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撒谎的问题,你怎么看?

1、要清楚孩子为什么撒谎,是害怕父母或者事情很严重,说出来会被打;2、要引导孩子不要撒谎,说出实情,如果事情不严重,选择原谅孩子,让孩子知道说出实话,父母也会原谅;如果事情严重,批评教育,以教育为主,让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千万不要直接上手打。3、让孩子知道撒谎是推卸责任的行为,教育孩子千万不要撒谎。




因为害怕才撒谎,如果父母宽容,不苛责,一般不会。如果有,是阶段性的,别扣帽子,问清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我们常常用天真无邪来形容孩子,就因为孩子是不会说谎的。这使我想起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来。当皇帝挺着大肚子,穿着并不存在的所谓神奇的衣服,在大臣们的喝彩声中,神气活现地游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只有小孩敢于揭穿骗局:皇帝并没有穿衣服啊!孩子的天真反衬了皇帝的愚蠢,大人们的虚伪。

恶意的说谎者是骗子,骗子之所以可恶,是因为他骗取了善良者的信任,以达到了自己卑劣的目的。有些人谈不上骗子,但不说实话,往往是出于私心或者虚荣心,当然也是不诚实的表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说谎是大忌,是人品不良的表现。

那么一个孩子说谎,一次两次可以谅解,但常常说谎就不是小问题了。这里没有所谓善意的谎言,往往是实实在在的欺骗,其目的是骗取信任,蒙混过关,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如果是这样,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是中华美德,是做人底线,是立身处世之本。教育孩子诚信做人,敢于担当,是家庭之责,学校之任。我们应该反思,孩子说谎的行为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大人也说谎,是不是大人常常不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抑或大人常常用粗暴的方式管理孩子,不能够正确引导等等。只要认真反思,找出问题症结,及时纠正错误,耐心疏导,孩子说谎的毛病是可以改正的。不破不立,立也在其中了。




孩子为什么撒谎?撒谎的孩子怎么管教?

家长来信:撒谎的孩子怎么管教呢?我家这个一步三谎,满嘴就没个实话,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死不改悔。眼瞅着七岁了,原指望长大点能好些,结果情况越来越糟,这可怎么办?

答:谢谢邀请,谢谢信任。小孩子撒谎这事儿吧,不独您家,这几乎是华夏大多数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具体到某一个孩子,无非是程度轻重罢了。所以,您先不要太焦虑,希望能够在情绪平和的前提下,接受这么两个铁打的事实:

第一,撒谎跟生了重病一样,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得上的,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痊愈的,它需要时间和耐心;

第二,小孩子撒谎跟小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是一回事儿

“皓魄当空宝镜升”的叫做月亮,“玉梯横绝月如钩”难道就不是月亮了么?既然满满圆圆时候、弯弯牙儿时候都无改于月亮是月亮的本质,那么,考试得了第一名或者满嘴谎言,当然也无改于他都是我们最爱的、独一无二的那个孩子的本质

面对撒谎的孩子,家长们有了这么两个基本认知,接下来的事儿就相对好办了,无非是追根究底弄清楚孩子为什么撒谎,并通过改变这个原因进而改变撒谎这个结果。

1、孩子为什么撒谎?

小孩子身体容易生病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孩子们的身体本就弱,抵抗力差,很容易被外邪入侵;

二是生活环境不好,本来就弱的身体长期被外邪过盛的环境侵蚀,容易生病是必然结果;

三是正常成长过程中身体内环境与外部环境一次又一次抗争从而实现新平衡的过程,要不老人们怎么会说“变一次狗大一截”?小孩子生一场病就长大一截,这是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同理,小孩子“心理容易生病”(比如满嘴谎言)也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孩子们的心理本就弱,抵抗力差,很容易被外邪入侵;

二是生活环境不好,本来就弱的心理长期被外邪过盛的环境侵蚀,容易撒谎之类的不良行为是必然结果;

三是正常成长过程中心理内环境与外部不良影响一次又一次抗争从而实现新平衡的过程,小孩子犯一次错就得一次教训,得一次教训就多明一桩事理,多明一桩事理就多长大一截,这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长话精简说,小孩子说谎的原因不外乎三个:

一是模仿大人;

二是迫于压力;

三是并不能准确分辨哪些是撒谎、撒谎是怎么回事、撒谎意味着什么,他只是在进行生命成长的探索罢了。

追到了孩子为什么说谎的源头,我们很容易就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2、孩子撒谎等不良行为如何矫正、改变?

改变孩子撒谎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呢?针对孩子撒谎的三个源头,与之相对应的,也有三类解决办法。

第一撒谎源头及解决:模仿大人。

这个好理解,小孩子接触最多、依赖最深的人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必然会成为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一点点把根深深扎进孩子心里。好的种子,发芽长大必然是好树木、结的必然是好果子;坏的种子,能不能发芽两说,纵然幸运的发芽了,也必然不能长成好的树木——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孩子真不是故意拿一模一样的坏行为来寒伧或恶心父母。相反,在他们水晶一样剔透美好的心灵中,父母的一切都是好的,父母简直是上帝般的存在,是高大、伟岸、神圣且永不可亵渎、背叛、忤逆的。尽管他们还不懂什么是高大、伟岸、神圣和亵渎、背叛、忤逆,但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映照中,父母是高天上的太阳、是暗黑时的月亮、是心之向往最紧密的追随。

有人打电话来,父母明明在电视机前神侃瞎聊,一瞅电话上名字立刻切换电视机模式和自己的表现模式,压低音量嗯嗯啊啊应付几声然后来一句“正开会、再说”,果断掐断电话后立即又切换回神侃瞎聊状态,甚至还不忘抱怨或调侃几句来电者——这种成年人世界的所谓人际交往“技巧”,并不能够被孩子的世界所理解。

孩子们眼睛所看见的、心灵所映照的是什么呢?是父母亲明显违背事实的即兴表演,他们绝不会以之为耻或谢绝模仿,他们会认为特别好玩儿!是的,“好玩”。基于这种“好玩”及天性的好奇,他们便会兴致勃勃地开启模仿模式。一次又一次,于是乎……撒谎这事儿,就成了孩子的日常行为模式——不是孩子不够好,只是因为他们还无法理解“撒谎”背后的道德与伦理,只能“被动地”任由养育者日常言行无声无息入侵和渗透。

解决办法:“反求诸已,正身正心”,创设“不教而教”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

说起孩子撒谎这事儿,人们理所当然认为是孩子自己的错;但是,如果谁家孩子总是满嘴脏话,这时候人们很轻易就能下结论说“那家大人整天脏话连篇,孩子当然见样学样!”孩子们说脏话与撒谎,其背后的本质源头都是一回事儿,都是“家庭教育生态环境”的问题。足够好的父母,从计划要生孩子之前的戒烟戒酒开始,会进一步戒除脏话、撒谎、懒惰、拖延等等不良行为,事事反求诸已,时时“正身正心”,目光长远、从容创设“不教而教”的美好家庭教育生态环境。

第二撒谎源头及解决:迫于压力。

东方式思维及文化体系中,最让孩子们备受折磨与掐狭的,就是“容不得有任何错误!”不被容许有任何错误——这可真是,望而生畏、畏而生压、压而生谎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啊,限制和扼杀了孩子们多少试错的勇气以及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孩子们为什么会在特殊压力条件下撒谎呢?是家长和教师们共同逼着让孩子不得不撒谎啊!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撒谎的孩子有糖吃,不撒谎的孩子有板子挨!亲爱的,换作是你,你是愿意撒谎得糖吃呢?还是宁死不撒谎等挨板子呢?趋利避害,先天之性也。咱能指望一个稚龄小孩子有“头可断血可流宁挨板子不撒谎”的逆人性觉悟与气概么?反正我不行,如果非得在这二者之间择其一的话,“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嘛,当然得离板子远远地。小孩子嘛,顺口一个小谎就可以避免惨痛惩罚,还顺带着可以跟父母家人讨个巧、跟小伙伴们卖个乖,皆大欢喜的事儿,傻子才不干哩。

上个月遇到过这么一件事:有个孩子,上初一,成绩跟小学门门功课100分相比,简直惨不忍睹,各学科成绩压个及格线都勉勉强强哪!亲朋们因故聚在一起,不大的屋子里满当当全是人,这孩子也在场。他爹娘高声大嗓极尽渲染之能事的曝光这孩子的“不争气”。大人们个个儿好心好意捋袖子上场,又是给爹娘支招又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再教育,群体性轰炸的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那孩子在众目睽睽死盯之下、在殷殷切切期许之下,像入党宣誓那样隆重、神圣又真诚地许下了承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末次月考成绩从年级第九百名上升到前一百名,为考上一中而头悬梁锥刺骨努力奋斗!”

家长欢喜得不行,临别还再三再四跟其他大人们致谢——唉,致哪门子谢啊?从第九百名一步跨入一百名?坐火箭呢?就算孩子在氛围、形势及种种因素无形的压力下确实想“一雪前耻”于是真诚地许了承诺。但是,成绩退步这么明显必定是有一些大人们不曾看见、孩子也不曾认真对待的原因在。孩子许下诺言之后必然是要回到与之前一样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中继续他的生活和学业,可是那些原因并不曾得到妥善解决,一模一样“外邪过盛”的环境,怎么可能只凭一堂生猛思想政治课就能“幡然醒悟”从而“洗心革面”再而“跃级升迁”??比做梦还不靠谱。其最终结果,无非是群体性压制着、逼迫着让孩子将自己真诚的承诺变成一个最大的谎言!

人人都知道高利贷可恨,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借了一次又一次?一个债务窟窿需要拆许多面墙才能补回来,墙越拆越多、洞越补越大;同样的,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圆回来,许多人有过类似经验且为之焦头烂额过,也确实真诚地许下诺言再也不撒谎。可问题是,当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逼迫、同样的氛围重现时候,谎言不知不觉又产生了!为什么?惟“压力”尔。对小孩子而言,来自于家长与老师的外部压力不改变,撒谎的可能性便会永续存在。

解决办法:“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这话如果是我这样没建树、没出息的小百姓说的,其参考意义与指导价值都不大。但如果这话是钱学森先生说的呢?最近各大电视台、各大媒体高频提到“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先生;提到1942年起钱先生在8年时间内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获准参与研究美国一切最核心军事机密工作等等的伟大与辉煌。敢不敢设想——如果没有钱学森先生,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会怎么样?如你如我这样的普通百姓会怎么样?除了被动挨打还能有什么?!如今的安居乐业、安心安稳以及春花潋滟、阳光明媚还能如此唾手可得吗?天才如钱先生,全才如钱先生,依旧在强调“正确的结果从大量错误中来”,平凡如我们及我们的孩子,又凭不什么“永不犯错?”永不犯错,就意味着生命与心灵的僵化、停滞。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请容许孩子们犯错误吧,请允许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并从这无数次的失败中积累独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吧!他们从刚刚生下来软趴趴地小小婴孩儿,用长达一年的时间才一点点学会抬头、翻身、爬动,用长达一年的时间才一点点开发、创造并学会使用自己的双腿——是的,孩子们学会使用双腿的能力确实是他们开发并创造自己身体的过程。如果没有步履蹒跚一次次尝试的经验、没有东倒西歪一次次摔倒的经历,他们的双腿于他们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他们还能有走路的可能吗?

遗憾的是,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家长们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宽容”,忘记了自己曾经那样欣喜地、温柔到近乎于慈悲地看着孩子们笨拙的小手一点一点学着握拳、学会握拳,一点一点学着系鞋带、学会系鞋带。如今,曾经那样的温情、柔软与耐心哪里去了?成年人世界只问对错的高效率、只看结果的强节奏,真心不适合需要慢时光的孩子们!

要急,不要催,请允许孩子们慢慢来,请容许他们一次次试错。请与他们一点一点把一树花看到发芽、看到开花、看到凋谢,再看到发芽、开花、凋谢;请慢慢地,与时光握手言和,也与孩子们握手言和。

第三撒谎源头及解决:不能准确分辨哪些是撒谎、撒谎是怎么回事、撒谎意味着什么。

“不能准确分辨哪些是撒谎、撒谎是怎么回事、撒谎意味着什么”这一条,普遍存在于低龄孩子,他们生理与心理的发育还没有抵达能够准确分辨是与非、对与错的程度。他们也许是混淆了想象与现实,这个叫“想像谎话”;也许是以现实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这个叫“愿望谎话”;也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而“稚言稚语”,这个叫“无知谎话”;也许是把模仿大人的谎话当作一场好玩的游戏,这个叫“游戏谎话”;也或者,因为他们所理解的某个事与大人眼中完全不同,但大人却以暴怒等情绪对他们进行批评、压制,他们会遵从本能地辩解,这个叫“辩解谎话”——谁把鸡蛋打碎了?“哦哦,是鳄鱼!”诸如此类,还有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

发生此种情形的时候家长应当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放大该谎言,以游戏力进行亲子情感连接,再通过艺术力正向引带。

“放大该谎言,以游戏力进行亲子情感连接,再通过艺术力正向引带”的解决办法,同样适宜于以上两种“模仿大人”及“迫于压力”而撒谎的矫正教育。

这个办法得分三步走,需要详解——需求不紧急、不迫切的家长可以跳过,紧急又迫切的家长最好多读几遍,并在实际情景中多模拟、多实战,直到这三步化进你的血液,长成你思想的一部分!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不只孩子的撒谎行为已得到良好矫正,就连其他不良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矫正,因为“家庭教育生态环境”改变了,因为家长“改变了自己”——“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第一步:放大谎言。

妈妈一进门,发现厨房地上有两颗碎了的鸡蛋,稀糊糊、黏答答的,可怎么收拾啊?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惫的妈妈出离愤怒,尖利又高亢地吼道,“谁把鸡蛋打碎了?”

“哦哦,是鳄鱼!”站在妈妈腿边刚刚还喜笑颜开的小宝小脸上瞬间堆满恐惧,嘴唇哆嗦着挤出一句。

“鳄鱼?哈,你说是鳄鱼?!”妈妈的声音更尖利更高亢,她猛地抬起巴掌,将将扇出去的那一刻,她看到了孩子瑟瑟发抖害怕到极点的可怜小模样,妈妈的心一下子就软了。她接着前头那句话继续高亢表达,“鳄鱼?哈,你说是鳄鱼?!就是我刚刚在小区门口看到的那条红色大鳄鱼?”妈妈的声音继续高亢着,但那高亢中隐隐藏进去了某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和解与温柔——孩子是多么敏感的小动物哪,孩子立马咬紧了这根鱼钩,一张手抱紧了妈妈的腿,“是的是的,就是那个红色的,超大的鳄鱼!”这时候父亲刚巧进门了,凑趣儿来了一句,“怎么?今天晚餐吃鳄鱼吗?”一家三口哈哈大笑。于是,一场因害怕而起的“辩解谎言”被轻易化解。

第二步,以游戏力进行亲子情感连接。

妈妈一样儿一样准备晚餐,爸爸一点一点教孩子怎么将地板上稀糊糊、黏答答的碎鸡蛋收拾干净,一家三口各自进行着手里的事情,可嘴里的连珠妙语却并不曾停下。三个人就“那条红色的、超大的鳄鱼”展开了各种奇妙又玄幻的想象。孩子咯咯咯清脆的笑声伴随下,地板收拾干净了,美味晚餐也好了。往常吃饭总是磨磨蹭蹭的孩子三下五除二吃饱,然后把自个的碗筷收拾干净,屁颠颠跑前跑后给爸爸妈妈添饭。之后,乐滋滋跑去抱来他的鳄鱼绘本给爸爸妈妈看,小手指一下一下点着书页纠正说,“没有红色的鳄鱼!巨大的鳄鱼在这里,它们没有跑出来打碎鸡蛋哦!”说着说着顺口就“招供”了:“想做炒蛋,想给妈妈惊喜,结果鸡蛋掉地上了,摔碎了。”

第三步,以艺术力进行正向引带。

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开心心承认了事实,并表达了“打碎鸡蛋”这个事实表象背后深深的爱。妈妈大力地拥抱孩子并表达感谢,而且承诺一定要教会孩子香喷喷的炒蛋手艺。

“但是,”妈妈说,“正式进行炒蛋实战之前,我们要先画一画炒蛋步骤。”于是,一家三口趴在地板上,你一笔我一笔开始画“炒蛋流程图”——哪里是什么炒蛋流程图?分明是大家各凭所好、开开心心地集体胡闹式涂鸦。爸爸把炒蛋锅画成了钢盔,孩子把鸡蛋画成了大鸭梨,妈妈把正在炒蛋的孩子画成了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的匹诺曹,然后……然后孩子当然一眼就爱上了这个长鼻子的“小坏蛋”。

于是,一家人都“见异思迁”抛弃了“炒蛋流程图”,开始费尽心思寻找让“小坏蛋”的长鼻子快快变回去的好办法。

于是,一系列需要勇气、忠心以及诚实考验的“英雄故事”新鲜出炉啦。

于是,经历过许多错误和挫折的顽皮小木偶匹诺曹终于成长为活泼可爱、勇于担当的男孩子啦。

结果,以明确目标(矫正撒谎)为导向的“一场胡乱涂鸦”(艺术方法),顺理成章地演进为父母亲对孩子良性成长的引正(经过无数艰辛的磨难和考验,匹诺曹总算了解到了诚实的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不知羞耻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产生出来的,而当孩子养成说谎习惯后他会因为各种各样奇葩的原因去说谎。”而导致孩子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养成说谎习惯的内在模仿动机、外在压力动机,都来自于“家庭教育教育生态环境”,而家庭教育生态环境是好是坏,父母亲等养育者则是绝对主导者。

重要话重复说: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简单和麻烦,没有黑和白。

上一次摔坏了一个东西母亲和家人就会骂,打。

在孩子的意识里,知道什么是对他好的,和大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家长以为是孩子在撒谎是不好的事情,害怕孩子做坏事什么之类的,有时候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思。

慢慢的跟他说,了解,不要本来很小的事情变成道德绑架。




来源:xm/show/243.htm

关于“孩子撒谎”,几个意想不到的真相在这里

一、说谎是一种能力

孩子会说谎。

他们什么时候、怎样以及为什么会养成这种不愉快的习惯?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两、三岁左右开始撒谎。任何一个和“小骗子”相处过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年纪,孩子们还不是特别熟练的骗子。

他们的谎言牵强附会,错漏百出,或者前后不一致。似乎他们理解在别人心中植入错误信念的概念,但他们还没有找到实施这种不诚实行为的最佳方式。

我们可以把说谎看作是一项复杂的认知任务和社会任务。为了有效地说谎,孩子需要明白他们的目标与别人的不同。

他们还需要理解别人的信念可能和自己不同(这被称为心理理论)。他们需要会编一个故事,让其他人形成一个错误的信念。他们要把谎言说得活灵活现,跟现有的事实证据一致但是又似是而非。

最后,他们还要隐瞒他们所拥有的真实信息。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它们是随着时间而发展的心智能力。就像所有的发展里程碑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相同的年龄开始撒谎,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擅长撒谎。

有趣的是,直到孩子们发展出心理理论,或者理解到其他人有不同的心智、欲望和信念,他们才会说谎。似乎一旦他们开始理解其他人可能持有不同的信念,他们就开始利用这种理解,试图在别人心中创造错误的信念。

二、心理理论和孩子说谎之间的关系

有一项有趣的研究,是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心理学家组成的一个跨国研究小组,他们仔细研究了心理理论和儿童说谎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招募了一群三岁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表现出任何说谎的倾向。研究者设置了一个情境,孩子们只要撒个简单的谎言就能得到奖励,结果没有一个孩子撒谎。研究者由此验证了这些孩子还没有学会撒谎。

在研究的下一个阶段,研究者教了一些孩子有关心理理论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他们教会孩子们:别人的想法可能跟他们不同,而且别人的想法有时是不正确的。

接下来,他们把所有的孩子都带回来,再一次把他们置于这样的情境中:孩子撒个谎就能得到奖励,得到他们最喜欢的贴纸。结果表明,接受过心理理论训练的孩子大多数时候都在撒谎,而没有接受过心智训练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诚实。因此,对心理理论的理解似乎开启了我们一生的欺骗模式。

三、家庭环境和孩子说谎之间的关系

孩子成长的环境会影响他们说谎的倾向,这也许并不令人惊讶。在JenniferLavoie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影响孩子的说谎行为的。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父母都倾向于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撒谎,然而所有的孩子似乎都在撒谎。更有趣的是,他们发现一些父母对说谎的态度比其他父母更宽容。这些宽容的父母告诉他们的孩子,虽然说谎是错误的,但有时是必要的。结果发现,父母越宽容,孩子撒谎的频率就越高。因此,父母对说谎的态度似乎对孩子的不诚实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VictoriaTalwar和她的同事发现,教育的形式尤其重要,并非简单地告诉孩子说谎是错误的。

他们研究了关于诚实的寓言和故事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用这些故事来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要说谎,是有用的。但是,研究人员也发现,以更具惩罚性的反说谎为主题的故事,例如《狼来了》,并没有减少说谎,而以诚实的积极方面为重点的故事,例如《华盛顿与樱桃树》,确实能提高儿童的诚实水平。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诚实,就要需要宣传诚实的好处,而不是强调说谎的代价

影响孩子们说谎的家庭环境,有另一个特征,就是家里有哥哥姐姐。有哥哥姐姐的孩子比没有哥哥姐姐的孩子更早学会说谎。孩子们是敏锐的观察型学习者,他们通过观察周围的人来学习技能。

这可能是一个已经掌握了欺骗艺术的哥哥姐姐,在欺骗中充当了他们弟弟妹妹的导师或向导

四、学校环境和孩子说谎之间的关系

儿童的发展也受到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研究者发现,那些就读于惩罚性很强的学校的孩子们,更善于撒谎。研究者认为,惩罚性的环境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会避免惩罚所需的技能,例如说谎。

五、孩子对说谎的态度

随着成长,孩子们会内化一种关于道德与不诚实的信念系统。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很小的孩子对撒谎往往持有非常严格的道德态度。他们认为说谎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错误的。

然而,当孩子到了10岁,他们的观点开始改变。从10岁到18岁,孩子们对撒谎的态度开始变得更加微妙,他们认为撒谎的对错取决于它所产生的结果。他们开始认为,为了保护他人感情而撒的谎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从本质上讲,他们对说谎的道德态度已经接近成年人了。

六、结论

综上所述,所有的证据似乎都清楚地描述了孩子们何时、为何以及如何撒谎。孩子们似乎从一开始就很诚实,但这种诚实与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信念有关,即他们的心理体验是唯一存在的。一旦孩子们发现别人有不同的信念,他们就开始用谎言来欺骗别人。

这些证据也同样清楚地显示:虽然所有的孩子都在学习说谎,但是他们在家里和学校所接触到的社交环境会影响他们说谎的程度。所有的孩子都说谎,想要彻底杜绝说谎可能是徒劳的。父母应该接受孩子会说谎这一事实,并把精力集中在孩子说谎的频率和类型上




首先,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即使是绝不撒谎的成年人,我们也不太容易找得到。

我们不是在为孩子撒谎找借口,而是为了澄清一点:孩子撒谎不是有毛病或不道德的。在我们帮助孩子放弃撒谎这个选择之前,需要先了解孩子撒谎行为背后的原因。仔细想一想,你的孩子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撒谎?——感觉自己陷入了困境,害怕受到批评或惩罚,受到威胁。

对于撒谎的孩子,引导建议有如下三点:

1、别再问那些会招致孩子撒谎的圈套式问题,也就是明知故问的问题:“你到底在做作业吗?”,而是可以问:“我注意到从7点到7点半,你只写了一个字。我们怎样能再睡觉前完成作业呢?”

2、关注解决问题。有些情形中,孩子撒谎或没撒谎这件事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的问题如何解决。比如,花瓶被碰倒了,摔碎了,你与其和他讨论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倒不如和他一起看看怎么样把地面弄干净。再比如,孩子想要你陪她,所以撒了个谎说自己没吃饭,可明明他已经吃过了,你与其解决撒谎问题,不如直接解决孩子对于关注的需要。和孩子单独相处半个小时,聊聊最近发生了什么,倾听孩子的想法,这会对增进亲密链接更有效。

3、不要试图控制孩子。很多孩子撒谎是为了体验自主感和权力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受你控制。但是,他们又不想让你不高兴,只好选择撒谎。考虑下你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选择权利和自由空间。

另外,编造是儿童早期的一种正常发展需求。这一阶段中,现实和幻想常常会混淆在一起。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份乐趣,一起编故事吧——或许你会收获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他想要的,总是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撒谎的事情。家长们应该定期反思自己,客观看待撒谎,了解事件本源。




推荐参阅我的文章,“孩子撒谎是不是必须严惩“,不是三言两语可概括。

大人眼里的谎言未必就是孩子出于欺骗目的的道德问题,建议多了解多理解,再判断,再帮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撒谎都是有原因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撒谎问题一定要冷静处理,切不可以暴力伤害孩子。

孩子撒谎的原因

1.怕父母训斥自己。

有些孩子一旦犯错,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训斥孩子,遭受到训斥的孩子对父母就会有些恐惧,当再次犯错就不敢说,想通过谎话来让自己免于训斥。

2.无意识的撒谎。

年纪小的孩子,对于撒谎没有很强的意识,有时候就是随口胡说,父母要善于区分,适当的引导。

3.父母的引导不当。

有些父母就喜欢撒谎,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很快就学会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撒谎行为呢?

1.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孩子有说谎得行为,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弄明白孩子说谎背后隐藏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2.引导孩子避免说谎。

父母和孩子讲解说谎的行为,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对于年纪小的,需要父母多点耐心,慢慢引导,孩子大起来明白了,就太会说谎话了。

3.父母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意义深远,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否则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

家人在面对孩子说谎的行为一定要冷静处理,弄明白原因,适当的引导孩子,不要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当你发现饼干罐空了或者花瓶坏了。多数孩子都会说“这不是我干的。”

是的,这就是孩童世界的谎言。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应对它。

在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考虑一下说谎的含义。假设有三个孩子在一个房间里玩。其中一个女生发现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面有只泰迪熊,她只想自己独自玩泰迪熊。当对面的小男孩问她有什么发现的时候,她说“这里只是一个芭比娃娃”,她知道男孩不喜欢芭比公主。但是这个男孩却想挑起点事端,就和另一个女孩子说“那个盒子里有个芭比娃娃”。

故事到这里,就有个问题了,第一个发现泰迪熊的女孩子说谎了吗?那个男孩子呢?

作为成年人,我们知道女孩子说谎了,但是那个男孩子并没有。因为女孩子知道盒子里是什么,并刻意说了谎,意图给男孩一个错误的信息。男孩把女孩的谎言又说了一遍,但他认为这个信息是真的,意图告诉另一个女孩一个真实的信息。

孩子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这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在研究中多数7岁以下的儿童认为女孩和男孩都在说谎。因为他们所说的都与事实相反。然而大多数年龄较大的孩子的回答就和成人一样(女孩撒谎了,男孩并没有)。

在另一项测试中年幼的孩子和较大的孩子在隐瞒信息上的做法也不同。这项测试是把一个盒子放入一个沙坑里并做好记号,在记号旁留下钥匙,在通往记号的沙子上留下脚印。告诉孩子有一个坏蛋会去偷走那个盒子。你们需要想办法阻止“坏蛋”获得盒子。

年幼的孩子试图通过擦除脚印和锁定胸部来破坏“坏人”。年龄较大的孩子试图通过操纵他所相信的东西来阻止“坏人”(“宝藏不在那里。它在那里的另一个胸口。”)

年幼的孩子试图通过擦除脚印和破坏记号来阻止“坏蛋”。年龄较大的孩子试图通过语言让“坏蛋”相信盒子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其他地方。

简而言之,当一个人故意并成功地说服另一个人接受虚假的信息时,就会发生欺骗。

为了成功撒谎,孩子必须能够区分什么是真的和什么是假的,在传达违背事实的事情的同时,必须能够压制他们对事态了解的表情和心情,并且必须故意制造错误的信息。这就是对欺骗的认知,对于孩子来说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

幼儿在2~3岁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玩假装的游戏,例如假装在喝玩具茶杯中的水(过家家)。由于这种假装出现的能力,故意制作事实上不真实的陈诉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但是当幼儿讲述这些简单的谎言时,幼儿并没有考虑到听众的精神状态。这通常使成人容易知道他们撒谎。比如打破了东西,但没有其他人在家。又或者两分钟之前墙壁还是很干净的。父母很容易就知道他们的孩子在试图欺骗他们。

随着孩子们年龄增长,识别他们的谎话变得更加有难度。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考虑对方知道已经知道的事情,比如知道家里没有人时摔坏了东西,会说是家里的猫干的。然而还是逃不过父母的火眼金睛,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会忘记一些细节,比如为了掩饰墙上的涂鸦,会让他的弟弟在墙上画画,但是他们会忘了他的弟弟是和父母一起进入的房间。

等孩子到7~8岁的时候,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是个较难对付的对手了。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通过保持他们最初的谎言和他们后续的陈述一致性来隐瞒谎言。

年龄较小的儿童通常不像年龄较大的儿童那样频繁的进行欺骗。在另一个测试中,测试者让孩子待在房间里,并告诉他们不要偷看箱子里的玩具。等测试者离开房间后,大多数孩子无法抗拒好奇心会偷看箱子里的玩具。当测试者回到房间后,询问他们,有90%的孩子撒谎,因为当被问到玩具是什么的时候,多数的孩子会说没有看箱子的机器人。另一方面当孩子在抑制或控制他们的反应的能力方面能力越高,他们的撒谎的可能性就越大,谎言的成功率也越大。事实上抑制能力每提高一点,他们的撒谎的可能性就会提高五倍。

这种欺骗的能力对大脑的反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一项对大脑的研究中,让孩子们欺骗一个女巫,并向一个女孩说实话。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大脑神经元非常的活跃。10岁以下的儿童通过活跃大脑的神经元考虑别人可能知道的事情并抑制自然反应来撒谎,这两者都是成功欺骗所必须的。

父母应该做什么

那么当你知道孩子正在撒谎,你应该怎么回应呢?

正如上述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你的反应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年幼的孩子通常会为自我保护而撒谎,通常使因为他们做错了事,而推卸责任。这个时候赞扬他们的诚实是最重要的。当你发现他们正在撒谎时,给他们讲个故事往往要比惩罚更好。

最近的研究很好的表明了这个观点。3到7岁的儿童各自玩一款游戏,需要根据玩具的声音猜测玩具是什么。在比赛的期间,实验者离开房间一分钟,指示孩子不要偷看桌子上留下的玩具。正如大多数采用这种方法的研究一样,大多数孩子无法抗拒好奇心,偷看玩具。但这并不是研究的重点。当实验者回来时,他给孩子们分别读了一个故事,(“狼来了”,“匹诺曹”,和“乔治华盛顿和樱桃树。”),然后实验者问了孩子是否偷看了玩具。那些听了关于华盛顿因承认他砍下樱桃树而受到称赞的故事的孩子说了实话,但听到其他故事的孩子并没有说实话。请注意,“狼来了”和“匹诺曹”的故事强调说谎的负面后果,而华盛顿的故事则强调说出真相的赞美。

申菲尔德还指出,年龄较大的孩子除了摆脱困境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常见的原因是要更多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例如,一个青少年可能会要求获得许可,只是被告知“不”,没有任何解释。然后,孩子可以选择参加活动,以证明他们“长大”到足以处理这种特权和责任。如果他们认为活动会让他们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可信度,那就更是如此。他们最终想着,“好吧,不如说谎。他们不管怎么说,他们不相信我。”

年龄较大的孩子说谎的原因除了摆脱困境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常见的原因是想要更多的控制自己的生活。例如,青少年可能会去参加某个活动要求父母的许可,但是只是被告知“不行”,没有任何解释。然后,孩子还是毅然选择去参加,想证明他们“已经长大”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如果是已经和伙伴们约好为了不丢掉自己的可信度,那就非去不可了。最终他们会为此编造一个谎言,心里却想这是因为父母不相信我。少女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如果父母没有好好的沟通和解释,后果可能更严重。最好的办法是就撒谎的后果(失去自由)和平时的谈话相结合,(例如让孩子去证明自己的言行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请记住直到孩子十几岁,他们还不能充分的预见其行为后果的能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娃爱玩




撒谎是个坏习惯。做为家长经常教育他。撒谎的人,在别人眼里都是不好的孩子。爱撒谎的孩子将来没有朋友给你在一起玩。爱撒谎,家长有一定的责任。




原始地址:/wenhua/63592.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