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初中高中生陪读情况?

1.现在家长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孩子读书成绩好就会出人头地,其实初中高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一段人生旅程,我个人认为,决定人生的是性格,性格活泼开朗好交朋友的会笼络人心的很容易出人头地,性格内向的没有朋友的成绩再好也很难成功,成绩决定命运还不如性格决定命运靠谱。

2.自己知道自己能力不行非要把自己梦想强加于下一代,也不认真分析一下自己孩子的优点缺点和资质,人一生下来基因就决定了很多东西不是后天可以随意培养成功的,比如说有的人很容易学习外语一说就懂,有点人没有语言天赋你非要让他学习,他花了有天赋人的十倍努力,也只能学习的一般般。

这个世界为什么有人生下来以后,在成长过程中会对画画着迷,为什么有的人对科学着迷,有的人对运动痴迷一生,因为每个人基因不一样,不同的基因决定人生不同的爱好和追求,这些追求和痴迷是刻在骨子里的,谁也不能阻止,也无法阻止,基因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你到底想要什么只有自己才知道,父母的培养对了你的方向就是有用功,方向不对都是无用功,到头一场空。


还好吧,我就是家有初三毕业生,现在每周一,三,五下午去学校陪读,感觉自己去陪读后,崽上课上心了不少,离中考也就五十来天,崽暂时成绩中上水平,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陪读是有点累,但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考上心仪的普高。


关于陪读,不同的孩子心理其实有不一样的想法。

9年来,对大家学习考试这件事情有很多感触,写这篇文章给正在为学习成绩而纠结的同学和家长,相信对你一定有用!

有的学生家境一般,父母的辛苦孩子看在眼里,更何况是陪读,一想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心急如焚,甚至暗自落泪。

这样的孩子是值得我们很多孩子和家长当做榜样的。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热爱自己的家人,懂得奋斗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他们将来也必然能成就自己满意的事业。

只是在现阶段他们想得太多,甚至往往急于求成,太过重视得失而忽略进步这件事情是一步一步来的,一个方法一个方法来的,沉下心来,先辨别目标,再发力,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你的!

还有不少的学生对于学业这件事情实际上是茫然的,也是懒惰的。这部分孩子大多家庭条件还可以,父母对生活的辛苦耕耘往往没有对他们引起足够的重视。父母对他们往往讲过太多的道理,他们也不是听不进去,而是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父母也没有有意识的让孩子参与生活的五味杂陈!

我常常举这样一个例子,电视中的美食类节目,比如之前的《舌尖上的中国》,看得众多观众直咽口水。好吃吗?好吃。有多好吃呢?很好吃!到底是什么味道呢?不知道!我没有吃过啊!

再简单的道理,再简单的问题,别人只是告诉你是没有用的,过两天就忘了。没有去实践,没有去亲身经历都是不够的。

痛苦的事情没经历过,就不会刻骨铭心;开心的事情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有回忆时的憨笑;感动的事情没有经历过,面对父母的关怀和给予往往就觉得理所当然!

孩子上中学后,心智开始成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学习成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涉及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涉及到孩子此生的前途命运,没有理由不做好的,不管喜欢与否!

孩子有无数理由学得不好:

“我太不喜欢我们老师了”

“高中的课程太难了”

“我们老师太水了”

“老师讲的我听得都还好,下来做题考试就是不会啊”

但是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没有学好!!!这几年只做学习这一件事情,但是还是没有做好!!!

我们根本不用花心思去研究这些额外的原因,只需要找到孩子自己的不足,把它弄好就是了!

学习不好,所有的科目就没有一个好吗?如果是数学物理不好,那就多花时间心思把这两个弄好就是了,问题不大,关键是要有心去做。

但事实往往却是,孩子自己好的科目更有信心和兴趣,以至于更乐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钻研。不好的不感兴趣的科目反而被主动扔下,以至于恶性循环。

孩子缺乏一种学习的信念,家长和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现在孩子没有几个笨的,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个题型,某种题型或者知识点不会,一次研究它个10道20道题!还不会你找我!

整个初中或者高中有多少个知识点?我的讲义中一目了然,并不多,何况孩子总不可能全部都不会吧?揪住不会不熟悉的知识题型,研究它个底朝天,下次不可能还拿不到分。

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考试,出题老师都会被玩爆了,还怕啥?

关键问题是从现在,此刻开始去执行!任何事情,没有执行,下再大的决心,和没下决心是一摸一样的,没任何区别!在我的课堂上孩子听得热血沸腾,总有孩子课下不去执行,怎么可能有好的效果?

还有的同学,一讲什么都懂,一做题很多都不太会。

我给大家灌输的理念是不太会都是不会!只要做错了,再简单也是不会!没有任何狡辩的。应试教育就看分数,不服等以后有力量了再去推动教育改革。

懂为什么还会错?简单为什么依然错?说到底还是由来已久的习惯不好导致的不认真了!

中学这几年,其他的所有事情爸爸妈妈都帮忙搞定了,仅仅学习这一件事情,做不好没有任何理由。

世界不会为我们每一个人而转,唯有适应世界与改变自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是周庭,物理老师一枚,我把我的原创讲义公开出来,希望能够给更多的同学更高效的帮助。觉得回答有用,记得分享给大家。


初中和高中生都应该有了独立生活能力,我不建议陪读。原因有:

1、年龄到了独立的年龄,应该独立,孩子才能成长成应该的样子。

陪读,家长通常都有以下原因“一是担心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二是怕孩子自己不好好学习;怕孩子不习惯学校的生活,包括吃饭、睡觉等。”

其实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孩子开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但这是正常的。再者,出现这些问题严重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原来管的太多,让孩子失去了这些能力。即使现在陪读,难道大学还有陪读吗?结婚成家后呢?

所以,早晚孩子自己要学会独立。

2、从成长的角度来说,集体生活更有利孩子的成长,压力感和内疚感更低。

父母陪读,或多或少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特别是喜欢说教的父母,总喜欢用为孩子付出绑架孩子“还不好好学习,为了你上学我都不上班了”。

总之,在陪读和住校选择上我更倾向住校。父母不要总以担心孩子为由绑架孩子成长。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都最终能优雅的退出为最终目标。


欢迎来到“三味品书”回答领地!三味品书,专注教育话题。

陪读现象在一些地方存在,有些地方就不存在这样的现象。

像有“高考工厂”之称的毛坦厂中学,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六安下面一个小镇上。毛坦厂中学附近都住满陪读的家长,附近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家长和学生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好大学。

我想家长选择陪读,都是希望孩子考上好的学校吧!

这个时候的家长相当于古代书童的作用,一是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让他心无旁骛地学习;二是监督孩子、鼓励孩子。

但有些地方不存在陪读现象,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的,吃住都在学校,家长没有事情也不能随便进学校的,学校也不鼓励陪读。主要依靠管理和学习的整体氛围来带动学生学习。

至于陪读效果,也是因人而异了。有些孩子在家长无微不至地照顾下,成绩上去了。但有些孩子被家长这样盯着陪读,感觉压力巨大,没有个人空间,成绩反而下降。

所以,陪不陪读,还得看具体情况。看孩子愿不愿意,看家庭条件允不允许,别压力太大起反作用就不好了。

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点关注、点赞、转发。

@教育@教育联盟@号


原始地址:/xinwen/1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