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成长往往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孩子是模仿者,父母就是孩子接触到的世界,父母的做法言辞三观往往会让孩子认为这件事情这样处理是对的。所以,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三观问题不能忽视。生活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打游戏的父母,孩子也会跟着打游戏。看书的家庭环境,孩子也会静下心来看书,就是这个道理。
刚看到的消息,高速追尾,是一辆拉橘子的货车,好多大人带着放学的孩子过去抢橘子,货车司机哭着阻止都没有用,最后交警来了才停止。这样的父母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样的德行,不言而喻,都说孩子是家长的缩影,是一个家庭德行的体现。
影响太大了,用言传身教这个词来形容就很恰当。大道理谁都懂,但孩子还是会模仿父母平时的言谈举止。可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接触的学生中,捣蛋鬼是哪些人,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是父母读书时不守纪的人,这遗传基因太厉害了。
而班级中的佼佼者也是父母读书时爱学习的人。其他的就是后天形成的,可这部分少啊。我以为,家长你的一言一行左右着孩子的成长,好自为之吧!
从孩子不会说话开始,她就是一直在模仿你的言行,你挖鼻孔,她都会先试着挖你的鼻孔然后在挖自己的鼻孔;你拿手机她就会过来和你一起看,甚至你把手机放下,她还要把手机拿给你打开。
所以你不经意间的小事,小作为,都会被孩子记在脑子里,表现在行动上。
我们一直说言传身教,不仅仅是你刻意摆出来的那一面,还有你自然流露的那一面,也就是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你希望的那种人,首先,你就得成为那种人。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必须得先分析一下是从谁身上“复制”来的。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总是喜欢骂人,对他说话也是骂骂咧咧的,那这个孩子可能就很喜欢骂人要不然就是唯唯诺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育儿经上总是说,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不要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在孩子身边看电视,因为会影响到孩子,也会给孩子做一个不好的榜样。
当家长不断灌输孩子负面的情绪和评价时,孩子往往难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孩子反而会激起强烈的叛逆心理去敌对所有人。
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
和孩子交流,语气有时会胜过内容。是责备、命令、挖苦、打击、发脾气?还是尊重、信任、商量、赞赏、鼓励?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后者比前者好,只是很多家长在生活中一不小心就用了前者,其实我们需要多加实践,多加训练,育儿道路上不断进步就好。
顺便分享一下小孩子学汉字的经验。孩子三岁多就可以开始学汉字了,家长们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猫.小.帅.学.汉.字”这款手机软件,里面有好多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就培养了她学汉字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的早期阅读能力呢。
父母们觉得对孩子说这句话时导正孩子的错误,其实孩子的错误只是父母你们这样认为的,在宝宝的世界里这可能就是他所认为最好的做法,这等于扼杀了宝宝的积极性,纵使宝宝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该宽容地允许他犯错,因为孩子会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更多,当然他在第一次犯错后,大人应及时予以疏导,防止故犯。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的眼色,决定着孩子的人设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儿童不会自己判断自己,他是以别人对他的态度来判断自己的。”
孩子察言观色的本领并非与生俱来。其实,最初他们大脑对自己行为的评价,都是中性的,行为的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
但在成长过程中,大人对不同行为赋予的含义,使得孩子逐步学会去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并且根据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形成自我的认知。
孩子是如何一步步长成父母期待的模样?答案就藏在父母日常的语言和行为里。
美国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博士,提出了“强化理论”认为,意即依靠强化,所有人的行为都能被塑造。换句话说,就是你越对某个行为进行奖励,就越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在我周围就有这样一个事例,同事结婚不久就当上了新手父母,平时,大部分时间妈妈在带娃,而爸爸的下班时间比较晚,回到家后孩子难免会哼哼唧唧,每次爸爸都会大声训斥,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易怒情况,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孩子的情绪会随着父母的情绪及进行发展,国外有这样一个实验:当父母开心的与孩子交流时,孩子会不自觉的笑,而当父母眼泪掉落的时候,孩子会不自觉得开始哭泣。这就表明父母对情绪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易怒情绪也是如此!
每个孩子都如同一张白纸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在父母对待自己的语气、眼神、态度、评价中,去建立自己的情感关系,形成自我认知。
你给孩子内心埋下了什么种子,孩子最终就会结出什么果实。
每一个父母都拥有塑造孩子的力量。来自父母的肯定和认可,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正能量。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带来光和热的那个太阳,愿每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父母的所作所为其实对孩子影响并不太大,恶父母的孩子有出息的多的是,有教养的孩子沒出息的也多的是,关健是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反应和适应程度如何,适者生存嘛,与父母好坏有啥关系。
这个问题问的很大。我只从大的方面说起。
这个问题你问的很巧妙——问的是做法和言辞。父母说和做两方面都包括了。真的问的很巧妙。下面我就从这两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一个人的说和做,会有两个结果。一种结果是言行合一。另一种结果是言行不一。两种结果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直接影响。因为,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彼此间耳濡目染。是一种直接而真实的影响。不是那种与不熟悉的人的虚情假意的应酬。所以说,会有专家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经常有教育专家说:看班上的孩子平时表现,就知道父母行为习惯。即为这个道理。
当父母教育孩子说读书如何如何好好,但自己却并不读书时。让孩子喜爱看书,那有点强孩子所难。因为孩子会说,你说读书好,为何你不读书?只要求我读书。你是骗子!
对孩子来说,孩子和家长的交流时,孩子是观父母的行而动。而不是听父母的言而动。即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做到言行合一。即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在与孩子共处时,一定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会和你一样优秀,一样的行为世范!否则,如果你言而无信,那孩子将和你一样的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如此,大家看明白了吗?以上仅是个人见解。水平有限,不适处敬请见谅!
幼儿时期,模仿是第一要素,孩子不仅是个火眼金睛的观察者,还是个惟妙惟肖的模仿者。
儿子三岁多的时候就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你开心我就开心,你生气我就生气,你打发火我就发火,因为我会跟你学啊!”,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更意识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能够传递信息的。
有个小朋友,在学校跟同学闹矛盾,生气的时候动不动就会撕坏同学的书和本子等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后来通过和家长的深入沟通,才发现,原来在家里,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妈妈就习惯性的做一些破坏性的动作,比如摔个被子,扯烂衣服什么的。小孩子都看在眼里,他看在眼里的是妈妈生气的时候是什么表现,妈妈是怎么做的。
孩子是没有鉴别取舍能力的,他们的学习首先从“所见所闻”开始模仿!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树立榜样”“做出表率”“以身作则”这些话语,它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做每件事情时都需要考虑一下,这件事是否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或者自己这样的做法符不符合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言行对父母、对孩子、对身边的人能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去考虑这件事情。针对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就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主观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潜意识里他们都会按照大人或者模仿大人的行为来做一些事情。比如,很常见的一些现象,父母过马路直接闯红灯,时间久了,学校里老师教的“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一个交通语言让孩子觉得一无是处,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父母从来都不是按照这样的指令前行,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一个不需要遵守交通的种子。
相反的例子我们也有,我们每人人都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事,意思就是说爸爸告诉孩子如果这次考试能考第一名,我就杀猪给你吃,结果孩子竟意外的在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最后父亲还是遵守之前的约定,把那头猪杀了,妻子很是不解,一个小孩子至于这么认真吗?但是丈夫认为,对于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要不然这样就会失信于孩子,所以说父母在孩子一生当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是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