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一语成谶”的故事?

“一语成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和“一语中的”不同,“一语成谶”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

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的“一语成谶”的故事,现在看来更像是当时的人对未来会发生的事情的远见。

章惇曾说宋徽宗赵佶不可君临天下

“花鸟皇帝”赵佶本无继位的机会。在自己的兄长宋哲宗去世后,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

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宋哲宗父亲)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这时候向太后又以宋神宗语驳斥:“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于是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

事实证明,虽然赵佶刚坐上皇帝之时颇有明君之风,然而没几年,就在蔡京、童贯等大臣的引诱下,开始醉心自己的艺术创作,置朝政于不顾,甚至以画画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这样统治下的朝政,在金兵来临之时不堪一击,匆匆让位给太子赵桓,然而终究逃不过国破家亡,自己沦为俘虏,并在异国他乡变成一缕孤魂而去。

宋徽宗的艺术成就极高,到在政治上被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从另一方面也见识到了章惇对于宋徽宗的远见。

唐朝诗人曾预言自己的女儿将会是孤儿

唐玄宗时期诗人兼状元崔曙生于贫寒之家。少年便背井离乡,去远方求学。幸得结交了一堆文人墨客。

虽然腹有诗书,虽有报国无门的现实,但仍对明君纳贤充满了希望,终于在一次科举考试中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唐玄宗选为状元。

而被取为状元的原因,就是因为《明堂火珠诗》这一首诗,诗中写道:“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欲望无。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

其中“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之句颇得玄宗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然而长期的隐读生活。使崔曙对仕宦渐觉心灰意冷,形成了高蹈世俗的性格。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缘故,崔曙第二年病故,仅留下一女名星星。

而后人皆以为应“曙后一星孤”之句。


“自今日起5年之内,必定恢复与洁如的婚姻关系。如果违反誓言,没有将她接回,祈求我佛将我殛毙,将我的南京政府打成粉碎。如果10年20年之内,我不对她履行我的责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将我放逐于中国国外,永不许回来。”


月将升,日将浸;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先秦时期史学经典之一的《国语·郑语》中,记录了西周时代周宣王在位时期的一则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大惊立即派人捕杀卖桑弓、箕箭袋人。一对卖弓箭夫妇逃避杀戮逃离京城奔向褒国。此时正好宫中一个宫女不夫而育,害怕之下将女婴丢弃,正好被逃亡夫妇捡到。这个女婴就是褒姒。

接下来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啦。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正应了“檿弧箕服,实亡周国。”这句谶言。

亡秦者,胡也

《史記》記載: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巡北邊,到秦國的北方邊境巡視.當時燕地有一很有名的方士盧生,受始皇之命,入海求仙回來,碰到秦始皇.他向秦始皇帝獻出一冊神秘的圖書,圖書上: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看到這則讖,心中大恐他當時的理解是:大秦王國,會亡于北方之胡人.秦始皇一統中國後,特迷信神仙之.他自個兒也認為:六國已滅,在中國境內,大秦王朝沒有對手,可生活在中國北方的胡人,是秦國潛在的,最大的威胁。

盧生于始皇三十二年,給秦始皇帶來不知從什麼地方弄來的圖讖:亡秦者胡也.只十多年時間,秦就真的亡了.但秦始皇理解錯誤,不是亡于北胡.而是亡于家胡(亥)!《史記》注述記載,唐代人鄭玄認為:胡者,胡亥,二世之名也.秦(始皇)見圖書,不知此人名,反備北胡!

大清王朝灭

907年,清朝两江总督端方上奏清廷,建议兴建铁路连接沪宁铁路和南京市区,获得批准,这条宁省铁路(俗称小火车道)就是从下关至金川门入城的。当年修铁路的工人在金川门外挖沟渠时,发现了一块长约六尺,宽四尺的石碑。工人们把碑上的淤泥剥掉、洗净,发现那石碑其实是上下对合的两块石头。把两块石头分开后,围观的众人惊讶的看到,里面的石面上用隶书刻着十个字:此路变成铁,大清江山灭。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总督端方耳朵里,他惊出一身冷汗,立即命人把石碑抬到了南京的两江总督府,秘而不宣。据说这块石碑后来被悄悄砸碎,丢進了金川河里。虽然石碑被毁掉,但它上面刻下的预言却在民间悄悄的流传开来。果然,1909年宁省铁路建成通车,1911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大清王朝灭”很快成为了现实,石碑上的预言应验了。


秦始皇二十三年,卢生发现《录图书》内有“亡秦者胡也,”可怜雄才大略的始皇帝打了这么多年的匈奴,始终不知道“胡”就是自己的二儿子胡亥,李后主《落花》诗云:“莺狂应有限,蝶舞已无多,”未几亡国,据《杨文公谈苑》“蜀中桃序”条,辛寅逊仕蜀,孟昶为学士,王师将致讨之前岁除,昶令学士作诗两句写桃符上,寅逊题曰“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明年蜀亡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

《韩非子》中记载:商纣制作了象牙筷子,箕子恐惧了,认为使用象牙筷的话,就一定不会再用陶制器皿来盛带汁的肉,就一定会配合使用犀牛角杯或玉杯;玉杯象筷一定不会用来盛豆类食品,就一定要想吃耗牛、大象、豹子的胎儿;吃牦牛、大象、豹子的胎儿,就一定不穿粗布短衣而住茅屋下面,就一定要穿多层的织锦衣服,住上高台大室。按照这个方式追求下去,那么普天下的东西也不够他享受了。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所以见到象牙筷后箕子就恐惧了,知道普天下的东西都不能满足商纣王的贪欲。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纣王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发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又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诸侯献美女。宠妲己,唯妲己之方是从。以酪刑镇压人心,设炮烙以惩叛逆。以至于后来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箕子从纣王用象牙筷就可以看到商朝的毁灭,也可以说是一语成谶。


王沥川的哥哥在《遇见王沥川》中的一句台词;我要把你打晕了然后装在箱子里托运回家。[流泪][流泪][流泪]


一语成谶是一成语,指的是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随口一说,但是后来却应验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1、郁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1933年4月,郁达夫举家从上海迁往杭州,郁达夫的学生赵龙文经常去家里拜访他。

1935年,郁达夫筑了一座新居,自署“风雨茅庐”。赵龙文便在扇面上写了两首诗赠予郁达夫,以示庆贺。郁达夫就着赵龙文的原诗和诗一首:

卜筑东门事偶然,种瓜敢咏应龙篇?但求饭饱牛衣暖,苟活人间再十年!

谁知十年后,诗中的“苟活人间再十年”竟成了谶语。1945年8月,郁达夫流亡于苏门答腊,一天夜里被日本宪兵逮捕,后杀害于武吉丁宜附近的荒野中,年仅50岁。

2、1935年,著名的国学家、语言学家、民主革命的先锋、辛亥革命的先驱黄侃50岁大寿。黄侃的老师是与他并称三大国学大师的章太炎,章太炎为自己的弟子写了一副对联以祝寿。

上联:季刚劬学有年,温温不试;下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落款:年五十当著书,今正其时,书以勉之。”上联以孔子“五十读《易》”的典故,对黄侃的勤奋称誉有加;下联以蔡邕《曹娥碑》的典故,希望黄侃今后早日著书行世,嘉惠后学。

这幅对联是对黄侃在学术上的极大的激赏与勉励,当黄侃看到这副对联时,脸色骤变,内心惊恐。原来,这幅对联里无意间暗藏几个字及其不利:年五十,黄绝命书。

果然,当年十月,一生好酒的黄侃因饮酒过量,吐血而死。章太炎得知后,更是懊悔不已,自己的一副贺联既一语成谶地要了黄侃的命。

3、傅斯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曾出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代理校长,台大校长。1949年1月19日,傅斯年从南京乘飞机去了台湾。到了台湾大学后,中文系教授黄得时请傅斯年题几个字,他不假思索地信笔写下“归骨于田横之岛”几个大字。

傅斯年是用了秦末齐国贵族田横的典故:刘邦称帝后,田横不肯臣服于汉,率徒众五百余人逃亡,避居海上岛中。后来,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远赴洛阳,但是在途中忧愤自杀。留居海岛者闻田横死讯,也都全部壮烈自杀。

“归骨于田横之岛”笔墨之间满蘸着田横五百徒众的悲壮,字句之中弥漫了凄怆之感。傅斯年在这里把台湾比作田横之岛。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傅斯年从此再没有回到大陆,最后病逝于台湾,埋骨于孤岛之中。


一语成谶,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也有戏言成真的意思。

1.石人一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栾城人韩山童因祖父烧香信佛,传播白莲教,(意在发动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被谪徙永年,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得以应验.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不幸事泄,山童被害,刘福通突围,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公元1355年,刘福通派人将韩林儿母子接至毫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并置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原各地红巾军都受大宋领导.当时红巾军的势力“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公元1362年,红巾军失利,公元1366年韩林儿卒.

2、帝传三世,武代李兴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长安城中出现了“太白屡昼见”的天象。太史据此占卜得出了一个“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的卜象。其实在此之前,长安城中民间早就流传着一种“秘记”,说的是:“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由于传言与卜象相合,故李世民得知后极为担心和恼怒。面对这样的传言、卜象,李世民起了“诛尽武氏”的念头。李世民秘密召见太史令李淳风,问他:“‘秘记’所云,信有之矣。”李淳风答道:“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李世民听后,道:“疑似者尽杀之,何如?”而李淳风面对李世民如此说,也不是像电视剧所演的那样,而是对李世民说道:“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正是由于这次李世民和李淳风之间的对话,使李世民没有诛杀武媚娘。而历史也按照这句谶语发展。

3、刘秀当为天子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后,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九州大地先后兴起下江兵、新市兵、绿林军、赤眉军等农民起义武装;随着时间推移,前后也出现了隗嚣和公孙述等地主官僚武装集团。刘秀所在的舂陵军在这一系列起义队伍中一开始并不显山露水。而且舂陵军的领袖是刘秀的大哥刘yan(绞丝旁+寅)。无论从哪个角度,都看不出刘秀能够在一众人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天子。

4、点检做天子

据史书记载,一次柴荣在外征战回军途中,意外得到一个锦囊,里面有块木板,写着五个大字--“点检做天子”,这让柴荣惊惧莫名,他知道,在这个乱世的年代,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这背后极可能藏有一个很大的阴谋,但他一时又搞不清具体是什么情况。那么,当时这个点检是谁呢?他就是柴荣养父郭威的女婿,后周大将张永德,当时他担任后周殿前都点检的职位。按理说,张永德也算忠心耿耿,应该不会出什么状况,但无论如何,一生谨慎小心的柴荣,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免去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务,削去兵权。柴荣把心腹大将赵匡胤扶上殿前都点检的职位后,委以大权,然后他放心了。公元959年7月,后周世宗柴荣壮年去世,死时只有38岁。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后周灭亡,宋朝建立。

5、亡秦者胡也。

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派遣燕人卢生出海寻找不死之药,卢生回来后,却报告说没找到不死之药,但找到了一本“仙书”,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亡秦者胡也”。于是,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胡族),以绝亡秦之患。然而,秦始皇死后,即位的秦二世胡亥暴虐无道,导致秦朝迅速灭亡,应验了“亡秦者胡”的预言。

6、桃李子得天下

据说隋朝末年,曾经流传着“桃李子得天下”的预言,暗指姓李的得天下,隋炀帝为此诛杀了不少李姓功臣,偏偏漏掉了李渊这条大鱼。当时流传的歌谣版本很多,这里聊举两例。其一,“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其二,“江南杨柳树,江北李花荣。杨柳飞绵何处去,李花结果自然成。”最后果然预言成真,李家坐了天下,建立了盛世唐朝。

7、“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汉献帝元年,长安有句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第一句千里草指董字,第二句十日卜指的是卓字,意思就是说董卓命不久矣,不久之后必死。说来奇怪,董卓不久后还真被吕布杀死了。

8、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永嘉元年,琅琊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汝阳王司马佑、南顿王司马宗、彭城王司马纮,五王避难一同渡江,后来琅琊司马睿在王导的帮助下建立东晋王朝。这就是“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的意思。

9、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建文帝即位,并着手削藩以巩固自己的实力。在铲除了几个势力较小的藩王后,将矛头指向了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朱棣虽负抵御蒙古之重任,是举足轻重的藩王,但在这一次,却即使装疯都不能幸免被削藩。最后燕王朱棣起兵打败建文帝,攻占南京,自己做了皇帝。当时建文帝削藩期间,曾有一疯道士在街头唱道,“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事后人们终于知道此话原来是指不要逼迫燕王,否则燕王必将高飞,最后称帝。

10、公孙病已立

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距离汉昭帝死亡还有四年。汉昭帝没有子嗣,一旦死去。只能从汉文帝例,从皇室近亲中挑选继承人,就是在汉武帝直系子嗣、非武帝子嗣诸侯王中挑选。有资格的皇室近亲中,从汉文帝例,汉武帝子嗣广陵王刘胥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但刘胥已成年,又是诸侯王多年,有班底,史载他体格壮健,若是继承皇位,霍光的权力势必让出。这是霍光必然不同意的。其次是其余诸侯王,汉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刘贺,刘贺在位27日,与霍光争权激烈。最后刘贺失败被废。废立大权掌握在霍光手中,在朝中没有根基的一个庶人刘病已,是霍光最优选择。刘病已养在民间,奇货可居,戾太子势力逐渐接近中枢,也是摸准了形势在制造出这个事件,提前为刘病已造势。最终刘病已成为汉宣帝。

谢谢观看!


明朝,天启继位的时候,崇祯帝朱由检还是个小孩子,有天崇祯跟他哥天启皇帝说:你这个官儿我能做么?

一般的皇帝听到这样的话就是要治一个大逆不道谋权篡位的罪名了。

但是天启帝的回答也是很随意,可以啊,等我做几年就给你做(兄弟情深啊!)

结果还真一语成谶了。

熹宗初即位,上(崇祯)犹在冲龄,忽问曰:“这个官儿我可做得否?”

熹宗曰:“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登基的时候哭闹个不停,摄政王载沣安慰他:快完了,快完了。溥仪是不闹了,可清朝真的如他所言,三年后就灭亡了,载沣也成为众多乌鸦嘴里面最著名的一个。

1908年,经过慈禧等人的折腾,大清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了,同样欲坠的还有慈禧的身体,年近四十岁的光绪帝没有一儿半女,所以说,计划生育要从皇帝抓起啊。

慈禧自己知道时日不多,但又不想让光绪在她死后重掌朝政,于是,光绪帝也很争气的整个人垮掉了,慈禧真的“此时窃喜”了,赶紧安排接班人,就将载沣的儿子--三岁的溥仪,接进皇宫,过继给光绪,作为未来的继承人培养。

做好了一切安排,慈禧就驾鹤西游了,当然,也没忘记带走光绪,溥仪,自然就要按照流程举行登基大典,满清的新一代皇帝就要诞生了。

载沣怀抱溥仪

登基大典仪式异常繁琐(我没经历过,只是听说),三岁的小孩子哪里见过这场面,哭闹个不停,摄政王载沣是他亲爹,有心给他两巴掌,可人家现在是皇帝,没办法,哄吧,拿啥好吃的都没用,最后没辙了,略带不耐烦的跟溥仪说出了那句旷世预言:快完了,快完了。

小溥仪一听,马上就不哭闹了,登基仪式顺利进行,只是没想到,三年后,大清就真的完了,溥仪也成为了末代皇帝,也是最憋屈的背锅侠,没有之一。

主席与溥仪


一语成谶是指一句无心的话,竟然不幸言中。古往今来,这样的故事时有发生。

唐代崔曙自小孤贫,却喜好诗书。开元二十六年,崔曙应试,作《明堂火珠》,诗云:“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考官十分推重颔联“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唐玄宗也大为欣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可惜,崔曙第二年就病故了,留下一女,其名恰是“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北宋书法家、王安石之婿、蔡京之弟蔡卞以行书重书《孝女曹娥碑》文,立碑存庙,至今犹存。此碑高2.3米,宽1米,为行楷体,笔力遒劲,流畅爽利,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已近千年,弥足珍贵。

1935年春,黄侃50岁生日,章太炎特撰一联相赠。这副贺联的联语曰:“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上联以孔子“五十读《易》”的典故,对黄侃的勤奋称誉有加;下联以蔡邕《曹娥碑》的典故,希望黄侃今后早日著书行世,嘉惠后学。可见,章太炎的这副贺联,完全是对弟子黄侃的激赏与勉励。可黄侃接到贺联后,脸色骤变,原来,联中无意间藏了“黄绝命书”四字。果然,是年10月初,黄侃因饮酒过量,吐血而死。

1933年4月,郁达夫从上海移家杭州,郁达夫的学生赵龙文经常前去拜访。1935年,郁达夫举债筑一新居,自署“风雨茅庐”。当时,赵龙文是当地的警察局长,却也喜欢舞文弄墨,他在扇面上题写了两首诗赠给郁达夫。郁达夫就原诗和之:“卜筑东门事偶然,种瓜敢咏应龙篇?但求饭饱牛衣暖,苟活人间再十年!”令人惋惜的是,诗中的“苟活人间再十年”竟成谶语。10年之后的1945年8月,郁达夫流亡于苏门答腊,一天夜里被日本宪兵秘密逮捕,后被杀害于武吉丁宜附近的荒野中,年仅50岁。


一语成谶的意思是指本来的一句无心之话到最后却真的灵验了。下面元宝大侠给大家分享个一语成谶的小故事;

话说元朝末年,赶上了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当时有个栾城人韩山童,因为祖父信封传播白莲教,(意在发动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被谪徙永年。在公元1351年,朝廷强行征用民工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挖着挖着忽然挖出一尊独眼石人,其实呢,这是韩山童和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的,挖出以后他们在民间散布民谣说:“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五月韩山童和刘福通在永年白鹿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不幸事泄,山童被害,刘福通突围,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公元1355年,刘福通派人将韩林儿母子接至毫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并置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原各地红巾军都受大宋领导.当时红巾军的势力“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公元1362年,红巾军失利,公元1366年韩林儿卒。当时的那句民谣也真的是一语成谶了。


1.俄狄浦斯王,应杀父娶母的谶语,人虽良善,怎奈命运弄人;

2.秦亡,应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灭秦的关键人物项梁项羽都是楚人;

3.清亡于叶赫氏,慈禧太后就属叶赫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与戊戌政变,清朝遂寿终正寝;

4.大卫王夺人妻害人命,先知告诫他刀兵必伴随他的家族,其子押沙龙叛变


一语成谶的事非常多,但是很多所谓“一语成谶”都不过是后人杜撰,或者舆论工具,比如“亡秦者胡”、“女主昌”、“武氏代有天下”、“石人一只眼”等,这些话所出年代、事实俱无所考,不足为信,所以多为后人杜撰。至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只怕当时的人都认为其中有鬼吧?这与虚构的石碣天书多么相似!

所以,翻遍史书,真正“一语成谶”的著名人物著名事件真不多!我只说两个,一个是楚武王,一个是晋景公。

楚武王是春秋三小覇之一,在位五十年,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开启了楚国兼并称覇模式,同时“不服周”,自称“楚王”,史载其“王不加位,吾自尊耳”,可见其覇气逼人!

楚武王戎马一生,甚至死在征途,奇的是其妻邓曼竟然提前预知。楚武王七十多岁征伐随国,临行忽然心神不宁,说与妻子听,其妻邓曼说“王䘵尽矣”,但“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好勇一生的楚武王没有因此止步,毅然出征,果然死于征随途中。

晋景公其实也颇有成就,曾两次打败一代雄主楚庄王,虽然后来又败了,而且败得很惨,奈何他能活,楚庄死后大败楚国,报了一箭之仇。可就是这样一个君王却死得有点不雅,居然死在厕所!

晋景公晚年多病,当时巫医劝他“不食新麦”,可他偏不信,结果吃新麦之后腹胀难忍,如厕之时暴毙。

楚武王与晋景公之死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年事已高,一个是突发疾病,大概都是死于心脏病,而邓曼和巫医估计是真懂医理所以能提前预知二人之死,现在看来其实也算不上“一语成谶”了,但能进入史册,证明古人是深信不疑的。


马路少行人,良田无人耕。


成龙做过的代言广告[呲牙]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语成谶”的故事——例如: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转变成今天的“天人合一”!


1936年底,蒋百里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飞赴西安向蒋介石汇报,他对蒋说:“我刚从国外考察回来,消息比较灵通。目前日本海军和陆军为侵华而互相争功,日本天皇已秘密接见过陆军大臣,看来明年(1937年)一定会大举入侵我国!”蒋百里的识见、预言几乎是惊人的准确。1923年,蒋百里与龚浩回北京。途经徐州,蒋忽然若有所感:“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对日作战,津浦、京汉两路必被日军占领。我们国防应以三阳为据点,即洛阳、襄阳、衡阳。”


有时是算到了会发生什么……


韩信被刘邦分封为齐王后,谋士蒯通曾用“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之语劝韩信,要他抓住这一在外为王、拥兵自重的最佳时机,割据一方,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还警告说,如果不抢抓这次机遇,待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韩信势必遭到:“野禽殚,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的悲惨下场。韩信没有听从蒯通的话,结果最后身首异处,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蒯通此话,可谓一语成谶最著名的实例。

蒯通,范阳(今河北徐水)人,本名蒯彻,后人避汉武帝讳,称其蒯通。蒯通能言善辩,是秦末汉初著名谋士。前209年,陈胜自立为王后,命武臣等北略赵地,蒯通凭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秦朝守将,使武臣一连招降三十余城,其口才之好,可见一斑。

之后,蒯通又投奔了韩信,使韩信成为了齐王。当时,刘邦命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在收复魏、赵、燕三国之后,韩信攻打齐国,在平原准备渡黄河时,韩信听说郦食其游说齐国,招降了齐王田广,于是准备停止进攻。

就在这种战略决策的关键时刻,蒯通赶紧劝韩信,说刘邦命令你攻打齐国,却并未告诉你另派人去招降,如果此时罢兵,将来万一郦食其以口舌收复齐国七十余城,你以数万兵马才收赵国五十城,人家肯定会讥笑你。不如按照原定计划,继续攻齐。在蒯通的劝说下,韩信果断进军,一举打败了齐、楚联军,攻下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

韩信平定齐国后,蒯能接着就给韩信提出“参分天下,鼎足而居”的建议。他认为,韩信称雄于北方,手握重兵,随刘汉则刘邦胜,随项楚则项羽胜,他建议两利皆得,干脆与刘邦、项羽分庭抗礼,三分天下,形成鼎足之势,这样,你韩信才有希望在将来问鼎中原,夺取天下。

而且,蒯通反复强调,只有此时与刘邦抗衡,与项羽抗争,才是最佳的时刻。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对于韩信来说,如果真要将来寻求更大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功绩,蒯通之语,确实指出了一条明路。如果这个建议被韩信采纳并施行,后来的天下是不是刘邦的,也确实难说。

但是,蒯通口水都说干了,韩信却没有听从他的建议。韩信的目标不远大,他只要刘邦按照他的功劳,分封他一个诸侯王,他就知足了。韩信没有想到的是,他如果不去夺取天下,一旦刘邦当了皇帝后,他这个异姓王是迟早会被清算和收拾的。

果然,韩信后来便因功高震主而被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蒯通对韩信所说“野禽殚,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可谓一语成谶。


原始地址:/jingpin/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