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封建的说法。血统论。
只要努力,还是有向上的通道的
目前来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有能力有资源获得更好的教育,包括可以上教师团队比较好的学校、可以接受质量好的补习班,也可以去更多的课外兴趣班,而普通或者家庭条件差的“寒门”的孩子这些可选择的内容很少,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去接受相应的知识学习,机会少,视野小,接收的信息少,能力提升的也慢。
只要努力,还是有向上的通道的
因为教育资源问题啊!有钱人的孩子都基本上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农村孩子教育资源能和发达地区或者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吗!这个是最基本的。
穷的叮当的,啥也没有,学文化都没钱。就别提什么深造了
我认为“寒门难出贵子”有一定的道理。首先,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用钱堆上去的,除了正常的学费,还有其它方面需要很多的钱;如课外辅助学习资料,电脑,还有各种兴趣爱好学习班,补习班等。有钱人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这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也拓宽了很多知识。而穷人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富人孩子的学习工具穷人的孩子大部分都没有,这对掌握更多知识是一个障碍,无论中考还是高考,穷人的孩子落榜的比富人的要高很多。另外,穷人孩子的父母学历普遍都不高,又请不起家教,这也是孩子在班里成绩落后的一个原因。所以,寒门想出贵子,主要靠孩子的天分和刻苦的努力。
寒门出贵子大部分曲解了他的意思是需要我们努力对待学习在你没有人脉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家庭背景的时候就是去努力。这是寒门出贵子的准确意思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就生在罗马
因为现在通过关系进入好的高校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凭我自己的实力和分数考进一个好的学校现在越来越困难了所以寒门所对应的资源太少了很多用钱都能解决这些资源
天气冷了什么也不想做
有机遇没有路费那能上马路。
寒门难出贵子”,这是这几年人们常谈的话题,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都有了重视,但是到了什么时候,父母是孩子背后的有力支撑,这是不容质疑的事,一个良好的家庭背景,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有力支援,使孩子在很小时就接受不一样的影响,使孩子各方面都会有不同的教育资源,从近几年的高考状元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而高考状元中,来至贫困山区的孩子少之又少,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寒门难出贵子”这件事。
我也看过关于高考状元的数据:
多个国家重点大学,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至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由此可见农村孩子相对于家庭优越的孩子要想逆袭是多么难,其实这也对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教育应该如何改革?
农村地区的孩子从各方面都相对于城镇孩子要落后许多,从高考状元中可以看出百分之八十五的状元来至城镇,而百分之十五来至于农村,这就说明个问题:难道农村孩子笨吗?其实不是,是由于他们的背景。
但是农村孩子也不要由此而丧失信心,不是也有百分之十五吗?这说明我们还有逆袭的机会,凡事不是绝对的,也有可以向命运抗争的,最后成功比那些城市孩子更让人兴奋,生命本身就是一次对命运的搏击,当你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出生,那是令人兴奋的,希望农村的孩子,出生于泥土,但有搏击命运的勇气。
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可能反过来了行万里路才是正确的,所以现在的寒门难出贵子主要还有来自父母家庭环境的影响。
综合比例来说寒门难处贵子是正常的,因为成长环境成为了第一个影响,第二是家庭背景资源是发展的基因,第三是教育环境影响孩子前途。
寒门是指拥有较少社会资源的群体,贵子是指拥有较多社会资源的人。两者是在符合社会认知下的相对概念。社会资源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主要包括:经济,威望,权力。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整体。“再”指的是“现状的继续保持”。现在处于寒门这种阶层的人仍然难以突破自己的阶层,流动到贵子所在的阶层,这一情况使得寒门再难出贵子。
数据表明,企业负责人的世袭率2000年为2.1%,2010年提高到8.2%。并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体力劳动者的世袭率高达40%-45%。阶层固化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并且有继续巩固的趋势。以改革开放为例,初期带来的巨大变迁使得不同阶层的流动性很强,但在新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经济发展已经有一个稳定轨道的时候,这种稳定的发展使得社会阶层逐渐趋向固化。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阶层固化是如何使得寒门继续难以突破自己的阶层,流动到贵子所在的阶层呢,有以下几个想法。
第一,处于社会较高位的阶层对下层具有排他性,缩减了寒门的上升空间。
一方面,人们会出现利益分化、利益结盟,有相同诉求的权势上层,从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立场出发,强强联合划定利益边界,在边界内实现着对优质资源的瓜分和享有。2010年6月,江西某县部分事业招考只允许本县科级干部子女或家属报考。2010年12月,湖南某市区人事局要求应聘者必须符合“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等(区所属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纯村民,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中央、省、市单位工作)条件之一。
另一方面,高位阶层内部有着强烈的认同感,阶层内部形成了有相同特征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具体包括门当户对的婚姻关系,环境相当的朋友圈等。如子承父业的传承关系,也体现了阶层排他的加剧。2012年中国家族企业子嗣完成接班父母达10%(《福布斯2012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2012年后,中国企业家族成员中处于首要地位以将近4成的比例由父子的关系取代兄弟关系),甚至2014年上市企业中占比也近10%(人民大学商学院数据)。
第二,处于社会较低位的阶层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源,日益被圈化,上升受阻。
在教育资源方面,低位阶层本身拥有的基础教育资源就相对较少,同时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更少,甚至观念上也有局限。由于城乡差距举例,即使出台了扶助政策,但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达40%,“中国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高位阶层除了更好的基础教育还能提供给子女更多教育资源,试想若试图通过弹钢琴来上升,但若连钢琴都没有连“器”都没有何谈善其事呢。(艺术、基金投资、交际礼仪等)
另外社会环境的确为寒门提供了支援但寒门可使用资源仍然偏少,进入通道受阻。西南交大农村单招学子除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外还在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上有着竞争对比,能因此进入交大的比例为10:1。就业方面。2009年农民、农民工子女,服务员工子女中分别有35%和25%的毕业生未能就业,远高出管理阶层子女15%的比例。(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就业形势紧张的现在,就业竞争考量的不只是个人素质而是综合实力,包括社会资源量如:人脉、社会评价等,都直接影响了他改变自身阶层地位的就业机会,有的人只能通过自身素质就业但并不能成为贵子。(即使是创业也是一样,改革开放初期存在的“白手起家”式低成本创业模式渐渐消失。)所以,寒门有些难出贵子。
就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校园+补习的培育孩子的模式,“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并不为过。为什么这样说?我的解释如下:中国的学生决大数出在农村,家的父母基本为农民,靠土地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开销,是农村的都知道:微薄的收入很难满足补习的昂贵费用。这也就是说跟本就不在一个起平线上!各位看官我相信结果就不言而喻吧!!!
现在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寒门难出贵子。学校有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分,出身寒门的孩子没有钱读私立学校,只能读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一味地要求减轻学业负担,小学到初中阶段也不上晚自习,而且好的培训机构收费很高,一年下来几万元不等,寒门子弟也上不起。反之,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上私立学校,从小学开始住校,上晚自习,学习时间得到充分的保障,节假日还要上优质的补习班,成绩自然要好很多,考上重点高中的也多。到了高中大家一样住校,但节假日寒门子弟家长没时间没能力管教,孩子只能自生自灭,而有钱人家的孩子又在有针对性地请家教,上补习班,自然又胜出一筹。高考时,寒门学子一旦失误只得将就,有钱人家的孩子可出国可复读,自然又高出一等。大学毕业,寒门学子一般尽快找一份工作养家,有钱人家的孩子大都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二者的学识、视野、眼界又相差甚远。以上种种,都是导致寒门学子难出贵子的重要原因。
大家一定要明白了,不要跟风。
寒门出贵子,实际上是一句励志的话,是千百年来的心灵鸡汤。
实际上,寒门难出贵子才是正确的说法。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要能成为贵子,必须读书。正所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千百年来,寒门能够养活自己的孩子就不错了,要想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非常奢侈的事情。以前要让小孩读书就像现在想在北京上海买房子一样。
现在又怎么样呢?让我们感到很痛心的是,越是生活好的人家,越想让小孩读书。越是贫穷的人家,越是没有文化气息的人家,越不想让小孩读书。有一些家族,有一些村子,自从恢复高考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相反,有一些家族和村子从来都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样我们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物质寒门会通往心灵的寒门。有一些村子住着1000多人,现在在读初中的都很少。不是说他们没有能力去读初中和高中,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想读书了。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在一个村子里面,要找到一支钢笔都很难,那绝对不是编的。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寒门的孩子真正想学习了,但是要想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没有钱呢。寒门的孩子,如果有一科是缺腿的,如果他足够机灵,他可以找老师和同学帮忙。如果他比较内向,没能够开这个口,又没有钱去找家教。那他这一科就缺下去了,他要想成为高考的贵子那就很难了。
上面说的是一般的情况。凡事都有例外。在很多的普通人家,也就是我们说的寒门之中,也会有出贵子的机会的。这是相当励志的事情。我们也感到欣慰。
祝愿大家富贵荣华,早出贵子。
我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和观点。所谓寒门难出贵子,那是封建社会的确存在的产物,因为出生于寒门的子弟,是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的。
而现在时代不同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共产党革除了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孔孟教育思想,实行了从小学到大学免费的教育体系,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
当然,客观的说,社会总是有贫富之分,相对富门子弟而言,寒门子弟因为家境贫寒,受衣食住行的拖累,出“贵子”的几率无疑肯定会少一些。但是,所谓“穷则思变”“生于勤奋”,即有不少寒门子弟为了改变“寒门”,脱离贫困,依然会“凿壁偷光”的去学习,使自己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者不乏其人。从我国的科学家、院士、高级知识分子、在校优秀大学生中,就可见一斑了。
然而,“富门”子弟不一定就都能出“贵子”,所谓“毁于安乐”,即有的“富门”子弟由于生存条件优越,而只顾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而虚度年华者大有存在。
因此,“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在今天新中国的时代,已是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