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陪着孩子,过一段时间。孩子害怕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要弥补安全感缺失。就如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之补偿理论。
以毒攻毒,告诉他人从出生开始就在奔向死亡,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我们要认真好好过每一天
我小时候是这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懂得:生劳病死是人类正常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很正常的人生生理现象,同时要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对人的死亡不再恐惧。
在小孩子的认知中没有死亡之说,这种感受说明他的生活环境有缺陷也跟他小孩生活中接触的事务有关,他看到的是人的死亡就代表的一种放弃与无助。也就说明他的内心存在离别的恐慌与恐惧,这是希望爱与被爱的本质。还没长大的他真不懂死亡是种自然规律。其实小孩子还是要给予更多的引导、更多的关爱,不能让他在这不匹配的年龄接受太多的外在信息干扰,多培养他,多引导他接受一些正能量的常识以及激发他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长大之后他自然就懂得了什么叫做死亡;因为他会明白生命的结束,只是生老病死一个环节而已。
清明节的生命教育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在故事中变得温暖。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对”死亡“有了疑问。给他读这些书。
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生老病死是人间常态,应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正常的常态,活在当下的同时,教育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寄托梦想,培养兴趣转移问题,达到在陶冶生活中释放错误恐惧,亲人的适时陪伴与引导至关重要。
谢邀!
死亡一直以来都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们之所以不愿意跟孩子谈论死亡,正是出于我们本能的恐惧,而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回避。
平心而论,作为大人我们自己不害怕死亡吗?我们言之凿凿地宣称自己不畏生死,不过是因为自以为离死亡很远罢了。
而孩子与我们的不同之处,一是在于他们尚处于充满幻想的年龄,他们的想象力会突破现实并深以为会发生;二是因为他们的弱小,他们没有信心能够好好的保护自己,所以他们更害怕遭遇到来自现实与幻想世界的各种不测。
从孩子开始好奇生命的诞生那一刻起,生与死这两大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就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来回翻腾了。生命教育,这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大人有我们自己的认知,孩子也有孩子的认知。
和孩子谈生死,我们可以先问一问孩子,关于死亡,他害怕的是什么?
有可能他害怕的是分离,也有可能他害怕的是某种痛苦的场景。
无论是害怕的是什么,我们都不要轻易的否定,我相信他们害怕的那些,我们也同样害怕。所以,不妨坦诚的告诉孩子,我们大人也一样害怕死亡。因为,那是一个未知的部分。
正因为死亡意味着这样的丧失,所以我们每个人才如此的珍爱生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因为爱将一直存留在相爱的人的记忆里。
同时,我们也要告诉孩子他正在慢慢的长大,变得更强壮也更勇敢,现在有爸爸妈妈会陪着他保护他,等他长大了他也会有能力保护他爱的人,他的孩子。生命就是爱的代代相传。
有一些关于死亡话题的电影可以陪孩子一起看,比如《寻梦环游记》、《狮子王》等。还有一些关于死亡的绘本,比如《我永远爱你》,以及《爷爷变成了幽灵》、《世界上最美的葬礼》等等。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罢先听听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分享我们对生命的认知。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当孩子总说害怕死亡的时候,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经历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让孩子感觉死亡可怕的事情。再根据事实去告诉孩子,生命的过程与结果。
很多人害怕谈及死亡,但死亡教育也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教育。也许孩子无法明白生命的真谛,但能看到死亡的结果。以前看过卢丹丹老师写的一篇文章《顺其自然的死亡教育》,里面讲述的就是有关死亡教育的话题。大概内容是:一天丹丹老师带孩子经过停车场的时候,发现一只死了的小鸟,下意识的想拉着孩子离开,生怕吓到孩子。孩子却好奇地问小鸟不是在睡觉?还是是死了?它是怎么死的呀?然后就是妈妈让孩子自己观察,孩子看了后告诉妈妈几种可能的原因:翅膀断了摔死了,可能触电了,可能是被猫咬死了……
当第二天看到小鸟还躺在那里的时候,孩子问妈妈“小鸟有爸妈吗?爸妈会不会到处找它?会不会很着急?它会一直躺在那里吗?下雨了怎么办?人死后,动物死后去了哪里?它们会像种子一样发芽吗?”然后妈妈告诉孩子:“去了大自然,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比如树叶落在泥土里,成了泥土,小鸟也是如此。会有新的生命出来,你看枝头上又有一群小鸟在唱歌,它们是新的生命。”孩子说:“人也是这样吧,弟弟在你肚子里面长大,出来就是新的生命来临了。对吗?”“是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太阳升起走落下,但是永远不会消失。”
第三天小鸟还在,孩子觉得它真的死了,他看到小鸟好像变小了,就告诉妈妈:“要不我们给小鸟办一个葬礼吧?就像汤米爷爷那样,躺在棺材里,然后葬在地底下。”最后妈妈与孩子一起动手,把小鸟装在盒子里,孩子还把自己的一些小玩具,比如手电筒、涂色卡片、巧克力、一张小鸟图片等东西跟小鸟葬在一起,说小鸟怕黑时可以打开手电筒,无聊时可以玩涂色,饿了可以吃巧克力,看到图片会觉得有人在爱它,会给它力量与勇气……”最后还在小鸟的墓碑上画上了天空、白云、飞翔的小鸟,小鸟的头上还带着花环……就如同小鸟从来没有离开过。
当孩子明白死亡的意义后,在以后面对时,再谈论起来,就如同日升日落、草长莺飞那么自然,那么和谐,也就不会再害怕了。
我孩子以前也老这样问我,我是这么开导她的——
孩子:妈妈,我好害怕死亡啊
我:嗯嗯是的啊,宝贝,妈妈也怕耶,死亡我想很多人都会害怕
孩子:为什么呢?
我:因为人死了,那些爱他的人活着的人就会伤心,还有啊,死掉之后,就不能吃好吃的,玩好玩的了,就要离开爸爸妈妈了。所以我们都要努力的活着,每个人都会害怕,正因为害怕,所以才会努力的活好现在和未来呀
孩子:那人要活多久呢?
我:嗯很久很久啊,有的人活到一百多岁呢,咱俩呀,就约定活到100就行,好吧好,妈妈陪你一起加油!
孩子:嗯那妈妈你不要死啊
我:我当然不要死,我有你和爸爸,我一定要努力的活着啊,危险的地方我就不去,危险的事情我也不做,我呀,要好好的活着,活到100,等你长大了要照顾我,给我买好吃的,别忘了哈
孩子:嗯,那妈妈我也要好好活着,危险的事情我也不干,我听妈妈的话,等我长大了,我给你买你爱吃的,给你买榴莲
严肃的开始,愉快的结尾!搞定!害怕很正常,因为害怕所以才会有对生命的敬畏,也会更爱惜自己。其实害怕死亡不是一件坏事,好好引导孩子,孩子会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