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这个非常好,现在小孩学习压力大,很多父母也不让小孩做什么,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可以让小孩知道一切的得来不易,让小孩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想想,父母有多么多么的辛苦。
当劳动也成了一门必修课,那懒惰的人是不是就会变少了至少不会眼里看不到事了吧
这是必须的。中国勤劳勇敢的传统教育不能丢,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丢。回忆上山下乡那批人,他们有多么的坚强勇敢,坚韧不拔。再看当过兵和没当过兵的年轻一代,也有鲜明的对比,工厂、公司招工,退伍军人优先。学校实行劳动教育,非常重要,很有必要。
希望不要再次沦为形式主义。
我觉得劳动作为必修课很好,很有针对性。
现在的孩子指望他在家庭自然状态下自己动手参加劳动很难。如果能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进行推进,从学校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家长和学校的劳动教育意识就会真正增强。
劳动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比如疫情期间,掌勺给家人做顿美食可以让宅家生活更加精彩。
并且,学校教育从过去重视德智体到审美,到现在的劳动教育,越来越来提现了中国教育全科育人、全面育人了。
所以我觉得将这个劳动教育,作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劳动课怎么进行?说来容易实施难!1990年代以前,中小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上劳动课很顺畅。现在的中小学生根本就不具备劳动能力,老师怎么教倒成了一个新课题,还可能引岀新问题来。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劳动课理解和支持还又有许多的工作要做。试想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分数都不敢公布,叫老师怎么来组织学生劳动。
必要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和体能,实际上在若干年前,学生们中小学生们还是要参加劳动技能课的,但是现在这样的课程越来越少了,所以我是非常支持,作为在读学生,必须强制参加劳动竞赛课程的劳动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所必要的。
思考一下一些住宿的高中生和一些大学生入校以后,不知道如何叠被子,不知道如何洗衣服,自理能力非常的好,进入社会以后,也几乎没有任何的自理能力,根本不会做饭,只能点外卖,甚至有的学生不会洗袜子就买了一箱的袜子,每双袜子穿三天,然后就扔掉,这样的人如果成绩非常好能力非常好,我们说他是专业人才,能力一般整体比较好,我们说的专高分低能,但是更可怕的就是有一些学生成绩一般能力也一般,但是完全属于社会和不需要的垃圾人才,或者我们说他是不是个人才都是值得怀疑的。
现在的学生们,从入托儿所上学起,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不知勤俭持家为何物?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玩手机。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血汗钱是怎么来的。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个词来形容子女。再恰当不过了。欢迎来喷。
提到劳动,很多人都想到了打扫卫生,干家务活,其实这些算劳动,也不算劳动,从小咱就知道:劳动最光荣,从小学也天天受劳动教育,现在国家玩真的了,直接宣布了大小学都得参加劳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让学生劳动一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二是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那么劳动都包括哪些呢?
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做了怎样的规定,为什么?
答:《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
对于劳动时间,建议也给出了:
一是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大学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二是在课外校外安排。
中小学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也是在课外集中安排。安排必要的劳动实践,旨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我觉得这个规定非常好,让小孩不在沉迷于游戏网络世界,对劳动进行明文规定。
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使劳动教育评价硬起来。
以后劳动也是一门必修课,录取开学用得着啊。
我有一个建议,所有学生从小学就要学会做菜,一年学一道菜,到大学毕业就能做几十道菜了,不论是给家人做,还是自己创业都很有帮助。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这个事情呢?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提议。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可以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勤劳品格,可以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可以让学生懂得珍惜和感恩,这些益处举不胜举。所谓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而“劳”已经被忽略了好多年了。
第一,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一家一个孩儿,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常态。因而,这些孩子都成了家长的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不要说动手做其他事情了。吃不得一点苦,受不了一点累。导致出现了诸多高分低能的现象。
第二,因为没有经历劳动,不知劳动的辛苦,所以,也就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现在的孩子,吃饭剩饭,挑饭挑菜。这些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学会珍惜,养成节俭的品质。
第三,一家一个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舍不得干一点活儿。久而久之,孩子也觉得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的。长此以往,只会毁掉一个人。而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参与实践,体谅父母的艰辛。
第四,现在的孩子,特别脆弱,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而劳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面对困难,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势在必行。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重视起来。
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必修课,我是非常赞同的。
事实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就一直没有断过,但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劳动一直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恰逢疫情,正是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好时机,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拟定了最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劳动必修课的意义
劳逸结合、身心健康、学习效率更高
现在孩子们的学习时长已经远远大于他们的父辈,我们那个时候了。
我记得小时候上午9点上课,上午3个课时。中午走路回家吃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2个课时。
自己在家门口早读,空气清新、光线也好,站着读,读书本身就是锻炼。
放学回家就写作业,也是在家门口写,天微黑就写完了。
现在的孩子,每天8点就开始学习,晚上还要挑灯夜战。
坐的时间长,站的时间短,室内学习时间长,室外活动时间少。导致很多孩子肥胖、驼背、近视。再不改变,等到这批孩子长大,也许真的会成为日本人口中的“东亚病夫”。
增加孩子生活技能,减少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困难
现在家长、学校、社会都太注重分数,孩子们整天学习。再不加强劳动,特别是家务劳动。等孩子们成年后,谁来管他们的生活。我们不能一直帮着煮饭、洗衣、拖地吧。
前期播出的《安家》中,海清饰演的宫蓓蓓,两个孩子,博士学历,他老公就没有给孩子换过一块尿布。男人成了“挣钱的机器”,引得海清极为不满。
试想一下,以后结婚的两个年轻人,都不会做家务,婚姻关系能稳定?
如何实施是关键
《意见》规定,中小学每周必须有1个课时劳动课。
文件指出: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体力劳动为主。
我认为可以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施。
例如某天下午放学早一个课时,让孩子回家做家务。
例如让孩子们以团队形式认领学校绿植、卫生区等。
例如,灵活调整每周一课时为一月半天,组织校内外公益活动,或者去工厂、农场组织活动。
如何考核?
劳动课如果不纳入考核,我想它的命运就会同音乐和美术课一样,时常被语数外给占用。近年来,体育考核的比例有所增加,所以体育课的地位比音乐和美术课就高多了。
文件指出:将学生的劳动成绩列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根据这个文件精神,我相信更多的中学会在招生中确定劳动这一块。但是,中考升学率、高考升学率才是学校最重要的指标。
各学校开展的劳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统一标准相当的难。所以如何确定劳动成绩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劳动教育任重而道远。很有可能又只是喊一波口号。
不管怎么样,家长还是要重视起来。
我是@开睿妈妈,关注家庭教育的高校教师,我会持续输出育儿知识与经验,欢迎关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意见》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需不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主要考虑我们将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重要的要统筹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首先,我认为对于当中国教育来说,为中小学设立劳动必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对于孩子的教育,绝不能只看分数,而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非常重要。现今中小学的身体出现病体怏怏,这是教育上的一种误区,因为学校,老师,家长,教育界的士,都把眼睛盯在了分数上了。方才出现如今这样的局面!事实上,当前中国许多学生已经到了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大家把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分数,而把劳动和健康给落下了。这是非常糟糕的一种教育方式,但在现今中国却成为一种常态,这无疑是很悲哀的!
其次,对于当前中国教育来说,最应该的开启是耕读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如何去劳动,知道粮食和生活物品来之不易,是需要付出才有回报的。但这种方式从目前的教育方式是很难行的通,因为大家都把劳动,耕种认为是低等下贱的;其实这是叫人不要忘本,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么演变过来的。
总之,国家层虽面有了宏观及顶层设计,但接下来只有认真的去研究落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探究教育教学和管理方法,建立相应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目标,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和考核标准,让学生真正达到“劳动实践”的效果,真正学到必要的劳动技能,接受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样。
劳动教育必须成为大学中学小学的一门必修课!
以前在上学时,就听说过,要让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当年,小学生有麦假、秋假,在这些假期中,都由老师带领,到生产队帮忙秋收春种;初中生、高中生也是这样,在农忙假中,必须到生产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就是常日,初中、高中,也有自己的劳动基地,随时到基地劳动。上学时,课余时间,也被父母安排捡柴、挖野菜,养兔子、喂鸡……差不多八零年左右吧,学校都还设有劳动基地。
不知何时,大中小学的学生,不再参加劳动,除去上学时间,其他就是玩,导致当今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别学生,上大学了,还只能把衣服邮寄回家,让父母洗好后,再寄回学校。这样的学生,又能会干什么?
现在的学生,就是农村的孩子,也很少劳动了,究其原因,一,体力劳动少了,父母都代替孩子干了,连孩子自己的活,譬如洗衣服、洗袜子之类,也被父母包办了,所以孩子在家无活可干,在校,学生连最起码的打扫卫生,也专职了,所以,在校孩子依然无活可干。二,思想上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影响,认为体力劳动者低人一等;以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出台,更加让老师不敢再安排学生体力劳动了,逐渐,劳动课成了历史,学生在校、在家,几乎不干一点儿的体力活,导致学生把学习都当作累人的事。
因此,把劳动课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是很有必要的,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带来快乐……劳动应该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