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完结的这一部水深火热的热剧——《欢乐颂》显然已掀起了收视狂潮,在这五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之中,有深受原生家庭所禁锢的,也有突破原生家庭而逆袭的,原生家庭这层含义我们无法撇开不提,但后天意识的转变与自我的修炼或许更胜一筹。
这才是通过这部热剧我们要抓住的契机,你仍然不甘现状?答案是:为时不晚!
““你即将拥有的那个家比你出生的那个家重要”———劳伦斯
安迪:女学霸华尔街女高管
毕业于无数人的DreamSchool哥大商学院,在美国打拼多年,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对数字的敏感步入华尔街精英行列,回国后出任CFO,享受7位数年薪,活脱脱一个“人生赢家”。
然而,正如歌词中所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安迪今天的光鲜,正是由她在不为人知处下过的苦功铸就的。
邱莹莹:精神不自立、依赖性强
而出身低微、身无长物、能力平平,有时顽强乐观,有时直率热心。
就像每个游戏的初设角色,剧一开始,她就无奈地表示4000的月薪不够用,还需要父母补贴才够房租。显然,她无法靠自己完全经济独立。对于这样的“四无”女青年,这样的状况也合情合理。从剧中这两个女孩的现状看,原生家庭确实重要,但她们后天的思维模式及成绩绝不仅仅和原生家庭划等号。
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换句话说,我们从小长大的家,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现在的家庭,就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深远,但绝不和后天的成功划等号
通常,我们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均继承于我们的原生家庭。中国中青年一代和原生家庭捆绑得无比紧密,这种捆绑是经济、生活、精神上的全方位捆绑,让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很难与原生家庭撕脱开来。这样下去真的有助于我们实现优质的生活吗?
来自美国研究学会(AmericanInstitutesforResearch)一项名为“天才计划”(TalentProject)的追踪研究中说道:当考查人格和家庭背景的影响时,我们发现了与我们常识相违背的结果:
在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成就方面,人格不再能够起到补偿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家庭背景不好的人来说,人格的优点很难弥补家庭背景优越性的不足。但是在经济收入上,尽责的人格特点仍然能起到补偿作用:勤奋但贫困的人能够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好的收入。
所以,谁也无法决定自己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但是个人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性格、知识与能力,心理学上讲的“人格”与“认知能力”在一点点的使我们脱胎换骨。
所谓的“逆袭”,不过是他们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
真心讲,其实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逆袭”,那些柳暗花明的转折,都倚着背后“尽在不言中”的执着。
“逆袭”这个特别讨巧的戏份,非常能够满足观众扬眉吐气的即视感,那种善恶各有报的如愿,就好像衣锦还乡的灰姑娘终于闪瞎了后妈的眼,白雪公主最后嫁给王子气碎了恶毒皇后的心,这些故事,都让善良的人们觉得生活美好,黑暗短暂,风水轮流转。
可是,那些走过黑暗的人,往往不是凭着“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的天真,而是做好了“或许永远都不会好起来”的决绝,所以,他们才能够保持耐力、精力和体力与黯淡的生活长久共处。所以,这根本不是“逆袭”,而是他们顺理成章应该有的收获,也是平凡的日子中自然而然的轨迹,只是,这种反转从来不是等来的。
幸运与不幸都像多米诺骨牌,有人天生具备把好运气延伸下去的能力,有人后天拥有止损抗摔的能力,那些“逆袭”的人,惊艳我们的并不是他们的成功,而是他们始终保持的向上的姿态。
所以,千万不要再把现在形成的一切局面都怪罪到原生家庭之中了。你不努力,你就永远无法前进。
对于那些已经弥补不了的往事,随风而去吧,攥起拳,撑起天,靠自己去改变命运。而面对还未迈出下一步的此刻,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培养,仍然肩负责任。
既然意识到这个理儿了,在面对我们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免不了会想:与其让孩子将来拼命摆脱命运的困境,用几十年的时间走上自己想去的道路,不如趁现在先做些什么吧!
父母能做的,除了在身后做她坚强的后盾,就是从小在精神上给他养料,让他做一个乐观、坚强的人,培养他的人格和精神,也许这样,才能帮助他无论陷入何种境地,都能做到最优的选择。你能想象,当有一天,孩子在物质条件上一无所有,他该怎么生存下去?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抗挫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他怎么玩得转?
这问题很好说吗!当然原配的好!你想想原配是孩子的母亲!后配虽然觜上叫妈妈!对孩子不是像原配那样好!对孩子是一辈子的影响太大了!后果不能猜的!自己好好想.吧
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毕竟人跟人是感情来维持着,哪怕是小孩也一样,不过小孩子可以慢慢的来相处,小孩子的心性没有成型,过一段时间就能接受新鲜事物,前提是需要用真心,小孩对这方面很敏感。
我就出生在一个组合家庭,父母都是经人介绍后再婚重组的家庭。父亲是丧偶,有一个儿子,也就是我三哥。母亲这边是离异,有一儿一女,是我大姐和二哥。父母再婚后生下了我和我弟。
大姐比我大十岁,在我的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大姐和二哥是跟他们爸爸在一起生活。从我记事起,母亲一直在照顾我和弟弟,很少见到大姐和二哥他们,也很少见他们和母亲过于亲近。现在想想,那时候的他们一定很缺少母爱,母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母亲是一个做事很认真仔细的人。有一次跟母亲聊起来,她说跟我父亲在一起后,经她手的每一分钱她都会记账,因为是组合家庭,怕我父亲怀疑她把钱都花在大姐二哥身上。小时候不懂事,体会不到哥哥姐姐的感受。现在想想,大姐二哥那时候过得肯定很艰难,自己父母离异各自再婚,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其实我觉得母亲也不容易,子女多了,肯定会顾此失彼,都是自己的亲骨肉,怎么可能不心疼。但在这样一个组合的家庭里,相处太难。只是可怜了哥哥姐姐,成了失败家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