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首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很重要,你对自己的期许决定了你的生活相应的该是什么样。
如果说你喜欢与人交往,将来希望从事需要人际交往的工作,那么可以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和周围同学处好关系,此外注意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我一同学就喜欢人际交往,在学生会里混,和谁关系都蛮好,天天和一波人出去玩,大学也过得有滋有味,现在在学生会也混得很好。
如果说你也重视学校课业和自己技能的提高,那么就要注意了。自己的生活还是得自己负责,被别人影响导致自己的目标达不成吃亏的是自己。
至于孤独,为自己目标奋斗学习的时候当然是孤独的,当然也可以找一些能带动自己daydayup的小伙伴相互鼓励。而且孤独只是暂时的嘛,有空时还是可以与朋友小聚。如果说朋友因为你想好好学习与你共同活动的时间少了而变得关系疏远,那这很正常,大学里天天见面当然例外,可是当我们工作以后呢,再好的关系也难事事同出同入,做什么都在一起,所以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自己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是早晚的事。大学里过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人生也是对自己未来负责的体现。
此外,如果你的同学们因为你开始不和他们同出同进,时时一起玩耍而觉得你不合群,排斥你的话,那你就要记得自己的人生目标了,到底是和他们搞好人际交往,还是有其他的目标。所谓良师益友,益友应该支持朋友的好学上进,而不是用怪异的眼神去看努力学习的人(就是三观要正)。
如果觉得天天与同学厮混是浪费时间的话,就果断开始改变吧,真正实行起来其实也没有那么不适应啦。
小tips:交朋友可多交些人生观念抱负和自己比较相符的。比如不喜欢正正经经搞学术的喜欢四处游走广交朋友的就多结交类似的人,想要老老实实搞好学业的就可以多交些喜欢学术的,天天出去实习学技能重视实践锻炼就业的也可找经常干类似事儿的朋友,一是有知音,二是有督促,三观相符世界和平。
你努力合群的样子,并不美丽。这句话给我很大感触。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就有种想哭的感觉。为我自己那好像是卑微的尽力的去和群的样子。
我现在也正在纠结这个问题,这个大学,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我本人可能是孤单性格,很少主动去接近人。这点可能在高中时候我自己就发现了,那时候为了学习,几乎拒绝了一切玩闹的机会,渐渐的我就自己和自己玩。
到了大学,我努力想改变自己,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想让自己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欢。我努力的和群。
可是我的心不能忍受这样虚假的生活,在夜里我常常会想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会累呢?
因为那些自以为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大学是一个积累人脉的地方,好好处着,说不定你什么时候能求着他呢。所以呢,我就为了这不知道的某天会求到的某人,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前就开始准备,就开始假装。
呵呵,最好的状态是就算你独来独往,内心仍然感到充实,那就是无愧于心。
最好的关系并不是用拉拢能来的,而是靠吸引,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也会有人朝你走来。
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不觉得合群和独处可以都有呢?
这些时候可以合群,吃饭,打游戏,骑车,一起去教室上课,旅游,ktv,购物,电影院……
而这些时候,最好不要合群,比如,该做作业,其他人在玩游戏,该睡觉,其他人在玩游戏。比如,他在旁边看岛国人体科学研究,你就不该去。比如,该安静的写作业时,你们就可以不一起,需要一个人静静的时候,就不应该一起……
这样想,会不会好一点呢??
顺便推荐一篇文章吧,曾经很火的,题目叫做《你以为你是在合群,其实你是在浪费青春》
寝室,是堕落的开始;合群,是淘汰的起点。
在好多人的字典里面:四个人,三个人不停地下载着苍井空,第四个人不看,就是不合群。
四个人,三个人打着游戏,第四个人不玩儿,就是不合群。
四个人,三个人搞着gay,第四个人不搞,就是不合群。
人是怕寂寞的,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合群:
可是。你以为你在合群,你在浪费自己的青春;你以为你交了朋友,当你毕业一无是处时,谁还会把你当朋友;你以为你大学四年不孤单,当你毕业没有工作时,没有老婆的日子你会更孤单。有人说孤单痛苦,那谁又说过,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会痛苦?
英雄,永远是孤独的,只有小喽喽才扎堆。“二八定律”永远适合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有百分之八十的资产;百分之八十的人,为百分之二十的服务。
尤其是男孩子,大学四年,一直合群,一直在寝室,一直不打开视野,固步自封,井底之蛙,这一切,总会在今后走进社会的某一时刻一次性还给自己。
而女孩子,更是需要在大学中培养出独立的人格,依靠一个男人,永远比不上依靠一个自己双手创造的未来踏实。
但是,不合群,不是结仇,不是桀骜不驯。至少,千万不要得罪人,因为道不同,不为谋。但是不代表连话都不讲,或者恶语相向。你支持他的生活模式,但是你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
这个世界很邪门,你永远不会相信,当年最混蛋的那个人,十年后会是政治界最有潜力的谁;你也不会相信,当年最不合群的人,成为了百万富翁。
无论如何,那些有点成就的人,都不合群;就算表面合群,他们内心,也总有着自己的一片世界,他们喜欢静静的思考,并且一直向它迈进。
大学四年,适当孤独比盲目合群更舒服。
最近有个学妹问我“学姐,大学应该怎么过”
学妹,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我们感兴趣的或讨厌的都有差别,选择的路也不一样。趁你年轻,跟随内心,就好。不负大学,不负青春,就好。
之后学妹又问:对了,社团学生会都在招新,我要不要多加一些?虽然有的不感兴趣,但可以显得合群,而且可以加素拓,积累人脉。
听到这里,我只想说:我刚到大学那会儿也这样想,可后来发现我想错了。
现在我算是想明白:大学四年,适当孤独比盲目合群更舒服。
02
盲目合群,占用时间,浪费精力。
就从社团和学生会招新这件事说起。学长学姐拿着宣传单给新生发,呼吁大家前来报名。
我那时听过最套路的一句是:“加入我们可以得素拓,到这里来可以加综测。”大一新生不懂素拓和综测有什么用。学姐学长接着就说:“和奖学金挂钩啊,有利于评三好,快来!”
然后好多新生不管自己喜好,社团的话直接交会费,学生会的话赶紧准备面试。再然后?过了三分钟热度,你就没有了热情。
可是短信依旧会显示:“XX时间XX地点,开会/活动,收到请回复。”你只好一脸嫌弃打出两个“收到”,或编一个人人都能识破的借口,然后发送。
很多时候,你碍于面子,还是去了,又觉得没意思,只觉得浪费时间。可能因为这没什么实际内容的会或无聊的活动,你又得推掉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的学生工作吧。这样,你会自动带上热情和好心情,因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本就令人心生欢喜。
03
盲目合群带来的表面热闹,反而让你内心更孤独。
可能你听别人说:在大学,人际关系很重要,培养人脉很重要。于是,本喜欢安静,不爱喧嚣的你,为了合群为了人脉,三天两头奔走在社交场合,参加各种活动…你们一起吃饭、喝酒、唱歌、聊人生、谈理想…
然后你认为一群人的热闹真好,一点也不孤独,可很多时候,这是你内心更孤独的存在。因为你本爱这样,你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强迫自己盲目合群。
另外,我想表达的是,你以为这样就能积累有价值的人脉资源?你想多了,我认为这样积累的最多是一起吃喝的玩伴,所以,你也不用寄希望于用这种方式得到太多长远的好处。
对于“什么是人脉”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人脉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和多少人称兄道弟,而是在于你自己能带给对方多少有价值的资源,因为人脉本就是一种价值互换。
大学四年,在合群的同时不妨多花点心思学习,毕竟你的本职是学生。当然学习不只是专业知识,还包括各种技能,人际交往…当然,并不是说多结交朋友不好,多结交朋友很好,我只是不推崇在大学为了某种利益而刻意合群结交“朋友”。
大学四年,很好的状态是有一些和自己兴趣三观相符的朋友,你们聊得来、能走心、不刻意,这才是难得的财富。
04
我啰嗦了这么多,再说说适当孤独吧。
适当孤独,是在大学不把全部时间花在如何合群,以及盲目合群上。给自己留点安静独处的时间,用来思考,用来成长。
我也一向觉得,适当孤独不是内心的煎熬,而是心灵的平静富足。同时,并不是主张大家变成一个没有朋友的孤独患者。
例如,温暖的午后,一个人去图书馆找本书,坐下来慢慢读,让书香伴你远航;没有人一起的话,可以一个人去操场跑跑步,听自己喜欢的歌,让运动和音乐与你同行;周末有空,骑车到周边小镇逛逛,或去看一场展览或表演,文艺的咖啡馆也是个不错的好去处。
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你总是一个人?”这时你会想是不是自己,人缘差不合群,其实不是,只是你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和别人不一样。回答一句:“我就是喜欢孤独!”就好,不要在意。
有的时候独处,适当孤独,更是一种内心的热闹。
05
而我为什么我觉得适当孤独更舒服?
适当孤独,不用费劲心力取悦别人,这样正好是取悦自己。
盲目合群,你揣摩别人的心思,说别人想听的话,保持微笑,不让情绪轻易展现。而适当孤独时,你可以笑可以哭,可以安静呆着不说话,取悦自己不也很好?
适当孤独,让你有更多时间放松自己,不被打扰,如此美好。
我的一个朋友,他就是典型的不喜欢盲目合群,不喜欢逼自己和聊不来的人待在一起。他发现有不错的景,有适合拍图的地方,就一个人带着带着相机,边走边拍,乐在其中。
适当孤独,让你远离热闹和喧嚣,静下来用心思考。
人在独处中,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独处是很好的和内心对话的时间,去思考去听你内心的声音,你想要什么又应该去做什么?
之前我在本子上写着:毕竟梦想是成为棒棒的自由撰稿人和独立摄影师,加油。之后我常一个人在图书馆看书到闭馆,一个人码字修图到深夜,伴着疲惫和梦想入睡,孤独并快乐,孤独并满足。
如果你想触及到想要的诗和远方,不妨适当孤独去积蓄力量。
06
有梦想的人是孤独的,有大梦想的人更孤独。
安静生长,不用喧哗,让你的实力替你发声,何尝不是个好选择?
可能你觉得室友都在打游戏看美剧,你一个人学或做其他事,不合群很孤独。这时愿你能坚持“孤独”。那些取得成功或是过上想要的生活的人,之前都有一段孤独。就拿大学来说吧,那些拿到奖学金,站上颁奖台的光鲜时刻,背后更多是一个人泡图书馆实验室,独自努力的孤独时光。
当你积蓄到足够的能量,跳出周围的圈子,你会发现之前的孤独是通往更好圈子的必经之路。
我是大一来到大学已经4个月了我是原来的我并没有什么朋友当时来到大学就想大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大学我已经想好了一个人孤独的来或走但是就是有几个人开始闯入我的生活开始我并没有很看重这份感情但是我发现相处在一起什么就都变了我的生活中她们的痕迹过重我就会渐渐失去自己我不能让我的生活中只剩下她们所以我要改变我要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我要慢慢回归那个铁石心肠冷漠但我自己只有这样其实我会变更优秀会有更多的朋友我不会依附于任何人我知道费尽心机换来的其实都是利用而已既然看透了那么多事那就好好做自己就好了别再付出什么然后自己那么不开心了大学了该成熟一点了
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图书馆,晚上十点离开,的确是跟室友没有什么交流,她们很多时候一天都见不到我一次,因为我每次都在她们起床前就走了,她们睡觉后回去。
但是,我不合群吗?我在图书馆认识的人可多了呢,都是每天在图书馆呆至少十小时的,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的都有,有本科有硕士有博士。我们会有时一起出去吃饭,有时一起出去转悠,买了好吃的也会一起分着吃,压抑的时候一起聊聊天,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大家也都一起开心,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忙想办法解决。不过毕竟是在图书馆,所以这种交流不会每天有,有也不会超过一小时,不过你想想看我从大一就开始这样泡图书馆,现在大三,其实跟他们的感情比跟室友的感情深多了对吧?
至于独来独往?的确是,毕竟我们学校宿舍非常分散,都不是一条路。不过都已经每天都在图书馆低头不见抬头见十几个小时了,还在乎去个什么地方要一起走吗?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个人觉得很开心,每天都有滋有味。
然而跟室友们却感觉实在找不到共同话题,偶尔一起吃顿饭还行,但天天在一起实在是受不了。我不想花上几个小时就用来化个妆,每当这种时候我唯一惦念的是我还有论文要看啊啊啊,求求你们放过我吧。而且我从来不看电视剧,她们认识的喜欢的明星我连听都没听过,听她们聊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感觉完全融不进去。不然就是跟男友的相处什么的,简直了,说得我都不想要男朋友了,太复杂了。但是我感觉图书馆认识的那些男性感觉没这么纠结啊,也都很好相处,不过也有可能是我对他们了解得还不够。反正感觉跟室友们各种说不到一起去。
我不是不合群,只不过合群的人里不包括我的室友罢了。
其实得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想把自己变得优秀,那么如果合群,就得和“厉害的人”合群;如果是独来独往就得把时间花在提升自我身上。
如果你只是想安稳得开心得过大学生活,你觉得合群舒服就合群,觉得独来独往舒服就独来独往。不善于独处的人也无法很好的社交。
不要盲目合群,要对自己负责。
这两者是都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合群是必然的,但是要合适合自己的群,在大学时期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状况是,你在做自己的功课或者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时间计划,有几个同学突然约你一起出去玩,这时你拒绝显得你不合群,去的话又的确打乱了你的时间节奏,不情不愿的去玩的也不开心,大学时期是每个人都格外注重自我的时期,不愿不遵循内心做事,但一方面开始注意到为人处事,又不知道怎样做才好。
在我大学时期这也是曾经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后来看了蒋勋的孤独六讲,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突然明白了独处和合群是两件一定要兼得的能力,独处的时候可以让你内心平静下来,去思考很多事情,理清一些思绪。而合群是让你吸收外界的新鲜观念,与人沟通交流收获讯息。
大学生还是要多去参加一些活动社团,多结交一些朋友,不同类型的朋友带给你不同的东西,会让你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也要必要的时候给自己一定的空间去独处,不要盲目的合群。
但是,注意的是不论合群还是独处,都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如果合适合的群,或者没有意义的群,独处时也在虚度中度过,那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合群也罢独处也罢都没有意义了。
我是HR夏子,愿陪你一起解决职场困惑,倾听你的职场烦恼,欢迎关注。
不一定要合群,不一定要合群,不一定要合群!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过俗话说:知道这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就算我们不在一个适合的群体之中,却依旧想要在这个群体之中寻找存在感,而且总是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毕竟谁天生喜欢孤独呢?
我就说说我自己的经验和感想吧,希望对你们的成长有用~
一、寻求归属感
其实我也为此纠结过。
毕竟我上的是一个三本工程,学校学习气氛并不浓厚。
周围的多数人一心只想吃喝玩乐,聊天刷剧,他们会觉得那些天天在图书馆自习的人是傻逼,努力实习的人是怪胎,追逐梦想的人是痴人说梦。
虽然我感到有些不妥,但我仍然加入了这个行列,原因想必大家都清楚-害怕孤单,害怕被孤立,害怕成为她们眼中的异类。
后来我知道这是出于一种寻求归属的心理需要,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属于和认同某个群体对我们的幸福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朋友、亲人、爱情。在群体之中,我们会感觉到自己被接受,被需要,有价值且举足轻重,一旦脱离群体,我们只剩下孤单和被隔离的尴尬感。
二、开始寻找自己
我跟他们一起玩了两年后,我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很苍白,因为我不止一点进步都没有,还变得挑剔尖酸,看谁都不顺眼-觉得那些漂亮的女孩儿都是占了家世好的先天优势,学习好的人都是一群死读书的书呆子,得奖学金的学生们,不过就是会溜须拍马……
对,我连普通都算不上了。
生活就只剩下了,沉迷网络的空虚和没卵用的抱怨。
于是我开始反思,那时我确定,我不想以后当一个按部就班的人,我想要决定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想到虽然我并没有好的先天条件,但如果连自己,都不想改变自己的后天条件-能力,那我也真的是没有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了。
于是我第一次建起了专业知识,脚踏实地的读书学习,同时为了实现高效的学习,还给自己安排了找。早起健身阅读,过者,健康规律的生活,也积极去找公司实习。
你们可以从我以前写的文章中看出来,我是一个很会坚持的人,因为我只希望我的放弃是因为我不喜欢,而不是因为我做不到。
所以我一直坚持要做到有穿过,每次体重掉一斤,每次考试通过都是对我努力的嘉奖,我开始迷恋上这种成就感,在进步中找到生活的热情,渐渐不再关注别人的问题,对八卦绯闻也没有什么兴趣了。
三、割裂的开始
不过从我开始选择独立奋斗时与群体的割裂就开始了。
朋友们还是会去刷夜打游戏,还是会背后谈论别人,还是天天嚷着吃好吃的……
只是我不再跟他们有过拥有共同话题了。
毕竟关注的事情不一样了,长久的话不投机,让我们越来越远,孤独奋斗的,我甚至成为他们眼中新的一类,变成他们新的谈资。
心中的矛盾感油然而生,我一方面想要自我改善,另一方面也不想接受他们异样的眼光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排挤。
当时只要是面对他们,我就会感到别扭。
这种难受的状态持续了很久。
四、不同道路上的人
直到有一天我们谈起了自己的愿望。
还希望能和他们重归于好的,我积极的参与了这个话题。
我说我不想要做建筑,我想要去大城市,做更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不用被“女孩子应该做的事”所束缚。
而他们对我的回应给我上了一课:
他们有的说:我男朋友父母已经给他在武汉买房了,我就做些简单的工作就好了,反正啥也不愁,像我这么无聊的人怎么可能有什么愿望。
有的说:我们又不是什么清华大学高材生,人生开挂性可能性几乎为零,就好好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到27岁结婚,这就很完美了。
还有的说:大城市竞争力那么大,我们不过就是个三本的野鸡专业出来的,毕了业就只能跟着工程项目走,哪能跟那种尖子生拼去了,也是当炮灰,月薪过3000,我都已经要笑醒了,我毕业会赶紧回家结婚就ok。
听到这些我当即明白,我们终究不是同一类人。
我这么说不是表示他们很平庸,毕竟所有不伤害他人的价值观都值得被尊重,只是一个人的选择会决定他的行为,如果他喜欢岁月静好,那么不想太过劳累,自然无可厚非,如果他觉得未来无法改变,选择荒诞度日,这也无可指责。
只是这种不一样和不理解表明了-不管我多么努力去合群,我们的关系终究会分崩离析,或早或晚而已。
于是我收起我想合群的心,结束了长久以来的矛盾感。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从众效应,是指人们不自觉的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而恰巧我那时的环境里,多数人是不支持努力奋斗的那一派,以至于原来跟我同行奋斗的人,逐渐扛不住沉重的心理压力,渐渐开始随大流。
而我也渐渐习惯了,没有人支持,甚至被嗤之以鼻的状况。
直到后来,我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愿望,他们对我的态度却从不屑变成了讨好和羡慕,态度转变之快让我感到惊讶。
不过重要的不是收获这些羡慕的眼光,而是我的立足点变成了自己,不再为是否合群而烦恼,因为我有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执行力,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我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坚定的信念选择,和大家都一样,那我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或许你还在为身处这种合群与独立的夹缝中感到纠结,虽然我不可能一下子终结你的苦恼,但是你可以坚定的相信我的一句话-对于优秀的人来说,群体从来不是雪中送炭般的存在,而使自己强大后的锦上添花。
况且你还得看清这个群体是否值得你去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