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作业,出勤率,期末和期中成绩,有些还有课题或者其他任务的成绩。按比例算在一起就是了。
大学期末成绩的计算形式一般都是教务处做出规定,然后在老师的适当发挥下组成的。每一种课程,每一个院校,每个老师的课都各有自己的特点。综合来看,都是平时成绩加结业成绩。
这个命题的基本意思就是。满分为一百分,拿出一少部分成绩作为对学生平时出勤率、平时作业、日常表现的评定,并以此确定一部分成绩。剩下的一大部分是在结业时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结业小论文或者考试。结业论文可以是随堂写,也可以是课下写;结业考试可以是老师在最后一堂课自己安排的小考,也可以是在期末大考中设置这个学科的考试。
有了总体的理论指导,剩下的就是实施。也就是各个形式的不同组合,:比如平时出勤率考核和结业论文的组合,又比如平时作业和结业考试的组合,等等。
当然这只是绝大部分文科课程的成绩核算形式,理科的或者艺术类的可能会有不同,比如我猜,艺术类的怕是会以作品的形式来作为最后的考核。
个人意见,希望看到的朋友提出宝贵的见解。第一:出勤分数+结业论文或结业小考。
文化分,平时的学分等。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给自己打多少分?!
不同专业都是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般都是40%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后作业等)+60%笔试成绩;
还有就是交课程设计,比如:我是学软件专业的,有的课程会做一个Web工程,网页设计等等,每个学期都会外出实训,这也会纳入最后成绩的。
不同专业和不同性质的课程,考试成绩的核算方式会有很大差别。
我分几类大概解答一下吧。
总体来看,一般课程的成绩中都会包含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这两部分。下面就不特别说明了。
1、基础性课程
高数、英语是大学里最基础的课程了。
一般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两部分,两者三七或者四六开。
高数:平时的作业和练习,课堂表现,基本构成了平时成绩部分。
英语:平时作业,听力课(有的专业没有),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
2、专业课程
专业课成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类,因为教学要求不同,考核方式和要求也不同。
(1)考试课
考试课一般是百分制,分数的分配有的学校有规定,必须是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平时分和笔试成绩。有的学校没有规定,任课老师可以自己定。有的可能直接一张期末考卷定成绩,不要平时分。有的可能平时分多一些。
(2)考查课
考查课一般按照优、良、及格、不及格几档定成绩,有的是通过考试,有的是通过课程论文,有的通过作品等等不一而足。
3、选修课
大学还要完成一定选修课的学分。选修课成绩基本就是及格和不及格两档。
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自由灵活。基本完成老师的作业,不要旷课,都能通过。
另外,对于一些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还可能包括一些实验、设计、实践环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