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远离焦虑?

想让孩子远离焦虑,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一些建议

1.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孩子需要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3.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4.鼓励孩子表达情感: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和尊重。

5.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和支持。

6.保持积极的态度:父母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会吃苦,能忍让,自己的事自己能做好,会管理控制自己,能和同学一起玩,爱看书。




4岁的时候,你在枕头下放了一个小小的塑料球拍,爸爸妈妈觉得你真调皮啊,千方百计地想没收它。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实也是一个武器:你焦虑地觉得,每晚入睡之后,会有一个强盗破门而入,你需要这样一个武器来保护自己。

只是,父母不理解你为何如此焦虑害怕,为何会因为拿走了你的球拍而大哭大闹。他们会说,没什么好害怕的,没什么好焦虑的,一切都会好的。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一个四岁纯真的、爱幻想的小孩而言,这些话不仅毫无用处,甚至会把ta推到更加焦虑的境地。

无论你现在是否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希望你能在以后避免对一个焦虑孩子说以下的五句话。这些话可能会在任何场合被说出来,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独自睡觉……孩子需要被抚慰,但更重要的是,有效而合理地抚慰。

1.“宝贝,相信我,会好的。”

面对外界的威胁,我们的神经系统会做出应激反应,这种反应机制是一种保护系统,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是“逃跑还是战斗”。焦虑是这种“应激反应”的体现,它会在人的体内迅速产生一种化学反应。这种反应让年幼的孩子无法清晰地思考,也没法听取你安抚性的话语。在大人无法观察到的表象背后,孩子的心跳正在加速,掌心在流汗,胃感觉很难受。你的话并不能缓解ta身体里正在发生的事实。

父母应该这样做:你需要首先解决孩子的应急反应。试试帮助孩子做深呼吸,从生理上让他冷静下来。深呼吸是最有效的放松方法之一,这可以让孩子从“战斗还是逃跑”的应激模式中缓过来,转为”休息和消化”机制。然后,再试着开始安慰ta,讨论他所焦虑的事情。

2.“宝贝,这没什么好害怕的”

焦虑感会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引发警报,这是一个错误的警报,但它却是真实的。这种警报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保护机制,“压力”跟“害怕”也是一种天然的求生本能。有时候,大脑为了促使人对某些危险保持专注和警惕,甚至会“夸大”那些引发你焦虑恐惧的物体。比如误把树枝当成一条蛇。

当孩子因害怕而焦虑时,大人的一句“没什么好怕的”是不负责任的。还记得你第一次约会时的紧张感吗?还记得工作第一天的可怕感受吗?或者是第一次骑自行车摔倒的场景?成人的确知道事情都会变好的,没什么好怕的。但是,大人们曾经也体验过害怕跟恐惧啊。就跟现在那个扑倒在你怀里的孩子一模一样。

父母应该这样做:笃定地承认孩子的情绪。你可以对ta说:宝贝,我知道你很害怕。我小时候也害怕过,我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在这里陪着你。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些让你害怕的东西。

3.“小家伙,我告诉你,为什么你不需要焦虑呢?因为……”

焦虑反应的一个伴生物是,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即大脑负责逻辑的区域)会丧失“控制权”,那些更情绪化的部分控制住了你的整个大脑。想象一下原始人在狩猎或者逃跑时,他们根本就不会有时间来使用“逻辑”。

面对一个焦虑的小孩,你絮絮叨叨地说着很多道理,但是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大概会在想:“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问题是,在害怕、焦虑的时候,我没法清晰地、有逻辑地思考。我现在有很多感觉,我被这些感觉抓住了。”

你应该这样做:利用“视觉化”的练习来平缓应激反应。让你的孩子想象一个安静的、美好的地方,让他用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来呼吸、吐气,并向你描述他所想象的那个地方。当孩子冷静下来时,跟他讨论之前的那些焦虑害怕的感觉,再告诉他那并不是真的。

4.“你能不能不要再这些焦虑了?!”

那些焦虑的孩子,往往知道他们比别人更容易焦虑,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甚至在面对威胁和恐惧时,他们也会把自己跟那些更少焦虑的人做对比。很多小孩子因“焦虑”而培养出了“焦虑”的习惯。当父母责备他们时,他们的愧疚感会成倍地增加,进而愈加地痛苦和焦虑。要记住,面对那些长期的、习惯性的焦虑时,孩子们其实会像大人一样感觉到无助。

因此,当父母因孩子的焦虑而对他恼怒时,孩子可能在想:“爸爸,我知道你很沮丧甚至有点生气。这让我感觉很不好,因为我也不想变成一个焦虑的人。我尝试了,但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行。”

父母应该这样做:尽最大的可能,不要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相反的,在某个他放松的时候,跟他聊一聊“焦虑”的心理学理论和进化学理论。别以为这些听上去很枯燥,小孩子往往更有兴趣去学习这些知识,他们需要知道焦虑是一种“应激反应”,是有目的的,其他的人或多或少也都有些焦虑。

5.“孩子,我们真搞不懂你为什么这么焦虑”

当一个孩子焦虑紧张时,他会感到害怕和无助。作为家长,如果你也感到无助,那么同理心就能指导你的行为。你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体会他们的感受。同“别害怕,事情会变好的”的这些安抚性的话语相比,“我们真搞不懂你”是伤害特别大的话语。对小孩子的脆弱的心灵而言,这种伤害可能会远超想象。

父母应该这样做:当你的孩子感到焦虑时,尝试回想一个某个自己也感到害怕和焦虑的真实瞬间。然后,对孩子说这样三个字:我懂了。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们正在经历某些挑战,你是真正地懂了,理解了。你是ta的父母,在这一刻,你和他们站在一起。面对所有的害怕、恐惧和焦虑。

————————————————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8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4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私信回复“心理咨询”即刻获取更专业的心理援助吧~




人无远虑毕有近忧,绝对没有焦虑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但是我要说的是不要让孩子形成一种焦虑型人格。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多对孩子进行鼓励。让小孩子学会如何正确的面对焦虑并化解焦虑才是教育之道




作为家长,我们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然而,现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焦虑。那么,如何让孩子远离焦虑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年龄小,可以在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内的保护下尽情游戏,可以跟家长分享自己的心情,不论好与坏的想法都会被尊重和接受,这样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可以让孩子不容易感到害怕和焦虑。

2.鼓励孩子参加活动

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例如体育项目,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享受其中的快乐。这样可以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减轻焦虑情绪。

3.不给孩子太大的期望压力

不要给孩子太高的期望,并且不要评价他们的表现是否达到了你的期望标准,否则孩子会感到无助和无能。正确的方法是,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决策和选择,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发展特长。这样可以降低孩子的焦虑程度。

4.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有安全感的地方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让孩子知道他们始终有个可以倾诉的人会关心他们。家长的建议和鼓励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地克服困难和焦虑。

5.健康的生活方式

睡眠、饮食、运动及家庭生活都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需要足够的睡眠和健全的饮食来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同时运动也能缓解孩子的紧张和压力。家庭生活愉悦和谐也是孩子快乐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也要让孩子有边界的使用手机,预防孩子沉迷网络。

总之,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态,让他们跨过成长道路的艰难险阻。




远离焦虑是永远做不到的,越想远离就越焦虑




孩子焦虑来自孩子对环境和家人的言语,所以要注意自己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焦虑先搞清什么事焦虑




首先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焦虑

1.先天特质。

哈佛的一位心理学家发现,10%-20%的人,天生会对不熟悉的事物反应敏感。面对陌生的人或地方,他们要比常人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安全感。

相比其他人,这类人更容易有焦虑的倾向。

2.过度保护。

孩子只有在接触并熟悉新事物的过程中,才能积累经验,获得掌控环境的自信,才能提升对环境的安全感。

如果父母过度保护,总是允许、帮助孩子逃避任何可能引起他们恐惧和焦虑的事物,那么,因为无法获得应对问题的经验,安全感就无法形成,孩子就比较容易焦虑。比如:

“妈妈帮你去要吸管。”

“别走马路牙子,会摔跤!”

“你不想和他们玩,妈妈陪你玩。”

“没关系,你不想攀岩,我们就玩别的。”

孩子上学了以后,有些家长会帮孩子把落在家里的作业送到学校,或者,给迟到了不敢上学的孩子写病假条。

3.挑战过度。

有些孩子天性谨慎、害羞、敏感,他们喜欢先观察,再参与,或者,没有较大的把握,决不轻易尝试。所以,他们需要更长一些的时间,处理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并且说服自己。

如果父母过于心急,用命令、威胁、指责的方式,强迫孩子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挑战。他会完全被恐惧和焦虑吞没,这个可怕的经历,对他来说是个灾难,会让他今后面对同样的事情时,变得更为恐惧和焦虑。

4.心理创伤。

并不是严厉的斥责和惩罚才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

幼儿园被老师言语讽刺;被同伴欺负、孤立;家里的规矩太过严苛,受到太多的控制;弟弟妹妹的出生,吸引了父母大部分的关注;父母吵架、冷战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

孩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惧。担心父母会死去,生病或离婚;担心家里会着火;担心好朋友不和她玩;担心自己的身体哪里出了问题,等等。

童年的焦虑和恐惧,总是远远超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无法说清楚这些深层的恐惧和焦虑时,就会把内心隐隐的不安投射到更加具体的东西上,比如床底下的怪兽。

5.焦虑的父母。

有些父母本身就比较敏感,容易焦虑,而且,他们认为,如果某件事情让他们感到恐惧和焦虑,那么孩子也一样。所以,他们无法忍受孩子经历半点儿挫折。

“小心点!”(看到孩子站在攀爬架上的顶端)

“你还好吗?真的没事吗?你一定吓坏了吧!”(看到孩子绊到石头,摔了一跤)

“这孩子真没教养,也不懂得分享,你一定很生气吧!”(看到孩子向别人借玩具车,却被拒绝了。)

“快点,要迟到了!你就不担心吗?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被老师批评,你不觉得丢脸吗?”(看到孩子不紧不慢地穿鞋)

“今天小强有没有欺负你?你哪里受伤了吗?”(有一次,孩子说,被小强拿着“宝剑”追赶,摔破了膝盖)

这些父母把自己的感受延伸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恐惧和焦虑传染给孩子,或者无意中夸大了他们的感受,结果,如他们所愿,孩子真的变得恐惧、生气、担心和焦虑了。

6.被大人吓唬

有些大人图省事,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就编一些瞎话,吓唬孩子。

“你再乱跑,就会被汽车撞到!”

“你再挖鼻孔,鼻子会越长越大。”

“你不肯吃肉,以后可能会长不大,像七个小矮人一样。”

“我再发现你讲脏话,就把你的嘴缝起来!”

你无心的话语,或随口乱编的谎言,孩子们却信以为真,并为此恐惧和焦虑好几年。

7.无法表达。

孩子们常常有许多感受、观点和愿望无法表达。因为,大人总是会去否定或制止他们。比如:

“我不想上幼儿园。”

“小朋友们都喜欢上幼儿园。幼儿园多好呀!有滑梯、有秋千,还有老师陪你们玩。”

“我讨厌张老师!她总是规定我们做这个、做那个,烦死了!”

“你怎么可以说讨厌老师呢?这样太没有礼貌了!”

“牛肉难吃,我不要吃牛肉!”

“你妈妈的红烧牛肉做得多香啊!你居然说不想吃,你这孩子太奇怪了!”

“巧克力粘我手上了,难受,我要马上洗掉!”

“没事,就一点点,有什么关系!”

“妈妈!你怎么把我的火车拆了!”

“你不用这么生气,再搭一个不就行了?”

还有些更小的孩子,无法用语言,只能通过发脾气、哭泣来表达情绪,却总是被父母严厉制止。

结果,孩子们有很多想说的话,却无法说出口,内心有太多的情绪,却无法表达,结果只能压抑它们,时间一长,就会引起焦虑。

8.感官系统异常。

有些孩子听觉过于敏感,稍大一些的谈话声,都会让他们难以忍受;触觉敏感的孩子,衣服的一个接缝都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或者根本无法触碰某种布料。有些孩子本体感觉超敏,看3D或4D的影片都会觉得害怕,更不用说模拟过山车之类的了。

但是,生活中这样的刺激无所不在,因此,这些感官系统异常敏感的孩子,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恐惧。

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远离焦虑情绪。




孩子的焦虑常常是不由自主的…

情绪的管理靠讲道理往往效果不理想…

如果是受生理心理因素影响的神经性焦虑简单的说“远离”会有点难度…

建议给孩子(包括家人)请一位心理顾问…通过咨询澄清找到适宜的方法…




2020年5月22日,15岁的女孩瑶瑶用绳子勒死了律师母亲。瑶瑶杀母,导火线是考砸了,害怕被母亲责备。

瑶瑶心理问题的形成肯定是长期而复杂的,但是起因就是对母亲责备的极度焦虑。

可见,焦虑心理对孩子的摧毁力之大。

幸好,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主动寻求方法,避免在家庭教育中增加孩子的焦虑情绪。

那么,父母哪些行为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心理呢?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产生焦虑心理呢?

01过度控制产生焦虑

父母的控制行为,其实是在孩子小时候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养成的惯性。

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会对孩子放手。

放手可以先从小事做起:比如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上下学;给孩子交朋友的自由;给孩子选择衣服的自由。

演员黄磊曾在节目中分享跟大女儿多多的相处之道:“我从未把她当做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黄多多的优秀有目共睹:懂事乖巧,爱护幼小,钢琴五项一等奖,平时阅读的是英文原版故事书……

可见,放弃密不透风的控制,你的孩子也许会更加优秀。

02放大危机,恐吓孩子产生焦虑

近期,某些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一批吓唬小朋友的视频。

大人装扮成“医护人员”和“警察”,拿着针管,穿着警服,恶狠狠地对着镜头说:“不吃饭,不睡觉,就会被打针,抓走。”

有些家长发现这些“吓唬视频”后,甚至主动联系网络主播定制,希望用这些视频,让孩子能够“乖”一些。

但其实这些家长并不知道这些恐吓式的教育会成为孩子焦虑的来源。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要靠正确引导,不要用恐吓的方法。做家长的可以强调正面行为,忽略负面行为。

比如,有的孩子见到客人,不愿意打招呼。父母觉得很丢脸,会强迫孩子叫人,或者跟客人解释:我们家孩子比较胆小,就是不肯叫人。

当父母不断强化这些标签的时候,这个孩子就记住了,更加不愿意打招呼,还认定自己胆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某一次和客人打了招呼,家长对他这次行为大加鼓励,对于他不愿意打招呼的行为则忽略不提。

他渐渐从你对他的肯定中获得了鼓励,以后会多做,而那些被忽略的负面行为,他就不会去做了。

03经常被否定批评产生焦虑

“妈,我饿了。”

“怎么可能,才吃过饭多久?”

“妈,我喉咙痛。”

“早说了叫你不要吃那个酸辣粉,就不听,怎么样上火了吧?”

“我喜欢历史……”“历史能当饭吃?你要学点有用的,比如金融或者计算机,将来好找工作。”

这些对话熟悉不?现实生活中,好多家长已经习惯于去否定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

一个在家里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孩子,他怎么可能不焦虑?他时时刻刻担心自己说错哪句话做错哪件事。

面对这个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法是:理解和接纳孩子,不要轻易去否定他。

有一天,儿子跟我说:“妈妈,我最近特别烦,一点都不想上学,对学校有一种恐惧心理。”

说实话,作为父母听到孩子这么说,心情是很难平静的。

我想脱口而出的是:兔崽子,老娘天天辛辛苦苦上班赚钱,给你吃好的喝好的,就上个学,还说不想去,这么小能干嘛?没学历,将来上街要饭啊?

但是你想,如果你就这样反馈给孩子,你还指望他以后有什么心事会对你说吗?其实想法没有对错,我们要知道原因,才能及时引导。

后来我了解到,他不想上学是因为觉得每天过一样的日子很无聊。我跟他聊了聊人生与学习的意义。

虽然我不肯定他是否听进去,但是他对我的反馈态度很满意。

所以儿子无论有什么样的心事和想法都愿意跟我分享,因为他不担心在我这里会被骂和批评。

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已经要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了,我们做家长的,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就不要再让孩子焦虑了,焦虑发展下去会导致抑郁症以及其他心理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保护好我们的孩子,给他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生。




原始地址:/jingpin/66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