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只能惩罚,不能乱打。“惩罚”和“打”,不能混为一谈。
虽然打孩子也属于一种矫正孩子的教育方式,但这是众多教育方法中,最蠢的一种。越打,亲情越淡。
经常挨打的孩子,通常会有两种后果:
有的孩子,越打越不听话。长大之后,会成为一个暴躁残忍的人,对他人,对世界没有爱心。
有的孩子,越打越怯懦。长大了之后,更容易变得对人唯唯诺诺,没有自信。
所以,打孩子,虽然会有一些表面上的效果。暂时管用,但是后患无穷。
那么,孩子犯了错误,怎么样惩罚,才能达到“小惩大戒”的作用呢?
在中国,从古就有家规家法。家规家法,不是只针对孩子的,是全家人都要共同遵守的,这是家庭范围之内的“公法”。行公法,自然是管用的。
当孩子看到,家长们犯了错,也要受到家法的惩治。即便受罚的不是孩子,孩子心里也会记住,不敢轻易触犯家规。
孩子难免会犯错误,必要的惩戒手段是要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跪到祖宗面前,家长向祖宗陈述惩罚孩子的原因,然后,或罚站,或用戒尺打手心。这种仪式感强烈的惩戒方式,给孩子思想上的震慑,远远大于身边上的痛苦。既给了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又不会把孩子打惨打死。真的是很高明!
现在家长们所谓的打孩子,基本都是乱来的。心情好的时候,下点毛毛雨;心情不好的时候,狮吼功加七伤拳。道德规范方面的错误,雷声大雨点小;考试成绩不好,男女混合双打。打得孩子内心凌乱惶恐,不知所措。
一些西方国家,为什么用法律来严格禁止家长打孩子?正是因为家庭暴力太普遍。在只有两代人的小家庭中,年轻的父母们控制不住情绪,很容易把孩子打伤打残,甚至打死。如果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妻子和孩子会受到长辈的保护。家庭成员们,会自然形成相生相克的稳定局面。
现在我们中国的家长,也什么都向野蛮人学,家庭无法保护妇女和儿童,动用法律来保护,这是文明退化的表现。事实证明,法律对家庭事务的管制能力非常有限。
所以,家长们不应该再问打孩子管不管用的问题。如果打一顿就能解决问题,那就不会有坏孩子了。
教育孩子,奖励与惩戒都要有技巧。
奖励孩子,要让孩子发现:认真、努力,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惩罚孩子,要让孩子懂得:马虎、懒散,则是自己在惩罚自己。
具体的方法,我会在专题课程中讲解!
教育5岁左右孩子该不该打他?
无论多大的孩子,都不应该打,当你举起手的时候,意味你的教育彻底失败。
打,往往有两种结果,一是打成小老虎,以后报复性,攻击性极强,不利于生存。二是打成逆来顺受,退缩严重,不敢说话表达,甚至不敢出屋。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首先我感觉不应该打,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如果犯错我们可以给他讲道理,告诉他下次不可以在犯这种错,但是打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导致孩子越来越逆反。
小孩子在五岁就已经慢慢懂事情,因为你越打越觉得它心里委屈,小孩子要与别东西引导它
教育五岁的孩子可用"惩罚"来代替打。打的话孩子的直接感受都转移到你打了他上面去了,他可能只记得你打了他,但是不记得你为何打了他。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以下是我的看法,还是以我家多宝为例。
多宝有段时间特别喜欢丟东西,经常把自己的奶瓶和饭碗摔坏。甚至一言不合就开始摔。有一次我就告诉他,这个奶瓶在摔坏了就沒有奶瓶喝奶了,你不要再摔了。后来他还是故意摔坏了。睡前要喝奶,我以沒奶瓶为由拒绝了。第二天中午要喝奶我还是以奶瓶被你摔烂了为由拒绝了。
到晚上的时候,他不淡定了。对我说:妈妈我要喝奶,你再给我买个瓶吧,宝宝不摔了。
后来给他重新买了个瓶,可宝贝了。一下都不摔了。
对他"示弱",也是一个好方法可以让孩子记住自己的错误。
比如你可以对宝宝说:宝贝你这样做让妈妈很头痛,妈妈哪哪都不舒服了。小宝宝一般都会马上停止闹腾,过来抱抱安慰。
还有就是孩子喜欢听故事,可以把要讲的事情融入到故事里讲给宝宝听。以他喜欢的方式讲给他听,他才愿意去执行。
不建议打5岁小孩,毕竟打在儿身上,痛在母身上。况且又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一切还是以教育为主,小孩子这个时候还小适合讲道理。如果你打了小孩子也有可能是发泄一下情绪,事后小孩会越来越怕你,很不好沟通的。遇到调皮捣蛋或者生气的事情,一定要沉着冷静,就像我女儿说的:深呼吸深呼吸,不生气不生气我一点也不生气。我只能说:亲生的亲生的。
该出手时就出手。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溺爱。对孩子的爱,只能放在心里。表现出来的,该狠还是要狠点。
每次去我表哥家玩,只要有他儿子在家,所以人都得陪他一起看动画片。7岁了吃饭经常还要喂,遇到不如意的经常摔东西,大声嚎叫。活脱一个“虎娃”。一般来说,在家庭中,妈妈放纵地溺爱孩子,典型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其一,对孩子给予“特殊待遇”,使孩子滋生优越感。
有很多妈妈由于孩子是家的独生子,让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都会受到特殊照顾。这样的孩子必然是“恃宠而骄”,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理会别人的感受。
其二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无条件满足”。
有的妈妈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是无原则的满足,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觉得“再穷不能穷孩子”,即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而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其三,袒护孩子所犯的错误,成为“护犊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妈妈总是视而不见,反而说:“不要管太严,孩子还小呢。”有时候爷爷奶奶还会站出来说话:“不要教太急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会好了。”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全无是非观念,长大之后很容易造成性格扭曲。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教育5岁左右的孩子该不该打?
5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事物人物都有一种好奇心。这时候需要家长耐心教导和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妈妈要读懂孩子的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要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交流思想,学会观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孩子的语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应孩子的思想。只要了解到孩子心里去,对家长教育进了一步。
体会孩子的自尊心别看只有几岁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犯错了,轻则责骂,重则抬手就打。这样只会恰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叛逆心。如果你用和气、亲切、感同身受的语气讲,这样孩子很容易接受。
听听孩子怎么说当孩子调皮、不听话、哭闹等等,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安抚,在听听孩子怎么说。孩子没有大人有心计,有什么便会说什么,家长可以从孩子的语气了解孩子再进去教育。
总结语
总而言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一味的打骂成就不了孩子,一味的溺爱只会让孩子走向毁灭。科学的教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好。
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喜欢分享生活,分享宝宝的点点滴滴,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探讨,讨论。让孩子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第一次vlog拍摄视频,紧张啊[捂脸]青蜂队长
教育5岁左右孩子该不该打
谢谢邀请,我是育儿领域创作者,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千万不要溺爱
该打,但是不能打得太凶.教不严师之惰。其实中国古代这种思想虽然在今天不被世俗认可,但是棍棒下出孝子这是真话.以前的学校都挂着一个匾.《溺则无授》就是说如果你溺爱孩子就别送来.送来我也不教。
以前的父母没有不打孩子的.皇帝上课虽然不被打.因为皇帝是天子.平民打不了.所以古代有的皇帝可以代罚.就是找伴读给你挨打.其余的不管王爷,阿哥都可以被打。
呵呵说道这里我就再给你讲讲普通老百姓怎么对待,教育孩子的.古代的打孩子,并非今天的虐待,暴打。古代打孩子一般都用戒尺,扇子,拐杖这几样打孩子.你试想一下.戒尺,扇子打手心,屁股只是伤之发肤.不想今天.要么不打孩子.要么就打半死.还有像拐杖虽然杀伤力有点大但是用拐杖的人打你的都是祖辈.
《奶奶.爷爷》老了没力了.而且孔子曾经说过.孩子挨打的时候要跪在父母.祖辈灵位,学生就跪在孔孟牌位前受责.如果父母老师下狠手是可以跑的.你在拿古今做个对比,现在就在你周围有些孩子还对父母大吼大叫.
甚至恶语相当对不对.古代是没有这回事的.你纵观古今5000年的历史.古代除了皇家.就没有弑父弑母的人.而今天,你每年都会听说好几回的.虐待老人之类的事件,你恐怕已经听习惯了.所以打孩子是该打的.但不是暴打.你可以用柳枝.尺子.之类的打两下.让孩子记住.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上是本人个人意见以及看法,大家有不一样的看法请在下方留言,共同探讨。
孩子这个年龄段是最淘气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开始对身边的事和人有些认知,而且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观思想,他不再像小时候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反而和父母对着干,这也算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叛逆期吧,不建议父母去打骂孩子,而是去找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不听话的主要原因,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量,只要做到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肯定也愿意听父母的话。
不该打。以暴制暴的方式,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惩罚也只对当下的行为有用,从长远看,长期受惩罚的孩子,会容易出现暴力、不自尊自爱、缺乏安全感。
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方法。
一、和善而坚定的管教理念
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行为。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要坚持这一原则。既不娇纵,也不惩罚。既不打也不骂。
比如1:孩子把饭撒了。一改以往的大发雷霆,用和善的语气,告诉孩子:饭撒了,就不能吃了。用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今天中午你没饭吃了。
比如2:孩子考好了。一改以往各种夸赞,奖励,用和善而坚定地语气:这次考的好,说明这段时间下功夫了,掌握了学习方法,希望你下次还能有这么好的成绩。
一开始用这样地语气,孩子会不习惯,但是坚持下去,孩子一定会喜欢这样的管教方法。
二、如何对待不良行为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一定是由于大人不了解其内心,孩子最渴望的是要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天真的以为,可以通过错误行为来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也正是孩子可爱之处。
如果是寻求权力,就不听爸妈的话:退出权力之争,双方冷静下来。因为人在生气时,会出现“原始脑”,容易说出后悔的话。
如果是寻求大人的关注:给孩子一个微笑或是拥抱。或者赶紧放下手中的事情,来陪孩子。
如果是报复,你打我了,骂我了,我也得打回去:这时尽量保持友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向孩子承认错误,不该冲动,希望得到孩子的谅解。
如果是自暴自弃,我就是学不会,考不好:帮助孩子完成简单学习任务,慢慢建立自信心。
三、正确运用鼓励很多大人擅长惩罚,而不知在什么情况下鼓励孩子,有的大人认为在做的好的时候,就说:“真棒!”是在鼓励孩子。
1、非冲突时间,给予鼓励
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我们很容易立刻说教,而其实,在过了冷静期后,再用“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有很多不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而不是责备的语气。
2、转移不良行为
孩子总是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可以让孩子把这种力量用在帮忙收拾家务上。孩子一下车就爱乱跑,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我会让他帮我拿力所能及的东西。
3、教孩子正确看待犯错
对于犯错,孩子总会有种羞耻感。要让孩子知道,人都会犯错,没有完美的人。如果把错误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更能让孩子认为犯错没什么大不了,大人同样会犯错。
比如:花盆被你摔得真有创意啊;妈妈这次的报告出现了一个错误,受到领导批评了。
在这样不惩罚不骄纵的管教方法中长大,孩子知道底线在哪里,可以成为自己的小主人,不被外界所左右。推荐一本育儿书籍《正面管教》,我一直在运用的管教方法,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