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抗挫能力差,最大的原因就是家长小时候太宠溺孩子造成的,什么都对孩子千依百顺,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全都应承下来。而没有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过“不”,这就造成了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凡事儿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主,无法照顾到其它人的感受,因为从来没有被拒绝过,孩子就会认为他的所有想法都是合理的,都必须被接纳,因此凡事只接受对自己好的结果,接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好。
总之,这样的孩子就是从小生活得太一帆风顺了,被家长照顾得太周到导致的。但是,凡事都有利也有弊,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优点是通常情商很高,性格开朗大方不怯场,缺点是想法自我,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竞争意识很强,不允许周围的人比自己强,依赖性很明显。
解决的办法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真正的放手,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遇到事情自己想办法解决,包括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都会不适应,从一个习惯的打破到另外一个习惯的建立一定会有一个磨合期,家长和孩子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个阶段,也许孩子会哭闹会作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也会耍赖不做事情等等,但是家长一定要挺住。
比如说要求孩子自己洗衣服,因为以前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突然间一这么要求他肯定不干,极有可能会放在那里耍赖,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看不下去了最后又帮孩子洗掉了,这样一来只能让孩子觉得家长“好欺负”,我一哭一闹到最后你们还是得就范,以后只能更变本加厉。所以,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洗衣服的要求提出了,就是要自己洗,哪怕他自己的衣服堆了一周了,没衣服穿了也不帮洗,拖到最后实在没招的时候孩子是会洗的,但是家长一定要坚持住才行。
以上只是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这种放手体现在很多细节,孩子只有亲自参与到生活的细节中来,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进而体会到其它人的不容易,责任心和同理心才能上来
家庭教育的结果!
一是多参与社会实践。从小就要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一定要转变“孩子还小,除了把学习搞好,其它什么事也不用参与”的错误观念。适合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区义工、做志愿者募捐筹款、寻求合适的岗位打工等等。在社会实践和与他人交往中能够逐渐建立起抗挫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二是多阅读经典书籍。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因为每部名著的背后,大多是一部苦难史。无论是中国的《红楼梦》、《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还是国外名著《茶花女》、《悲惨世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与这里面包括主人公在内众多人物的命运相比,我们面临的一些挫折可能是不值一提的。根据不同年龄段选取相应此类书籍引导推荐孩子阅读,一定能够对其有所启迪,帮助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三是鼓励多参加竞技竞赛活动。在体育竞赛活动中,胜负是常态,有时甚至很残酷,这对人的心理和意志都是很好的磨练。西方教育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很多世界名校申请也把体育特长作为重要参考。因为体育竞技活动除了增强体质外,可以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品格和个性,其中抗挫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了解更多深度教育理念请关注@乐雪居士
大家好,我是媛媛好奇心,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各种压力越来越大,不管大人小孩都是如此,如今小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越来越小了,一言不合就翻脸,一有困难立马放弃,那对于怎么改变这个情况呢?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鼓励。父母平时多多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心。多夸夸孩子,平时孩子不如意的时候,先不要责怪他们,问问原因,鼓励孩子,相信他们会做的更好更优秀,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开朗的心情,让他们知道困难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怕就会战胜它们,胜利永远属于我们的。
其次,教育。让孩子多看看有关于励志的书籍以及电影。比如《爱的教育》《叫我第一名》《风雨哈佛路》《荒岛余生》等等,让孩子心中有一个他们所崇拜的对象,不断给予他们鼓励自信,不断带领他们更好的前进。
再次,活动。父母可以给孩子多报一些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兴趣,学习更多的长处,和那里的同学一起多沟通交流,同伴一起能更好彼此了解,化解内心的不愉快压力。父母平时也可以带领孩子跑跑步,都说不开心压力大的时候只要运动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会把我们的不好情绪带走,况且运动后,我们更有信心去做我们觉得困难的事,有一种愈挫愈勇的坚定信念。
最后,榜样。父母平时不要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回家,一些抱怨让孩子听见,这样会让孩子认为有困难是可以抱怨的,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办法去解决,不要放弃,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努力一切的困难都会吓跑。讲一些现实生活的例子,让孩子更能好好理解,慢慢的孩子也会很好的成长起来。
总之呢,教育孩子的各种问题,父母要有耐心,耐心细心加以指导,不断鼓励陪伴,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更好。希望对你的回答有帮助,谢谢!
抗挫力指的是遇到挫折情景时候能够摆脱困扰,避免心里和行为失调的能力。一个人的抗挫力有一部分是与先天的遗传基因有关,有些人天生对外部环境的刺激表现很敏感,所以遇到挫折时应激反应就会很强。而有些人就会表现的很迟钝。当然,一个人的抗挫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去加以改变,下面视频里戴口罩的男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刚来时,一旦游戏失败就会把桌子拉开,要搞破坏,教具乱扔,还会使劲的吼叫,经过半年的学习已经完全没了之前的状况,相反很享受和大家一起游戏。
下面分享下我的做法:1:当挫折的情景境发生时,我们首先要去做的是接纳孩子因为挫折而产生的情绪。我知道你今天游戏失败了很难过,很不开心,我已经感觉到了。2:肯定他做过的努力。我发现你今天在游戏的时候非常的认真,一直在观察每一步怎么走。3:引导他去思考失败的原因。玩游戏有时候是靠运气的哦,你今天输了,可是你还记得上次你不是也赢了一局吗?有输就会有赢。4:分享类似的故事或者编个类似的故事加深记忆。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把握挫折的尺度。并不是说越难、越吃苦的事情,越能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并且每个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不同的,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孩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挫折判断和反应。那些比较乐观、积极、心理品质好的孩子能很快地走出困境,相反,那些悲观、消极的孩子可能会沉浸在挫折中,产生心理疾病。所以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教育。
不知道您说的抗挫能力差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建议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好。有时候或许是我们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而误会他门,也可能是我们给孩子贴上了成人的标签。
理解和引导是最重要的,习惯性的纠错会让孩子更容易“犯错”。
推荐书籍
大家好,我是空妈。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应该怎么培养?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挫折的的时候,都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正因为这样人才需要不断成长的。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们应该明白的是,首先要让孩子了解、认识到挫折,后面才能够涉及到抗挫、逆袭方面的培养。
我们很多家长在日常的教育中,也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所以时不时地会给孩子‘安排一些挑战’,想要锻炼ta们这方面的能力。
但很多人都搞错了方向,挫折教育如果分开来说,首先需要做的是教育,然后才是挫折。
我们大部分家长在给孩子‘安排’这类体验的时候,就像问题描述中那样,下棋把孩子赢了,想要让孩子从中‘体验’到挫折、挫败的滋味,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收到的效果是不会很理想的。
因为家长上来就开始‘打压’孩子,而不提前给孩子做好铺垫、教育工作的话,那么结果确实只能让孩子觉得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家长看来就是‘输不起’、抗挫折能力差的表现。
其实如果我们提前给孩子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让孩子明白下棋有输就有赢,应该用平常心对待,那么相信孩子在输棋之后的态度,肯定也会有所不同的。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家长首先要把‘教育’、‘引导’工作做在前面,而不是事后责备孩子,怎么这样输不起,这么小心眼儿,这样的言论不仅对孩子面对挫折时的表现,没有任何帮助,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我是空妈——育儿是个繁琐长远的事情,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看到这个问题我比较感兴趣,所以说几句吧
教育孩子是一项非常神圣的事情,我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是专家,所以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我只是发表一下我个人观点,因为我的孩子也是这个年龄,还在上幼儿园,所以现在还没设计到考试没考好,不过在上课时,有时候稍微落点课也会不高兴,玩游戏也是,不能输一输就不高兴,看来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是这样的。
我认为这个年龄的小孩子,给他讲哲理性的东西,几乎没有一个小朋友能听进去,到底该怎么办,我认为无论如何先让孩子感到爱,要让他时刻感觉到你的爱,这样才能和他正常的沟通,这样他时刻都会把自己的真实心理反馈给你,你要做的是把他错误的地方指出来,告诉他,这个时候别着急希望孩子给你道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只需要在他心中埋下一个这个事情是错的就可以了,就完成任务了,然后发现他的优点去夸他的优点,放大优点,不要把注意力一直放到错误上。切忌整天批评孩子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这一点我是非常肯定的。
再举个例子比如玩游戏,孩子输了就不开心,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其实我觉得有的时候是孩子不自信,为什么不自信,因为他对这个游戏不完全了解,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说孩子笨呀,输了就愿赌服输呀什么的,换个角度分析,问问孩子下一次想不想赢,或者分析一下下次怎么赢,把他从输的心情中脱离出来,和他一起分析刚刚为什么输,找出原因,下次让他赢一次,让他体会到战胜困难的乐趣。
就说这几句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给他挖坑,磨练他[呲牙]
小孩子的承受能力本来就比较差,我们总是以成人的要求去看待孩子。多给孩子讲一些别人越挫欲勇的小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其次,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也很重要。
抗挫能力差的表现: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哭闹。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一说就哭。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用哭来推卸责任。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怨天尤人。8、从不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抗挫能力差的原因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2、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家长在平时孩子碰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
3、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4、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让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测。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
5、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适当的引导同样尤为重要。只要成人正确成功地加以引导和肯定,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因为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应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6、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减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数,就要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如掌握与年龄相符的知识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会穿衣、系鞋带、叠被整理玩具等,如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他就会在集体活动中落后于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会做,反正我是落后的。除这些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失败后不悲观等。另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洗手、洗脸、穿衣、整理床铺等,很多能力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放过任何机会抓住教育,应随时教育,随时观察,抓住机会,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当幼儿进步后,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认可的神态,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7、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8、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在于没有自主性、依赖性强。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在于父母的包办代替,让孩子缺乏自信,能力低下,使孩子丧失了自我实践的机会。
孩子穿衣、穿鞋时,笨手笨脚,磨磨蹭蹭,父母过来很快就帮他穿好了;孩子小时候学着自己吃饭,可能弄得满桌子都是掉的饭菜,还是没有吃到嘴里多少,父母看着便不耐烦,于是亲自喂孩子吃饭。父母的做法看起来利索、痛快,但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养成了孩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
如果对孩子过度地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地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9、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他们抵抗挫折的勇气。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
正如古人所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和挫折最能锻炼人的品质与意志,它们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必然可以促进其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立自强。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即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及克服挫折的能力,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思想,要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从而战胜挫折。
10、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11、懂得关怀,及时疏导,正确理解挫折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对孩子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是信心的来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多么希望孩子能一切顺利,但是挫折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只好把它当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在受到挫折后,最需要父母的爱,因此,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足够的爱,更看重孩子的心灵,用温情去温暖孩子,对孩子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当孩子受到挫折又难以排解时,教师、家长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的态度,而应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因此,家长教会幼儿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变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家长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分析受挫原因,使幼儿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抖擞精神、重新再来。
12、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制定抗挫实施方案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
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听到的大多是赞扬声,因此常常自信满满,这时,家长不能一味地采用赏识教育,不断扩大孩子的优点而忽略孩子的缺点,要适时针对孩子的缺点设置一些挫折,有时需要打击一下能力较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增强幼儿的挫折抵抗力。在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面对能力少稍弱的孩子,我们应及时发现他们小小的优势,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于面对挫折。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13、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的错误非常在意。事实上,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孩子如果不犯错误,他就永远不可能长大。
当孩子犯错误或过失时,作为父母,千万不要着急、气恼,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甚至体罚孩子。
当孩子有过错时,其内心肯定会出现自责和冲突。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视。正面教育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入情入理,注意感情的沟通,千万不能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高明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感化→说服→感化”,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重视情感的沟通。比如,父母可以先夸奖孩子说:“你做得不错!”“你已经很努力了!”这就是前段的感化,因为这些语言对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然后父母再指出孩子失败的原因,让孩子不断进步,这是教育的目的。最后父母不要忘了鼓励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些,就能做得更好!”这样的正面教育就能使孩子自动地检讨失败的原因,减少下次犯错误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