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会喜欢拿着画笔在家里能接触到的各个角落涂画,或者把纸剪得到处都是,家长们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想必也十分头疼,可能你会想要阻止,但又会担心,面对孩子的创作时,如果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可能还会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破坏其想象力的发挥。今天,柠檬就来跟大家聊一聊,看到孩子这些行为时,家长们该如何引导孩子?首先,当孩子开始喜欢动手,对一些手工工具和材料感兴趣时,他可能是已经进入了剪、贴、涂等动手敏感期。
孩子的动手敏感期一般发生在他3-4岁的时候,这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通过一些类似涂画、剪、撕等的动手活动,除了丰富孩子的生活,同时也是提升孩子精细动作、提升手眼脑协调、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
因此,当孩子开始进入这个敏感期时,家长就可以及时抓住这个阶段,让孩子能充分的利用这个特殊时期,借此发挥出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
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柠檬给出几点建议家长可以借鉴:
第一点,鼓励并引导孩子的动手创作。
当孩子开始进行动手创作时,家长就可以借此机会去引导孩子多进行自己的创作,期间也别忘记及时表扬孩子,鼓励其动手能力,让他有自信能继续做下去。
第二点,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动手环境。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乱涂乱画得到处都是,但自己不敢过分去限制孩子,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的,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的动手环境。可以是给孩子准备一间房间,也可以是给孩子专门准备几张超大海报,超大道具等等,让孩子可以自己尽情的在上面发挥,既满足了孩子的动手创作,也免去了家长其他的担心。
第三点,提升孩子对动手的兴趣。
家长可以多为孩子准备一些创作工具,来吸引孩子对动手的兴趣。当你发现孩子很喜欢涂涂画画时,不妨就可以多为孩子准备一些画笔和绘画道具等等,进一步提升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可能还能借此机会把画画培养成孩子的一项技能,孩子也能以此练习自己的手部协调能力。
第四点,多给孩子一些自我创作的空间。
孩子动手创作的时候,家长可以陪伴在身边一起动手,但最好是不要过分介入孩子的创作当中,这是因为孩子在动手时也是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创造力的好机会,如果不断的被打扰,除了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以外,对孩子自身的想象力也有影响,他的动手创作就很容易被家长的想法所框住,那么也就难以得到发挥。
最后,柠檬想提醒家长的一点,孩子在这一阶段会使用工具,除了会接触到剪刀、小刀等危险道具,更何况孩子还可能自己会去拿其他的危险道具,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去关注这方面的安全了,危险的道具最好是能准备成孩子也能使用的,或者让大人来代劳。家长可以陪在孩子的身边看着,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的快乐。
建议可以这么做:
1、让孩子自己来完成他对物品的拥有和支配权。
2、理解孩子的行为,接纳孩子的情绪。
3、把学到的理念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这样大家可以互相理解。
4、倾听孩子的心声,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
当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倔强”,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小气”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去误解孩子的行为,静下心来,调整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多理解孩子的行为,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给孩子任何压力。
当孩子为了维护自我意识而不断地抗拒他人的时候,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做出让我们很没面子的决定时,我们一定要维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强行要求孩子分享,更不要对孩子大加指责,适当的时候再正确引导。
孩子的表现和自私毫无关系,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完成他对物品的拥有和支配权。对于孩子的物品,孩子有权利进行处置,他可以分享他的东西,也可以拒绝分享。分不分享都是孩子的自由选择,这里没有错误可言。
另外,关于分享,具体如何处理?
对于分享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别人想玩我们孩子的玩具的时候,首先,让她自己自由处理,我不干涉,在旁边悄悄的观察她。
当别人强行要拿她玩具,但是她又不愿意,她来寻求我的帮助时。我会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你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分给其他小朋友玩。不过如果你跟他们一起分享,他们下次有好玩的玩具,他们可能也会分给你一起玩。
这时候,孩子可能考虑一下,然后就分给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但是,也有可能孩子还是不愿意分享,那我们怎么办呢?
其实不必强求,他不分享就不分享吧。就像我们成人,你的宝马,也不是随便谁来借你都愿意借,对吧?孩子的玩具就是他的宝马,不愿意分享很正常。
不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安抚一下对方的孩子,比如说:姐姐特别喜欢她的玩具,她很久没拿出来玩了,可能还没玩够,所以她还想继续玩。
阿姨也特别想给你玩,不过那是姐姐的东西,不是阿姨的。要不这样,我想到个好办法,你自己去问一下姐姐,想个好办法让姐姐开心,姐姐开心了可能就愿意分享给你了,比如拿你的玩具跟他交换,而且给他介绍一下你的玩具哪里好玩……等等
当我们自己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被拒绝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引导他,引导他意识到那个东西就是别人的。让他知道被拒绝是很正常的,跟喜不喜欢你,乖不乖没有关系,只是对方就是喜欢他自己的玩具,还不想给别人玩而已。同时,还让他知道,拿别人的东西,要征求别人的同意,如果对方不同意,自己还可以想其他办法去解决。
粉丝朋友的疑问
前段时间有位粉丝朋友和开心爸爸说了这一件事儿。
他准备送两岁半的孩子去幼儿园,结果刚送过去,孩子就弄得自己差点下不来台。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粉丝朋友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老师看到孩子比较可爱,想要过来抱一抱,结果孩子直接就伸手在老师的头上打了一下。让这位粉丝朋友觉得实在是太恼火,差点当场就发作了。
这位粉丝朋友还说,最近孩子表现比较不好,动不动就大哭大闹,有的时候还是无理取闹,自己的东西别人一下都不让碰......
仿佛这些事情都是一夜之间就表现了出来,这位粉丝朋友苦恼地说,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好好地孩子直接变成了一个熊孩子呢?
事实上,这只是孩子到了自我意识敏感期。
孩子们在2岁半到3岁左右的时候,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会对“你的”“我的”这类词非常敏感,而且对于自己的东西看管的比较严。还经常说“不”,在很多事情上总喜欢和爸爸妈妈对着干......这其实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
所谓的自我意识敏感期,主要是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开始有意识的区分“你的”与“我的”。这里说的区分指的不仅仅是物品,在对于一些事情上也是这样。比如“爸爸让我这样去做”,“我想那样去做”。并且他们会变得很固执,执着的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当然,自我意识敏感期还有一种表现,就是经常说不。其实他们虽然嘴上面说的是不,心里面还是很接受爸爸妈妈意见的。这里的不,实际上只是通过这种表达,来建立起自我的概念,让爸爸妈妈知道,我自己是存在的,甚至有的时候是需要听一下我的意见的。
实际上,自我意识敏感期对于孩子来说十分重要,是孩子未来人格的雏形。他们意志的坚韧程度以及内心的强大程度,都与这个时期息息相关的。
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保护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呢
适当的让孩子自己做主
对于经常说不的孩子,其实爸爸妈妈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自己来做主。做得好了,下一次再做的时候就更加有信心了;做的不好,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而且对于自己做主的事情,他们会变得超乎寻常的慎重,超乎寻常的专注。这对于日后的注意力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如果在这个期间,孩子表现出了过激的行为,或者比较危险的行为时,爸爸妈妈还是应该引导一下的。
自己的就是自己的
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对于自己的东西非常在意,对于物品所属权的问题也很是关心。这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不应该为了所谓的面子,强制孩子去分享,或者强行把孩子的玩具送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爸爸妈妈帮助孩子来区分,哪些东西是我们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我们享有绝对的所有权,可以送给别人,可以自己玩,可以藏起来,只要自己愿意怎么做都行。但是别人的东西就不行了,想玩的话,只能是向对方询问,得到了肯定后才可以玩的。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经历自我意识敏感期,这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更应该做的就是,遵循孩子的正常发展规律,在合适的时候轻轻的推他们一把,这就足够了。
谢谢您的邀请
孩子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是学习成长的过程。家长应该及早观察发现,陪伴帮助孩子渡过!比如孩子吸指就将手指洗净指甲修好,这只是个通过口认识手的过程,会过去的!敏感只是对新鲜事物的敏感,认识了就过去了。我小孙子5岁左右对手机敏感,是大人、哥哥都有手机的影响,就给他个手机教他看汽车碰撞试验,没多久敏感期就过去了。如果控制不给他玩,等他6到12岁阶段可能要补偿这个敏感,这个阶段敏感期渡过需要时间更长,因为敏感已不止是对手机本身,还有手机的网络内容。所以敏感这个问题,及早发现,勿加限制,引导过渡为好!
每一个敏感期也相当于一个窗口期,家长可以先了解孩子每个阶段敏感期特点,然后尊重孩子的行为,并加以引导,便可顺利渡过,快乐的成长。孩子敏感期,参考往期文章:知道宝宝处于什么敏感期吗?
宝宝的自我意识,从1岁~1岁半前后开始萌牙;宝宝2岁~2岁半时,宝宝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进入高敏感期。说到这里,我也和很多家长一样也曾烦恼过,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都比较难带。但是这没办法,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就是这样子,我们家长得顺应宝宝的发育规律才行,并且要有对策地对宝宝加以引导。
帮助他用语言表达自己
等到宝宝平静的时候,问他刚才是不是因为某件事没有满足?问他“是不是生气、难过”。父母得到确认后,可以和宝宝这样说:“下次你可以直接告诉爸爸‘我很生气’,你不说光哭爸爸妈妈是不会理你的。”当宝宝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父母也就可以用语言和他们进行沟通。
抓住宝宝的秩序敏感期,培养宝宝的好习惯
既然宝宝对秩序很敏感,那我们家长就要好好利用好这个阶段,比如既然宝宝穿鞋有先就顺序,那我们就试着让宝宝自己完成,比如,出门前让宝宝自己收拾东西放进自己的小书包了,对于一些忘拿的东西可以稍微提醒一下。比如一些玩具,可以引导孩子玩完后自己整理收拾好,等等。
家长要学会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
比如孩子到了说“我不”和家长对着干,比如水杯有开水他偏要去摸,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要适当让宝宝“吃点苦”,心理有点小“挫败”,真的是稍微烫着一次,下一次他就有记性了。宝宝嘴上说“不”,未必是他真的不愿意,假如我们把孩子抱开,脱离“危险”,他也就只能如此。
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他已经对自我形成了某种看法,而他的这些自我认识基本上就是家长对他评价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围人肯定的、积极评价的宝宝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满意感和自信感;而经常受到别人否定的,消极评价的宝宝容易对自己产生自卑感与孤独感。
关于“孩子敏感期的问题”,我自己看了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书籍作为参考,再结合孩子的现实行为进行陪伴和引导。以下是书里一些内容: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撞.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孩子各种敏感期时间表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
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也是意大利第一位女性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她工作中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蒙台梭利在对儿童的敏感期行为和举动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她把儿童敏感期归纳成九种:1.感官、2.动作、3.语言、4.兴趣、5.秩序、6.社会、7.书写、8.阅读、9.文化。
这里就列举前三个敏感期(感官、动作、语言)来和大家说说。
1.感官敏感期
0~6岁是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出生后,孩子就会借助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熟悉周围环境、认识事物的本质。
蒙台梭利在提高孩子感官敏感的时候利用了很多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这些教具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感受能力。
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在某些阶段喜欢玩沙,喜欢玩水、喜欢抓住会发出声响的事物,宝宝的这些行为都是通过感官来让自己快乐的一个尝试。
2.动作敏感期
0~6岁也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一个是身体方面,如:走路的敏感期是在1~2岁;另一个是手的动作,这个敏感期是在1.5岁~3岁,但其实宝宝的一些动作,家长就能观察到,敏感期的时间并不固定。
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发育与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孩子手部动作发育良好,对于孩子智力的发育也是很重要的。
家长可要借助玩具,小游戏,按摩等方法增加孩子对手部动作的敏感度。
学走路的时候是孩子最活泼好动的时候,在孩子动作的敏感期,父母应该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而且运动也有利于孩子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3.语言敏感期
0-6岁也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当婴儿学会注视大人说话的口形,并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对大人来说,学习一门语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这很容易,这正是语言敏感期所具有的魔力。
在孩子1岁左右,会尝试着说出一些简单的字词,有些孩子较早就能喊出“BA、MA”的声音。在孩子1~2岁时,语言敏感期就到了关键节点,家长们会发现宝宝对说话特别感兴趣,有时候还会自言自语,面对着家长还会咿咿呀呀个不停。
等到孩子2~3岁时,家长们可能会面对一个话唠,而且有时候还会模仿父母说话,看者家长的神态,有样学样。
在这一时期,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说话、讲故事;也可以多用“反问”的方式来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注意:
一般孩子在1.5岁左右都会开口说话,如果自己的孩子在2~3岁的时候还是迟迟不会说话,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到医院求助专业的医生。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狮子爱妈咪,是一名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转发
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是从1岁6个月-3岁开始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
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年龄2-3岁。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样一个能力。
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家长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S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也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吧。要注意的是:不要和孩子较劲,这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地过程。
儿童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的发展迅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儿童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困难。
家长要为敏感期的儿童提供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自我意识的出现标志着孩子开始对自我进行探索,他们通过说不来测试自己对事物的掌控程度,顺利的度过这个敏感期,孩子就会变得主动和自信。如果孩子在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得到大人特别多的否定和压制,对于孩子自主性品质的养成,有害无益。
不同性格的孩子在面对自我意识敏感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不同的。针对这位孩子建议家长多多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家长加强与孩子的语言沟通,鼓励孩子将对他人的意见用语言表达出来;
(2)多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让孩子多与不同个性的小朋友相处,观察孩子与其它小朋友相处的特点和喜好。了解打人现象出现的情景;
(3)每天十分钟给孩子读绘本或做游戏;
(4)鼓励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当孩子出现打人情况后,引导孩子及时道歉。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们有这样的抱怨——
“我们家孩子顽皮得要命!一点也不听话!”“是啊,不管我怎么教导,她就喜欢事事跟你对着干。”
“现在那么小就不听话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
“宝宝是不是在‘变坏’呀,这可怎么办?”
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宝宝两岁以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个时候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
英语中将这个阶段形容为“theterribletwo”——可怕的两岁。
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做呢?1、放手让孩子做
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有自己的权力,希望自己能够当家做主。因此有时候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这是对他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拒绝帮助,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满足孩子独立自主的需要。
例如,孩子想自己吃饭。虽然因为孩子不熟练可能会弄得哪里都是,增加卫生负担,但家长还是要允许他自己来,并在旁边给予鼓励:“宝宝自己能吃进去了,不洒出来,真棒呀!”
2、运用游戏发展儿童能力,满足其好奇心
游戏是儿童基本活动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不仅可以使儿童内心的冲动得以表现,也会使儿童感到兴奋、愉快、幸福,而且还能促进身体和器官的发展。
另外,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利用玩具等代替物模仿各种形象,达到参与成人活动的目的,实现平时做不到的事,满足对生活的好奇心。
3、营造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家庭是婴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模仿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形式。
儿童不但运用直接模仿的方式学习,还开始出现比其更高一级的延迟模仿,也就是说他们逐渐会将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作为家庭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总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大的转折阶段。需要家长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