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专注力不集中,很多时候都是外部坏境造成的,或者说是大人们破坏的。
有不少家人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培养孩子专心致志做事情的环境,不断地打断孩子说话或做事。或者在家里看电视等等,这些都是干扰孩子的因素。大人在不安静的环境里尚不能做到专心做事,又怎么能要求小孩子做到呢?
所以,需要调整的是家长的一些不好的做法,创造好的环境,培养孩子专心做事的良好习惯。
很多孩子都存在不专心的问题,但从你的描述来看,他不专心的原因在于电视,是的电视是一个很重要的罪魁祸首,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孩子本身他做事专注的时间就不是很长,那么他们更容易因为别的新鲜事物而分心。
其次,电视是很吸引幼儿的东西,他多彩的画面,有趣的声音都是吸引幼儿一次次去看的主要原因,那么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就是观点电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当孩子从事某种活动时,周围的环境要尽量保持安静,布置要整洁优美,而且孩子对所处的环境必须熟悉。成人讲话须尽量减少,声音要低,最好以动作暗示,以免干扰孩子的活动。
2、制定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使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是保证孩子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的条件。
3、指导质量要提高。指导孩子从事活动的质量要高,要了解孩子已经俱备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使孩子对将要从事的活动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他们集中注意力。
4、引导孩子积极动手动脑。积极的智力活动和实际的操作活动有利于保持注意,因而能增强注意的目的性,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动静结合能预防长时间从事单一的活动(如单独听讲等)所容易引起的疲劳。
5、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活动所必须的,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消耗的神经能量较多,容易引起疲劳,特别是3~6岁的孩子由于心理特点,很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成人必须灵活地掌握方法,不断地变换孩子的两种注意,使大脑活动有张有弛,既能做好某件事情,又不至于过度疲劳。
经过你的描述可知是电视惹的祸,建议你在看电视上给孩子商量个规则。比如,在孩子看电视之前先和孩子坐下来像做游戏一样轻松的谈谈,你可以这样说:妈妈知道孩子喜欢看电视(最好说到孩子经常看的动画片名字),以后放学回来妈妈都让你看两集,周末了可以多看两集,你觉得看一集还是看两集呢?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改动,当和孩子约定好之后就要坚决执行,起初会有些难,但只要坚持几天就会有效果,当孩子不遵守约定时不要责备,只要坚定的关掉电视就行,要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这样就不会再纠结孩子看电视问题了,更不会焦虑孩子玩玩具还看电视。另外,孩子的专注力是需要保护的,当孩子在专心的做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哪怕他热、冷或者饿着,都不要打扰,等他停下或有分神时再去说。
小孩子做事不专心,是因为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众所周知,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专注于任务的完成。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注意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一、先来了解什么是注意:
1、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执行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
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2、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
3、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如:人们
常说的“视而不见,充耳不听”。
二、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一)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二)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产生条件如下:
1.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性格与意志的特点。
三、注意力缺失的原因:
造成孩子注意力缺失的原因较为复杂:
(1)先天性发育不足。即孩子出生时由于不良遗传基因,造成大脑发育不成熟,破坏了讯息传递功能;孩子出生时,大脑受损也会产生大脑功能失调现象;
(2)家庭不良的教养方式。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与溺爱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发育迟缓,表现出任性、急躁、情绪自控及耐挫能力差等不健康的个性品质,使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没有独立学习、生活的习惯;
(3)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道德观念有碍学校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孩子容易引发心理性及品德性行为问题;大众媒介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例如,孩子沉迷于电视、卡通漫画等。动感、多变的画面及紧张、刺激的内容易使孩子情绪激动不安,不利于孩子的注意品质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针对性训练游戏
“舒尔特方格”、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