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时间,除了刷手机我们还能做什么?

谢邀,这个不好回答,凭个人的喜好吧!其实并不难,你甚至无需刻意死板地去规划时间和行为,只要清醒活在当下,认真地让每个碎片时间都过得充实且有意义,这就足够了。


1.看书,一些有价值的中外名著

2.玩电脑游戏,LOL

3.看看电影

4.网上找些资料学习做一些新菜试,给另一半一个惊喜


其实可以做的太多,我很想和爱人在一起,哪怕不说话,就静静的坐着也好,但现在单身的我,现在也只是想想。其实,更多的时候,那些可以做的事,都是习以为常的事,可能也是有种说不清楚的冷漠习惯,越是习惯越是容易忽略。人就是这样,得到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才后悔莫及,所以说,当你刷遍了手机,还是觉得无聊透顶时,多关注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吧!人生苦短,莫要虚度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便了人们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碎片时间虽不起眼,但利用得好也会有很大收获。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8.5%的受访者注意利用碎片时间。受访者利用碎片时间常做的事有看新闻、听音乐和看书。利用好碎片时间,60.6%的受访者觉得生活更加丰富充实,53.4%的受访者觉得做事会更加有条不紊,从容不迫。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与此同时,人们拥有更多的碎片时间,专家把这个时代称为“碎片化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每天接受和处理的信息量极大,我们是否被海量的信息绑架?还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做有一些意义的事?有人说,如果我们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用好3—5年的碎片时间,也许可以修建一条你的财富管道,也许可以把你的英语口语锻炼得溜溜的,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投资高手、国学达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你的人生目标设定,别小看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散为整,3—5年后就会发现有了更丰富的“我的世界”。

时间是个常量,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谁都不会少,但对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来说,时间却是个变量,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实现更多的愿望。雷锋在看电影前看书,战友问他,这么几分钟还看书?雷锋说,我都看好几页了。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雷锋和鲁迅都在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喜欢读书的人,都会利用好碎片时间。工作以外的时间是零碎的,有人觉得静不下来,而毛泽东正是在日理万机中“聚散为整”,读了大量的书;一样的时间,善于把零碎的都充分利用起来,在书中寻找真理。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当然,决定这种差异不是拥有多少碎片时间,而在于干什么。排队时、候车时、坐地铁时,都是碎片时间,关键在于如何利用。88.5%的受访者注意利用碎片时间,常做的事有看新闻、听音乐和看书,这无疑值得称道和推崇。以微信为例,人们最早多喜欢看搞笑的、娱乐化的东西,现在开始不满轻薄、娱乐的信息,转而对有深度的、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东西感兴趣,对知识的诉求也趋向于“有识、有趣、有变”,普遍认为知识是服务于当下的,应当以个体意义及感受为标准,通过涉猎不同的知识,更好地了解自我、认知世界。

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需要有整体规划,贵在聚散为整,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充实。借用一位企业家的话:拥抱碎片化时代——撷取碎片,深度拥有。

(燕赵都市报付彪原题:聚散为整学会利用碎片时间)


原始地址:/resou/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