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根据你简单的描述,一岁半的宝宝已经具有了自我意识,家长要多跟宝宝沟通,要适当的理性教育,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实现孩子满足感。
1、对于孩子不听话,首先要分析孩子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否合理,如果合理你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不合理要找出原因来,如果确实是无理要求就应坚决拒绝,并向孩子说明拒绝的理由。
2、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的职责,要耐心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给宝宝示范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3、对于一岁半的宝宝多跟他沟通,家长切记不要用情绪对宝宝,家长用情绪对宝宝,宝宝觉得有用,就会效仿家长的做法,愿望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后长大容易形成气怒或者恐惧的情绪,逆反也会导致人格的收窄,很容易对未来有影响。
4、家长要耐心地教宝宝,示范给他看,用心去爱她,给他保护和关心,他就能够感受到。
根据社会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儿童心智发展五阶段理论,一岁半孩子处于自主与羞愧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自主能力开始显现,他开始有自主要求,一旦要求得到满足和鼓励,他的个体意识和影响力意识会得到增强。相反,孩子的能力得不到表达,受到拘束,将有可能产生自卑、无力感,不利于其天性的发展。
著名育儿专家尹建莉认为,在保证道德和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最大的自由。
你说的要说服孩子,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无关乎原则、安全、道德的前提下,尽量给孩子发展天性的自由。在确实需要说服的时候,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遵循渐进、潜移默化、形式多样化——
对一个一岁多孩子讲道理,需要有些技巧,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孩子,不能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给孩子讲事情的危害、后果,可以借助动画片、绘本、讲故事、亲子游戏、表演、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力求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如果一次的谈话起不到好的效果,可以变换其他方式方法,或者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其次,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
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喜欢打人,恐吓没有用,平常的教育没有用。后来我发现孩子并不是大人眼中的“打人”暴力,而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别人相处的一种方式,只是他的形式不对。于是我尝试经常教孩子去亲别人的脸,牵别人的手。慢慢地,孩子开始喜欢上了这种令大家都愉悦的方式。
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只是我们误解他了。
第三、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执拗于一件事或者一样东西时,你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比如我们要走西边,孩子偏要往东边的时候,我们不妨说,我们一起比赛跑步吧!或者指着那边的花儿说:你看到花儿上的蜜蜂了吗?我们一起看蜜蜂采蜜吧!
第四、拥抱孩子
有时候对孩子的爱表达最好不过一个暖心拥抱。或许再好的说教都比不上和孩子的一个深深的拥抱,再多的委屈与不解,一个拥抱,或许就胜过千言万语。
谢谢邀请,对于孩子不听话你应该首先分析孩子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否合理,如果合理你就应该尊重孩子,如果不合理要找出原因来,如果确实是无理要求就应该坚决拒绝。对孩子应该从小开始教育。
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的指责,要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给宝宝示范那些是好的、是对的、是不能做的。
对于一岁半的宝宝多跟他沟通,家长切记不要用情绪对宝宝,家长用情绪对宝宝,宝宝觉得有用,就会效仿家长的做法,愿望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后长大容易形成气怒或者恐惧的情绪,逆反也会导致人格的收窄,很容易对未来有有影响。
记得我家豆豆在一岁半,将近两岁的时候,总有那么几次,总有那些一些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这个孩子怎么变得这么不听话,不服管教。
很多时候,这个“小魔女”真的是简直快要把你折磨疯了。
暑假,带她去舅舅家小住,一丁点的小事,比如,吃饭不要坐餐椅,睡前不会乖乖地听你讲故事,等等,都能搞得家里不得安宁。
让你大发脾气不是,让你哭笑不得也不是。
反正这段时间,你跟孩子说什么,她回应你最多的就是“不,不,不”。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孩子可能是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往往会认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于是,他们动不动就爱跟你较劲,和你反着来。他们要求周围人都得按照他的想法做事。
记得最清楚的是,豆豆出门在穿衣服这件事上,简直让我大伤脑筋。大晴天要穿雨鞋,天气不热要穿裙子。
我们母女俩常常因为这些事争论半天,折腾半天。
其实,后来认真想一想,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在大人看来匪夷所思,甚至是不可理喻的行为,完全出于孩子的本能。
所有在我们成人看来糟糕,焦躁,甚至是混乱的行为,其实并不带有任何的恶意或是敌意。
虽然对大人尤其是父母来说,这是一段颇有压力和挑战的阶段,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黄金时期。
在你倍感恼火、烦躁,甚至忍不住就要大发雷霆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眼前这个“小魔头”或许正在专注的观察、探索、发现这个世界呢。
当然,最关键的前提就是,你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大吼大叫,或是用更加粗鲁的方式来回应孩子。
你要允许孩子发泄,允许孩子说“不”。
待他冷静后,再用一种温和且坚定的态度地跟孩子讲道理。
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大人的尊重,有了自己做主的感觉。
特别是在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不妨把指令式的管教换成孩子愿意接受的选择题,是吃米饭还是喝稀饭,这样一来,亲子关系缓和了,孩子也更易成长为真正的自己。
一岁半啊,这个阶段,你打,她嘿嘿给你笑;你骂,她更大声吵吵;再大些,还会天真的来一句“妈妈,你没系(事)吧?”
唉,确实算是个难题啦[笑哭]。
这件事上,作为两岁半孩子妈妈的我,已经很有切身体会了。
一岁半的小孩不听话,一般是因为宝宝还听不懂大人的指示,也听不懂许多道理。这么大的孩子,他也搞不懂,“为什么你这样行,我那样就不行?”
不光听不懂,他/她还很想和你说说,自己想要怎么样。
毕竟,这么大的孩子,自我意识还很强。他们觉得“我才是宝宝,你们每天不都围着我转的嘛,宝宝想要的,就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说话又说不利索,还表达不清楚自己,所以一着急,他可能还给你大闹一场,让场面很失控!
所以,这种时候,你越和宝宝讲道理,他/她越继续“坚持己见”地和你闹。
很多时候来说,比较有效的是先用其他好玩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或用有趣的语言,吸引着他去做你想让他干的那件事。
比如说,我家闺女是个双鱼座的小“拗蛋儿”,一点都不听“哼哼”。我曾对天嚎叫过“你清醒一点啊”这种话,还被朋友无情嘲笑“你让她怎么清醒?”
现在,也摸到了一点门道。就是☞尽量用她的视角和语言,诱导、诱惑她,让她觉得按妈妈这样做,很好玩。
比如,你想让她洗手吃饭,她拿着玩具玩这玩那,不配合。这种时候,一般可以先和她玩两下手中的玩具、画笔等,然后夸张地一边跑着一边说,“妈妈去洗手喽!妈妈要搬宝宝的(脚踏)凳子喽!”
她是一定要坚持自己搬凳子,自己开水龙头,自己擦手的。所以这一招,十有八九就能哄她去开始洗手程序。
还有睡前强制刷牙的时候,使劲催眠她:“草莓味的(牙膏)香不香啊?”
“香!”
“刷完牙也香香喽!”
“香香喽!”
当然,漱口之前,还是早逃走一次,只能抓回来,按倒刷……
出去玩不回家的时候,我一般跑在她前面,一边往家的方向走,一边喊:“妈妈回家喽,拜拜!”
她很黏我,一般会着急地跟上来:“抱抱!”
用的很灵的招数,尽可以固定下来,下次她也是不会厌的。
☞至于更高阶的,吃饭挑食、吃饭坐不住等等,我发现榜样的作用,和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简单说,就是绘本和坚决不(向手机这个神器)妥协。
绘本:
我闺女吃饭挑食,除了馒头和面条,其他的这顿不吃这,吃那,下顿又变样,所以每顿饭要看运气。粥、肉、青菜这些,总不能每样都吃点。
后来讲绘本讲到《好饿的小蛇》,(我见好像最流行的是《好饿的毛毛虫》)第二天吃饭时,我就开始讲故事了:“好饿的小蛇怎么样来?啊呜,咕嘟!”
“啊呜,咕嘟!”一口菜就下去了。屡试不爽。
另外,绘本的用处还有很多,孩子不擅长和其他小朋友交际,给她讲《小小云》的新朋友,慢慢也有意识了。
关于不给手机:
一开始也因为这件事和她爸爸吵了几次,讲了很多道理。后来讲通了,定下规矩:这顿饭吃不饱没事,下顿没吃饱也没事,饿了就知道好好吃了。
就这样,朋友家的孩子每顿看着手机吃饭(怀疑都不分泌消化液的),消化不好,依然挑食。我家只在特别忙特别闹的时候(比如和朋友聚餐时)拿出来一下,下顿绝不连着,也没有瘾。
☞另外很重要的是,你要和其他抚养者达成共识,每次都互相支持。不能一个说这样不行,另一个在一旁和稀泥,说行吧行吧。
这样才可以有“权威”的感觉。
这个权威,也包括你自己的坚持。
“妈妈/爸爸说了不准!”这句话,不要轻易说,说了就得坚持到底。
一般的孩子还是很会看眼色的,如果让他闹一闹,你就满足了他,下次他还会继续闹一闹的。
无法说服,孩子那么小怎么可能听懂大人的话,只能是我们肢体语言或者用潜意识引导孩子,言语和肢体太过激,要耐心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