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聪明越能取得较高的成就吗?

不一定。聪明、智商高,最多只是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都少不了努力奋斗的过程。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一句古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讲的就是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了不一定聪明。同样,越聪明的人,不一定越成功。


并不是,伤仲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以“伤”仲永为例,说明人有天分固然是很幸运的事,但是没有后天的教育与学习,也只是一个平常人。只有继续学习,精益求精,才能够真正成才。


这是简单的归一论,聪明和成就之间有联系,但聪明并非成就的充分条件,较高的成就,除了聪明,还要具备相应的资源、禀赋、人脉、机遇等一应条件。


聪明,指智商高。

高智商,代表着有智慧,有思考等方面能力。

但是,高智商并不就能带来成功,即是说,聪明的人未必就能取得成就。

众所周知,情商在成功因子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聪明,但是情商不高的人比比皆是。

情商不高,意味着没有好的沟通能力,没有好的处事能力,没有好的管理能力,没有好的领导才能等等等不足,由此,要成功难如登天!

反过来,纵观历史,有成就的人,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是一定是个高情商的人。

因此,聪明只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是不是必要条件。


中国人最喜欢的词儿“聪明”,出自佛门,指耳聪目明。后被人们引入了天分高、记忆力和理解力很强的内涵。凡具有这些特质的人就属于聪明人。

聪明人,耳朵会听话,包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睛会看人和事,察言观色,深谙对方内心真实想法。洞悉世事,透过现象看本质;嘴巴会说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适度、得体地表现自己;心里会想事,心思缜密,会掂量出事情的轻重,思考问题周全。一般情况下,聪明人做事,取得成就的概率会大一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越聪明就越能取得成就。聪明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大聪明,品质高尚,知识渊博,为人低调,内心有定力,做事有远见,洞察世事,了然于胸。“大智近乎若愚。无勤勉,不聪明。”因此,事业往往成功,成就很大。小聪明,缺乏远见卓识,自以为会算计,往往贪图一时之利,呈一时之能,工于心计和手段,且有多言、得瑟、显摆、好胜、激进的特征。时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有甚者,“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害人害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聪明也不见得是人见人爱。苏东坡在《洗儿诗》里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刚刚经历过一场聪明还被聪明误的大磨难后,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心情,着实让人十二分的同情和理解。“愚且鲁”不过是件朴实无华的外套,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硬内核。不锋芒毕露,就不会重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类的悲剧。

此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不一定就很有能力或取得成就。有不少当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孩子不是悄无声息了吗?“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可能也是许多家长不愿孩子早慧的原因吧。


原始地址:/xinwen/16577.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