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之时,教培机构真的会泪别江湖么?

起促进作用的正能量教育教学是永远消失不了的。


对这个事已经没兴趣了,政策也出了,机构该停的也停了,该规范的也规范了,至于家长跟孩子,自己抓紧就是了


未成年学生的教培被砍,但是成年人的教培行业没影响啊


这是第一步,还没完,后面会对白名单的员工进行学历资质甄别。

别出什么大专没教师证的去教初高中,那不是笑话吗。

下一步上市的必须退市,然后估计会打高中培训,手撕幼儿园学前班阶段早培。

而且很明显开始差缺补漏了。新概念英语教学就是例子。


出名的大机构会,小机构不会。除非没有中考分流,教培所需,有钱的人都是一对一上门辅导。


孩子初一,小学的时候也参加了很多奥数等培训班,现在初一了,学校传达了双减政策,我很赞同,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旧有的教培行业毋庸置疑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又会像冰雪遇到阳光一样融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一波来的非常猛烈,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一些教培机构还在观望,觉得自己可以侥幸逃过一死只能说是太天真,有一些选择壮士断腕去除掉一些不允许的业务,留下核心业务,等待春天的到来。

旧有的教培行业肯定会灭亡,但是教培行业可以说是自古有之,只要有考试教培行业就绝不可能灭亡。这是必然的,新型的教培行业一定会出现,至于新型的是什么样的这个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话也就不会在这里写文章了,而是会在其中狠狠的捞上一桶金毕业这么大的市场。随随便便捞到一点那三辈子都吃不完。

所以我的理解首先教培行业灭亡的只是一部分,灭亡的只是不允许插手的,其他的一些辅导机构仍然会存在,其次新型的教育行业是一定会出现的,因为有这个需求。


最近针对教育行业,特别是K12的教培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最近教培相关的广告都少了很多,请你回忆一下,在美团出现之前,人们是怎么吃法的呢,百团大战的时候,美团这些公司借用资本疯狂补贴,用钱砸出了用户叫外卖的习惯,教育行业又何尝不止呢?虽然校外辅导是不被鼓励的,但是这些用户行为和军备竞赛的意识,已深深刻在了家长的心里,不可能因为一两次整顿被抹去。这就导致供需双方出现了巨大的错配,这个由资本方支付的沉没成本而创造了教育产业的巨大动能,由谁来回收呢?这时教育行业的个人IP拥有一个难得的机会,核心战场发生了本质转变,不再在课堂了,而是在各个社区,接下来,每个拥有强大IP的老师都可以利用各平台的精准投放功能和本地化扩张的流量分发功能,去精准抓住自己5-8公里社区内精准的生源流量,只要你能打造出自己的个人IP,哪怕只是一门课程,就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IP低价引流,不再需要机构和办公室等,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教培人的免费福利:

9月14日晚八点,O课生涯教培专场线上直播活动,资深职业规划师李佳带您重新梳理职业定位,挖掘自身职场核心技能与竞争力,助力教培从业者和更多职场人利用自身优势快速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关注公众号:O课学院,即可免费报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听哦~


教培行业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味,你们内部要好好反思总结,90年代可没这么破败不堪,那时候我们参加辅导班都是用的学校的教室资源,费用很低,老师教的也不差,都是名校名师,大家参加也很理智,连当年新东方选的校址也都是翻新的旧房子,那已经是成人教育了,费用一份工资是可以负担的起的。我同龄朋友的孩子在这个内卷的形势下不知何去何从,当老师都是奔着资本家的目标去的,而他们的客户却是仅有一份普通薪水的其他行业,我观望很久了,就等着这一天呢,但我不希望这个行业到此为止,1-3年后进入良性循环才是正道。


教培机构会大量死亡,但是个别人的教培游击队会蓬勃发展。当年塔利班撤出了喀布尔,不能表明塔利班就灭绝了,他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若干年后,他又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发展。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生命力。


暮秋之时,教培机构真的会泪别江湖么?

这个问题,国家整顿教育培训是非常正确的,义务教育学生,需要的大家在一条起跑线上,而不是有钱人先跑在前面,没钱人就落后在后面。培训机构就个给有钱人提供好的资源教育,剩下的没钱普通百姓就吃大亏,又怎么能上高中,考大学呢?对于教师来说,上课认真讲课,而不是下课节假日去培训班挣钱。


不同科目的教培老师可以抱团取暖,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课外1对1到1对3的单独辅导,提供上门服务,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不需要固定的办学场地,最低限度的降低人工和固定资产成本……收入并不会降低太多。但同时面临着同行举报,服务对象恶意拖欠工资,偷税漏税等风险。


只要教育、证书、大学的含金量不降低,需求就会一直有,大的机构受冲击严重,暂时消失,整顿之后,总会换一种方式重新开始。


是的。教培行业正面临大洗牌,一部分人会退出历史舞台,泪别江湖。

过去,学科类培训基本稳赚不赔,丰厚的经济利益迫使教培机构不惜花重金聘请各个学校的在职教师。

上至城市下至乡镇,老师们趁着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兼职代课屡见不鲜。

我们老家这边的初中教师,仅周六日补课的收入就远超他们的工资,少的有小几千块,多的薪酬过万。

近年来,相关部门屡屡出手整治教培行业,但从未像“双减”政策一样雷厉风行、态度强硬。

归根到底,还是资本的运作使得教育变了味道,操纵了一批与之相关的投资者、教师、学生和家长们。

在这次整治行动之前,有些问题已经暴露地很严重了。

第一个问题

教培机构遍地开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滋生了家长对于畸形教育的需求。

一部分学生将学习重心从课堂转移,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仅仅把学习的希望放在补课上。

理所当然地认为,落下几个知识点、跟不上进度等等问题,最终还会由培训班另一个老师来解决,偶尔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一下无关紧要,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扰乱了正常学习。

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焦虑,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

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教培机构,个个标榜自己有一线名师,势必会鱼龙混杂。

为了宣传打名气,培训班会聘请在校教师为机构做信任背书,增加家长的信任度。

同时为了运营需要和降低成本,还会招聘一些师范院校应往届毕业生或其他无教学经验的社会人员。

他们之中大多没有丰富的授课经验,只能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慢慢积累总结,拿学生练手,用比较低的成本换取更大的收益。

面对这种情况,家境殷实的给孩子选一个规模较大、各方面比较好的培训班,尽量避免授课老师没经验、没实力等问题。

经济困难的只能图便宜,选择那些规模较小的培训机构,劝慰自己有人讲课总比没有强。

第二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补课需求”刺激了一大批在职教师从学校走出来,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加入代课大军。

说句实话,金钱轻而易举就能攻破一个人的道德和伦理。

老师不是神,他们也是凡人,当脱离了教书育人的大环境,心难免有所波动,忘记了教育的初衷。

尽管学校一再严禁在职教师外出代课,但偷偷补课铤而走险的不在少数,他们或去培训班薅羊毛,或转投教培行业混得风生水起。

一切行为的驱使,都是因为利益。

老师们也要养家糊口,也会经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困扰,凭自己的本事多吃培训这碗饭,似乎无可厚非。

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个别教师顾此失彼,将工作重心放在课堂之外,损害的将是在校学生的根本利益。

试想下,如果老师都不愿留在课堂上教书育人,不愿在自己学生身上花费太多功夫和时间,这是不是很可怕?

第三个问题

畸形的教育不断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彼此难以信任。

随着信任感的缺失,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老师颇有微词。

有家长认为,老师在学校故意不讲明白或讲得太少,迫使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好从中获取渔翁之利。为了保障孩子在校的利益,他们大多敢怒不敢言,只好在背地里骂爹骂娘。

这种信任鸿沟,十分不利于现在倡导的“家校合作”共育理念。它甚至是带有毁灭性的,让原本就薄弱的家校合作关系出现了一些变数。

在教育方面,学校和家庭本就是两种对立又统一的群体。矛盾、分歧与合作并存,稍有不慎,只会加重猜忌。

现在,有很多家长吐槽教育现状,抱怨学校,抱怨老师,而老师也经常抱怨家长不懂教育,不积极配合。

其实如何避免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痛点。

所以说,两者之间的正面合作很有必要。只有增强彼此的沟通和信任,才有利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的达成一致。

这次“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既重申了教师自身需要遵守的师德问题,又加重了他们的教育压力。

希望学校和家长之间能够多一些理解,一起探讨摸索,帮助减轻孩子的压力和负担。

进入新学期后,各地都在稳步有序地开展“双减”工作,凭空打乱了整个教培市场。

为了寻找出路,很多教培人不堪重负,或转让关门,或改行做其他生意。

但仍有一些人会坚持下去,在这一段动荡不安的日子里,夹缝生存下去。

至于未来是好是坏,是共存还是消亡,让我们拭目以待。


12年教培人,现在也洒泪挥别了。

08年入行,从一线做起,一路拼杀到高管,所幸在上市机构,经营和深入研究K12的路轻松很多,积累了很多经验,一路高歌,不愁工作。

今年,一声炸雷,机构犹如丧家犬,抱头鼠窜的不止是教培的老板,更多的其实是打工的这些从业人员,老师们除了教书啥也不会,管理人员的经验又比较专,路比较窄,转行谈何容易。

双减让K12团灭,但是很多机构老板还是在观望,侥幸的认为国家后面一定会松口,毕竟考试还在,升学压力还在,刚需还在,这块肥肉不能丢,但是谈何容易。

我觉得,放弃幻想吧,大刀砍下来的时候,没人能抵抗,一系列的对应政策一定会接踵而来,该转型该转行的赶紧转,那些还想在K12赚大钱发大财的人,就等着自我毁灭吧。


很多机构不愿接受现状,从明面转入巷间或民宿。反正是营转非,赌一把政府的执行能力,大不了被抓现行咱不干了,又不会罚款坐牢。


马上教育培训机构又要开了,失业的人太多了,他们要吃饭,要还房贷,国家应该管控好培训价格,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谢谢邀请。

教培机构泪别江湖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它本身就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怪胎,更何况现在出手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而非教育部。

抓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过去的十多年,许多教培机构赚得可谓瓢满钵满。

一位乡友的孩子高职专科毕业后去北京打工,2年后跳槽到一家教培机构负责招生工作。由于工作勤奋,又善于与学生家长沟通,工作成绩很显著,再加上她一位有身份的亲戚帮助,很快就升为了该教培机构副总并成为重要股东,每年收入都在百万以上。

据她介绍,稍好一点的教培机构利润都是惊人的,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成本小;二是参培人数众多;三是收费昂贵。

从与她的交流和我对本地区教培机构的调查发现,教培机构对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是破坏性的、灾难性的。

首先,它破坏了学校教育正常的生态。虽然教培机构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它对教育的破坏性却是不可估量的。

1.它冲击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不仅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还坚持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而教培机构却只注重教学质量。

2.它误导了广大家长的育人观。在培训机构的误导下,家长只唯分数,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

3.它诱发了家校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源于培训机构的挑唆,另一方面源于家长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错误比较。

4.它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培工作,靠的是刷题,靠的是题海战术,靠的是疲劳战。

5.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学习,缺少身体锻炼,再加上过份的分数刺激,使许多学生身心健康严重受损。

其次,它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据调查,在二线城市,初中三年,一个孩子在教培机构学习,上大课的培训费一般在10万元以上,上小课的培训费至少20万元以上,许多家长为此苦不堪言。

中央正是看到了这些问题,今年暑假提出了"双减"政策。为了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从理论上、宣传上、行政上和操作上做了大量文章。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许多教培机构股票下跌,学校关门,教师改行。因此,我有理由相应,教培机构泪别江湖的日子不远啦!


真的会,双减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培行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想明白!

国家想要取缔学科类教培机构,但是以行政手段取缔合法经营的教培机构显然是不合法的。于是以未成年保护法为由,周六、周日、寒暑假、法定假日都不可以组织学科类培训,压缩学科类培训机构营业时间。接下来5+2,学校提供延时服务至17:30,进一步压缩周中培训机构的营业时间。每周只有10小时的营业时间,绝大多数教培机构的收入不能覆盖运营成本。

如果这样,学科类教培机构还顽固不化,没认清形势继续经营,那还有第二招,学科类教培机构转民办非赢利机构。如果这些还不能打消你还想干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念头,相信国家还有大招!

认清形势赶快改行,或者做一个个体老师,上门家教还是有需求的!机构就算了吧


秋守春战。

看到你的问题,突然想起《大秦帝国》里面的一句话,竟然还挺合适。

何为秋守春战?就是字面的意思,对于教培机构来说,这个秋天,能够耐得住寂寞,抗得过寒冬,明年春天,有很大概率迎来春暖花开。

从韩国的经验上来看,只要高考制度不改,学科类培训班就是刚需,有需求才有市场,仅仅打击教培机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举个很不恰当的例子,都知道贩毒是犯罪行为,为什么还有人贩毒?因为有需求,马克思说过,只要有超过十倍的利润,就有人敢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

租个教师,买几套二手课桌椅,请几个没有固定工资的老师,教培机构的利润何止十倍?只要利润足够,千万别说什么查封关停罚款之类的话,就是抓住立即枪毙都有人敢干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需求方,也就是学生家长那里。你们可以放一万个心,那些有门路有办法的学生家长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们有无数办法可以找到有名师授课的黑补习班,他们有一整套评估老师是否合格的理论和经验。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家老太太就是这种级别的家长,不仅是她一个人,还有很多群,都是几百人的群,二十四小时不停在讨论哪里报班性价比最高,哪个老师水平超过水准线……

当教培机构从地面转入地下,当你们的孩子经过一个不参加任何培训班的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傻子只有你自己一个人。

今天,那些鼓吹着“双减”政策好的家长,明年才会反应过来自己今天的欢呼到底有多么傻X。

只要高考制度不改,只要大学排名还在,只要工资有高有低,只要一天还没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学科类培训班就不会消失!


原始地址:/resou/1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