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气,该怎么培养?

分享确实是一种美德,孩子如果从小没有学会分享,只是守着大堆的玩具和美食,也是不快乐的,所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很重要。

但是,分享是建立在尊重孩子支配物品权利的基础上的。很多家长就搞不懂这两者的区别,比如说某些家长朋友,就会指责幼儿“小气”,可越是这样“教育”就越让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

有时候,是大人不懂得幼儿的心理,才会“好事坏办”。

给孩子扣“小气,不懂分享”的大帽子,有一棒子打死之嫌,孩子会因为这种强制分享导致产生逆反心理,以后越发抗拒“分享”。

如果大人们从来没有征询过孩子的意见,只是看到孩子拒绝给别的小朋友提供自己心爱的玩具,就自作主张认为自孩子小气,只会起到反作用。

大人们应该做的是:当孩子哭闹不愿给孩子玩玩具的时候,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宝宝,你的玩具你自己支配,如果你不愿意给别人玩没关系,可以自己玩这个玩具。如果你愿意和新来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的话,我相信他一定会非常高兴,他以后也会把自己的好玩的给你一起玩的。”

孩子其实通常是能通情达理的,但是很多时候大人们因为他是个孩子就无视他的权利,甚至替他做决定。

我相信没有一个大人会愿意在没有被征询意见的情况,把自己的心爱之物给他人强迫式“分享”的,那为什么就要求孩子这么做呢?

大人有时候因为孩子不愿分享,或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威又或是在朋友面前好面子,为了表现孩子教育的懂事,而设法去说服孩子“听话”。一旦劝说无效,就给孩子贴上“小气”的标签,并且威胁孩子“如果你不分享,别人就不理你了。”这样的后果就是,越让孩子分享,他就越会不安,反而把自己的玩具看得牢牢地,潜意识里觉得所有小朋友都要来夺走他的物品。

一旦有了这种不安,孩子就容易会在性格上形成孤僻、自私。

所以跟孩子要强调哪些是属于他自己的支配权,哪些是爸妈宝宝共同公共的支配权,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大人们不可以擅自做主给别的孩子玩、用。

如果小朋友来做客,想玩什么物品,就告诉他们,这是属于自己宝宝的,要去问宝宝他自己。

大人们尊重孩子的决定,孩子才会真的学会分享。

【育儿知识每天更新,请点个关注吧】




带孩子看一些励志的电影,记录片,让他学会分享,传递正能量,讲一个故事比如孔融让梨,让他不要小气。




很多时候,我们看问题习惯性地喜欢用表象来定性。看到孩子“小气”,生怕他将来不够大方,没有胸怀格局,成不了大事。

作为一个妈妈,我觉得孩子的成长教育不是非此即彼的答案那么简单,我们应该透过表象去分析,孩子是对人小气?还是对己小气?是一毛不拔?还是精打细算……

我曾经在看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访谈,里面说到了孩子的金钱观。秦文君家有小女,也不知从那天开始,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女儿就是一个铁算盘”,把钱理得精细,也把钱藏得极其隐秘。秦文君说,虽然自己没有刻意去翻,但是却一次都没有找到过女儿的藏钱之处。

更让秦文君哭笑不得的是,有时候带女儿出门,出门前孩子会煞有其事带上十块钱,可到了商店,看到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央求妈妈买。如果秦文君说:“用你自己的钱买吧。”女儿立马改变态度,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算了,买这个没意思”。很多时候是秦文君看不下去,给女儿买了,女儿又欢天喜地,抱着妈妈使劲拍马屁。

但是,如此精明的女儿,却经常用自己的钱给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买一些小礼物,特别让她感动的是,有一次家里添置大物件,夫妻俩聊天中不免透露出花销大的意思,女儿听了,竟然捧出自己的钱,坚决要资助爸爸妈妈。

所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真小气?不能仅仅只看到他捂住钱包的状态,且不论他花钱多与少,看一看平时,他心里是否装有家人,愿不愿意与家人分享,是否会在紧要关头慷慨解囊!孩子既然花钱有节制,那么教导他把钱花在刀刃上,教导他理财有计划,有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孩子小气不是错,孩子慷慨也未必就一直是好。孩子若心中有爱,对自己的人生有计划,有安排,我觉得比养成花钱无度,来得让人放心。




不要强制改正。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习惯也是一点一点养成的,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先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觉,孩子小气,对自己的东西很在意,这也没什么错的,他们还不太懂得成人的道德观念。

不要训斥孩子。

如果你认为孩子自私自利,小气,不与别人分享东西,那么,也要找准原因,不要当众斥责孩子,孩子的心灵毕竟很脆弱,而且想法也很单纯,突如其来的斥责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讲究言传身教。

孩子的习惯往往和大人的教育有关,就算大人没有教孩子那样做,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做好榜样,孩子跟着学也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如果能够做到与别人分享,孩子自然没问题。

希望对你有帮助。




1,家长树立正确的榜样2,不过度的溺爱3,让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




其实,小气并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毛病,应该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环节。但是,如果任由甚至鼓励孩子小气,会对孩子的情商与人文性格的良好发展不利。而长期以往让孩子形成一种小气的性格,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人际关系的培养。

因而,从教育角度而言,孩子过分的小气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加强教育引导,以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

而针对孩子小气,作为家长可以经常邀请朋友们或邻居们的孩子来家里玩。引导鼓励孩子拿出玩具、食品与小朋友分享。开始时,可以让孩子拿出他不喜欢或玩够的玩具和小朋友分享,以后逐渐鼓励孩子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与朋友分享。

让孩子明确家庭的“共享”规矩,可以有意把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那份好吃的东西,让孩子送去。鼓励他经常做这种事。而做了,就要大肆表扬。要知道,孩子是十分喜欢听好话的。孩子不是因批评而进步,而是因表扬而进步。表扬可以有效强化的孩子们的行为和意识。

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可以相信孩子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懂事,“小气”也会变成“大气”了。

总之,孩子的小气是跟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养成跟家人分享的好习惯,慢慢孩子就会变得大方起来的。




家长见到孩子不分享,会担心孩子会养成自私的品质,首先,我们要明白,其实孩子不分享的原因有很多:

儿童心理理论水平较低导致不分享。心理理论(TOM),是幼儿关于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愿望、意图)的理解和认知。简单来说,就是幼儿站在他人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和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说,三岁之前孩子的心理理论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共情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她没有办法体会到别人也想玩玩具,也想吃美食的心情,所以这个阶段,孩子不分享情有可原。也有一些孩子虽然不具备心理理论,但为了获得父母的喜爱,老师的表扬等原因,也愿意分享,此时的分享是一种功利的分享。

蒙台梭利的理论研究指出,孩子2岁多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经常是“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这并非孩子自私,而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所以爸爸妈妈不用着急,是宝宝的意识发展到了这个阶段而已,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现在每个家庭可能有父母和祖辈都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很容易溺爱孩子,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孩子也自然而然认为一切都要围着他转,和别的孩子交往过程中也不会别人分享。这种情况下的爸爸妈妈就需要提高警惕,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教导宝宝分享的重要性。




1.自我意识的成长

其实,孩子出现这种自私行为是正常的,因为随着孩子从两岁开始萌发自我意识,他出现这样了“私有意识”,并希望自己拥有的越多越好,而并不希望把自己的掏出去,这都是源于自我意识的成长。之后随着年纪的增大,孩子开始渴望拥有友情、渴望被别人接受,就会出现分享、宽容的心态,这都是逐渐发展过来的。而在这一漫长的发展中,家长的正确引导是促进其朝着正确方向迈进的重要因素。

2.父母行为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性格有时真的和基因有关。比如我家邻居爸爸是个性格很好的人,遇事很热情,总喜欢帮助别人,他家儿子就很懂得分享,相比而言,我儿子就抠门很多。这就是父母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父母很小气抠门,邻居来借东西总以各种借口推脱,无意中也会助长孩子的自私行为。

3.家庭教育上的缺失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把一些孩子惯成了小霸王,家里好吃的先紧着孩子,父母一年到头不买件衣服,给孩子买的衣服却穿也穿不完。正是深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很多父母咬紧牙关宠着孩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反正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父母该如何纠正孩子自私小气的行为?

1.尊重孩子

如果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件玩具,或者孩子刚得到一件新玩具,自己还没玩够呢,此时是很不愿意分享出去的,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分享出去。可以问问孩子:“那这件不能给他玩,我把另一件玩具给他玩行吗?”还有一些孩子因为不喜欢某个孩子,或者曾经给过别人玩具而别人没有归还,或者是自身玩具很少,所以不愿意分享,这时父母也不应强迫孩子分享出去。总之,玩具是孩子的,决定权应该交给他,父母不应擅做主张。

2.进行一些分享教育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父母可告诉孩子,“如果你不把玩具给别人玩,那别人就不会给你玩他的玩具。”平常在家时,比如孩子在吃心爱的饼干,你可以问:“我能吃一口吗?”如果孩子说”不行“,你可以说:”你不给我吃,那我也不把好吃的给你哦!“这时你再拿出他爱吃的海苔,一口咬下去,他再哭再闹也坚持不给。这也是一种分享的教育。

3.在集体活动中懂得分享的意义

训练分享的最好方法是把他放到集体中去,那里的玩具都是集体的,而且有些游戏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比如孩子们可以一起在沙滩中玩,一起做城堡,或者一起搭积木,互帮互助,在这种游戏中,小朋友会把玩具递来递去,无形中改变着他的自私行为。还有在玩滑梯时,可以让孩子们排队,让他懂得这是大家的玩具,你必须等别人玩完你才可以玩。

4.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长平常懂得分享,也会影响着孩子。比如买了樱桃,孩子吃一个,大人吃一个,买了玩具后孩子和大人一起玩,等等,总之在家庭教育中不能给孩子灌输一种“这家你最大”的想法。

5.多鼓励、少斥责

当孩子拒绝和别人分享时,家长千万不要当众斥责,甚至我看到过有的奶奶直接打孙子手,责骂孩子,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一味斥责不但不会让孩子学会分享,反而让他对这件事产生恐惧,不知道如何是好。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学会分享,这样就会拥有很多朋友。

对于幼儿来说,不想分享、自私并不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家长需明白如何适当的引导,只要引导正确,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而懂得分享。如果家长一味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我孩子牛,我孩子霸气,这真的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希望每个家长都能以身作则,多多学习为人父母的方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我们经常错误的认为孩子的性格和习惯都是由于后天成长的复杂环境造就的,其实真正对孩子的性格习惯能产生影响的其实是家长,或者是陪伴孩子最密切的人。所以中国人几千年得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一个道理。

归根结底,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性格和生活习惯在长期的与孩子接触时对其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所以针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如果想要改变只能从根源上解决,强制性的要求孩子改正问题只会使问题愈演愈烈。那根源是什么?根源其实就是家长的陋习,你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才是孩子问题的根源,只有自身改变才有机会影响孩子!

最后啰嗦一句,孩子小气并不是就是说父母小气,也有可能是溺爱,放任,具体的问题只能自己来找根源!

个人拙见,不喜勿怪!




孩子小气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龄阶段。三岁之前,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个时候是孩子的自我构建期,还不能接受他人的概念,所以自然也不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就可以了。强迫孩子分享,只会对孩子的认知造成伤害。

如果孩子过了这个年龄阶段还是比较小气,有一部分是性格原因,天生比较小气。这需要父母慢慢引导,让孩子看到分享的乐趣。另外就是孩子可能拥有的物质不够丰富,分享出去自己就没有了,或者很难再获得,这个时候孩子也是不愿意分享的。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要求父母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加以引导,强迫孩子去分享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小气。




谢谢您的观看。




原始地址:/yanjie/6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