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什么?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一句话就是感觉自己长大了,不用大人管,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决定,如果大人非要替你做出决定,那我就非要和你做出相反的事情。

初中生过了小学阶段的幼稚时期,也没有达到以后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是自我矛盾的,既想自己作主,到又没有能力,所以初中生心态很不稳定,有逆反心理。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就是,我就是要和爸妈反着来,为什么我想的就是不对的,我就是要听你们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而且这种叛逆还有可能是他们走上不归路。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一种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在这个时候都应该注意引导。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是较为普遍的,它的形成来源于方方面面。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方产生的与另一方的意志、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的心理行为,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反应。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投射逆反

家长或老师把工作成败的原因主观地集中到自己孩子身上或少数对象身上,撇开与此有关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态度,这就是投射逆反。

2、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指父母或老师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态度。

3、情境逆反

情境逆反是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自然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即主体心不在焉或根本听不进去说教、或做其他事情。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家长或老师不顾及学生当时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情感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对家长或老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

4、评定逆反

这是一种因教师与学生之间评定差距过大而导致的逆反心理。家长或教老在教育孩子时,过分渲染、夸大其词等都可能诱发孩子产生这种逆反心理。

5、信度逆反

这个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所以对施教者本人或传播的内容产生怀疑,拒不遵从。家长或老师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孩子严格的监督,倘若家长或老师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们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孩子其的不信任态度。

6、禁果逆反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大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晚自习偷看电视球赛、甚至喝酒、抽烟、在禁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等。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能为初中生接受的充分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反射,产生与禁相悖的意向。

7、平衡逆反

当家长或老师与孩子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家长或老师的不合拍,从而维持心理平衡,这就是平衡逆反。

8、自主逆反

自主逆反是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比如家长、师长过于责骂或对孩子漠不关心都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如果家长或老师在对待孩子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

9、归因逆反

虽然家长或老师的说教、做法并无错处,但因动机不良而引起逆反心理,假如孩子了解家长或老师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这就是归因逆反。

10、失衡逆反

信息传播者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的内容背道而驰,失去平衡,致使孩子“反其道而行”

11、人格型逆反

即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如执拗、怪僻、暴燥、易冲动、刻薄、极端自私、心境不安等,稍不随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他人。

-----------------------------------------

这里是生活诚品,专注孩子健康成长学习教育,欢迎关注我。了解和处理孩子青春叛逆期,欢迎查阅我的更多号文章!

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家长通常所说的初中生的逆反是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的一种个性化分离过程的表现。

这个时候,孩子最初表现的是对父母的反抗,一般不愿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甚至总是表现出与家长要求截然相反的做法。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个性化过程是每一孩子必经过的一个阶段,只不过时间早晚不同,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初中后开始了这个过程,只要家长能适时地调整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的养育观念和方式方法,只要亲子关系能保持一种良好的状况,那么过了这个阶段后,孩子就会回归家庭价值观,建立起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准则,也就是他自己的三观。

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个性化过程由于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尊重,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和包容,那么也许孩子长到青年时期,二十好几岁,也无法完成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化过程,那么他就很难回归家庭的价值观,在他以后的成人生活工作中很可能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所以,初中生开始表现出的逆反行为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是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行为,这种叛逆从心理上给了他们力量和信心,给了他们成长的能力。

对于我自己的十几岁孩子,我真的很感慨他的底气之足,他的激情之足,我深感自己已经无法与之抗衡,所以我只能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相处,在原则的圈子里给他充分的自由和成长空间,这样也有磨擦,但磨擦是必然的,毕竟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犹如两个星球相撞。

初中生的逆反很正常,家长调整好了心态,学习着把自己“强大”起来,再逆反的中学生在三五年后也是会回归家庭的。




逆反心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断扩展,他们更愿意和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他们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教师之言不在惟命是从,往往嫌父母和教师管的太严、太唠叨,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初中生随着生理的发展,心理急剧变化,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他们开始对父母或老师的关照,嘱咐和限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反抗。他们要摆脱双亲和教师的束缚。

从学生的角度看,要做出正确的与父母交往的行为选择。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帮助更新观念,走出家庭误区,也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完善自我。

逆反心理存在着危害。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时候在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时候为对父母不睬不理、冷淡相对,有的时候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父母本人的厌恶感。

从学生和父母的关系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学生自己: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或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拿自己的错误伤害自己或用家长的错误伤害自己。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学生对父母的反抗,要肯定他反得对的,否定他反得错的。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惯常表现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你叫我这样,我偏那样”。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想法与行为,就是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概括来说,初中生叛逆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跟从“潮流”,易被不良行为误导和引诱。初中生好奇心强,喜好新鲜事物,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所吸引,盲目跟从抽烟、酗酒、打架等不良行为,并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很酷、与众不同的表现。

2.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寻找“安静的乐土”。受社会上一些“读书无用论”和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等负面信息的影响,一些学困生,课堂上听不懂、课下又不愿意主动学习,再加上老师的冷漠和忽视,以及家长的简单粗暴,导致他们更加厌学,旷课、逃课,寻找逃避场所,便成了学困生的家常便饭。

3.盲目自负与自卑,情绪波动较大。伴随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他们对自我评价过高,经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优点,盲目自信,甚至会居高自傲、盛气凌人,严重者发展为自负。经历挫折和打击后,又盲目自卑,一蹶不振,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与客观评价。

4.讨厌家长的说教,指东往西。伴随初中生成人感的增强,渴望摆脱家庭的束缚,不希望家长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看,喜欢跟家长对着干,“你指东,我偏往西”,精神分析理论将这段时期称为“仇亲期”,大概要持续2-3年左右。

5.不服从老师的管教,课堂上以“悖逆”老师为荣。有些初中生以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为荣,课堂上回答问题喜欢答非所问,喜欢狡辩,不尊重或者顶撞老师,以显示自己的“厉害”。另外,还有一种人格型逆反,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容易出现执拗、怪僻、暴燥、易冲动的现象,稍不随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老师、父母或同学。这种人格型逆反要与普通的叛逆心理区别对待。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教育环境及其他外部刺激的客观因素,也有中学生主体内部的心理因素。

1.遗传素质与身心发展是初中生叛逆心理出现的必然结果。遗传素质也叫遗传的生物特征,包含亲代不同性格的遗传。根据美国《自然遗传学杂志》1996年初的研究报告显示,前代性格呈情绪型、外向型、独立型、急躁冲动的个体,其后代逆反心理形成较早并表现明显,反之则相反,这说明,逆反心理与其亲代的性格遗传有关。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得青少年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想要证明“自我”的存在和价值,因此,叛逆期的初中生就把对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对抗作为体现自我的方式。

2.复杂的社会环境是导致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环境,起着特殊作用。当前一些学校仍然用成绩作为学生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加剧了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发生。受社会文化、同辈群体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初中生无法分辨与抵制暴力、凶杀以及色情文化的诱惑,甚至会出现模仿。年龄相仿、兴趣相投的同辈群体容易成为初中生新的依赖对象,受一些行为不良同伴的诱导,也会导致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发生。

3.家庭教育滞后,情感得不到寄托和及时疏导,激发了初中生的逆反情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是,一些家长文化程度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加上现代社会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父母缺乏教育的耐心与有效沟通,不能深层次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满足孩子情感发展的需要,也激发了初中生的逆反情绪。

4.不同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学生呈现出的不同叛逆心理程度。青春期学生过分看重他人的评价,尤其是遭到重要他人的误解和委屈,就会形成情感、认识上的复合逆反,并表现出个体差异。脾气暴躁的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程度更为强烈。性格外向的孩子,容易进行叛逆心理的疏导。初中生逆反心理与认同心理是相反相成的。个别学生总喜欢寻求与老师、同学、书本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这种逆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要正确引导。

总之,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教育者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灵活处理。




原始地址:/resou/5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