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会被宝宝所模仿,所以说孩子所受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影响孩子安全感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感受安全感了,具体的影响简单说明一下:
第一,妈妈怀孕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绝对不能熬夜,另外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怀孕的时候妈妈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焦虑,抑郁,生气,发脾气等负面情绪,这些都是会传给宝宝的,例如有的宝宝出生后总是容易惊醒,睡不踏实,就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第二,要坚持母乳喂养,这不仅是培养亲子关系的绝佳途径,也是培养和改善孩子安全感最有效的方法。当宝宝饿了的时候,随时都能吃到母乳,孩子不仅仅是更加依赖你,也是安全的满足,但要注意点是喂养方式,尽量按需喂养,这种方式比按时定量喂养更能增加安全感,喂奶时也一定要味道宝宝满足为止。
第三,当宝宝慢慢长大,会讲话之后,要多鼓励孩子,不能有突然发怒,经常体罚孩子,恐吓孩子如不吃饭就会被坏人抓走之类的言行。
总之,安全感的建立,就是让孩子安心,让他无忧无虑的过好童年生活,多给鼓励,让他感受爱,你们也是这样认为吗?
我觉得“我不要你了”这句话杀伤力是最大了,特别是小孩子安全感比较差,虽然一时很管用孩子一下子就很听话了,可是从长远看,却对孩子伤害确实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如果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要你了,你会是何感受呢?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小孩子的心理层面来说,没有什么比安全感更重要的了。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就是他的天,就是他的全部,没有什么比妈妈的爱更重要的了。妈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不要你了,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要让宝宝知道。爱,是无条件的,爱,是不会因为任何事改变的,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宝宝心理状态。妈妈们一定都要注意,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说这句话,不要陷入:“你要是不怎样怎样,我就不要你了/我就走了”这样的句式中。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特别常见的行为也要特别注意,就是对于孩子永远不要露出嫌弃的态度,比如真烦人,去一边去类似的话语。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
孩子就是孩子,大人说的话都会认真的认为是真的,所以千万不要吓唬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犯错时一定通过讲道理,或者让他自己冷静处理。
我曾经的一些做法就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记得有一次和孩子发生矛盾,他和我大喊大叫,我吓唬他要将他扔窗外,还有一次把他赶到门外,然后有一次他和我哭着说我的这些行为,他认为我不是吓唬他是真的打算这么做,我非常后悔,所以大人的抛弃,不喜欢等等,这样的话会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千万不要说,不要做
以我自身的经历来讲,千万不要再孩子很小的时候为了说什么锻炼独立的能力把小孩子扔在山上或者学校已经放假同学都回家然他单独在学校过夜,那是很可怕的
我来列举三个我觉得最伤孩子心、最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的:
第一:你再xxx,妈妈就不要你了!
如果这句话再伴以妈妈犀利的眼神和严厉的表情,几乎孩子们会瞬间被击垮。而且这话余威很大,孩子们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都消化不过来。建议妈妈们尽量不要使用。
第二:你这么调皮,妈妈真后悔生了你!
这句话可以说是让孩子们彻底伤透心并产生严重自我否定。所以,哪怕家长被熊孩子气得半死,也一定要掂量一下这话的分量,能不说就不说。
第三:你怎么就听不懂人话呢?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
这句话一般是父母在孩子屡教不改时涌上心头的话。唉,人都是社会动物。得到他人的喜欢和认可,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一句“没人会喜欢你”其实是对孩子的威胁和恐吓,特别容易造成孩子的内心创伤。慎用!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语言的力量,软刀子扎人更可怕!家长一定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耐性,莫让语言暴力对孩子造成伤害!
欢迎关注我,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小学孩子的母亲,致力于家长的自我成长和孩子的心智健康,在号和问答持续分享原创、走心文字。安全感的建立在平常的生活中。
父母吵架。这个有人已经提到过,不再赘述。
没有说明原因的离开。父母经常偷偷的走,这种行为也是比较常见的。我们瞒得了以试,但20分钟孩子反应过来之后呢,找不到父母于是开始哭。这样的孩子往往对关门声极度敏感,潜意识里是担心父母偷偷离开自己。
没有给与足够的拥抱和身体接触,这个也是特别重要的。有力量的传递安全给孩子,如拥抱等,国人一般比较含蓄,不太注重这些。
威胁不听话就离开,你不听话了我就要走不爱你了,这种前后不一致的爱,也会让孩子感觉没有安全感。
在没有告知孩子的情况下,自作主张把孩子玩具送人。在父母眼中没有用的东西,对于孩子可能会特别重要,哪怕他放那一年都不碰,实际上他舍不得的是玩具给他的情感,损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以上就是常见的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父母行为,可见安全感的建立更多源自于家庭,父母的陪伴、父母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评价。
新年好!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两个娃娃的妈妈,我是深有教训。
在养育大娃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我一生起气来,我就经常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乖我就不要你了,这样诸如此类的话。但我是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半夜听到孩子哭,喊着:“妈妈!妈妈!你不要不要我了!”我才恍悟,原来我这样的话,把孩子的心都伤透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说我不要你之类的话,无论她再怎么调皮捣蛋,我生气归生气,但是我从来不会再说我不要他了。
再到后来,我因为与他爸爸闹矛盾。争吵时说离婚,更有一次气得没跟她打招呼就出去了。等我回来,大娃使劲的抱着我说:“妈妈,你会不会不要我了呀!”
自从那以后,我跟他爸爸再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偶尔忍不住的时候,就算吵完了,我也会跟他解释说,这是爸爸妈妈之间的问题。我们会处理好,跟他无关。
希望以上我的回答能够给你有所启示,求关注哦!谢谢!
诚邀
对于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作为家长,保护好孩子的安全感或者说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是义务也是必须!
首先,不要动不动就说“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这种话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对孩子来说却并非如此。我记得小时候有次我调皮,被爸爸抓住要把我扔到茅坑里,当时吓得我就不哭了,而且从此以后真的就不敢和爸爸调皮捣蛋了。
其次,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说“你走吧,你不是我的孩子。”
这样的话说多了,也许对大人来说没什么,但是对孩子来说就会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而且也会为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让孩子觉得,确实就不是自己亲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从而和父母疏远了,这样真的很伤人。
其实,和孩子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说话的方式,内容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比如,挖苦讽刺,不负责任的吹牛许愿,以及威胁性的语言等等,虽说都不经意的,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对孩子的思维和语言带来影响亦或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所以,爱孩子,就首先注意和孩子语言交流开始。
每个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朋友”,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记忆中,我听得最多也是印象最深的就是“你看看**家的孩子,为什么她考的那么好,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最出色的。在心理学中,我们通过社会比较来肯定自我的价值,爸爸妈妈希望将自家宝贝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后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的努力,但效果往往是让孩子不敢前进,同时自尊心也收到了伤害。
对孩子本身的优点视而不见,这源于一种“偏盲心理”,在这种状态下的父母就会用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孩子的缺点,当对孩子寄予高期望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时,便会自尊心受损,并引发强烈的焦虑和挫败感。
那么,该如果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
我们要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优点和能力并给与肯定和表扬,作为父母,我们该引导、鼓励他们去寻找适合他们的路,请让孩子明白:或许有些地方我做得并不出色,但我的优点和特色也是别人没有的,我就是我!
最忌讳的就是和孩子说“我不要你了”。
这句话的杀伤力是最杀伤亲子关系的一句话。孩子年龄小,很难分辩父母说“我不要你了”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常常会觉得父母是真的不想要他了,他们恐惧,每当父母说这句话,孩子会反复地重复这个恐惧的感觉,会变得没有安全感。等孩子大了,就知道这句话只是你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对于他来说更没有作用,反而变成了一种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