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叛逆有哪些表现?

大部分青少年在14岁左右是叛逆行为的高峰期,也就是初中快升高中或者刚上高中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叛逆行为主要表现在:

1、叛逆期做出来的事大多不计后果,只为追求刺激而逞一时之快,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比较极端的事情,比如逃课上网吧,去学赌博吸烟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

2、叛逆行为主要针对在老师和家长之间;

3、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被说教,喜欢我行我素,不喜欢被约束,喜欢挑战权威,比如跟学校或者家长对着干;

4、易怒,冲动好斗而经常丧失理智,报复心与破坏力强,喜欢以暴力压服别人;

5、渴望被别人认同,期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人,并且渴求能与异性接触交往,对性有好奇和渴望心理。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在青春期中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家长和老师应该耐心引导,而不是一味批判。




孩子叛逆、厌学的原因是什么?

1、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2、老师的原因,有些老师太过严厉,对同学严格要求,当同学达不到这个标准是就会被惩罚,出于惧怕心理而恐惧上学,还有一种情况是老师的不负责任,对孩子疏于管教置之不理,或者歧视孤立某些同学,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3、孩子的自身原因了,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课业太过繁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面对孩子叛逆、厌学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1、做好积极行动的表率。孩子通常有样学样,如果自己做不到,那么孩子会觉得你都做不到凭什么让我做到的思想。

2、平常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美好的形象展示给他们。即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多不如意,情绪再糟糕,我们都不可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成长才是最有利的。

3、多和孩子沟通一下。和孩子谈谈心,有时候,是家长太理解孩子了,导致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那么理解,单方面是不够的,需要双方都理解一点。不妨找个心平气和的时间,和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聊一聊,和孩子说说你换位思考过,你知道自己有过错,要孩子也换位思考,想想父母,父母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父母自己还是为了孩子,这样孩子就能很大程度上理解父母,从而化解相当多的矛盾。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

第一步,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第二步,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技巧。

第三步,帮孩子分解学习目标。

第四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也正处于叛逆厌学阶段,欢迎关注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爱上学习。




我是心理医生小蒋,关注我,了解更多亲子心理健康小知识,如有疑问,可以私信我。

叛逆期的孩子身体在发育,精神想独立,想脱离家庭环境,甚至脱离父母控制,但心性状态又没有完全成熟,是矛盾的天然冲突,这种冲突会产生很多情绪,包括以下方面:

1、与父母、亲人的关系容易出现偏差,容易产生矛盾、冲突,有自己的主意,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不像之前乖巧懂事,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2、孩子喜欢小群体,有自己的伙伴,会更看重团体接纳程度,比如朋友会不会喜欢、接受自己,有归属感的需要,如果没有得到,甚至会为小团体做出违反规则甚至犯法的事情,行为非常冲动,甚至会撒谎、逃学或者做更加偏激的行为。




孩子叛逆、厌学的原因是什么?

1、家长对孩子责备过度。许多时候,孩子心里不满父母偏心,心口不一。但又说不出来,便会以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有时候父母并非偏心,而是因为某个孩子行为不良,经常犯错误,自然父母贵备的比较多。可是,孩子接受的信息却是:父母偏心。因此,他很可能会以不听从命令,厌学逃课等行为以示不满。

2、家长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够人与人的相处,是起着相互作用的,好比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也是如此。身为家长,必须注意自己与孩子亲子沟通的方式。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有叛逆心理,可能他说了一句话,父母觉得不满意,就大声骂他,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或以沉默的方式抗议,或以其他行为抗议,如摔东西,打架斗殴,离家出走等。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产生一种叛逆的心理。

3、有些媒体上传播一些负能量,传播一些负面的价值观人生观,给出负面的榜样。

面对孩子叛逆、厌学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1、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2、多观察,学习现代教育模式。教育孩子不在是靠拳头了,要改革,要充电。有了理念知识才能做好父母。

3、家长可以与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的表现,再结合家中的情况,与孩子进行沟通,初步判断一下他的情绪压力,主要来自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再次给孩子施加压力,强迫他“马上想办法解决问题”或是“恢复正常”。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

第一步,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第二步,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技巧。

第三步,帮孩子分解学习目标。

第四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也正处于叛逆厌学阶段,欢迎关注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爱上学习。




成年人忘性太大造成误解小孩行为,从而有“叛逆”一词出现。

这样理解解释就顺畅了:

脱群.独立.自己单独生存。

由是一切自作主张,自拿主意,由这视角再看孩子们,就没反叛了,而是必然了。

错误造成误解见也。

造成错误误解的,除成年人忘了自儿时状态外,主要是3岁前的幼儿假象促成造成的。

即,恋母跟随大人的离不开成年人假象,这一欺骗给成年人造成终生呵护自孩子的错误信号,从而孩子60岁了,自己80多岁了,仍是操着孩子的心存在着的。

这就是孩子:乖.好.听话,等现象。

当不听话.好.乖,时就反叛叛逆了。

这都是3岁前,大人一离开就哭闹害怕,守着不离太远就宁静自然的假象,引出的后果。

若有叛逆的话,那么4岁童的犟嘴已经开始了,5岁背着大人做自事已明显了,6岁说谎已完全反叛了,8岁分出你的我的已执行了。而10岁后有很多事项不说瞒着大人,且孩子间有订盟约,共瞒大人,已不可逆转了。12岁受气逃家出走,已不可挽回了。15岁互抬扛不服气,已脱离受控了。16岁后越玩越远,回家不按点,已反驳大人了。18岁后合理离家,兴奋都自抑不住了,独立的渴望可窥一斑。当结婚后立刻分家,已不再遮掩了。

此列人人经历过,不分男女,呈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状态。

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青少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一阶段青少年和父母的角色都在发生变化,非常不稳定。所谓的“叛逆”,正是由于这种角色变化期的不稳定造成的冲突。

一、青少年的变化青少年的角色变化:儿童→成人,不独立→独立青少年面对的矛盾:想独立却能力不足,想被家长当做成人对待家长却不理解

对青少年来说,青春期是他们逐渐从屁事儿都不懂,安安心心玩耍、上课的儿童,演变为成人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人,对于自我独立的追求欲望非常强,很希望能够独立生活、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但偏偏这个时候,他们的体力、智力、经验,还不足以支撑他们对于自我独立的向往,所以他们会争取一切机会,去追求独立、自我决定,与“强权”(父母、老师)对抗,这会带个他们独立的快感。

举个栗子:父母让我向东,(因为我是成年人了,我不要别人替我做决定)所以我偏要向西父母让我吃饭,(因为我是成年人了,我不要别人替我做决定)所以我偏要喝汤

这个时期的特点:1.渴望与强权对抗,以体现自身独立,彰显自己的实力,但内心又惧怕强权。例:反抗父母、反抗老师、蔑视主流思想与文化。但很多时候又需要父母、老师的关心与帮助。2.极度渴望收到尊重,渴望隐私,渴望一切成人世界的东西。例:自尊心极强、敏感,家长很容易触碰红线3.梦想开始萌芽,开始思考自己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虽然不一定合理)4.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希望得到关注,希望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例:模仿一切“酷”的行为,比如奇装异服、抽烟、打架5.充沛的体力与精力,亟待发泄。

二、父母的变化父母角色的变化:指导者→陪伴者,命令→建议父母面对的矛盾:年龄差异导致无法理解新思潮;习惯了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一时无法接受孩子的成长。

对父母来说,这个时期的角色转化也很困难。儿童时期,孩子因为自身能力有限,智力不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依赖家长。所以养成了听父母的话的习惯,家长也习惯了帮孩子搞定一切,指导孩子如何成长。突然有一天,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孩子成长的指导变成了粗暴干涉,对孩子的关心变成了个干涉隐私。家长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对待孩子的模式从“成人→儿童”模式,切换成“成人→成人”模式。

举个栗子:小时候给你读日记听,青少年你看他日记那叫侵犯隐私权小时候说粑粑麻麻帮我,青少年说爸妈你能让我自己决定吗?

三、如何避免

1.改变认知让青少年认识到“人生而高贵”是很重要的,改变他们关于“酷”这件事情的认识。让他们知道“酷”不是欺负他人,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酷,是能帮助他人,改善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告诉他们,你们生来就是改变世界的,你们能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需要一个很长时间耐心的引导,才能实现。而且,由于社会本身对于“酷”,对于“成功”认识的畸形,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2.相信他们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就只是学习吗?按照知乎上的风格,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那么除了学习,青少年还应该干些什么?如果你蔑视的说:“小屁孩就好好学习,没事儿打打游戏”,那你就小看了他们。想想看,数学神童、公益少年、舞蹈神童、计算机神童。你们推崇这个类型的青少年,却又蔑视自己身边的青少年,你们的世界我看不懂。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很多很多事情,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机会。给他们机会去帮助他们,做公益,做社会服务,通过自己的创造力解决社会问题。

3.父母的配合

家庭环境,对于一个青少年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家庭越是压制,青少年就越是叛逆。家长越是想维护自己的权威,青少年就越想尝试着去蔑视这种权威,以获取独立的感觉。

家庭能做的,应该是创造一个环境,利用环境去影响青少年。什么氛围?你想让青少年成为怎样的人,就创造怎样的氛围!你想让他读书,你却每天看电视。你想让他好好学习,自己却整天打游戏搓麻将。也许儿童时期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但青少年时期,他们想的一定是“凭什么”。

4.形成新的团体

青少年时期,非常需要团体认同,所以团体对他们思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光是青少年,想象一下,当你成为一个团体中的异类时,你会觉得舒服吗?

最基本的,帮助青少年远离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的群体,正如孟母三迁。

但很多情况下,影响青少年的的团体比较大,例如学校。这种时候,帮助青少年远离不良环境的成本会非常大。这时怎么办呢?

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新的,更健康的团体。例如我们正在尝试的少年组。尝试把几个不同的青少年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团体,打造一个健康的团体文化。这样,当青少年在其他大环境下遭到群体排挤的时候,新的团体,可以给他们力量,帮助他们坚持正确的思想理念。




大家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青春期叛逆”,包括我们每个人大都经历过这个时期,不过一提起这个词,给人的直接印象便是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叛逆的一种现象,我想在这之中是有很大误区的,人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真正的“青春期叛逆”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这很是个值得商榷的话题。

首先要弄清楚普通父母所理解的叛逆是怎么回事,说白了就是不听父母的话了,样样事情喜欢顶嘴了,你要他这么干他偏那么干,讲到底就四个字不好管了。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1、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会大声反驳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往往会坚持己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和独立意识。

2、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对于父母提出的要求会不加思索的抵抗。

3、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修改甚至彻底废除。

4、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反感甚至厌烦,出现过激行为。

5、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嘲笑甚至讥讽那些成绩优秀或进步的同学。

6、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反正就是和你“对着干”。

这就是大多数父母口中的叛逆,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突然跑过来,叫你去做一件事情,但却不告诉你原因,就说是为了你好,你会去做吗?我想一个正常人都不会吧!这就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的核心问题!!!小的时候大家都傻傻的,自己的想法很少,全都是听父母的话,父母叫我们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也不会去问原因,或者问了原因虽不情愿但还是在父母的威严下照做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了,他接触的事物多了,看的书也更多了,他有自己的想法,这时父母的想法就不再是权威了,而是一个建议,他们有权选择或坚持自己的想法,关键是他们更喜欢自己独立地去处理事情,即使出错他们也想自己承担这个后果,但一定要自己实践,父母提的好的建议他们会采纳,但若父母提出一个建议是不合理的,他们就不予施行,除非他们的父母说服他们,而大多数父母都是只告诉孩子要这么做,但从来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从这点上来看应该说孩子还是很讲道理的。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必经的阶段,但是心理逆反,也就是指叛逆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一般小孩子在11一12随开始就会接触很多东西,会有自己的主见,对父母也不会言听计从了,所以我们感觉小孩子叛逆了,一般表现也就是凡事很父母对着干,你说向左,他就偏向右,你说对的,他就偏说对的,只是以此来告诉父母“我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你不能再用强横的态度来规范他的行为,而是要引导,多讲道理!慢慢的小孩懂得越多了才越容易度过这段时期!




我认为青春期的叛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上课不专心,容易走神,学习并不是他们的主心;

2、内心非常烦躁,没有明确目标,会感觉到迷茫;

3、性格暴躁,不喜欢和家人、老师沟通,常常顶嘴,这个时期反而一些社会不良少年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4、想与众不同,所以喜欢奇装异服、有时做出的事,让大人们无法理解。




青春期可能有的表现:冲动、难沟通、爱冒险、对抗父母、脾气暴躁、拉帮结派、不合群、早恋、性好奇、沉迷游戏、小说、虚拟社交、漫画、cos、疯狂追星、厌学、自卑、自傲、压力过大、对相貌不满、自残、抑郁、酗酒、睡眠困难、厌食障碍、离家出走、自杀……

过了这个时期会稍微有些好转的表现:冲动、难沟通、爱冒险、对抗父母、脾气暴躁、自卑、自傲、疯狂追星、对相貌不满、拉帮结派、不合群。

说是稍微好转,是因为有的孩子是学家长的,所以家长也需要自己成长,给孩子做好榜样,不然像冲动、脾气暴躁、沉迷游戏、酗酒这些完全可能是家长教的,而自卑或者自傲、对相貌不满、对抗父母、拉帮结派、不合群,也完全有可能是家庭教育方式导致的,成年了以后也不会改变,会跟随他一辈子。

而难沟通、早恋、性好奇,是需要家长去教孩子的,孩子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的。

而沉迷游戏、小说、沉迷虚拟社交、漫画、cos、疯狂追星,注意!是要沉迷!是要疯狂!如果孩子一天只上半个小时网你还觉得他沉迷,我觉得你可能需要干预。如果孩子一天三五小时以上,放弃学业,逃课去做这些事,那孩子需要的是专业的咨询师干预。

而厌学、压力过大、过度自卑、自残、抑郁、酗酒、长期失眠、厌食障碍、离家出走、自杀,真的爱他,就赶紧送他去靠谱的地方心理咨询吧。

最后,补充两个点:

1.不建议送军事全封闭学校去,有的父母没有办法了,在家里完全管不住了,就想送全封闭军事学校,觉得送过去了,至少知道孩子在哪里,至少知道孩子没闯祸。因为这样的学校是以限制自由为前提的,而青少年们其实是在摸索着长大,送去这样的学校是完全违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的,二次伤害的也不在少数(那些从封闭学校回来就弑母、断绝关系的,不在少数)。建议先尝试正规咨询。

2.很多习惯是父母都有的,比如冲动、脾气暴躁、沉迷游戏(现在大人沉迷王者荣耀等游戏的不在少数吧)、沉迷小说、夫妻关系困难,这些情况,想引导和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是很难的,如果是幼儿,你还可以用权威压,青春期的孩子已经长得人高马大了,心也野了,你是很难用权威来压的。所以有的人也说,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些情况,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不然孩子给治好了,回到家里,还不是又反复了。

欢迎大家关注号,获取更多青春期的解读和相处技巧。


1、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青春期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2、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春期学生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春期学生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3、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或否定

有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春期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

4、对老师教学和行为的偏激评判

由于对学校部分老师的不认同和抵制,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与相关科目学习出现滑坡现象。有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不找自身的原因,总是挑老师的毛病,与老师对立,并煽动学生的对立情绪,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形成一股和老师敌对的势力。这也是青春期学生当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5、对成人和家长的抵触情绪的明显增强

青春期学生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

6、对异性的盲目信任及亲近感增强

青春期学生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他们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青春期学生的“早恋”是令家长和学校头痛的事,而且愈演愈烈。“早恋”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许多学生的感情机能减弱,情绪不稳定。时而高兴、时而沮丧、时而自我欣赏、时而自我讨厌,缺乏控制自我感情变化的能力,不仅影响学习和身体,而且会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强烈诱惑下受骗上当,步入歧途。

7、对内心世界的封锁。

青春期学生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施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而心理的长期压抑又会使学生陷入恶性循环,他们渴望理解又无从表达,便会觉得无人理解,会在某特殊的场合下爆发,甚至于一些青春期学生会因无法渲泄而患自闭症或选择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8、对社会要求的矛盾态度。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教育对策:

应对青春期逆反心理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逆反心理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出现。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因此,对于青春期学生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应泰然处之才是。

其次,要正确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质。逆反心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但是,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待青少年中消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分析原因进行克服、矫正和教育。教育处在青春期逆反状态的学生,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对学生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家庭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家庭成员之间教育一致,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学校应为青春期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顺利渡过心理逆反期。




原始地址:/resou/5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