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叛逆期时。家长要从带领者、权威者的身份降到朋友的身份。绝对权威先收一收,当遇到绝对需要时在拿出来。朋友的身份,是无条件的接纳,不是一方一定要压倒另一方,是可以探讨,交流。即便对方不好,也能原谅和鼓励。
越早建立这种朋友关系越好,通过懂他才能有效的引导他
如何扮演好朋友角色呢?
先学会在孩子面前吐漏心声,诉说内心的感受,例如最近的压力,工作的不舒心等等来让孩子感受你的真心。主动说出内心困扰是做朋友的表示、你与他分享,他也会与你分享。
尊重,尽可能的多沟通,适当的拥抱孩子给他们安全感
孩子进入叛逆期,我应该关心,开导,耐心的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打骂,要鼓励表扬孩子,帮助改掉坏习惯,让孩子快乐成只!
核心的问题,我总结了两句话:
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孩子的思维想问题。
做到这两点,所有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其实大家可能也看出来了,我给大家介绍的相关内容,大多是“讲原理”,也就是告诉家长“为什么”;至于“怎么做”,说的相对少一点。
有些普遍性的小技巧,是可以用的,比如在某些时候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技巧等等;但更多的情况下,孩子是“千人千面”,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种解决方案,书上告诉你的答案,到了你的孩子那里,不一定适用。
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家长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自己思考、琢磨解决办法;只要原理懂了,办法不难找到。
国外有个很出名的育儿专家、心理学博士西尔斯,她在医院工作,每天接待很多儿童,几十年来“经手”过的儿童不计其数,经验极其丰富;
他们两口子都是儿科专家、心理学专家,一鼓作气生了大概10个孩子。按说,养育孩子对她来说,应该是手到擒来吧?可她还是承认,自己经常被孩子搞到崩溃。
另一个儿科心理学家也曾在书中承认,虽然自己经常解答各种各样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在其他家长面前可以侃侃而谈,但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有时也一筹莫展。
并不是他们的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事实恰恰相反,他们都是高水平的心理学家。
那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于,很多心理学的“小花招”是有时效性、保质期的,第一次管用,第二次就不怎么管用了;对哥哥用的时候,如果弟弟看到了,对弟弟就不一定起作用了。所以心理学专家家长之所以崩溃,是因为老花招失效了,他要拼命琢磨“新花样”。在新花样研究出来之前,孩子会分分钟把你搞崩溃。
但对这些专家家长而言,崩溃只是暂时的,原因也有两点:
他们都经过长时间的心理锻炼,情绪控制力超强,面对自己即将或者已经失控的情绪,他们会迅速调整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
其次,他们会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原理,找到对抗熊孩子的新办法。
所以我们首先来看看“叛逆”的原理。
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育儿专家会告诉你,孩子从小到大,有几个关键的叛逆期,需要注意,等等。比如一个是两三岁的时候,一个是十几岁的时候。
观察这些“叛逆期”,其实都是孩子发展的关键阶段。
两三岁的时候,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
什么叫“自我意识”呢?
就是说,在这之前,孩子不知道自己和世界有什么区别,甚至可能以为自己是外在世界的一部分,不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和哥哥姐姐、小猫小狗有什么区别。
在这期间,他努力探索世界,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并逐步认识到,原来“我”是独立的一个人,“我”和世界是分离的。
这时候,他开始出现一些令家长不安的行为,于是,所谓的“叛逆期”出现了。
比如,他会拿着自己的玩具,不让别的孩子玩;甚至抢夺其他孩子的玩具……
其实这都是正常情况,孩子只是在通过这些行为,来区分自己和他人而已。只有把属于自己的东西牢牢占住,他才能深刻地感觉到“我”的存在。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理解,这是成长中的正常情况,不要着急。抢别的孩子的玩具,要纠正,但态度不能粗暴。
十几岁的叛逆期,在原理上和幼儿阶段的叛逆又明显不同了。幼儿阶段叛逆,核心是因为孩子要探索世界;十几岁的叛逆,核心是孩子要追求平等。
为什么说是“追求平等”呢?
我打个比方,如果你正在玩手机游戏,手机被别人一把夺了去;如果你正在着迷地看电视剧,突然停了电,你会不会其气急败坏?
除非脾气特别好的人,都会生气。
可是,这种令你生气的状态,在孩子小时候,却是常态。
比如,他正在公园滑梯玩得兴起,你要他回家吃饭;他在玩泥巴,你强迫他洗手;他跳进水洼玩,你把他抱了出去……
这些事情,家长做的都没什么错;但仔细想一下,你是利用什么完成这些任务的呢?
利用了你的力气,利用了你的威严,利用了你的主导地位。
比较好的方式是,孩子还想玩,家长允许他再玩5分钟,算是妥协。即便如此,这个规则也是家长提出来、孩子“不得不同意”的。
所以孩子一直是处在一个权力的弱势地位,绝大多数事情,他做不了主,只能选择服从。
他服从的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讲,服从的是家长的权力、权威。
这种情况,在他的肌肉逐渐发达、感觉自己越来越有力气之后,就会发生变化,他开始试探性地挑战家长的权力,看看家长的底线。
家长如果平时比较民主,很多规则能够和孩子商量着制定,这种挑战就不明显,这样的孩子叛逆期表现得不明显;反之,叛逆期就比较明显了。
所以解决办法,首先是正视这种现象,把它看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反应,不要着急上火,学会坦然以待。
其次是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人从五六岁孩子的高度,拍了一段视频,让人印象深刻。大人轻松看到的台阶、池塘,放到孩子的高度,都看不到,也就意识不到危险。
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我们再去想想怎么解决问题:
以前给孩子提出的各种规则,是不是都是家长自己制定的,孩子有没有参与决策?
(记住,孩子参与制定的规则,才会有效)
我是不是“控制型家长”?
控制型家长,就是孩子的什么事情都管,“为孩子操碎了心”;你越是这样,孩子往往越叛逆。
如果是控制型家长,必须学会放手:规则让孩子制定(比如几点吃早饭、几点起床),责任让孩子自己承担(比如因为吃早饭晚了,上学迟到)。
第一次放手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容易出问题,所以过程要密切关注,最好和学校老师做好沟通,如果孩子因为家长放手而迟到,最好提前和老师悄悄打个招呼。
出了问题后,要及时和孩子总结,态度要友好——注意,不要质问孩子!不要上去就说:“你看看,怎么样?我一不管你,你就把事情搞砸了吧?”
而要这么说:“孩子,没事,你现在刚刚开始学习管理自己,早上起晚了,导致迟到,是很正常的。谁小时候没吃迟到啊。既然问题出来了,你总结一下迟到的原因,我也帮你分析分析,咱们看看如何改进,怎么样?”
说到这里,想起一点,其实和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案完全一样,就是“赞赏教育”,赞赏的方式对头,一定也能克服叛逆期的问题的。
多表扬他。比如,你放手了,结果他出问题了,首先要表扬他“开始独立自主”,学习自己管理自己了,然后再分析问题。
表扬不要假大空,不要说“好棒”,孩子会觉得你虚伪,一定要找到恰当的机会,实事求是地表扬。
比如我的孩子昨天做作业做到10点多,主要问题是开始做作业的时候就很晚了,我想提醒她尽量早点开始做作业,但还是用表扬的语气和她谈的:“昨天你效率挺高的,作业一共两个多小时就做完了。”
然后再和她谈问题:“能不能早几分钟开始做?”
这样她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说的基本符合事实,不要忽略掉事实,盲目地表扬。
比如孩子使牛,黑着脸不和你说话,你可以开玩笑地说:“这孩子成熟了,懂得沉默是金了。”这样孩子也容易接受,虽然他知道这不算表扬。当然,如果孩子确实有了进步,比如成绩比上次高了,哪怕只高了几分,也一定要切切实实地表扬,甚至奖励,但奖励一定要小,比如买点他爱吃的水果,奖励太大容易让孩子有“满足效应”,以后的进步就小了。
至于一岁多的孩子比较顽皮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我在群里回了一句话:
养孩子的确是一场艰苦的修行,需要慢慢来,而且苦中有乐,等孩子大了,你再想找到这种折腾你的机会,也没有了。
为什么孩子会反复碰电视开关?也有的孩子喜欢电灯开关,反反复复,开了关、关了开,没完没了。
这些问题,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
家长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一两岁的孩子,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是意志力的萌发期。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大人完全不同的。
比如,婴幼儿时期,孩子吃奶的时候,会盯着妈妈的脸看上半天。有什么好看的呢?可婴儿不仅看,还很专注,甚至笑。
一个小小的气球,也会让他反复看上半天,看不够。
原因很简单,他的大脑以前没接触过这种东西,任何事物,对他而言,都是新奇的,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反正他有的是功夫,就好好研究呗。
一旦发现开关,他一开始只是模仿家长,听声音,觉得好玩。
当他发现这个小小的按钮,居然和灯光有某种关联,甚至能控制灯光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他会反复体验,一次次地尝试,乐此不疲。这个时候,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冒着开关被摁坏的风险,让他一次摁个够。虽然这一行动在他的探索史上属于重大突破,但他总会有厌倦的时候。
第二,用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让他停下来。但这样效果不好,因为一个半途停下来的工作,反倒更加让人印象深刻,这在心理学上叫“蔡加尼克效应”。
所以,家长最好忍耐一下,你越是不管他,他厌倦得越快,大不了换个开关。
如果是电视开关,其实孩子的动机很简单:他发现电视的奥秘了,他发现电视开关比电灯开关更好玩。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暂时把有线电视拔掉,让孩子打开电视后,发现电视没法看了,打开的几率就小了(这个办法只对这么大的孩子管用,如果是五六岁的孩子,电源线都会接了)。
另外,为了孩子,家里尽量还是少看电视,甚至不看电视。
心宽一点,千万不能青春期碰上更年期。他还小不懂控制,大人可千万不能不懂控制。心里想发火的时候,就出去转转,忍忍。平时跟他一起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多夸夸他,让他觉得跟你的代沟没有那么大。
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只关注学习成绩。
多抽出点时间多陪陪孩子,多余他沟通沟通,了解一下孩子心里都想些什么事,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1、温和沟通,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尽量不要有清续,温和一点,孩子才会放下防备。
2、包容,进入叛逆期说明是孩子更加有自己的个性,更加注重自我的成长,所以这时候的家长更多的要包容孩子的问题,即使有问题也需要心平气和的沟通,而不是家长模式开启,训斥或者唠叨。
3、理解,叛逆期的孩子有自己更多的想法,有压力、有情绪,家长需要多多理解,不能一味的想让孩子听家长的话,而忽略孩子的感受。
4、倾听,不要因为自己是家长就总想说教,能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孩子叛逆有问题的时候才知道如何帮忙解决。
我的娃娃才6岁,还不到青春期的叛逆,但我相信不论是什么时期,家长能做到这些应该跟娃娃都能和谐相处,也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什么是叛逆期,那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个性,对不耐烦的事情做出反抗。耐心观察孩子需要什么,少唠叨,找时间做个交流。确实不能怎么打骂,没用的,还会增加你们两个的沟通距离。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孩子进入叛逆期,个人认为首先,遇到事情时候,不要一味责骂或者打骂孩子,因为孩子进去叛逆期,如果骂或者打,只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里,应该像朋友一样去交流。
其次,应该和孩子当朋友来处,融入她的生活,倾听他的心声,换位思考的去引导他!
再次如果叛逆期有攀比心里的孩子,要正确引导,一方面要让他知道父母的不易,另一方面不能盲目的制止孩子,要让他,知道凡事有度,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合理消费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这个时候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自由,只要家长陪同一起度过,你会发现,孩子会慢慢懂事,长大
孩子进入叛逆期的教育和引导要极时、准确、简洁。
进入叛逆期的孩子,在思想上明显要求独立,他们所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宽,但在个性和思想上还离成熟和完善差得远,凡事喜欢对着干对主要表现,对成人的建议和意见大多不看在眼里。
作为家长此时的引导和教育尤其重要,因为此时正是孩子们个性形成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和没得到正确标准的塑造,未来的习惯、作风、性格十难纠正,所以一定要极时。
鉴于此时孩子们在思想、眼界、个性特征,在引导和教育孩子时,内容和形式上要简洁明白,切忌啰嗦。
此时的孩子渴望独立,爱显摆,有点丑美,也有些自以为是,所以在引导和培育时内容要准确。
①准确的是非观念。
②准确的价值观。
③准确的纠正。
养儿不读书不如喂头猪。读书只是一方面,作为家长在思想上的引导和能力上的培养更重要。
清风总结:叛逆期孩子的教育要极时,后期校正太难;也要简洁,因为他们的特点就是怕啰嗦;方式方法要准确,少说教多引导,针对特征对症下药,从是非观念、价值观、个性品行上着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