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见识?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

有见才有识,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走一走,最重要加以引导。


个人认为见识就是:一件事情别人不知道你知道,别人不明白你明白,别人张嘴惊叹的时候你却很淡定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关于这方面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穷姑凉为了爱情学习贵族礼仪,最后成功逆袭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画面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忆犹新,在决定成败的酒会上,穷姑凉与众多贵族子女一起喝酒聊天,突然酒会上的香槟塔倒塌,哪些贵族子女或多或少都做出了一些不应该有的反应,只有她做到了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惊,大家都对她刮目相看

而她能做到这么淡定,完全是因为她在训练时被特地训练过应对这样的突发,其中有一个画面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忆犹新都取决于她见识过更糟糕的情况,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

而对于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我们也应该锻炼一下他们的应变能力,提高他们的眼界,让孩子的目光不要只停留在狭小的空间里,应该让孩子放眼去看世界

要想提高孩子的眼界,我们就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去学习处理各种急发事件,多看多听,去了解世间百态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就要开拓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多出去旅行。

家长不应该只知道挣钱应酬,也应该多带孩子外出旅行一番。旅行不应该走马观花地吃喝玩乐,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去体验异域风情,领路不同的人文。孩子看得多了,经历得多了,视野自然开阔,心胸自然博大。

每周读一本新书。

读书是很好的习惯,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力量,而且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尤其是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看看书籍中别人是如何应对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选择一些新上架的好书,而且每周都要坚持读上一两本。

关注更多事情。

中学生不应该只关心学习上面的事情,还应该关心一些时政新闻和身边故事。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书呆子气,只有这样才能更接地气。家长可以给孩子读读报,让孩子了解一下最新发生的大事,然后再询问一下他的看法,在这样的交流中,孩子就可以得到锻炼。

奉献自己爱心。

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孩子没必要说非要继续补习功课,可以去当地的义工团参加义工,奉献自己的热情与爱心。家长不要觉得这是荒废学业的行为,奉献爱心可以收获更多的肯定,这对孩子建立自信和认知自我有很大帮助。

多交不同朋友。

想要打开孩子的思路,还得让他多与同龄人打交道,家长不应该害怕他交到坏朋友而封闭他。这种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应该鼓励孩子去交朋友,如何去交真朋友,如何与朋友道别。通过交往,孩子考虑的事情就会更加周全,想法也会逐渐开阔。

再分享一个识字APP。父母可以用手机下载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来教宝宝认字。宝宝本身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所以用手机软件教,他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软件的课程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见识,这是视野问题。作为孩子就是孩子看待问题,做事情要有大的格局,要有开阔的思路和视野。

也可以理解成理想,目标。如果没有见识,孩子的理想就是放羊,娶媳妇,生孩子,放羊,再给孩子娶媳妇,没有奋斗的目标。

见识很重要的,家长切记,该让孩子出去走走就走走,要让孩子吸收积极有益的思想。


见识,就我个人而言,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钱到位,见识自然就广,没钱,温饱都是问题,见识何谈!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首先是让孩子多读书,从书中吸取知识。然后多带孩子旅行。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家长也要努力学习,以身作则,自己成为一个有格局,有见识的人。家长见过世面,博学多识,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始终坚信,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此生的就是幸福,成功只是为了达成目的的手段。

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放大了的自己,要想让他们有出息,父母先要成熟起来;要想让孩子将来成为精英,自己要先成为精英的父母。

父母成熟,首先自己要不断的进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观察和学习能力其实非常强,父母身上的坏习惯,孩子很容易就学会。很多父母自己经常刷着无聊的抖音,长时间地打麻将,却逼着孩子读书,可以想象孩子读好书的可能性不大。

父母成熟起来的意义何在?只有父母成熟了,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起点。父母应该明白,自己生活的年代比子女们早了30年,接受的是30年前的理念,代沟是一定存在的。如果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就需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同成长。除了与时俱进和给孩子做好表率之外,我们还要完成观念上从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向现代商业文明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们应该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欠谁什么。也包括我们的孩子,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是,用上一辈人的思想教育这一辈人如何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人不可能一辈子不栽跟头,如果一定要栽跟头,早一点比晚一点好。无论父母多么的正确,也不可能呵护孩子一辈子,孩子终究要长大。如果20岁栽跟头,有的是机会站起来,到了40岁再栽跟头,站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孩子的生活是自己的,年轻人总有试错的本钱,管多了只能添乱。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社会都是分层次的。我们想要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绝对是我们底层人的唯一的出路。但是,我们也需要了解并告诉孩子,寒窗苦读只是一种读书态度,这种态度是好的,但是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的竞赛,寒窗苦读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经济条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长的美一样,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而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假如我们没有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就因为自己的孩子,寒窗苦读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钱的三观,现在的毕业即失业,就和这样的三观有太大关系。高不成,低不就,就只能通过愤世嫉俗感慨,这样的三观,早一天毁掉比晚一天毁掉好。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很平等、不分层,其实不是这样的。在那个年代,农村和城市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农民进城被称为“盲流”。城市之间也分三六九等。

这个世界不乏逆袭成功的例子,通常逆袭都需要极大的魄力。说一个故事,看看真正的逆袭是什么样子?

话说18世纪末英国有一个人,出身穷苦人家。没有读过书,小时候就在煤矿当童工。因为很好学,成为了一名机械工。18岁还不认字,但他知道,文盲是一辈子没有出路的。于是,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报名上夜校。4年后才能简单阅读并写简单的书信了。和别的技工不同的是,这位技工很勤奋且有恒心,别的技工在工作之余喝酒取乐时,他在研究机械、阅读和做作业。

由于在矿山工作瓦斯爆炸很多,经过他不断的努力终于发明出了一种安全灯。到这里故事按说就该结束了,但是并没有。因为同时独立发明出安全灯的还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引发了长达几十年的发明权之争。因为身份地位的悬殊,最后这件事也不了了之。他也没有因为这项发明挣到什么钱。

这时候,如果是你,你觉得该怎么办,抱怨社会不公平?或者认为自己这一辈子算是完了,寄希望于下一代?都不是。他对此并没有在意,而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另一项伟大的发明之上。最终,历史给了他一个称呼—火车之父,他就是英国最伟大的发明家乔治·史蒂芬森。

我们想要自己及后人试图在金字塔上爬几个台阶,要做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虽然我们通常会抱怨社会阶层的固化,但是往下的通道永远是非常的宽的,只要稍微不努力或者多抱怨几句,就能往下走几层;相反,往上的通道即使再宽,往上走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始终坚信,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当我们想到生命的意义,站在一生的高度过每一天时,就能活出精彩!

本文观点,来自阅读硅谷著名投资人吴军博士的著作《见识》,第一章的内容。欢迎留言讨论。


原始地址:/wenti/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