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跟家长交流怎么办?

家长期望孩子说了就听,其实是希望孩子服从自己。

听话应该有两个含义:你听我的,我听你的。

往往彼此倾听得出的结果执行力更好。

“我以前凶吧,态度不好,他不听我理解,可是现在我好好说了,他还是不听。”这是家长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长会走进一个误区,是什么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说,那么一定能到达我的目的:“让你好好听我的话。”

家长的目的就是要:你听我的。

这个想法有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间如果这么要求对方:你要听我的,显然会有矛盾,那么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迟早会出现矛盾,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矛盾会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比如在睡觉和吃饭这件事上,大人的期望是,我一叫,你就得赶紧行动,说吃饭了,你就要赶紧把玩具放下,去洗手;说睡觉了,你就得收拾好玩具,赶紧上床躺下;

那么孩子的想法呢?我还没玩够呢,等我玩够了再说啊

所以家长的期望和现实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来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

(2)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一而再而三地尝试

比如说,商场里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贵,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对商品的价格和材质没有概念,他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他也没有办法以预判形式是什么样。他没有我们大人的社会概念,比如说碰坏了要赔,赔还要不少钱,而且这个钱赔出去没有回报,是冤枉钱,这些孩子统统没有概念;即使家长跟他说:“不要碰哦,坏了妈妈要陪的”这样的话,他也只是听,对他来说,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商品呈现出来的漂亮的样子或者功能在实际地吸引他,让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没法听大人的“离得远远的”

给大人的感受就是,这孩子越说越做,不听话

(3)这是孩子一个个性化过程,对说“不”的产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时候孩子说“不”或者反抗家长的时候,家长的激烈反应,让孩子体会到“不”这个词真的很有力量,那么大的孩子很享受这样的力量感。

比如说今天是规定的穿校服上学的日子,孩子说“我不想穿校服”。家长就着急了,“今天是规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么?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长就哒哒哒,一顿讲道理,目的是要说服孩子,给孩子的感觉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觉到我只要说“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鸡飞狗跳,这个很有意思,所以他会常常来刺探一下大人

给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怎么就说不听呢,真不听话

(4)孩子对“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样

比如说,过马路,大人认为过马路就是快步走,谨慎前行,注意前后左右的行人啊,拐弯的车辆啊,总而言之要小心地尽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听到大人说过马路不要跑,他拉着你的手,一蹦一跳,因为红灯变绿了,大家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让人兴奋啊,我是其中一个很让人开心啊,刚才停着等,现在齐步走,这个很让人激动啊,所以他的动作完全表现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没法理解那些个危险和紧张。

那么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真是越是危险,他就越做危险动作,真是不会听话的熊孩子

(5)大人不倾听孩子

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孩子说:“妈妈,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觉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头、玩具或者水桶顶上头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创意,通常家长们没有感受到危险,或者正在忙着的时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烦“唉呀,正忙着呢,没看到吗”于是这样的反应也给孩子做了个榜样,他也学到了,下一次,他也会这样对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饭啦,睡觉啦

这个时候家长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示范,他只感受到当下孩子的行为:怎么叫都不听,真是不听话哦。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审视自己的行为

每次孩子来找我们的时候,你觉察一下自己的行为,你有没有在认真地听孩子说话,你有没有敷衍孩子,有没有给孩子做“不听话”的榜样?

这个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当孩子叫你们或者跟你们说什么事的时候,你的回应方式是什么,记录下来

然后从现在开始,可以很认真地回应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里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关掉,然后蹲下来,看看孩子是什么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可以跟孩子说:“我听到你叫我啦,我现在正在炒菜,吃完饭我们一起玩,好吗?”或者你们可以约个时间,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一起交流的,让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个时间去,这个固定时间称之为特殊时光。

(2)给孩子权力和选择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条纱裙子上学,可是天很冷;可以让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门口试一试,让她自己决定要不要穿;可以这么说:“今天天气比较冷,妈妈打算要穿绒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纱裙子的话,可能会冷,也可能不会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楼下走一走,再来决定穿不穿,好吗?”

当然也可以根据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给孩子有限的选择:“你打算在裙子里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呢,这个由你决定”——当然我们说这个有限选择给出的选项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刚才那个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给出来做为选项,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为选项来提供。

(3)倾听,进入孩子的内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个电饭煲,可以抱着他在安全的范围内,去看一看你是怎样把米和水放进去的,是怎样按键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让他按正确的键。让他体会参与的快乐

等饭好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去开一下锅盖,在安全的距离体会一下那个热度,孩子体验过了之后不会轻易去碰热气腾腾的东西。

或者是孩子睡觉前怎么也舍不得玩具,还想玩,可以跟他说:“嗯,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为止,现在是睡觉时间,是你自己收玩具还是妈妈和你一起收?”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让他觉得被关注到。

(4)运用幽默

比如说洗了澡,不及时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围起来,孩子通常很喜欢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他会很享受光鲁鲁在被子里的感觉。这个时候你还可以跟孩子玩游戏,拿着他的衣服说:“啧,这件衣服是谁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时间

通常我们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让孩子受打扰,就是在他看书,玩玩具的时候不让他在那个场景中被打断。如果刚好到吃饭时间了,怎么办呢?提前一点知会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心理预期,不要让他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

可以这样说:“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你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过来?”

也可以说:“还有五分钟就要吃饭啦,你可以准备一下吗?需不需要小闹钟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么按个小闹钟,孩子可以听到闹铃响之后按计划行事。




写纸条~做游戏~不愿交流是思想不在一块了家长要学习扩充降娃办法啦,哈哈




我有两个孩子,儿女双全,我也经常外出务工,回去后孩子都爱和我亲近、玩耍、耍疯。我认为孩子不爱和家长沟通有以下原因:1、你是否把孩子当成你的朋友对待,除了家长外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和孩子做好朋友,好朋友就要一起玩耍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你跟他的生活步调一致了孩子自然会亲近你愿与你沟通。2、作为家长要有耐心要拿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对于孩子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认真答复,不能敷衍。所以家长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去和孩子一起成长。




从他感兴趣的话题跟他聊。如果他喜欢玩游戏,你特别反对你也耐心让他给你讲讲游戏。听完你跟他会成为朋友的




亲近孩子多关心多理解慢慢打开孩子内心封闭的原因,有时间带孩子体验大自然心情会好些




现在的孩子都是各方面的教育都接受的比较早,好多方面都懵懵懂懂的有点向往与好奇,孩子成长过程中是特别关键时期应该注意【8-12岁】,这时候孩子是叛逆的,也是很容易犯错的时候,不管是成绩不好还是和同学与同学之间有什么争执,千万不要开口就骂他【她】这时候正是她【他】们的叛逆期,谁年少的时候不犯错呢,成绩不好要学会鼓励,多夸夸她【他】们好的方面,在说其实你还很棒的,只是在稍微的用点功或许会做得更好,当然我们家孩子是最棒的,最优秀的,可以适当的说下次做好了,妈妈答应你带你去某某游乐场或者动物园或者历史博物院之类的,到了这样的场所会更加拉动父母雨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冠能招生指南建议:可以去历史博物院之类,博物院之类的展览孩子会有很多疑问要问及父母,这样不但可以起到父母的相关解说沟通,还可以让孩子知道和了解历史,当然和同学之间的争执也是一样的,始终记住一点年少不轻狂往为少年,以为人父母的我们年少的时候说不定也是一样的会轻狂和无知过,现在我们已经为人父母了也应该站长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要动不动就指责他【她】,说一大串责怪的话,【8-12岁】的孩子很容易冲动行事,千万不要去指责,哪怕是犯了错,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说,我相信我家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和其他孩子起冲突和争执的,平时都那么乖的,希望上面的回答对你有所参考和帮助,谢谢




和孩子交流时,不要站在自己(成人)的角度思考孩子的问题,要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的事情,“同流”才能交流,“同流”孩子才能把你当“知心”,他遇到事才会有主动性的告诉家长。(大多家长在孩子有难事时,是批评、指责、命令的态度,无形当中让孩子意识到家长是他更大的麻烦,而且还无法躲避,所以尽量不让家长知道他的事)。




大家好,我是大奶瓶小奶瓶,今天我来回答问题

可能平时父母很少和孩子交流和沟通,导致孩子内心的很多事情时间久了也就不愿意和父母说。

还有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做错事情时候经常批评孩子,导致孩子时间久了什么事都不愿意说




谢谢邀请,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个情况的认知吧。

孩子不愿意跟大人交流,无论家长如何“循循善诱”的跟孩子讲,或者大人自己觉得已经放低姿态在交流了,结果孩子好像不怎么领情,也不想多说,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希望得到大人们的关注与疼爱,更希望与爸爸妈妈交流自己的喜怒哀乐,而那些从小不受到重视的孩子会逐渐变的不愿意交流,这个情况我们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很多家长们来说,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大多采取鼓励的赏识教育,称赞孩子聪明、懂事等等,殊不知这样的称赞也是有讲究的。结果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原来别的小朋友或同学也聪明,甚至可能比自己更优秀,这样一来,孩子或会更激烈的表现自己,寻求父母的认可称赞,或受到打击而产生自我怀疑,变的自卑不自信起来。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随着年龄增长,遇到的情况越多,孩子产生的无助感会更强烈,这时父母的肯定鼓励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当然也更不想与大人们交流了,甚至更多的是寻求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既然已经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们要自我检讨一下,因为爱是需要有认知的,爱是需要有能力的。一是要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把自己更多的期望一股脑儿地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某种人生缺憾的工具,即使客观上也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二是自己是否真正对孩子做到了“平等相待”,是否不粗鲁的强行说教,是否考虑到孩子是一个心智在逐渐成熟、人格在逐渐完善的个体;三是做到认真倾听了没有,对,就是倾听,孩子本来想跟你说某件事情,先告诉你他(她)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结果可能被父母们的见多识广、英明神武、无所不知……给生生的“噎”回去了,有几次以后,他们觉得在你这里得不到他们想要的支持或宣泄,想想看,我为什么还要跟你说,一不小心还得批我一通,于是,孩子的心门就会越来越关紧了,到了青春期情况会更严重。

那么,建议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先学会倾听,学会把过多关注在孩子身上的爱的束缚松开,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会有时找你聊聊了,此时你要稳住,依然要风轻云淡的,多听少说。好了,希望对在这方面困惑的家长们能有些帮助和启发吧。

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赞吧。




孩子不爱和家长交流,这是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代沟因素。他的世界你不懂,你的世界他不懂。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放下姿态。主动和孩子交流,拉进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旅途列车上有的人和对坐聊的很投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所以,要想和孩子有更好的沟通必须要找到孩子喜欢的话题,或者根据他的兴趣爱好,或者最近喜欢的明星,或者一首歌都可以作为话题的切入点,然后开始聊天,久而久之,话题多了,说话的内容逐渐丰富了,到最后就会很好很融洽了。怎么缩短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家长要学会后退,不要想让孩子大步追赶你。距离近了,看的就清楚了,也就知道孩子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学着和孩子做朋友,做伙伴。当然就会无话不谈了。这是自己的一点点看法。谈不上经验。谢谢。




孩子不愿工作,只喜欢玩怎么办?




方法不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首先是信任才会跟你交流。小的还好办。对大人有依赖。大了就不好弄了不喜欢再依赖大人所以首先的信任必不可少。然后慢慢的多了解才能交流




原始地址:/kepu/6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