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主动攻击别人的倾向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攻击别人,记住,千万不要一味地靠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样虽然能够暂时“管”住孩子,但是由于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以后还会表现出更严重的报复性攻击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制止孩子的攻击行为,正面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明白宽容待人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的是非观念增强了,那么他就会逐步减少主动攻击别人的行为,从而学会“以和为贵”,赢得更多人的喜欢和拥护,增强团结力。别让你的家里整天“战火纷飞”。这其中包括三点:一是家人之间要学会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吵架打架;二是家长尽量不要打孩子,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倚强凌弱的错误行为示范;三是尽量让孩子少看那些有暴力倾向的电视,使其远离模仿对象。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这三点,那么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遇到冲突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用打架来解决,而是变通方式,巧妙协商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能给人一种既有智慧,同时又具有小绅士风度的魅力气场,让人喜爱不已。




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家庭环境,有没有家人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格,习惯动手打孩子来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如果有,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法去跟身边的小伙伴来这样解决问题,只要遇到小伙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或者不喜欢身边的小伙伴,就会也用暴力来解决,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有这样的现象,一定要从家长自身改变,学会用协商来解决问题。如果孩子身边没有这样有暴力倾向的家长,就要找到孩子有这样表现的原因,是身边有这样的小伙伴,还是给孩子看的书籍或者电视有此类问题?总之,孩子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有原因的,一定要找到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孩子有主动攻击别人的倾向,家长要好好考虑一下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因为宝宝在家就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家长爱朝他发火吗?出来就拿小朋友这样出气!如果家长这方面做得很好,就再问问宝宝,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可以跟宝宝谈论一下这样做得后果,小朋友以后就不爱跟他玩了,也可以这样对待他,让他体会一下这样的情况,然后问问宝宝心里的感受以及以后的做法。告诉宝宝:“有错误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孩子!”




小孩子动手打人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好动手打人,这是儿童在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逐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意的向别人攻击的行为,并成为一种固定的反应模式。像这么小的孩子打人,还不是什么“异常行为“或“行为障碍”。

一般情况是,孩子对他人有强烈的控制欲望,总想管住别人,让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这样,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认为别人都承认他,喜欢他。如果别人违背了他的意志,不服从他,由于他还不会使用语言说话表达,或说话不利索,于是,便用打人发泄自己的不满,作为满足控制欲望的手段。

小孩子好动手打人毛病的形成和危害

有时候,外界环境的消极强化,也会形成孩子的打人行为。比如,孩子受到别人的忽视或冷落,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才以这种行为方式引起别人的干预或注意。

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直接影响孩子。比如,家长好打孩子,孩子也会学着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去处理与别的孩子的关系。

有的孩子打人跟家长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欺负、吃亏,就鼓励孩子在冲突时刻“先下手为强”,主张孩子有进攻意识。

爱打人的孩子,一般不容易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差,对个性发展也不利,家长应该注意纠正孩子的打人行为。

如何解决小孩子好动手打人的问题

分析了孩子好打人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现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能采用“打”的方式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打孩子,孩子就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对待别的孩子,其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用“不文明”的方法,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犹如缘木求鱼。因为教育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教育。

一个小孩子好动手打人,屡教不改。家长把孩子揪住痛打一顿,孩子一个劲地求饶说“我不打人了,我不打人了……”当家长住手以后,孩子说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等当了爸爸再打。”

面对好动手打人的孩子,要说服教育,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团结友爱,体验助人为乐。引导孩子关爱、帮助弱者,为别人做好事,如拿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孩子玩,陪伴更小的孩子玩耍,或是小朋友有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解决困难等,使之获得被感激和被表扬的愉悦体验,就是正面的情绪体验。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获得这种正面的情绪体验,与因无故打人经常得到的负面情绪体验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处理好喜欢打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逐步改正不良行为。

小孩子动手打人,一般还不是倚强凌弱,不是品德问题,不要上纲上线。跟一两岁的孩子讲大道理,也是“对牛弹琴”,起不了什么作用。还是尽量从积极的方向加以引导,促使孩子内心产生一种“内驱力”,自觉地“弃旧图新”,自我克服而不是被迫克服不良倾向和行为。这有点儿“工夫在诗外”的意思,要比“就事论事”效果好得多。

家长们不妨可以试一试我的建议。




孩子有主动攻击别人的倾向,首先和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家长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年纪小的孩子没有强烈的是非观念,他们的语言行为往往可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有的孩子说:打死妈妈。可能是反映自己对妈妈的不满意,也有一种可能,孩子本来喜欢妈妈,可妈妈对孩子的管教粗暴严厉,与孩子的期待有落差。那么家长要对自身的管教方式自省。其次,不要用暴力手段制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不要以暴制暴。暴力的家长就会出现暴力的孩子,暴力有传递性。打,肯定是成人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而且也容易使孩子产生懦弱的性格,很害怕父母,不愿意与父母接触。长大后易产生扭曲的性格。最后要奖罚分明。要科学教养孩子。不可溺爱,让孩子任性而为。孩子好的行为,要鼓励。若出现差的行为,要有一些惩罚的措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首先我觉得不要着急给孩子下任何定义,比如说“就是爱打人啊、爱欺负别人、不听话”等等冠名。有些孩子确实是淘气,喜欢动手动脚滴,但我觉得谁都不是天生就这样吧,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只不过每个人的表现形式不同,再加上性格方面,有些比较外露,有些比较内敛。如果不是受到某些外界影响的话,谁都不会是有恶意而为之吧。比如有的孩子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才会尝试各种方式,当他发现只有自己做一些大人认为是坏事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自己,那么时间长了他就会用这种自认为有效的方法是对事对人,往往这样就成了别人嘴里说的爱打人的坏孩子。还是正确引导吧,看看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有这种迹象的,另外要让孩子知道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和反作用,然后给孩子一些选择,让孩子试着通过其他的方法也能交到朋友和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心。短期内也许不是问题,但是长久不管的话,真的就得成为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了。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哦!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家长要看过观察孩子的脾气是不是特别暴躁啊,平时家里面有人动粗么。孩子一般都是模仿大人的,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有当孩子去攻击别人的时候请一定制止孩子,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问问孩子,为什么要去欺负小朋友,而且是打头呢?要跟孩子讲,头脑是身体最重的部位,也是身体最脆弱的部位,不但自己不允许打,也不允许其他的人打,更不许打别人的头。还有本身打人的这个行为就不好,如果比自己打的人打自己,怎么办。所以我们不希望别人打我们,首先就要做到不去打别人,要友好带人,才收人家欢迎,我们都愿意做一个别人喜欢的孩子,对不对。所以不可以打人。




孩子这么小,为什么会攻击?

原因一:攻击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很多心理学的流派,都倾向于从本能的角度解释人类的攻击行为。比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生来具有死本能,而死本能是一种破坏力,当这种力量向外释放的时候,表现出的便是攻击行为。

原因二:先天气质在发挥作用。前不久,在2018年3月23日发布的(请点击:《探寻生命的最初(四):气质修炼秘笈》)一文中,已经就儿童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从攻击行为的易发程度来看,一些活动性气质的婴儿会显得很霸道,经常与人争执;另外,冲动性气质的婴儿因为缺少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情绪一上来就不管不顾,所以也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原因三:分离焦虑导致情绪不佳。分离焦虑指的是孩子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情感联结以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或痛苦,拒绝分离。

原因四: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以两种方式来起作用。

一是父母的放任不管。溺爱型的父母不约束儿童的攻击行为,实际上是让这种行为“合法化”,孩子得到了变相地鼓励和支持,所以出现更多的攻击行为。

二是家庭中成年人的错误榜样。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攻击行为的家庭中,比如父亲有家暴行为、或者母亲经常语言攻击其他家庭成员,那么,这个孩子也会更早地、更偏好使用攻击行为来面对他人。也就是说,可能是小朋友在第一次做出攻击行为的时候,尝到了甜头,被家人鼓励和强化了;也可能是孩子看到了其他家人的攻击行为,然后自己学会了。

原因五: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暴力内容。社会学习理论把侵犯行为看作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习得的。如何有效消除攻击?

一是消除对孩子攻击行为的奖赏和关注。让孩子(不管他多小)意识到,这种行为不被嘉许,以后最好不要再出现。

二是树立榜样,做认知训练。为小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学会友善地对待他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教会TA正常的人际沟通和交流技能。

三是移情训练。对于那些先天气质决定了很容易生气、或者容易行为不受控的孩子,可以通过分散他的注意力来减少敌意性攻击。及时、多次地进行移情训练,会是一个效果不错的办法。

四是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为孩子打造一个没有语言暴力和行为攻击的家庭环境,是每个父母不可推卸的职责。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较少看到攻击现象的环境下,自然可以大大降低TA做出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孩子如果在家庭比较受到溺爱、在家里喜欢自做主张,父母和家长又不及时管教,就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也有的孩子发育较好,喜欢和别人打闹,久而久之就容易开成有主动攻击倾向的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一、.环境因素

电视武侠片、有暴力的动漫片和游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产生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比方说孩子看暴力片、武打片,或者玩一些暴力游戏,这样都会让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大大加强。

二、家庭因素

如果家长和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转嫁”到别人的身上,孩子就容易找别人出气,形成主动攻击行为。

三、遗传因素

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的基因缺陷或遗传。

如何纠正孩子的主动攻击性行为和倾向呢?

首先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同时也是主动攻击行为的导火线。因此父母和家长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使孩子的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其实是要培养孩子丰富深厚的思想情感,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仁爱之心和爱怜之情。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再次则是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冷处理,就是暂时对孩子的主动攻击行为不理睬。当孩子在外面主动攻击别人后,家长应对其表示冷漠,并让其在房间里思过,自己反省,而不要对他呵斥、打骂。如能与鼓励亲善行为方法相配合,效果则会更好。

最后要创造一个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生活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良好家庭气氛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大大地减少。因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具和足够玩的时间。不打骂孩子,避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原始地址:/qinggan/6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