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就一定要孩子承认错误吗?

一定要承认错误




要明确的一点是孩子犯的是什么错误。比如把牛奶打翻了,就不算大错,你要弄清楚他为什么打翻牛奶?对于小孩子他可能是觉得好玩,可能是觉得好看,打翻的牛奶图案很好看。弄明白原因,你需要引导,偶尔这样一下很漂亮,可是总这样妈妈就该哭泣了,因为宝宝没有奶奶喝。他承不承认错误都没关系。

但是如果说偷了别人的钱,这是原则性问题,你要看你的孩子几岁,如果小学阶段,首先也要弄清楚犯错原因。就必须要给他明确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是遭人诟病并且一定要受到惩罚的。你这时候也不能给他说他这是“偷”的行为,免得他给自己定义。根据心理学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的行为他还不具备辨识度。然后你给他旁敲侧击“偷”的行为,最好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这时候他能够明白自己错了。

所以,孩子必不必须承认错误要视情况而定,看年龄,看动机,看孩子的表现,有的孩子心理明白自己不对,但嘴上就是不承认。比如初中生。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作为父母师长,我们还是首先要清楚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误,其次看他犯的什么错误,其次根据这个错误采取耐心教导或者严厉惩戒等,最后要跟孩子说明白你是爱他的。他自己嘴上承不承认错误是次要,心里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行为究竟有什么不妥。

我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谢谢邀请。

人要是真的都能这么要求自己,那么这个世界真的就没有“贼人”了,只可惜。。。。

宽以待己的多,严于律人的也不少,指着别人的手指除了一个对准别人外,其余对准的都是自己,人无完人,况且还是个孩子。




很多家长要孩子认错,其实要的是孩子的态度,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是很多家长并未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犯错?是主观认识不足,还是某些事情能力不足,或者是刻意的回避某些问题以减少自己所受的伤害?

2.孩子犯错之后,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要如何处理?换句话说孩子怎么做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

这两条家长没有和孩子分析到位,孩子就永远也不会“真心诚意”的认错,所谓的认错的态度又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单纯的让孩子示弱、让孩子惧怕、在父母面前说一些虚伪的话,又有什么必要呢?

哪个孩子不犯错,犯错不要紧,犯错之后如何改正错误,下次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要怎么办才是重点啊!

所以,何必一定要让孩子屈服于家长的所谓的权威呢?家长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在孩子犯错时不断的教会孩子方法,让孩子在起伏曲折的人生路上不断的获得各种经验才对啊!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都不知道你“错”在哪里,你会不会向“逼你认错的人”认错???既便是你迫于对方的强悍,表面很好态度地认了错,你的内心“服不服”?...

我发现,但凡没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的很多“成年人家长父母亲们”,除了自己都不自律不严格要求自己之外,实际上自己的“内心都没有善恶是非的标准尺度”!全凭着“自己的喜好情绪”管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学无术”的成年家长们将“开口就骂、动手就打”的愚蠢行为还美其名曰“教育”的真相!!!...

什么是教育:是成年家长父母亲们和成年校长老师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身作则之后的言传身教!!!所谓“正人先正己”!只有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有资格要求学生孩子们!

教育的目的:长善救失!

决不是无耻地“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地以打败压制懵懂年幼的孩子们为荣耀!!!...势服人,人不服。理服人,方无言。...




我们需要纠正一个长久的认知误区:犯错误是坏事!

其实人从出生到最终成年成熟,都是不断学习,出错不断纠正修正的螺旋中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

由此,犯错误恰恰是个契机。是家长引导孩子感悟,什么方式方法才是更好,更适合的。这个错误指导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家长发现孩子犯错误,绝对不是关注孩子错误的行为。家长要关注孩子错误的原因和孩子行为的不恰当方式。跟孩子一起讨论如何解决会避免此类错误重复发生,家长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方法提供给孩子去未来尝试一下。这就是教会孩子纠错的能力与方法。孩子这个过程感受的是自己可以不再发生错误的信心和被信任感。孩子是收获成就感的?孩子感悟到了这类事情自己处理解决的能力提高并一定有效!!!

总之,犯错误不可怕,也不可耻!会解决错误,会避免不再重复犯错误才是关键!才是家长培养训练孩子的重点!!否则孩子犯错,家长只会批评指责,没有有效纠错建议,只能给孩子加重内疚感和负性情绪!从而激发孩子一系列不良反应,对孩子成长不利!对孩子心理健康更不利!孩子更不会纠错,何谈成长成熟以及能力提高?!




作者:程涵悦

遇到问题,首先不要轻易对孩子下结论,这样容易激化矛盾,也不容易让孩子接受自己的错误。

第一步,可以是呈现证据而静观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连证据本身也要否认,则可以强调证据与事实关联之间出现偏差的概率之低,此时依然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评价、下结论。

第二步,询问孩子行为的过程及动机,孩子在这过程中会透露出信息,即真实的动机与行为的逻辑,我们只要记下就好,也不必评论。

第三步,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动机与行为表达接纳与理解,如表达特殊情境下行为的可解释性,但也要强调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注意要询问孩子在这过程中不承认错误的原因在于不能接纳自己的何种心理或者行为。

第四步,可以让孩子自己总结以后可以可以避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醒孩子“不承认错误”一事折射的对待事件的态度的包容度以及对自己的接纳度上要进一步提升。

小结:看似是层层深入了解事件经过的过程,但是实则是不断摸索和了解孩子心理的过程,而最重要的是接纳孩子的错误,并且使得其在改正错误本身,和面对错误乃至面对生活的态度上往积极方向改变。




如果孩子犯错了,一定要承认错误吗?答案是肯定的,肯定是要承认错误,如果他不表达出来,那他怎么可能意识到自己已经犯错了。

其实小孩跟我们大人是一样的,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的时候,但是我们不愿意主动站出来的时候,表明什么,表明我们还是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觉得这个错误别人是没有发现,或者是可以搪塞过去的。

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有勇气站出来,去承认自己的这个错误的时候,说明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强大的,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当他有勇气去承担这个后果的时候,说明我们的孩子的内心已经非常强大了。

一个愿意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勇敢的去承担责任的孩子,我觉得长大了他的未来一定不可限量的。

我是一个80后职场宝妈,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交流育儿问题




谢谢小秘书邀请。

答案是肯定的,孩子犯了错就必须承认错误。

孩子心智发展不完全,自制力较差,会不断“闯祸”,而“闯祸”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家长就要从孩子一次次犯错中去一点点修正他们。家长和孩子,就像雕刻师和璞玉,家长的功能就是一点点让孩子发现更好的自己。

既然犯错是正常的,为什么一定要孩子承认错误呢?因为这是认识错误的第一步,只有认识到错误,才有修正的可能。而认识错误的表现就是严肃认真地去分析去承认。认错,需要放下面子,去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去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这个过程充分调动了羞耻感,因而会加深印象,下次再犯类似错误之前,会因为羞耻感而多一些自律。

认错不仅是自我认识错误,同时也是给别人一个交代。要孩子勇于认错,也是在培养他们学会尊重,因为很多时候,犯错影响的不止是自己,还有他人。给别人带来麻烦,就需要给别人一个反馈,用真诚的态度去缓解对方的情绪,求得别人的原谅。

健康的相处是需要互相反馈的,人只要处在关系中,所作所为就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事,犯错要道歉,得到帮助要道谢。人之所以为人,就是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仪式感,在一个个事情里寻找的意义,而不是发生过去就完了。




我极少要求孩子认错。孩子犯错了有时会主动告诉我,我会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自己弥补承担,他们解决不了的我帮忙。有时他们没意识到是错误,我发现了,就指出这样做的后果或可能的后果,让他们明白错在哪里就可以了。

女儿在五岁左右时,一和她弟弟闹矛盾就打弟弟,她觉得是弟弟错了,就该打。她这观念是她幼小时我和老公教她的,我才意识到原来打她不对。当有矛盾产生时,双方都认为对方错,这时要么相同势力的双方打架,要么强势方打弱势方,这所谓的教育根本就是恃强凌弱,矛盾的解决方式根本就是看谁强谁弱。于是我承认以前爸爸妈妈打她是错的,告诉她打人是错的。但这行为观念不是几句话就能改过来,她又打了两三次,感觉能讲的道理都讲完了,当她第四打儿子时,我逼问她“知道错了没有?”

但看着她倔强的表情,我知道:如果孩子没从内心意识到错误,即使逼得她承认错误,相同的错误下次一定还会犯。如果孩子从内心认识到错误,不需要她认错,相同的错误她也很可能不再犯了。

经过这个事,我彻底唾弃了棍棒教育。

孩子犯错,家长需要的是孩子的一句“我错了!”,还是需要孩子理解为什么错以及怎样改正弥补,不再犯?

如果说一定要孩子认错,是否意味着需要武力使孩子屈服?孩子屈服了就能口服心也服吗?孩子犯错,只能一次次孩子犯错,只能一次次沟通、引导。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不再做现在或者将来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所以让孩子承认“我随便拿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不如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心爱的玩具不翼而飞多让人着急伤心更有效果。




对的,知错才能改错!




原始地址:/qinggan/6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