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办啊,以后给钱啥的,先藏起来,再给他一点线索让他自己找,100元藏100个地方,陪他好好玩
为什么拿钱,问清楚了。发生了多少次,每次间隔时间多长,金额多少。这些都查清楚了就能判断是谁的问题了。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就是孩子的错,也想想自己作为家长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毕竟是初中生了,做事儿讲究方法很重要
偷钱看上去可憎,但要分析偷钱背后的原因,看他拿钱到底干了些什么,应不应该干。不管是应该买的还是不应该买的,都不应该去偷钱买,首先告诉他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如果真的有很需要钱的地方要告诉家长,爸爸妈妈也会给你,偷是不正确的行为。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朋友圈了,家长也要适当的给一些零花钱,不能管的太严了,一分也不给,他就会另想手段,久而久之走上不归路……
初中的孩子,正是青春期的叛逆期,遇到这种事父母应当问其因,不能盲目的去责怪孩子。对症下药才能治标治本,正确的引导孩子
这个很难回答,我会根据孩子的性格而定,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一样的方式去教育。
必须教育,还来的及教育,如果定型性格了,结果就是长住姥姥家了。(相声:把住局子戏称为姥姥家)。不管家庭收入多或少,都是一个月的生话费,有计划的支出和非计划支出(天災人祸,生老病死,社交随礼)等。基本也有计划好的。孩子用钱可以向父母要,但是不能偷。家庭社会都不喜欢偷东西的人。
从小养成东西从哪里拿,放回哪里的习惯。
二,这是劳动所得,正面引导,否则未来可能会走向歧途。
三,发现孩子拿的时候,得和他说好,这是别人的不能乱拿。
行为(●°u°●) 」引导
1、未成年孩子的对与错都和原生态家庭环境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
2、找到根源,全面沟通,切勿打骂。
3、每一个人对“偷”这个字眼都很过敏,一定要注意,不能轻易和孩子说出口。
4、孩子为了吃?为了玩?为了什么?
5、坐下来聊聊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去孵化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站在孩子角度来看事情的发展,不要家长主观放大事情的严重性,最后把孩子逼得无路可走。
7、好好说话,勿带情绪。
感谢邀请!
到了初中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还是从小教育的问题,家庭成员对这种情况的重视程度影响但孩子犯错误时候的思想挣扎。
就我自己的孩子来说,他现在4岁半,他知道钱可以买到他喜欢的玩具,我们平时钱就在抽屉里,打小就教育不能私自拿钱,这是小偷的行为,所以我孩子从来不拿家里的钱,他需要钱的时候我们都是让他劳动换取,他对钱的概念很清楚。
3岁多的时候在他爸爸发现的情况下,他仍旧想拿超市里给孩子玩的积木玩具回家,就这件事情我们教育了两天,我给他看了视频,看了警察叔叔,所以他现在再喜欢的东西,哪怕别人给他的,他都会征求我们的意见。
同样,如果你的孩子一直表现不错,但是关键时候犯了你意想不到的错误,我觉得家长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引导孩子说出原因,我并不赞同原谅这样的解决方法,孩子犯到这种错误一定要让他付出代价,即使他有不得已的原因,至于家庭处理方法有很多种,看家长吧。
以上个人见解,不喜勿喷!感谢!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和我当初的情况差不多。
我上初中就偷过家里钱,12年左右,偷了家里1000块钱,当时我父母知道了只是疏导,没打也没骂。我觉得还是静下心跟孩子好好谈谈,为什么有用钱的地方不和你们要,反而去偷?
与其打骂,还不如好好劝说,如果能够自己醒悟,那以后这种情况就绝对不会出现在这孩子身上。
我现在还没身为人父,只能凭借自己的经历给出这点建议。希望你家宝宝越来越好~
如果不说清楚情境和条件,我可能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从你说到的几个词,我来帮你分析下。
初一男孩:有去思考过孩子拿钱的真正原因么?是因为自己贪吃、贪玩,想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是沉溺于游戏,想去买装备?是盲目跟风,同学之间的攀比?是遇到自己喜欢女孩子,所以消费增加了?在外面被人敲诈勒索了,不敢告诉家长?当然还有很多的可能(此处省去10000字)
从口头教育到揍:你都没有搞清楚原因,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我所理解的你所说的口头教育,肯定是一堆大道理,譬如拿钱是不对的,我没给你钱?下次别拿了等等),发现无效就开始揍,如果指望对孩子一说一打就能教育好,那你也太不懂孩子的心理了。
没抓现他都不承认:说明你跟孩子的关系很恶劣,孩子都初一了,肯定知道拿钱是不对的,但为什么拿了钱还死不承认,说明孩子知道,告诉你真相之后的严重后果。连警察都知道“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个道理,你跟孩子之间的信任出现问题,当他知道隐藏信息的好处,即使你“教育”了他,他也不会改,只是下次会做的更隐蔽而已。
子不教,父之过,育儿先育已,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先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孩子会有偷盗的行为,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少,没能及时发现孩子在心理和情绪上的改变,做出正确的引导;
第二、父母平时总以管教和命令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有了戒备心理。
这两种相对欠缺的教育方式,才引起孩子不正当的行为。然而,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对事物开始有自己的看法,虚荣心和自尊心开始增强,容易产生攀比的心理,比如说,看到同学买了一个新东西,自己想要,但是没钱,问父母拿钱,可能得不到,甚至还会挨批评,经过反复的心里挣扎,最后采取偷盗方式来满足自己攀比的心理。如果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偷盗行为背后的原因,因为一时冲动,采取棍棒教育,这不仅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甚至会增加他的叛逆情绪。
我认为,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就这件事来说,如果有打骂过孩子,那么先给孩子道歉,让其拾回尊严,再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偷盗的目的,进行正确的引导,适时地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慢慢的孩子也会改变对父母的看法,也能够自然的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观念想法和需求,有了和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行为也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也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