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青春叛逆期一般是在11-19岁,上大学一两年左右,孩子就度过了青春期。
一般而言,上大学之后的孩子,思想有所成熟,逐渐开始接触社会了。很多孩子都要离开家人,在外求学。孩子与父母的接触少了,距离远了,情感反而更好了。因此,大多数孩子都会变得不那么叛逆,反而知道关心父母,理解父母了。
但是,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有的孩子思想相对不那么成熟,不遇到一些大事难以真正地成长起来。上大学了,以往父母管得严,终于可以拜托家人的管教,对于这类孩子来说,反而会瞒着父母,更加地放纵自我。
因此,孩子叛逆期时,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很重要的。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但是必须要遵守规则,守住底线。这样宽严相济的管教,才会让孩子不反感,以致为了抵抗父母的管教而叛逆。
到了大学,他自由生活了自然也没有了
个人观点,我觉得叛逆行为和叛逆期没有必然的联系,所谓叛逆期这个概念是不确定的。叛逆期可以理解为一般认为的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发生变化,情绪更加敏感一些,再加上那个时间家长管的也严格,会使孩子产生反抗情绪。但是当孩子万事都比较如意没什么好反叛的时候,或者情绪稳定,和生活没什么冲突的时候,叛逆行为也可能不会出现。题主说22岁出现叛逆期,重要的不是这个年龄,而是他为什么要叛逆,他在反抗什么,他的身边发生了什么。
会的!
孩子叛逆期,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段生理期,所以家长不必过多的担心和忧虑!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段生理期?
孩子进入初中之后,许多家长发现原来性格温顺、乖巧可爱的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行为异常了。一位家长对我说,自从儿子进入初二以来,变得不愿搭理父母了,一周也跟他说不了几句话。你说东他偏往西,你说那是不对的,他却偏偏那样做。多说他几句,他要么就不理不睬横眉冷对,要么就冲你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仿佛突然之间你成了他的敌人,真是叫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这时做家长的需要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交流,做到及时正确地对孩子加以引导,以便帮助孩子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叛逆期,到达灿烂光辉富有成就的成人期。
一、什么是青春期叛逆
在心理学上叛逆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13~18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心存对抗,他们内心有时也明白父母的要求和道理都是合理和正确的,但行为上却有意违抗父母,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有时又觉得父母的思想僵化保守,不可理喻,从而不屑一顾不予理睬。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虑,甚至束手无策。
产生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1、思维发育趋于成熟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大脑发育逐渐成熟并趋于健全,对事物和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从前他们崇敬父母,相信父母和老师教的总是正确的,而现在他们通过自己在社会上与别人的实际交往,以及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上得到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发现父母的观点不对,在现实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只是一些冠冕堂皇不切实际的大道理,与自己的认识恰恰相反,从而对父母的说教产生了不信任。
同时,随着生活空间和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发现从前一味相信父母总是正确的看法也很不对。进而产生了对父母管教的质疑、否定,甚至全盘否定,于是逐渐出现语言上的顶撞和行为上的逆反。
2、精神上追求独立自主
由于初中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常常顾及不到他人的想法与心情,因此会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家长的正常教育往往会从对立面去思考,把父母的劝说批评以及指点提醒都看成是对自己的管制,是对自己自由的干预和限制,是和自己过不去。所以只有通过反抗和对立才能达到追求自己的独立自主的目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而向别人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
有调查显示,青少年与父母冲突最厉害的时期通常是在13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企图反抗所有的管束以及所有的权威,都想实现自己早日独立自主梦想。如果他们一旦发现这些反抗受到了阻挠,反抗失去作用时,就变得十分沮丧,甚至充满愤恨,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自己,都与自己过不去。初中生大部分的不良行为都起因于此。但孩子们并不承认自己有反对父母的倾向,相反却认为问题是出在父母那里,是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体谅自己。
3、性别意识强化
初中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的增强,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同时又由于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情绪体验,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萌发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也会激发逆反情绪。
所以在逆反期往往会出现儿子更容易与父亲作对,女儿更容易与妈妈唱反调。
4、父母自身的缺陷和教育的失当
根据笔者的观察,父母自身的性格不好,父母自己行为习惯上的缺陷越多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为表现得就会越明显越强烈。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居高临下,管教孩子的态度是粗暴的、不容质疑的命令式,家长作风严重,民主气氛不浓,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从心里反感走向行为上的反抗。有的父母以前对孩子溺爱而疏于正当的管教,现在孩子出现了问题,就好像突然醒悟过来,马上对孩子严加管教。甚至制订了详细的家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怎么做,不应该怎么怎么做。让孩子一下子觉得无所适从,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
有的父母教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而背后自己的言行却是另一套。让孩子觉得大人道貌岸然,非常虚伪而不可信,从而从心里反感父母的说教,甚至从心底里瞧不起父母。特别是父母不和睦的家庭,以及经历了父母从冷战到公开反目到最后家庭破裂的单亲家庭和一些重新组合家庭,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产生对家人和他人的不信任感,从而对一切家人和老师的说教和管束都会予以坚决的抵制和反抗,不管对与错。那怕明明自己已经觉得父母说得对,也会条件反射地作出反抗的决定。
二、家长应如何应对
1、完善自我,做孩子成长的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广闻博见,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够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嘲笑他人,包括别人家有逆反行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态度和方式处理或抗拒成人社会里遇到的问题。树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画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为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给孩子自由,实行自我管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论》中谈到自我教育时也说:“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科恩的论述,绝好地说明,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进行自我教育,别人不能代替,只有自我教育才是形成个人品德的根本动力。有必要提醒的是,“无形驾驭”绝不等于放任自流,事实上,无形驾驭的过程,正是家长时刻关注并通过自身努力来引领孩子成长方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善用“表扬”工具,表扬是孩子做对事情、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他加油的核心方法。
家长善于发现优点,并不断强化优点,甚至在“缺点”中发现优点,给予肯定,用强化优点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战胜缺点,这样的表扬会使孩子将优良行为固定下来,直至成为一种为人处事的习惯。事实上,不论孩子缺点有多少,每一天、每一周总会有些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比如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比如清理了自己的书包,家长都应及时表扬,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就意味着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
至于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讲明道理,找出避免重犯错误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他人,树立平等意识,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隐私。更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私拆子女的信件,不偷看子女的日记,选择正确的关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帮助他们。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而作出过分的举动。
家长要理解青少年阶段是容易犯错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期望其不犯错误,显然是不现实的。做父母的要求孩子怎么做,先应该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孩子反感自己时想想我是怎么做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这样可以帮助家长从改变孩子的角度转到自我改变的角度上来,只有当家长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他就自然地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成长榜样,孩子就会仿效父母,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最好的教育,胜过一切语言说教。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一个家庭,就是为了每个成员而存在,是为了支撑和帮助每个家庭成员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单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家长相应成长。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他们的身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成长,孩子长大了,如果家长没有“长大”,以自己的“不变”应孩子的“万变”,必然遭到孩子“自卫反击”。反之,家长及时地、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随时学着做父母,不断提升自己做父母的本领,同时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善待他人,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就能适应孩子的成长需要,构建一个生机蓬勃的成长型家庭。
2、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在教育理论中,“平等尊重”常被作为首要原则提出来,很多家长似乎也懂这个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不由自主端起家长架子,耍起家长权威,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如果家长过多干涉和保护,甚至表现出不信任,比如偷窥孩子日记、盘查甚至跟踪孩子行踪等等,就会让孩子感到独立自主的权利受到了限制,必然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家长一定要放下身段,真正将孩子视为平等独立个体,换位思考。没有平等和尊重,就不会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就无法保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努力接纳孩子的感受,少指责,多鼓励;少责骂,多微笑,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理解孩子,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自己的孩子。逆反行为严重的孩子,其背后大多是恶化的亲子关系。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引导者,要正确认识两代人之间的认知差异,冷静对待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运用倾听、交谈等适当的沟通方式进入孩子的世界。
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要太郑重其事一本正经,最好选择在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时进行,比如一起做家务、一起散步、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彼此心情都很放松,也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家长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是多谈一些如何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对孩子的不良言行,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指手划脚严厉批判,要努力使孩子与家长之间达到无话不谈的境界。
3、及时发现问题,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一个小时候听话乖巧的孩子一旦变坏了,一定是做父母的某一段时期疏于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管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心孩子的一言一行,经常与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思想变化,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交朋结友。一发现孩子有思想困惑和行为偏差,及时加以沟通和引导。若一时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应及时向一些教育专家和心理指导师进行咨询。
正确科学地进行处理,不可轻率地根据自身的经验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处理。在纠正孩子问题的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和毅力特别重要,因为初中生自制力尚差,特别是问题多的孩子,在校正的过程中,会有反复,一段时间有好转,一段时间老毛病重犯,父母要经得起几番折腾,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念,始终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贯穿于日常家庭教育实践中。
要相信,家长自己改变有多大,事态发展就有多快。对于逆反行为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的教育可能一时半会看不到突出效果,这时有些家长会失去信心,放弃对孩子的继续管教,从而使孩子积弊成性形成人格缺陷、心理不健全。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孩子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一定要坚定信心,孩子有毛病不要紧,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积极寻找和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一定能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只要不断学习,努力完善,将家庭建设成一个互相尊重、共同成长、民主和谐、健康快乐的家庭,你的孩子也一定会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叛逆期,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要注意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性格。
正常来讲会改变,但是一方面还是要看你现在有无去疏导孩子,因为今天的因就是明天的果,另一方面还要看他读大学后的周围的环境及所接触的人对他的影响。如果有类似问题希望及早引起家长的重视。
要看教育和引导了,叛逆期一般初中开始,每人的表现和程度不一样,不管打压也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好,有的孩子马上就能调整好心理了,但有的孩子却怎么也调整不过来,用老一辈的话来说,有的孩子生来就是来讨债的。
不过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吗?对于重度叛逆的孩子,一是引导,而是契机。
会的,相信孩子,我们家附近就有一个,小时候非常叛逆,自己家人都骂,出口成脏的,但慢慢长大后,也变的成熟了,很会孝敬父母,放心吧,每个人都会经历叛逆期,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道路上会积累很多经验和不足,要相信孩子,慢慢就会改善的,而且到了大学之后,遇到的人和事都会有所改变,这些道理就会都懂得,要对孩子有信心。
冥冥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如果一味地溺爱,结果可想而知。但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过多干涉,应该会的。
本人,中学没写过作业大学没上过课,现在考过了一建和司法,只要孩子三观没问题,肯吃苦就不用担心。
会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大学期间学生的个人空间不会像初高中那样家长盯老师盯,大学室友、同学都同时进入一个学习生活相对于宽松的环境,更愿意相互交流和去探索,年龄也是叛逆期的尾声了。所以会有所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