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看待管教孩子的方法?

我前两天的一篇文章正好切题

妈妈,请不要打死我——反思教育中的爱与罚

2018年1月,福建省福州市一女子因为上课的事情和11岁儿子发生争吵,一怒之下用手机充电线将其勒死,自己也跳楼身亡。

2019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男子周某认为10岁女儿“没有完成作业,还撒谎顶撞家长”,情绪失控后用塑料绳对其殴打,导致其重伤不治身亡。

2019年8月,山东省邹平市女子董某因嫌弃7岁女儿吃饭慢,用铁管对其殴打,致其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教育学家孙燕说

“在中国父母眼中,孩子就像是他们的私人物品一样,是没有个体权利的。”

这些家长,也许是一时冲动,也许是将“棍棒底下出孝子”奉为圭臬,不管是何种原因,他们采用了同一种方法对待自己的孩子:打!

不幸的是,都产生了无法挽回的人间悲剧。

正人先正己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智齿》中,有这样一幕场景:

当在学校里被冤枉偷东西时,女孩梁新的第一反应是:“我要告诉我爸爸。”

听到这话,老师一愣,因为老师的想法本来是:“你要是不从实招来,我就通知你爸爸。”

每个人看到这里都会感叹,是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如此信任爸爸?

父母如果教育孩子时头头是道,回头自己却夫妻不和,遇事充满消极情绪,动不动拿孩子撒气,孩子能领会什么是爱吗?

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孩子,才会对父母毫无保留地信任,才会明白父母始终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棍棒”永远教不会“爱”,只有“爱”才能教会“爱”。

熊孩子是因为不打才“熊”的?

科学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有两个主要的因素:遗传和环境。

不巧的是,这两个因素,都是家长的原因。

说直接点,孩子熊不熊,责任在家长!

有家长可能会说:他要是犯了原则性错误,还不能打吗?

我要说的是:你已经打晚了。

中国的传统教育中,适当的体罚一直是被允许的。比如戒尺打手心,这种既安全又带有惩戒性的体罚,在孩子小时候是很有效果的,并且要以讲道理为主,惩戒为辅。千万不能颠倒。

再次强调,在实际教学中,不同老师无法按照恰当的标准来实施惩戒,因此我反对戒尺回归课堂,并坚决反对任何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人身伤害和精神伤害的体罚。

孩子就像一棵树,在他幼小的时候,你有很多机会将他掰直,有很多机会告诉他是非善恶、人生道理,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如果所有的家长都这样教育孩子,我相信,这个世上“熊孩子”应该是稀有动物。可惜你错过了,可能有很多原因,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当他长成参天大树,你已经没有办法按你心中所想,来重塑他了。

如果他能听得进你说的,那是你的运气;如果他听不进你说的,你就算再打也无济于事。

教育,要趁早!

用“糖衣炮弹”制服熊孩子?

从糖衣炮弹的使用者看,老人的比例远远大于父母。

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隔代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老人看到自己的血脉得以延续,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投资满足感”。

虽然对儿女辈也会有这个满足感,但对新生的孙子辈来说,对方无疑是更值得“投资”的对象。

从心理学角度,年轻人相对老人,更会期待未来,更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老人更期待的不是将来,而是当下孩子的“高兴”。因此大部分老人无法接受孩子受到除温柔以外,其他方式的对待。

所以,对孩子“有求必应”是隔代亲,或者说溺爱的常态。

可就是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的性格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好吃的让其独享,所有的事情都优先考虑孩子,会让其习惯于高人一等,变得自私,不关心他人

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孩子的需求轻易得到满足,会让其养成不珍惜物品、沉迷物质享受、浪费金钱的个性,且毫无忍耐力和吃苦精神。

生活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白天睡懒觉,晚上看电视,想干什么干什么,会让孩子以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自律能力,做人做事得过且过、有始无终。

对生活大包大揽,不让其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让其进行任何冒险探索,会养成孩子心理上无法断奶,胆小懦弱,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丧失自信等问题。

一方训斥孩子,另一方就立即出来插嘴、袒护,会让孩子缺乏是非观,立场不坚定,遇事首先想蒙混过关,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

你觉得这样的爱,是爱孩子?不,你只是爱你自己爱孩子的感觉。

这样的爱,会让孩子成长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巨婴”。

爱,但不溺爱!

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是未来的希望。教育,毫无疑问,是必须的。如何教育,很多家长也都有自己的理解。

对教育二字,《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直译就是:“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使他多做好事。

这两者一个是教孩子怎么做,一个是教孩子做什么,既有方法,又有方向。

一味强调打,那不是教育,是驯兽。

(关注我,关注教育中的点点滴滴)




为人父母当先看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里面有详细教程。在我没看此书前,是碎片化的,看了此书,才对孩子家庭教育有了系统!




在美国,很多普通家长也会通过请教学校老师辅导员或参与儿童组织志愿服务接受培训,而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育法则,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去,因此这些法则贯穿于美国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少儿教育之中。

这些法则,很多与国人的教子之道并不矛盾,但是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知道如何顺应社会环境,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法则吧,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借鉴一二。

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比如,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华人家长则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兴许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力量法则

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声音法则

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的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或许反之,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对少年来说,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

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

求同存异法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慎用惩罚法则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利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但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

后果法则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结构法则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

曾经有位华人家长抱怨其上高中的女儿成为逃学逃家的“问题少女”,当我听到这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炫耀自己如何把违禁物品带进美国等“光辉业绩”,就不奇怪为何她的孩子会蔑视校规。

二十码法则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说明美国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该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年幼的孩子生活学业上或许需要比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最烦家长事无巨细的询问唠叨,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爱搭理人,但并不代表他们没听见家长的话。因此,家长不要没完没了地重复一番话直到他们反应为止,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可以事先告诉孩子,无论好事坏事只说一遍,如果你不听耽误了,是你自己的责任。与其成为被烦的唠叨家长,不如豁出去让他们耽误一两次而换取教训。

四W法则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可到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所有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

有些家长舍得掏钱送孩子去昂贵的私立寄宿学校,除了学业考虑,还觉得管理严格的私立学校能给孩子较好的成长环境。有了可靠的学校来管教孩子,是否家长就不用操心这些W了?其实,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习成长的过程,过早让孩子离家寄宿,家长会失去这样一段虽然辛苦却非常有意思的人生时机。

在网络时代成长的孩子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交往,家长同样要关注网络世界的这些W。孩子不是不可以结交网友,但不可瞒着家长,尤其不能背着家长与网友见面。

家长则不要武断禁止孩子以不同方式结交朋友,而要试图了解这些朋友。而且,家长自己也要做出榜样,因公因私外出时都要及时通报家里人这些W,这样做也会让孩子感到,告诉家人这些W是义不容辞的。




合理管教即可




有句话我很赞同,家庭是复印机,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拿最近来说,我的社群“肖老师儿童艺术艺术启蒙”分享课中,讲到如何发掘孩子的绘画潜能。孩子在2岁左右,会拿笔的时候就会画,虽然这时候还没有对画画的意识,但是家长如果愿意陪伴孩子一起感受绘画的过程,就会让孩子在幼年时期找到自己可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逐渐建立自信心。

通过这个例子,来看待管教孩子,就是需要家长先有管教自己的意识,从自我情绪管理到知识输入,让自己先成为孩子的榜样,用同理心与孩子交流,互通情感。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也仍然能接纳这个正常现象,让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才能有“不管教”的勇气,一边自己成长,一边陪伴孩子成长。




我是果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正面管教》中将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分为三种严厉、娇纵和正面管教。

1、严厉型

大部分父母都是在严厉和娇纵型进行摇摆,比如孩子做出一些糟糕的行为,父母会非常严厉的训斥,甚至一段时间都会碎碎念,这样对孩子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引起孩子的叛逆。

2、娇纵型

娇纵型的孩子没有界限感,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应该随性成长。其实娇纵的孩子从内心是缺少安全感的,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在父母严厉无论他做出什么行为都是被允许的。

3、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和善而坚定,也可以说是温柔而坚定。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认孩子的情绪,然后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很理解他,并可以和他分享一些父母小时候的故事,最后要和孩子说出这个行为不被认可的地方在哪里。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切记一点就是翻旧账,不要陈芝麻烂谷子的都和孩子对上,只针对这个行为发表父母的意见就可以了。

我是果妈,育儿路上与您一起精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管教的是儿子,不管教的是私子。什么意思,出于对孩子的负责,为人父母的都应该管教,别人家的孩子你会去管吗,不会,因为跟我没关系。话说回来,如何管教就成为了当今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了矛盾。有严厉的,有温柔的,有惯着的,有责骂的,可谓是软硬兼施,特别是老人与父母在管教孩子的事上会出现争执。

提出几点建议,及如何管教孩子的方法:

1明白管教的意义。(不是打骂,责备)

2夫妻间对如何管教孩子意见达成共识

3夫妻间有一方在管教时,另一方不要参与其中

4经常在老人身边的孩子,缺失父母之爱。

5管理和教导

6引导和疏导

7做孩子的榜样

8肯定与鼓励

9学会给孩子解压

10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11共情接纳




感谢接到邀请,但“家长如何看待管教孩子的方法”,我确实第一次遇到无法理解题意,基本也就不知道如何作答。




要分孩子的年龄,时间段!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特点,舆论影响,校园环境,老师互动!多观察,多了解,及时调整方案,转换思想,改变策略,影响孩子的心态和成长向健康阳光转变!每个人的教育方法不通同,孩子的成长状况不同,都要用不同的方法!但现在的孩子成熟早、自尊心强、社会的太言论自由,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都有影响!这时候你应该尊重孩子,尽量做他的朋友,而不是家长。因为做他的朋友,他会跟你说真心话,做家长只会指责和反感!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得首先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它将要向什么方向发展,你才能影响他!及时的改正他!还有一点,你要震慑住他,每个人都喜欢比自己强大的人,喜欢接受他的教育和指导!以上两点的结合才是最好的方法!

教育是一个艰辛而漫长、劳心劳肺的过程,因为你想改变一个人心,需要全面的付出和爱!




感谢题主邀请。对于每个家长而言,育儿(管教孩子)都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大问题,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没有固定的模板可以参考更不能照本宣科。所以小海星麻麻建议家长管教孩子的时候:

1.带着对娃的同理心看待孩子的行为,搞清楚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决定,避免带着情绪下结论;

2.和孩子一起承担他/她行为的后果,避免代劳,也尽量不要让孩子独自面对一切;

3.管教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榜样的力量带来的正面引导,所以管教过程中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尽可能先做到;

4.没有天生的熊孩子或好孩子,孩子的行为大多是他/她所环境的综合映射;

5.最好的管教是和孩子一起变得更好。

以上是小海星麻麻对家长如何管教孩子的看法,希望对题主和读者有帮助。




1,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2,掌握好教育时间点。3到5岁之前最好能把孩子的性格培养好,主要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与人为善,乐观向上,爱学习,爱劳动。12岁之前养成好的学习习惯,15岁前形成基础知识体系。

3,教育孩子的方式。应以鼓励为主,采用启发式教育,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自觉性,让孩子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不好的习惯应帮助孩子尽快纠正。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提出的问题“家长如何看待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很多不良行为的形成,是由家长平时管教孩子的方法不当造成的。作为家长,要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管教子女的方法,这样,才能管教好孩子,培养出好孩子。

1.鼓励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向家长提出合理要求时,家长应给孩子积极的鼓励,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如孩子要求购买课外读物,或孩子要求家长不要带外人来家打扑克、麻将等,这些要求是合理的,家长不仅要满足孩子的要求,还要称赞表扬孩子,赏识孩子长大了。这样,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非常有好处。

2.批评孩子的无理取闹。有些孩子在父母面前经常会提些不合理要求,做不正当的事,或跟父母闹别扭耍脾气,甚至在地上打滚。这时,家长不要理睬他,不能对孩子过分宠爱,要懂得“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的道理。要对孩子不合理要求进行严肃的批评,耐心帮助孩子分析这样的要求或做法是错误的,不让孩子从小养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

3.允许孩子表达感受。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有的孩子会感到委屈而流泪、哭鼻子。这时,家长必须让孩子把感受自由地表达出来,要让孩子哭出来,释放抑制的情感。因为,一个人的情感受到压抑时,会危害人的心理健康。所以,要等孩子不哭了,再对孩子进行正当的教育。

4.学会管教技巧。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哭闹、提无理要求时,父母要学会使用无声语言进行管教孩子。如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时,家长不要大声训斥孩子,不顾孩子尊严,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家长可提高讲话声调、运用特殊的面部表情来加以表示,让孩子服从,这也是家长提升威信的好方法。

以上是我对您提出的问题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铁小的生活




原始地址:/resou/6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