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学会乐于付出,勇于担当
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虽然很残忍,但谁又愿意帮助一个不优秀的人呢?
如果你不够优秀,人脉是不值钱的,它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虽然听起来很冷,但这是事实。
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
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世界才能更大!
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你落难的时候,他说我们是兄弟,你富有时,他仍然说我们是兄弟。
这种不离不弃的人,才称为真正的朋友,他不适用于以上的规则。
这种人不用多,在这个浮夸的世界里,几个就好。
做人要认清现实,不是每位认识的人都叫朋友,也并不是每位认识的人都会帮你,毕竟,朋友是看交情,交情是需要时间交流、磨合。
才刚认识,或只是见过一次面,聊过一次天,就想请人家帮忙,对方会怎么想?又没什么交情凭什么我要帮你?
除非对方原本就很热心肠,乐于助人,又或者,你本身具有某些特质,是对方需要的,为了将来可以借助你的力量,所以先帮你,巴结一下。
这世上没有谁比较笨,谁比较聪明,交友是交心,若因为某些目的、某些利益而去交朋友的话,你用利益打量别人,别人也同样用利益打量你。
所以当你请求对方的协助时,对方并非以交情来决定帮不帮你,而是以能从你身上获得多少利益来决定帮不帮你,而这种朋友,因利而聚,最后也会因利而散。
谢谢邀请,这种论调,确实还是第一次听到。就蒙个答案吧!可能大伙太相信我的能力了。对我太了解了。或者觉得我太骄傲了,不值得幫。
谢邀。为什么有人说别人不帮你才是正常?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属于独立的个体,包括思想独立,行为独立,与世界的关系,无论时间境域并无二致,同样面对世间一切,按说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得,评什么你就应该受到别人的出手相助,还觉得理所当然?
往深处想,我们谁都过得不易,你混惨了,还怪别人没有帮你,这不是其有此理吗?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帮助你,没有人帮助你也属正常,因为人人之间都是互为关系,你以前本来就没有为别人做过什么,反回头来,自己到了难处,无人帮自己应属正常,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心理平衡。
生活上的难处大都是因为没钱,或缺钱。但我们必须要懂得,自己一定要做到自强自立,努力打拼,让自己强大起来,任何的总想指望别人来帮自己把生活过好,那都是徒劳的,幼稚的想法,因为人人活的都不易,钱对于谁来说也是不够花。
明白了人性,弄懂了生活,你将再也不会去奢望别人来帮自己,你会心安理得的认为,靠自己永远最可靠,没有人帮自己,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独立。
很简单,自己的饭自己吃,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钱自己挣……。凡是属于自己的事,自己做属于天经地义,和别人没有毛关系,不帮你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有些事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而有些事是自己做不成的,这就需要有人帮助才行。这种情况下,别人帮你或者不帮你都没有错,不能责怪他们。
这就是人生在世需要朋友的根本诱因。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穷人爱好结交朋友,目的就是穷帮穷。
不过,能不求人最好不要求人帮忙。因为,求人帮忙就欠人情,而欠人情总是要还的。否则,就不够朋友没道义。
假如欠的人情多了,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麻烦和负担,得不偿失。能花钱解决的事最好不要麻烦别人。
这就是为什么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独往独来,不交朋友的原因所在。怕麻烦!
都说危难见人心,从常理来说,当一个人陷入困境,即所谓的落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别人帮助,犹如雪中送炭,应该是会让人感恩戴德,甚至涌泉相报的事情。
但是,人性复杂多变,让人难以捉摸,并非所有的帮助都能换来感恩,也并非所有危难时的出手,都能帮人走出困境。所以,又有人说:“别人落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帮”。这种说法有什么原因吗?
有书君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升米恩,斗米仇”的边际心理,让人不敢帮。
“升米恩斗米仇”讲的是当你极度饥饿时,有人给了你一碗饭吃,你会感激对方救了你的命。
可是如果对方看你实在可怜,送给你一斗米让你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活,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接济你了,于是你非但不会感激别人之前给你的帮助,反而会怨恨他此后不再对你进行接济。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
比如历史上记录的韩信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升米恩,斗米仇”的心理。
据说,韩信在飞黄腾达之前,家里非常贫穷,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以至于四处蹭饭。幸好淮阴郡下乡南昌亭长认为韩信绝非凡夫俗子,竟然非常赏识他,就让他在家白吃白喝了好几个月。
但是,亭长夫人有点看不下去,就故意提早吃饭的时间,并用此方法逼走了韩信。
就在韩信走投无路,饿得快要死的时候,有一位在河里洗衣服的“漂母”送给了他一些食物,帮他度过了难关。
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对接济了他几个月的亭长,只送给他区区几百钱,并且对亭长讥讽道“公,小人也,为德不卒”。但是,韩信对那位仅有“一饭之恩”的漂母却回报了一千金。
还有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孙俪的“资助门”事件。被孙俪资助的贫穷大学生非但不懂得感恩,反而觉得一个月资助500元太少,还不如一只宠物狗所花费的多,甚至还扬言“她那么有钱,凭什么不多帮我一点”。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边际效应”。就是说增量带来的变化,当其它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连续投入的次数越多,每次投入所能带来的回报就越少。
当妈妈在你生日时送给你期待已久的围巾时,你会特别高兴和感激,可是如果每年生日妈妈依然送给你同样的围巾,你一定会越来越不感兴趣,甚至埋怨妈妈太小气。
而我们帮助别人也是一样的。如果当对方对你的帮助形成了依赖,必然会由感激变成理所当然,而一旦不能继续满足,就会反目成仇。这就是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
二、“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不必帮。
农夫救了即将冻死的蛇反被蛇咬死,东郭先生救了走投无路的狼,反而被狼吃掉。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心术不正的坏人虽然在落难的时候也会表现的凄惨可怜,让一些心地善良的人产生恻隐之心。
但是,如果不分好坏,只看到别人落难的表现,随意去帮助,结果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隔壁王大爷谈起自己前几年的一段遭遇,至今心有余悸。
那天傍晚,王大爷干完农活回家,发现家里屋檐下坐着一个蓬头垢面的陌生人。
王大爷正想把那人赶走,那人却突然双膝跪下,说自己因为出来找工作,可是没找着,现在路费已经花光了,好天都没有吃东西了,求王大爷送给他一碗饭吃。
王大爷看他可怜的样子,就动了恻隐之心,赶忙烧火做饭。吃完饭后,那人又求王大爷让他留宿一夜。正当王大爷纠结要不要答应的时候,警察突然破门而入。而那个陌生人却突然挟持王大爷做起了人质。幸亏有个警察身手敏捷,从身后包抄了那个陌生男人,王大爷才脱离险境。
事后,王大爷才知道,自己帮助的竟然是一个网上追逃的犯罪分子。
所以,对“落水狗”来说,最好是痛打,而非帮助。
三、人心浮躁,善恶难测,落难真假难辨,让人无法去帮。
从前,看到乞丐,总忍不住给点零钱。
可是,网络上曝光,乞丐多是骗钱的。后来,老人跌倒要不要扶在网上热议。网络也有各种“卖惨”用来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的广告也是纷纷扰扰。
社会道德底线一再被突破,有些人,为了私利,不惜利用善良的人的同情心,以致让人对别人落难是真是假难以辨别。这也导致“在别人落难时千万不要帮”这样的言论能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
四、小恩成惠,大恩成仇,让人不敢帮。
生活中,我们如果施于他人一些小恩小惠,大家都不会有心理负担,而且给了双方礼尚往来的借口。
而如果给别人帮了特别大的忙,反而会造成对方很大的心理负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还可能转化为仇恨,这也就是“小恩成惠,大恩成仇”的道理。
特别是一些手段阴狠,能力又特别强的人,他们不喜欢别人提起他以前落魄的时候的事情,更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出生低微。所以,当他一旦大权在握的时候,对曾经帮助过他,了解他的过往的人会特别忌讳,甚至痛下杀手。
比如,民间就有传说朱元璋当年落难几乎饿死,曾有一位农夫施舍给他一钵芋头,当时他觉得这就是人间美味,可是,当他当上皇帝时,他非但没有赏赐这个帮他的人,反而把他给杀了。
所以,有时候,救命之恩反而会引来杀身之祸。
五、帮助他人也要有技巧,既要看到人性的善,也要避免激发人性中的恶
其实,“别人落难时不要帮”这句话是要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才是正确的。
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提倡“雪中送炭,助人为乐”的精神。
但是,帮助他人也要有一些技巧,遵守一些原则,不要光做“老好人、滥好人”,结果让自己受伤。
一般来说,救急不救穷,对那些自己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而使自己陷入困境的人,不要帮。不懂得感恩,只懂得一味索取的人也不能帮,而对那些本身就会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落水狗”,不仅不能帮,还要痛打。
你们说是吗?
有书君语: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