要想一本正经地跟孩子讲道理,还要让孩子能听得进去,我们就得有同理心,理解他,懂他,他才会喜欢你,听你的。

此外,给孩子讲道理,我们一定要注意方法,切记说教。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干巴巴的说教,他听不懂,更听不进去。不妨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这样孩子很容易理解,也能听进心里去,从而在行动上产生改变。

另外,我们还可以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好喜欢,他看得书多了,道理就懂得多了,也就不需成人在一边无效地唠叨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要感同身受,告诉她如果我是你,我当时也会这么做,在好奇心和同情心满足的情况下,给她讲下这样做的影响,每个女孩都是公主,每个男孩都是王子,想要成为完美的自己就要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父母以及监护人的言行举止耳濡目染影响小朋友,以身作则




目前的经验,5岁前的孩子一本正经的讲道理都是会听话的小天使




原始地址:/redian/6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