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书,我其实看的不多,说不出太多,也无法知道好坏;
哲学的书,是这样的,如果你是很聪明的人,那么可以较早的接触,看了会有感觉。
否则建议30岁以上读,因为人随着阅历经历的增加,智慧会增加,那么读哲学相关就不会太吃力。
哲学的书,一推一大把,可以按时间顺序读,也可以挑着读,也可以按思想脉络来读,等等。
我个人,是凭兴趣在读。
譬如说,我的一个兴趣点是,逻辑为何每个人都能运用,都能认识到?!进而,逻辑究竟是什么?!我读了维特根斯坦、弗雷格等人的一些作品。
再譬如,被人诟病的辩证法究竟是什么,怎么回事?!我读过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古希腊哲学史。还读过很多其它的作品,譬如,海德格尔传记。对政治也略有兴趣,其中的很多问题也很有意思。
《探索宇宙》《百年孤独》虽然是小说形式,但内涵深刻。
首推中华经典的《道德经》,勿需多言,来看它的影响力:
“内圣外王”之学,万经之王。
“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海外发行量已经超越《圣经》。
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代表作:《道德经》)。
“如果世界上只保留三本书,其余全部烧掉,《道德经》就是其中一本。”
每四个德国家庭就有一本《道德经》。
其次是《圣经》,它是西方的《道德经》,是西方的思想源头,是西方人的行为准则,是认识西方的窗口,不可不了解!
再次是《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
《道德经》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切来自于道,人心所想皆取自然,人心种种皆出自有无相生,一个人的心理成形不正是因为其经历的有无而形成吗?如何去看待自己的有与无就是最好的哲学和心理学了。
中国国学是哲学的殿堂,修养论更是为我们修身养性提供了各种方法,中国人应该用适合自己的哲学来修身养性。
《道德经》
《论语》
春秋战国各家修养论……
要看哲学和心理学,首先必须看法国的。尤其是20世纪法国从结构到解构的大师们的巨作,如拉康、福柯等。其次是前苏联洛特曼和巴赫金的。受益都匪浅。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很好看,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哲学入门书,我强烈推荐《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这是一本教材,作者是罗伯特·所罗门。这本书“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
我不知道这样讲是不是准确,虽然心理学是从哲学里面分化出来的(话说哪个学科又不是呢),但是心理学非常重要的是要基于事实或实验证据。你也知道,哲学提供各种思考和想法,以及对世界和对非常抽象东西的理论。而心理学是需要落地的,对应着人们真真切切的精神活动和行为。
所以呢,我个人觉得你的描述其实并不恰当。但是我大约可以感觉到你指的是哪种书籍。顺着你给的《逃避自由》、《乌合之众》,弗洛姆的其他书籍你也可以看一下,比如他的《爱的艺术》。
此外,如果你想不局限在你所谓的“哲学心理学”书籍,想看一些基于我们人类个体层面的实验证据,而又引人深思的东西,那么以下这本书易读又深刻:
-《找寻逝去的自我》丹尼尔·夏克特(DanielSchacter)
记忆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主观体验,也是心理学里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记忆在“哲学心理学”中的重要性,从这么多部电影大片都从记忆入手做文章就可以看出来。而在讨论记忆这方面,所有人都不能绕开的大师就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夏克特,他在记忆及其和意识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经典中的经典。所幸这样的大师还写了这么一本通俗好读的作品,我强烈怀疑很多电影编剧都是捧着这本书写出的剧本设置哈哈。
这本书和你前面提到的作品风格不同,但是你可以看到里面介绍的一些思维和意识上的“怪人”和“怪事”,和由真实的他们所促成的对人类心理的哲学性思考。
推荐3本个人收获很大的哲学心理学书籍。
第一本《哲学的盛宴》
可以对哲学的历史发展和哲学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相对简单通俗易懂。
第二本《乌合之众》
研究社会大众心理学的,我妈妈都能很快看完并理解的一本书。
从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理解的现象,看过后茅塞顿开,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三本《社会心理学》
这本书可以先看一下目录,如果感觉喜欢再买来看,这本比较学术,但也还比较接近生活,只是看起来要费些时间和精力,但收获也不小。
楼主所提的这两本书都是我非常推崇的,所以我在这里推荐几本我个人读后获益匪浅的书,希望能同样对你有帮助。
一、《权衡: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马克•巴特斯比莎伦•白琳
这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磨炼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书。我个人认为,知识知识,知不是最重要的,如何认识才最重要。而认识世界非常需要批判性思维,因为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清晰状态,而是需要我们仔细思量、权衡后才能有所取舍。这本书不仅可以锻炼逻辑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深奥的哲学、心理学书籍,对现实生活也很有益处。
二、《人心:善恶天性》埃里希-弗洛姆
在这本书里,弗洛姆同样禀持了他一贯的、将人性放在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观察分析的风格,集中阐述了他对人性及其来龙去脉的理解与认识。这本书,加上《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是我最推崇的他的三部著作。
三、《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凯伦-荷妮
在我心中,能与弗洛姆比肩的女性精神分析师当属凯伦-荷妮。她虽然不像他那样格局恢宏大气磅礴,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将神经症性人格刻画得入木三分。看完这本书,我们基本可以对神经症性人格有一个相对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四、《自我分析》凯伦-荷妮
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能亲手救赎自己,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人来说,不啻为一本操作手册。荷妮在这本书中详细描述了一些案例,使我们对给自己做精神分析有更直观的了解。
答主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1.《梦的解析》(德语:DieTraumdeutung英文:TheInterpretationofDreams),又译做《释梦》,经典的心理学书籍,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第一版出版于1899年11月。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用于解释梦。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讨论了后来发展的恋母情结理论。
2.《纯粹理性批判》(KritikderreinenVernunft)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被认为是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纯粹理性批判》初版于1781年,1787年再版,常被称做康德的“第一批判”,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作者康德尝试把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3.《精神现象学》总结了黑格尔前此的哲学研究,宣告了未来哲学的大纲,它的出版标志着黑格尔和F.W.J.谢林在哲学上的彻底决裂。黑格尔在序言中承认谢林关于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性的唯心主义原则是哲学应有的出发点,但批判了谢林对于绝对的理解。他宣称:绝对不应理解为无差别的、僵死的实体,而应理解为产生差别、克服差别、重建自身的同一性的活的实体,即自我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着的主体,整个现实世界是绝对发展过程的外部表现;把握绝对的方式不是直观,而是概念,是科学的系统;认识绝对不能一蹴即就,要经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他指出,《精神现象学》是关于意识到达绝对知识或科学(即哲学)的道路的科学,它为个体提供了一把攀登绝对知识的梯子;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是绝对知识的内容,是关于绝对自身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