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和别人分享东西,该怎么引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拿着自己的玩具玩,别的小朋友也想玩,于是跟这个孩子说,但是孩子拿着自己的玩具跑开了,不想其他小朋友玩。这是什么原因呢?

作为家长的我们,当看到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第一反应是不是会告诉孩子:把玩具给小朋友玩一会儿吧,甚至有时候会责备孩子不懂分享呢!糊涂的家长,快停住我们的说教吧,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吧。

2-3岁,孩子物权敏感期的萌芽

在孩子2-3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呢:这是我的,我的......孩子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会说:这是我的!别着急给孩子贴上自私,不爱分享的标签,这时期的孩子正处在物权敏感期,家长请接受孩子的自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3岁以后的孩子,帮助和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3岁以后,孩子的认知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预示着我们可以开始帮助和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了,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家长的以身作则。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做出榜样,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感情上,父母都乐于与别人分享,难过的、高兴的事情,父母之间都能互相倾诉,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分享。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告诉孩子,如果自己不分享东西给别人,别人也不会分享东西给他,当孩子为了玩其他人的东西时,就会分享自己的东西。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不能期望孩子经过一次两次这样的分享,就真正变成一个爱分享的孩子

引导孩子和所有人分享。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掌中宝,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恨不得都让给孩子,家长们请打住这样的行为,这只会让孩子永远学不会分享。在家里,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将好吃的东西分给所有家庭成员,当孩子主动做出这样的举动时,我们要给予孩子表扬,并对孩子说谢谢,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受父母欢迎的,并且会受到鼓励,从此就会继续这样的行为。

利用交换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分享。当我们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时,孩子手上的东西少了,孩子会变得不开心,这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换,不管是吃的、玩的,甚至是绘本等,都可以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换,让孩子体会到交换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分享。

不强迫孩子分享每一样东西。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比如:一个毛绒玩具等,对于这种孩子不愿意拿出来分享的东西,我们不能强迫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拿出自己愿意分享的东西进行分享,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长经过长时间的奋战和努力,也需要不断鼓励孩子并一同坚持下去。




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学会分享,也就收获了快乐。

——暖绘本

分享一个孩子妈妈的真实经历先!

“有一天,我和两岁的儿子在公园玩。儿子骑着从家里带的自行车时,一个稍大的孩子也想要玩自行车,于是用命令的语气跟我儿子说把自行车给他骑。儿子不愿意让他玩,两个小孩子还差点打起来了。这时,那个孩子的妈妈过来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想他妈妈没教过他要分享东西吧。我很纳闷,这辆自行车是我儿子的,他不给其他人玩也是很正常的,跟分享有什么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位妈妈的做法,你支持哪个呢?

在给出答案之前,我们先一起来聊聊“教孩子学会分享”的那些事。

让孩子从小懂得分享是宝妈宝爸们都很关注的方面,比如:在家里,让孩子知道把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家人一起吃;在学校,让孩子能够把自己的零食、玩具、甚至好看的书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

曾经有一位妈妈给我说:“我家女儿在幼儿园,她自己的东西被别的小朋友拿去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只会哭。我告诉她不能只会哭,而要会和其他小朋友说,要回自己的东西。”

是啊,让孩子懂得分享固然重要,但在孩子懂得分享的同时也应该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东西,争取自己的权益。

所以,正确的分享观应该是孩子自愿的一种分享意识,这种分享能让孩子感受到和别人共同拥有的一种快乐。正确的分享观也理当培养成孩子一种良好的意识和习惯。

那么,问题又来了,在我们想要宝宝学会分享的同时,宝宝分享观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阶段你又了解多少呢?

你可能会发现:宝宝1岁前对待别人很大方,会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可突然有天起,他变得很自私,什么都不愿意给了……有时候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对方真的收下了,他又会非常沮丧(他可能只是想要得到奖赏,并不是真心要给出去)。

遇到“不给不给不给”的妈妈们,别沮丧,你家宝贝长大了!来看看宝宝在不同年龄的“分享行为”:

宝宝1岁内,将分享当成游戏时,我们只需微笑对待他的行为即可,但不用沾沾自喜(因为人是会变的啊,亲)。

宝宝1岁后,随着宝宝渐渐形成“所有权”的概念,“分享”就变得艰难起来。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和玩具,宝宝会表现出防备和不愿,但这并不是自私,也不意味着“小气”,而是一个发育阶段,这个阶段会持续至3岁以上,有的宝宝甚至会到5、6岁。

你必须明白,不愿分享是宝宝的天性。尊重他,而不是用哄骗的方式让他“分享”。这种态度会让宝宝有安全感,同时会鼓励他变得大方起来——因为他不用带着“可能被骗”的猜忌心来守护自己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分享观念,其中和孩子一起读分享主题的绘本,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那关于“分享”的主题绘本您和孩子一起又看过多少哪?

暖绘本中已出版的关于分享的绘本包括:《也许我们可以分享》、《我爷爷是圣诞老人》、《猫头鹰的收藏》等等。

还有一本我特别喜欢的《月光学校·深夜图画课》。

你听说过月亮小姐吗?她可是月光学校里最美丽的老师!

每当夜幕降临,在夜晚活动的小动物们就会到月光学校去上课。

今天,月亮小姐给大家上了一堂画画课。可是,彩色蜡笔却不够用。小猫头鹰想与其他同学合用蜡笔,可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充满哲理的故事,教孩子敞开心扉,学会与人分享并获得快乐。

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不分享,一看看孩子的意愿,二是大人以身作则。首先,孩子有对自己东西的处置权,要确保这一点。孩子自己的东西都不能保护,也就不指望孩子是一个自信独立的孩子。要知道,水满则溢,其他东西也一样,孩子感到满足了,才有分享的可能。二是,大人在孩子面前一定做正面的榜样,不能你都不爱分享,去要求孩子去做。她会很困惑。




对于这个,我只想说一句:请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物权。

没什么好引导的,尊重孩子吧




先问问自己会分享吗?自己有1万块钱愿意分享出去多少?自己周末有10个小时空闲,原分享出去多少时间做义工?自己做不到就不要为难孩子!子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如果能做到,你的孩子肯定也学着你能做到……咱们的社会也不是分享型社会,你要你的孩子做一个与整个社会对着干的娃?




多带孩子参与到儿童的集体活动中,给他们一个接触同龄人的机会,相互帮助。

在家庭教育中,做家长的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这方面教育,多设置情景,遇到事情的时候,要主动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快乐。




孩子如果不爱跟别人分享东西,我觉得就不必强迫了。孩子不愿意分享这个东西,说明这个东西对他来说特别珍贵,好像让大人去分享他的金项链一样,非常有难度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得让他有安全感,我觉得比分享会更重要些。但随着孩子年龄的越来越大,可以引导孩子分享。可以试着这样跟他说:我们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别人也会把他的玩具给我们玩,我们花一样钱就可以玩到两样东西是不是很好啊?




现在家庭里所有的大人都围绕着孩子转。有的孩子不愿意分享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觉得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分享东西的做法都要分开对待。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其实孩子还不懂分享的含义是什么,所以越是在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就越不要强迫孩子分享,孩子虽小,但也要尊重他。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不愿意分享,我觉得可能孩子真的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意分享,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也都有很喜欢的东西,如若让我们分享出去,我们也不愿意。所以在面对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不要急于指责他,这样对他不好,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应该多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在他做出分享的举动时要鼓励鼓励他,还要让孩子看到父母分享的时候。让他知道有时候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鼓励他去做。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分享,父母也要在有这样的场合时候做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这样做就能分享,以后也会学着做。

切记,不要给孩子贴什么“小气鬼”的标签或是逼迫孩子分享。育儿先育己,我们应多去学习育儿知识,以后面对问题的时候也会多些方法。都是我自己的观点,欢迎指正!




分享是个好习惯,是成人的理念;但在3-4岁孩子的心中,占有并支配自己的所属物品,是早期自我的确认时期。个人认为这个时期,强制孩子养成分享的习惯并不合适,但是可以适当地引导。下面仅以自家孩子的成长和分享历程为例进行分析。

一、3-4岁时期家长强制分享没有实际意义。

儿子小班时每天幼儿园放学,我都会带他在楼下玩耍,因为与很多小朋友不熟悉,所以我想让他通过与小朋友分享玩具来加强联结,与小朋友们加强熟悉程度。

一次下楼前儿子问我:“妈妈,我如果带很多玩具与小朋友分享,他们会不会就跟我玩儿了?”

我说:“是的。”

结果儿子带了一大袋子玩具下楼,孩子们看到这么多玩具渐渐围了上来,可是儿子将玩具护得更紧了---他害怕玩具被抢走。

孩子们看没得玩就走开了,他观察后发现一对双胞胎玩儿的汽车很好玩,于是问我:“如果我分享一个玩具,可以和双胞胎一起玩儿吗?”我说:“试试吧,应该会的。”

于是儿子极其不舍地拿出一辆小汽车递到双胞胎妈妈手上,与双胞胎玩儿了一会儿就提出不玩了要回家。

事后思考我发现:儿子不情愿地分享后,心里还惦记着自己的玩具是否会被好好地对待,玩儿不开心,所以最后选择不与小朋友们玩了。

二、以“交换”来替代分享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发现换着玩儿可以让自己安心且获得较强的愉悦感。但是前提条件是双方都喜欢对方的物品。这个时候家长无需提醒,孩子们自己就可以想出来换着玩儿的办法,在交换的过程中加强了联结、增进了感情。

三、加强感情联结是促成交换/分享的前提

熟悉程度越高的孩子,越可能轻松且成功地分享。儿子上中班和大班后有了几个固定的玩伴儿,大家在一起玩儿的特别好,渐渐地孩子们就萌生了好东西一起玩儿的想法。

四、分享可以,不分享也可以,你可以自己做主,怎么做妈妈都是爱你的。

无论孩子是否分享,都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个东西是你的,你拥有完全的处理权限,分享很好,不分享也很好,你都可以自己决定,无论怎样,妈妈都是爱你的!

五、小时候不爱分享的孩子,长大后也会主动分享。

在很多人眼中,我儿子小时候是一个“不喜欢分享”的孩子,比较“独”。但是6岁以后我发现但凡是他喜欢的人,他想交往的人他也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玩具、书籍。但是他会有选择地分享。不喜欢的人或者不想分享的东西依然坚决不分享。上小学后,管理自己的物品心中有数,也不会随意丢东西。

小的时候家长发愁孩子不分享,上学后发愁孩子对东西不在意,丢三落四,其实都是因为没有让孩子确立好明确的物品主权。所以不要纠结,顺着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一切都会很好的。




孩子不爱和别人分享,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引导。

大人的很多东西也不爱和别人分享,你愿意和别人分享你的经济吗?你愿意和别人分享你的爱人吗?你愿意和别人分享你得来不易的珍贵的物品吗?很多不会。孩子的东西在大人的世界里不算什么?也不值多少钱?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就是他们珍贵的、全部的家当,孩子不舍得分享,这是正常的。

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去引导?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聊故事里的分享故事。最重要的是学会尊重孩子,多问问孩子:“你现在不想拿出来分享,是吗?”“那你是想玩一会儿再拿出来分享吗?”“你准备什么时候和小朋友分享?”“你来决定什么时候和小朋友分享?”当孩子觉得自己是可以控制自己的物品的,他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孩子暂时不愿意分享他的物品,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这样会加强孩子的不安全感。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孩子,家长要学会有能力和孩子做朋友。




分享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这一点相信很多家长都是认同的,但宝宝有时候确实不愿意分享,家长也很着急,甚至有人会对不分享的宝宝进行指责。我的建议是,孩子不分享,慢慢来。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分享。其实孩子都有不分享的阶段,那一段时期,他脑子里的观念是世界是我的我的我的,谁也不要拿走,之后才会知道除了自己的还有别人的,然后学着处理自己的东西,这里面就包括分享。

既然分享是处理自己的东西,那孩子就应该享有完整的自主权,不分享并不犯错,旁人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

引导宝宝分享,可以从日常做起。像平常家里人吃的玩的,不要说宝宝小就特殊照顾一切以他为中心,全家人平常就经常分东西,孩子的独占欲就不会那么强。另外遇到孩子给大人东西,比如分吃的给大人,那大人就不要推着不要,而应该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觉得分享很好。

图片源于网络,文字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认为不应该强迫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帮助他们建立“与人分享”的意识,而不是暴力强迫。

具体方法:

1、父母自己先做到“大方”

曾经,去一个朋友家,她家孩子四岁,看到我们来了,主动把零食递过来,问我们吃不吃?

当时就觉得,这孩子太懂事了。

问朋友,怎么教出来的。

朋友笑笑说,没有特意教啊,可能是我们平时也经常会把一些零食水果之类的东西送给隔壁的阿婆,然后她自己有样学样吧。

这就是榜样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

[来看我]可以查看我@育儿不烦恼的文章《孩子不愿分享是自私?强迫孩子分享,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了解具体的危害)

2、分享之前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孩子看成是一体的,认为孩子的东西自己可以随意处理,毕竟,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当你没经过孩子同意,就把他心爱的东西送人时,他会非常的伤心和不理解父母的行为。这样做对孩子对我们父母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你打算把他东西送人时,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万一那个缺了一条的机器人正是孩子的最爱呢?

一个不被尊重物权的孩子,一个没有属于过“我”的东西的孩子,你让他如何分享呢?

3、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美好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分享。分享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愉悦自己。

让孩子感受分享的温暖和美好,孩子才会愿意主动分享。

吴京的老婆谢楠,在一期节目中,聊到孩子分享的话题时,表示:不会强迫孩子去分享,但是会引导。

比如说:

有次吴所谓,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谢楠就开导他说:“你可以说不,但是你要想一想,如果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可以研究出新的玩法,我们要不要试一试?”

然后,孩子很欣然地就接受了。

四、结语

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说: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做决定的权利。

只有孩子拥有了物权安全感,才会逐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力,也才能更好地分享。

所以,从今天开始,把处理孩子物品的权利,还给孩子吧。

欢迎关注我@育儿不烦恼,一起交流成长[呲牙][呲牙][呲牙]




原始地址:/wenti/6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