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过分的沉溺于电子游戏?

个人认为,家长可以认真地去玩一场电子游戏,找出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的真正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电子游戏之所以能让人沉溺其中,它是合理抓住了玩游戏的人的心理,孩子也只是个孩子,控制能力有限,家长要理解。

但是游戏也是娱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合理的玩一些智力游戏呀,健康游戏呀,陪孩子制定一个计划,学习和游戏结合的计划,孩子学习上去了,计划就执行,如果沉溺于游戏,计划就终止。

孩子必竟玩兴大,家长也可以慢慢地从电子游戏向其他游戏转换,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发现,原来好玩的不止电子游戏呀。

关键是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心理,找出适合的方法,做一个会玩的家长,引导好一个爱玩的孩子。




首先我们要在平时生活中就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孩子爱玩是天性,我们不能时刻管着孩子。譬如我们可以规定一天当中只有几点到几点可以玩游戏,或者完成了怎样的学习任务可以玩多少时间。我们还可以改变电子游戏对于孩子强大的吸引力,培养孩子其它的艺术兴趣加以挖机并着力培养。这样孩子业余时间有了合理的安排这样就不会沉迷于电子游戏中




电子游戏是由设计者精心设计的,具有极强的诱惑力的娱乐方式,不要说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就连成人也容易沉溺其中。要想避免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家长得先从自身做起。

01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

如果家长自己每天都手机不离手,本身就是个游戏的痴迷者,那又如何来要求孩子呢?所以,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作用,选择一些健康的娱乐、休闲方式,比如:阅读、运动等,这样才能带动孩子远离游戏。

02家长要能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家长总是说,“累了一天了,到家啥都不想做,只想着能休息。”更别提陪伴孩子了,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无时不刻的陪伴,更需要的是在陪伴时的全身心投入。当家长能放下所有的事务,全心地陪伴孩子,哪怕时间不长,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反之,如果父母心不在焉,孩子也一样能感受到。亲子关系的良好与否,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所以,当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时,家长首先要问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是什么让孩子迷上游戏的?当自己能有所改变时,孩子也才能发生改变。




孩子过分沉溺于电子游戏,是因为先让孩子接触到了电游戏,并且在前期家长没有控制好玩耍的时间,孩子的自控力本来就不算强甚至没有自控力,这就导致孩子玩儿的时间越来越久,越玩儿越上瘾。还有,没有其他可代替电子游戏的东西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多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帮助孩子培养,有喜欢的事情做,孩子就不会太沉迷于电子游戏。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E时代里,想要完全避免孩子不接触电子游戏,或是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

既然,我们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玩游戏,但我们至少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合理的玩游戏。首先,让孩子意识到,电子游戏,只是游戏。它是我们放松的一种休闲模式,不是生活的全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电子游戏的存在,不谈虎色变,不过度夸大。

其次,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在生活中,父母要主动丰富家庭娱乐项目,增加户外活动,一个热爱生活,喜欢运动的父母,不会培养出一个只喜欢打游戏的孩子。

最后,合理利用电子游戏,增加亲子互动。电子游戏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其中。父母可以在一周的固定的某个时间,陪孩子一起玩上几局游戏,分析游戏当中人物,任务的存在的意义,及利弊。让孩子对游戏的本身的兴趣大于参与其中的兴趣。也许这样,你不但能够引导孩子不沉浸游戏之中,还能培养一个未来游戏设计大师呢。

总之,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两面性。包括游戏,只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对游戏的看法,态度,相信游戏将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一、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玩手机玩电子游戏的习惯和时间。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在家总是玩手机游戏,孩子看到了会认为很好玩,就会很好奇,想法设法去接触。

二、给孩子玩之前制定时间长短,并且在规定范围内强制控制,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

三、多陪孩子接触其他活动,室内室外的,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扩展兴趣范围。




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喜欢游戏,这是不可控的。

但是作为家长,让孩子适当的接触手机和网络,却是完全可控的。

如果家长每天都手机不离手,时时刻刻都在划拉手机,孩子跟你说话,你爱答不理,更有甚之,还会嫌孩子太碍事,于是扔给孩子一手机,这样自己也得以清闲。

等你发现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时,却又大发雷霆的去喝止。

所以,孩子不是开关,你可以随时的打开和关闭。

一旦你帮助孩子打开了玩电子游戏的开关,想要关闭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所以,孩子沉溺于游戏,不仅仅是孩子的责任,家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幼儿期的孩子引导起来会容易很多,只要我们平时多陪伴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同时,于孩子跟随绘本情节做一些亲子游戏,或者陪孩子一起玩益智游戏、做做手工等等。

而青少年时期,几乎每个孩子都在玩电子游戏,让孩子一点不玩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要帮助孩子掌握和规划好玩的时间。

孩子其实很容易满足的,只要你凡事都能够与孩子很好的沟通,而不是强硬的去制止。并且尽可能的多陪在孩子身边,哪怕只是一起聊聊天,孩子都会感觉轻松快乐,做什么都会很开心。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因为我们是孩子最亲密的也是接触最多、最值得孩子信赖的最亲近的人。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模仿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孩子都在模仿,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所以孩子如果有什么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首先就要审视自己哪里需要改变和学习。

只要我们以身作则,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安安静静的在一旁看书,孩子累了我们就陪伴孩子一起说说话,做做小游戏放松一下眼睛,或者端来一盘丰盛的水果拼盘和孩子一起快乐分享……

所以,最终想让孩子远离游戏,最好的方式除了以身作则,就是陪伴陪伴陪伴……




好,那今天我们再来具体谈一个让家长非常头痛的问题: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到底该怎么办?提起这个话题,我不由想到去年的一则沉重新闻,一名13岁徐姓男孩因为玩“吃鸡”游戏深夜坠楼身亡,小徐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小徐性格开朗活泼,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他不会有心理压力,因为天大的事情,父母也不会说他,她认为导致孩子坠楼的唯一原因就是吃鸡游戏,受游戏的误导,并声称一定会告游戏公司。作为一个母亲,这个新闻中妈妈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能理解,也很心疼,相信每一个做父母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我想反问我们家长的是,真的,只有游戏公司应该为孩子的离开负责么?而对于孩子们沉迷电子游戏,沉迷动画片这样的行为,我们家长该不该负责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调研就知道了:在这里我这里有10个问题清单,正在收听的家长们根据清单来自我检查一下,这10个问题,你的回答是“yes”还是“no”。1、小时候孩子哭闹时,用手机满足孩子;2、平时不管孩子,一遇到问题就打、骂吼叫,不管孩子的感受;3、陪伴孩子的时间每天少于一个小时;4、不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5、没有跟孩子约定玩游戏的规则,并执行到底;6、一周家庭户外活动少于一次;7、关心作业成绩更胜过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8、根本叫不出孩子朋友的名字;9、简单粗暴地打断孩子玩游戏;10、自己在孩子面前长时间地玩手机。如果以上问题有5个以上的答案是“yes”,那则说明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没错,孩子不是天生就会玩游戏的,游戏也不会说话,引着孩子过来玩它。肯定是有一个契机让孩子无意中接触到了游戏,然后孩子发现了游戏特有的吸引力,这才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所以我们先从内因去分析孩子是怎么接触上游戏的,再从游戏本身的设置特点去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沉溺其中。现在我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沉迷游戏,那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的?孩子第一次接触网络游戏都是有一定的背景原因的。这里说一个我朋友的案例。他告诉我他家老大现在就比较喜欢玩游戏,过去一段时间甚至有沉迷的迹象。他们夫妻俩发现这一情况后,非常纳闷,因为两口子都不玩游戏,他们还是从孩子说的一个游戏流行语:“大吉大利,今晚吃鸡”中,上网去搜才知道,说的是一款《绝地求生》的游戏。于是家长仔细回想,他发现孩子接触网络游戏始于2015年下半年,那段时间朋友媳妇怀上了二宝,大宝正在读幼儿园,媳妇去北京孕检时,就将大宝托付给姑姑、姑父,让他们帮接送,因为姑父有玩游戏的习惯,孩子就慢慢学会了,加上那段时间因为二宝的事情朋友对大宝有些忽视,关心不够,所以才导致了孩子走向了网络游戏。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出差不在家,没法陪伴女儿,一直是老人带孩子;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女儿一直不停的眨眼睛,说眼睛难受,追问下才发现3岁小家伙沉迷于手机动画片,一看就停不下来,有时候能看到孩子说头晕才不看。我就问老人怎么会看上这个动画片的,老人说因为想干点家务活,孩子一直缠着,所以就拿个手机给孩子玩了。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接触上游戏也好,动画片也罢,第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现今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玩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手机游戏、动画片、电视剧、电子游戏自然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接触上游戏也好,动画片也罢,第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现今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玩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手机游戏、动画片、电视剧、电子游戏自然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第二个原因在于,家长把数码产品当作孩子的保姆:就像我女儿的例子一样,有的家长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家长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也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闹心,把手机扔给孩子玩。再说个我堂妹的例子。正月初五去亲戚家拜年,堂妹的女儿玩手机游戏,周围围着好几个孩子,堂妹就坐在身边跟别人聊天,我问堂妹为何不管管孩子,堂妹说:“给她玩手机,省得到处乱跑了。”孩子是不乱跑了,玩手机却上瘾了,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这样的做法不是爱,而是害,要不得。第三个原因,父母频繁使用手机,并且很多家长自己也玩游戏。我想问下大家,我们自己也是天天手机不离身,凭什么要求孩子就要戒掉手机,戒掉网络游戏呢?小孩之所以玩游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周围的环境造成的。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玩微信、打游戏,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游戏中获得满足。所以你整天抱着手机在孩子面前晃悠,就别怨孩子有一学一,有啥学啥了。第四个原因,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听之任之。数码产品给不给孩子玩,决定权完全在于家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使用,什么样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给,这一点必须慎重。除此之外,如果在家庭中,你对孩子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没有给孩子建立规矩,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譬如孩子在放学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成员各做各的事,很容易产生某个时间段无事可做,此时孩子便会容易想到看电视、玩手机或者玩游戏。好的,刚才我们梳理了几个孩子接触上游戏的因素,我们会发现全部都是家庭因素:1.父母缺少足够陪伴,2.父母把电子产品当孩子保姆,3.父母没有以身作则,4.父母过度溺爱,没有给孩子建立规矩。正是父母的这四种作为推着小孩接触上了游戏,那小孩又是怎么从接触上发展到迷恋上游戏不可自拔的呢?在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父母只负责满足孩子的外在需求,比如孩子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送到哪里上学等等这样的外在需求,却没有耐心关注和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即孩子需要被认可,被肯定,被关注。而孩子们迷恋上游戏恰恰是因为他们能从中获得他们在家庭中一直缺失的内在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就是入门非常简单,可以长期陪伴。第二,就是要不断的升级。这个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给孩子设定目标,让孩子不断的去自我挑战,而且有上升的感觉,就有成就感,并且孩子能从游戏中找到归属感。游戏吸引孩子其中一点就是团队合作,组队游戏过程中,孩子表现的好,就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让孩子对团队产生信任与依赖,从而产生归属感。第三,孩子能从游戏中获得权力。刚才说了,网络游戏会分不同的等级,等级越高,获得的特权越多,这也是他在朋友中炫耀的资本,让人刮目相看,满足他虚荣心理的需求。第四,孩子能从游戏中获得被及时反馈的关注感。在游戏中,当你做任何动作都会得到反馈,比如说你打一个人马上就加分,比如说你完成一个任务,马上就送什么装备等等。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父母忙,也可能缺乏耐心,对孩子的情感需求视而不见,或者及时给予反馈也不够及时,这就让孩子更加依赖游戏中能够立马给你回应的那种被随时关注的满足感。第四,孩子能从游戏中获得被及时反馈的关注感。在游戏中,当你做任何动作都会得到反馈,比如说你打一个人马上就加分,比如说你完成一个任务,马上就送什么装备等等。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父母忙,也可能缺乏耐心,对孩子的情感需求视而不见,或者及时给予反馈也不够及时,这就让孩子更加依赖游戏中能够立马给你回应的那种被随时关注的满足感。由此可见,与其说孩子喜欢网络游戏,不如说孩子是在网络游戏中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心理需求,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理解孩子为啥爱上打游戏,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简单粗暴的直接开打,那不就是把孩子往外推,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希冀从游戏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因此,要想让孩子不沉迷于游戏,父母给孩子足够的心理滋养,才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家长必须先改变自己。别一边要求孩子要这么做,一边自己还在做着错误的示范,那孩子内心想法就是:“先看看你自己的品行,再来要求我吧!”自己别沉迷网络,没事儿少刷朋友圈。不能把手机、电脑当作孩子的保姆,在自己忙碌的时候把手机丢给孩子就不管了。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方式方法和效果。如果孩子已经沉迷电子游戏了,给大家提供三点方法:分享经历,感同身受。家长发现孩子沉迷游戏直接禁止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因为孩子有可能将玩游戏转为地下,家长更难发现和监管了,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家长可以亲自玩一下孩子热衷的游戏,体会一下其中的乐趣,把对战的快感分享给孩子,不用担心,其实跟孩子分享这些并不会降低你作为家长的权威,也不会让孩子找到打游戏的借口,相反,这样会让孩子更容易跟家长心贴心。觉得被理解了,这是建立进一步沟通的基础。第二、一起约定,让游戏成为生活的开胃小菜。《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曾经说过:“认可、接受孩子的情绪和一味的骄纵并不同。你明白孩子期望无节制的看电视不代表你会让孩子这么做,所以现在的社会让孩子不接触游戏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够一起共同的制定出规则,把游戏变成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开胃小菜,那么游戏是能够创造很多乐趣的。孩子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是家长的陪伴不够,如果家长能够放下手机,孩子天然的就更愿意和父母玩户外做游戏,玩飞行棋这样的游戏啦。第三:向游戏学习,激发孩子在玩中去学习。传统的文化往往将玩和学对立起来,认为玩就是不务正业。事实上,我们做家长培训这么多年,发现最适合学习的方法其实就是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途径。首先,游戏拥有视觉,听觉,感觉的全感官刺激;其次,游戏总是充满接二连三的挑战,再者游戏不断地给予正面的反馈,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可以得到及时的鼓励。最后很多游戏,它其实是团队作战的,让孩子们形成了一个战队,共同合作完成挑战,那这样就会非常容易获得团队合作的成就感。如果家长能够研究游戏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发现游戏强大的学习功能,那么游戏和学习将不再是这种对立面了,家长可以将学习化作游戏。比如不认为只有看书才是学习,学习也可以是全方位的视觉,听觉,嗅觉的体验,家长可以将学习内容拆分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小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孩子就可以获得类似游戏勋章一样的正向鼓励,家长还可以通过孩子喜欢的游戏,敏锐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就地取材,给孩子拓宽知识面,比如一些游戏人物使用历史人物的名字,那家长其实就可以引导孩子去查询他们的真实生平,孩子也一定会非常有兴趣的。说完了以上的三招,我给大家举个栗子,这个案例中的爸爸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一下。说完了以上的三招,我给大家举个栗子,这个案例中的爸爸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一下。爸爸问:小明,发现你最近一直在玩《王者荣耀》的游戏,怎么样,有意思么,爸爸昨天也注册了一个账号,试完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呢。小明:真的么爸爸?爸爸你叫什么名字,你玩到什么阶段了。爸爸:哎哟,我还是个初级选手,技能不够,你愿意带爸爸一起么?小明:当然,可以啊,爸爸。爸爸接着问:那你希望每天带着爸爸玩多长时间的游戏呢儿子?小明说:2-3个小时吧。爸爸:爸爸单位组了一个亲子足球队,爸爸打算每天带你一起去,如果每天玩2-3小时,可能我们会错过精彩的户外足球运动,而爸爸很需要儿子的参与,帮爸爸赢得比赛啊。小明:爸爸,这样吧,每天你先带我参加户外足球赛,然后我再带你进游戏参加我的团队打游戏,运动1小时,游戏1小时,可以么?这个案例中的爸爸,巧妙的运用到了一些招数,比如参与孩子玩的游戏,跟孩子建立交流的共同语言,第二招,不是简单粗暴地直接禁止孩子玩游戏,而是缩短游戏时间,建立游戏规则,第三招,就是认可孩子,我是你爸爸,但是打游戏和踢足球我都不如你,需要你帮助爸爸,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这点才是这个爸爸的高明之处。小结一下:其实玩游戏本身没有错,玩游戏也是一种爱好,跟画画、摄影、运动之类的爱好相比也没什么高雅低俗之分。但是不管什么兴趣爱好,若是过分投入影响了眼下最为重要的短期目标,那就都成了玩物丧志。所以,要让孩子明白一点:我们并不反对你玩游戏,相反,如果玩游戏能在你学习之余放松精神,缓解压力,我们是非常支持你适度游戏的。但是如果你现阶段要投入大量时间来游戏,那么我们是决不允许的。最后我想说,拿什么打败手机游戏?其实说白了就是家长们高质量的陪伴。与其怪游戏、怪他人,不如反省自己,是否对孩子做得还不够,一味的抵制,不如冷静地分析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理智的面对问题,剖析自己,用心地去了解孩子,用实际行动去关心孩子,才能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回到现实中来。最后,我想对各位家长说:不管母亲多爱孩子,都比不上孩子对妈妈的爱那么深,就算你打他骂他,只要你给他拥抱,他就会原谅你。你丑,你美,你贫困或者富有,在孩子的小小世界里,你就是她唯一的信仰。他们脆弱,他们无助,但是他们仍然用他们的所有,小心翼翼的爱着我们。是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家长们一定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而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伯乐,发现孩子的优点,用科学的方法来养育孩子。




孩子玩手机,玩游戏需要管,但怎么管呢?激烈争吵,生气管理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长远来看,几乎是没有积极的意义的,短期内好像效果很好,生气了孩子不打游戏了,但其实是暂时的,很快孩子还是会继续打游戏的,实际上管理孩子游戏玩耍的时间,既需要给他们这样的时间,也需要有约束的方式,尤其是一开始就要约束,谈好游戏时间长短,有的父母说,管不了啊,说好的时间他不管啊,到了时间继续玩,没办法啊,这样说的家长,其实是忽略了,孩子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其实不会一开始就这样的,孩子还小,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有足够陪伴的时间,说好半小时游戏时间,到了时间,耐心坚持收好手机或IPAD,即使孩子哭,闹情绪,也坚持按时收手机,那时候孩子多大?那时候父母是可以管住手机的,也不需要生气,耐心收好手机就可以。实际上抱怨管不了孩子玩游戏的,在孩子刚开始打游戏的时候,其实是没时间管孩子的,或者开始的时候没有坚持按时收手机,没坚持原则,然后有的孩子自己控制不好自己的时间,就会玩时间太长了,细想那时候父母是不是忽略了?更不用说很多游戏其实是需要钱充值买装备的,那些钱是怎么来的?孩子没有经济来源,不是父母给的,家人给的钱,孩子要成瘾都很难,就像毒瘾,一般人很难成瘾,你没钱买啊,毒贩子也不找你啊,你想有毒瘾都很难啊,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或者做生意很忙,没时间管孩子,才会给孩子钱,让孩子打游戏,安抚孩子,让孩子高兴,结果时间长了,发现孩子游戏上瘾了,才着急了,生气去管理,这个时候当然就很难管孩子了,他都上瘾了,一直也没人帮助他管理好游戏时间,突然你要他不要打游戏了,不要打那么久了,他的唯一的快乐又只有游戏了,不跟你闹才怪呢,闹大发了,就会出现一些人伦惨剧。

要管理好孩子的游戏时间,首先从孩子第一次玩游戏的时候,就跟孩子谈好每天玩的时间,父母要有闹钟提醒协助,按时收手机,停止游戏,明天再玩,或者周末可以时间长一些,一小时两小时,但也坚持按时收手机,开始父母耐心坚持这么做,耐心坚持,不生气也不退让,允许孩子哭闹,但还是按时收手机,一般坚持三个月半年,孩子自己也习惯了按时管理游戏时间,可以按时学习和其他的兴趣爱好。

其次,培养孩子线下互动的爱好,有人际交往的爱好,这个也很重要,比如带孩子去踢球,打球,线下的活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其实很需要父母陪伴去玩的,而不会只是喜欢游戏的,实际上是得不到父母的陪伴玩耍很长时间之后,才放弃了对父母的陪伴期待,转到游戏上的,游戏中有人陪伴自己,逗自己开心,然后才慢慢沉迷在游戏之中的,如果游戏是孩子唯一的快乐,那么管理孩子游戏的时间就变得很困难了,试想唯一的快乐被剥夺的感觉是多么可怕啊,所以家长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快乐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还需要多几个快乐,爱好的快乐,朋友交往的快乐,跟父母一起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美食的快乐等等。不能只有一个快乐的事情,那就变成依赖了,跟游戏成瘾也差不多了。

这些管理方式,对父母的挑战都是挺大的,首先要求父母必须有足够陪伴孩子的时间,没时间陪伴,这个管理方式都用不了,也做不到;其次是锻炼父母的耐心,专心,开心的心态,也就是安全型父母需要做好的三个基础心态,简单但是不容易做好,可以做好这三点的父母,基本就不需要担心孩子的游戏时间太长了,因为孩子跟你之间的关系感觉更重要,更快乐,游戏的快乐远比不上你们之间的关系的快乐。

希望学习做到耐心,专心,开心的父母,可以关注我,给我私信。




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

电子游戏用尖端的图形让人眼花缭乱,让人兴奋不已,似乎有无限的可能。闺蜜家的孩子7岁,已经会自己刷淘宝,打开app听故事,学习英语。虽然孩子还会用电子产品做一些学习上的事,但也有例外。对于那些喜欢玩电子游戏的孩子,家长朋友要注意了。这些游戏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无论好坏。

随着电子游戏市场和影响力的持续增长,家长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比如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被这些上瘾的游戏吸引,他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以及如何避免一些固有的缺陷。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电子游戏?

闪电般快速的处理速度、雷鸣般的声音、生动鲜活的画面,肯定是电子游戏的魅力。但是对孩子而言,这些游戏最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力。许多孩子在现实中只能听爸爸妈妈的,吃、喝、穿都并安排好了。当他们把手放在屏幕或游戏控制器上时,他们可以做一些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做不到的事,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令人兴奋的事情。

家长怎么正确引导?

1.选择好的游戏

其实发现一个好的游戏是很简单的,一般游戏的视频是很容易找到的。在给孩子玩之前可以好好看看其他玩家的游戏视频。高质量的游戏能让孩子探索,身心健康。

确保选择好游戏的另一种方式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家长也可以好好想想:我希望我的孩子接触到什么?

但是游戏并不一定要有教育意义。即使是看似无聊的游戏也会充满意想不到的只知识。大富翁游戏就可以和孩子谈谈地理和国际政治(“妈妈,地图上的加拿大是在哪个州啊?”和“为什么俄罗斯的名字从苏联变成俄罗斯了呢?”)。

2.处理游戏中的暴力

这同样也包括体育比赛游戏,虽然没有人受伤,但是游戏中的碰撞,是不是无形之间给孩子埋下了暴力的诱因呢?暴力游戏创造了暴力的孩子吗?孩子在小的时候,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可能成为他的“老师”,在游戏中孩子看到了什么,可能会延伸到现实中。所以,孩子玩的游戏必须注意年龄等级。国外的儿童软件就如电影一样,一般是会评级的。国内的很多游戏都是免费的,问题是免费的游戏很容易就包含很多不适合儿童的内容,所以,家长必须好好审核孩子玩的游戏,处理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发现孩子玩此类不适宜的游戏,一定要及早禁止。

3.控制使用时间

即使是健康的电脑游戏,也会让人上瘾。在电脑屏幕前花费太多时间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大量使用电子媒体的人较少活动,爱好较少,与同龄人相处得不好,在学校里也做得不好。反而是适量时间更容易从游戏中受益。家长要为孩子计算合理的时间,更重要的是鼓励各种活动,强调平衡。确保孩子在电脑等电子产品上花费的时间不会过长。

4.其他

让孩子清楚玩电子游戏是一种特权,只有在父母允许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让电子游戏成为社交活动而不是孤立的活动。这不仅能减少孩子孤立自己的可能性,也给家长一个监视屏幕的机会。




疫情延续有多少孩子沉溺在电子游戏中?答案是不计其数!随着父母全面复工,宝宝在家应付作业、长时期去打游戏看各种鱼龙混杂的视频,如何破?

电子游戏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你的每一点投入都会立即得到反馈。当孩子在自己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花费精力时,往往不会立即得到正向的反馈。

下面具体讨论一下吧。学习这个方面,孩子如果选择不学习,就会得到家长的训斥;孩子如果选择认真学习一整天,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却往往得不到任何的夸奖、鼓励、赞许,基本上我们会认为是本来就应该完成的。

电子游戏这个方面,孩子选择不玩,什么都不会发生。孩子玩一天,孩子完成游戏中的任务、或者打败他人赢得胜利时,会立即获得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奖励,包括但不限于虚拟金币、游戏豆、好看的服装、使自己更强大的装备、画面上大大的胜利二字、游戏中的角色的感谢或者夸赞等等,当然,被家长老师发现,也会被训斥一顿。

这里看似各种选择都有好有坏,但是,玩游戏是唯一一个能立即得到正向反馈的选择,能让他们收获满足感和被认同的感觉。当然这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个方面,沉迷游戏是有很多原因的。

总得来说,当一个人现实的学习生活中的快乐感、幸福感、满足感不足的时候,往往就会躲在电子游戏虚拟生活中去获得虚拟的快乐感、幸福感、满足感或者虚荣心。

沉迷是否等于上瘾?上瘾和专注于一个健康的爱好,最大的区别就是“瘾头”,瘾头是独立于个人意愿的一种力量。“上瘾”对于个人有着极强的拖拽力。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当你上瘾的时候,你不做这件事,就老是惦记着,你做别的事情你也惦记着,而且你一旦做起来,想停都停不下来。但是健康的兴趣爱好不是这样的。一个很健康的兴趣爱好,它是可以和生活其他领域很好地平衡的——比如你的睡眠,你和家人的时间,你的工作、学习等等它都是能够平衡相处的。

这时候,作为爸妈,靠什么管教和引导孩子呢?如果不懂沟通,每天都要在家上演「亲子大战」,用默念「亲生的」控制自己奔溃的神经吗?

自控力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综合能力之一,包含了专注力、意志力、情绪管理等。孩子拥有了自控力,很多生活和学习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关于自控力,家长常常以为自控就是「忍住不去做什么」,要忍住,要坚持,这场Live田宏杰教授要告诉你并不是这样,只是靠忍是绝对做不到自控的。

就像你越说「别老想着玩手机」,他就越想玩手机,越说「上课别总是动来动去」,他越动……

那是因为父母不知道童年期自控弱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神经发展的正常特点。只是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是无效的,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




由于科技飞速发展,现在每个家庭拥有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因此,很多孩子对电子产品接触就比较多了,可是正因为如此孩子很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

我们应如何避免孩子过分的沉溺于电子游戏呢?很实在的说,要让孩子不喜欢玩了那是没有可能的事,我们只有把孩子带离电子产品的地带。

也可以说,如果我们大人自己不玩电子产品,那么孩子肯定也跟着一起不玩。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把孩子带到室外去活动,多去游走山水,多与孩子一起互动游戏。




原始地址:/xinwen/6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