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学生认为砖头只能用于盖房子,是什么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告诉你,砖头还可以拿来以德服人


我觉得小孩子心里第一反应是武器,但是说了的后果就八成被骂。所以只能盖楼呗,我觉得没毛病。


把精力集中于书本和常识,有多少孩见过活鸡活羊


现在的教育问题。说这是一,这就是一。


该,大人自食其果


先跟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01.包装盒上的“O”

曾经在美国内华达州,一桩奇特的诉讼案让很多人为之惊讶!事件过程是——

一个叫露丝的三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她的妈妈感到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露丝告诉妈妈说是幼儿园的薇拉小姐教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立即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露丝的想象力。

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以把“O”说成太阳、苹果、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在幼儿园教她认识“O“之后,露丝便失去了这种想象力。这位母亲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她的女儿精神伤残费1000美元。

诉状递交上去后,引起了整个州的轩然大波。幼儿园的人认为这位母亲一定是疯了,而其他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儿小题大做,就连她的律师都不赞成她的做法。

但三个月后,此案的结果出人意料——该幼儿园败诉,母亲胜诉!

02.《小王子》里的那幅图你还记得吗?——蛇吞象与帽子

小王子孩子式的眼光,不可思议的想象力,是很多成人所无法企及的。相信儿童一定比成人强大,因为他们敢于追寻如天方夜谭般的幻想、发现成人难以体悟的生命之真。

如果在中国,你大概不会因为这一件“小事”大费周章,反而会高兴“我孩子真棒!这么快就学会26个字母!”。起跑线教育,成为大多数家庭开启教育的第一步。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就给孩子规划各种学习方式,胎教、早教、幼教一应俱全。很多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事实是,由于父母、学校、老师对孩子原生态的创造力、想像力重视不够,致使孩子们的想像力在大人们的理智、规律和条框中逐渐枯竭了。

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东西可以都说是想象力造就的,电脑、飞机、高铁,无一不是想象力的产物。爱迪生就是因为拥有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才发明了电灯泡;牛顿就是因为拥有创新的意识,才发现了地心引力。我们想过地球是方的,圆的,异型的,所以才会有人不断探索证明得出最终的结果。或许我们的孩子想象力不够丰富,但绝对不可以剥夺他们想象的权利。

在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0-6)岁,我们要尽可能地发挥孩子的感官能动性,让孩子以他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学习,激发孩子的自我学习力,不必拘泥于细节,不必看重“别家孩子”,也不必担忧他们未来。

著名钢琴演奏家托萨曾告诫人们:“如果有一个满怀功利心的家长站在身后,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也难成大师。”

砖是砖,是修房子用的。和“O”是字母“O”,而不是其他的什么。这是孩子在后天逐渐受到的来自成人/社会等常态化观念的“强行认知”。一个圆圈在一个小孩子脑海中可能有千万种答案,一块砖也能有非常多的用途,所以请不要告诉他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那只是一个圆圈,那只是一块修房用的砖”。


是砖头的错吗


砖头第一作用就是建房子


只要没提砖头可以砍人,我就非常欣慰。


常识。约定俗成的观念会限制思维的发散,小孩子总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形成人们观念中固有的认知,其实对于小孩子的问题,不要简单地给出答案,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这很正常,常识的观念会限制思维的发散,小孩子总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形成人们观念中固有的认知,家长要善于引导。

创造力一般和想象力挂钩,所谓见多识广,多带孩子出去逛逛,和孩子多交流,增长见识就可以很好的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分享一个国外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故事的真实性也无法考察。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国外的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然后告诉孩子,这个读作“欧”,也就是英文里的字母。这件事情如果是发生在国内,家长可能还要夸奖孩子几句,孩子毕竟有收获,认识了一个英文字母,但是国外的母亲却投诉了这位老师,她的理由是老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和思维,这个圈还有可能代表鸡蛋,代表一个圆,代表数字零,而老师的教育,限制了孩子对问题的发散思维。

看完这个问题,有些人可能感觉这位家长有些小题大做,其实,中国小学生认为砖头只能用于盖房子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准确的说应该是教育的评价制度造成的。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对孩子的评价还是通过考试分数的高低,这是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是通过考试获取的,想要考取好成绩,你就必须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题目,因为老师那里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个唯一的标准答案,限制了中国孩子的思维。

这种唯一的标准答案,在理科方面还说的过去,即使你的步骤和老师的不同,最后的答案对了,相信也会得分的,但是在文科就不一样了,老师的答案是不能逾越的,和老师的答案不一致,那就是错误的,这种现象,在历史和政治学科方面尤其严重。

上过学的都知道,历史学科的考试,基本上都是考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事件的背景是什么,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是什么,影响是什么,一套下来,都是有标准的答案的,如果你不背诵老师事先给你设定的答案,考试的时候不按照老师给的标准答案来回到,那你就不得分。以前流传过一个日本的历史试题,真实性无法考证,他们的考试题目是,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如果有一天,日本因为与中国争夺资源而发生战争,你认为日本应该选择从哪里进攻?这样的题目,是不会有标准答案的,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这样的问题,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吗?

有人说日本的教育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在此,我们先不说适合不适合的问题,从中日两国获取诺贝尔奖的人数就能看出教育模式的优劣。

可以说,中国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变,中国想要出现更多的诺贝尔获奖者,是很难的。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变,想要让中国的孩子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觉得很难。

中国式的标准答案,正在越来越多的限制孩子的思维!


这个时候希望老师在提问题的时候可以更有想象力一下,比如:

1、问:小明家的房子被大风吹倒了,这时候小明爸爸拉来一车的砖头,那么砖头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答:盖房子。

2、问:李叔叔去野外郊游,突然走出来一只大灰狼,这时候李叔叔脚边有一块砖头,那么这块砖头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答:驱赶大灰狼。

3、问:王大叔是远近有名的武术家,他的练过很长时间的铁砂掌,手的力道特比大,今天他要给我们表演节目,他带着一块砖头过来了,这个砖头有什么用呢?

答:徒手劈砖头。

……

不要总是说现在的孩子没有想象力,孩子回答问题需要你给他一个情景和场合,砖头有什么用,1+1等于几,一张白纸有什么用都是一样的。在孩子没有形成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设想情景的时候,请为他们创造一些可以想象的空间,而不是去设定他们思考的局限。


我也没想出来还能干嘛?还能打架?[灵光一闪]


有种东西叫“标准答案”,老师改卷轻松,学生考试不出错,副作用就是限制想象力。


还可以煮着吃,前提你要有个好牙口


砖雕就是很高的艺术,但孩子没见过。


物尽其才,各得其所。

砖头用于建筑,难道不是最好的归宿吗?

一定要砖头砸人才开心?


层面上讲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要讲到为什么孩子只认为砖头用来修房子缺乏创新,可以多带小孩子出去看看,多阅历多见识,思维能力才有更乱的拓展


只针对你的提问回答砖头就是用来建东西的,再奇思妙想的设计,再伟大的建筑师,最终还是要最普通的材料,最平凡的工人建出来,往大了说你是想表达小孩子没想象力,但我想说的是想象力是靠钱累积的,有人会反驳说我庸俗,难道穷人没想象力吗?这还真没有,想象力不是说你画几张天马行空的画就表示你有,偏远地区的孩子现在刚刚解决吃饱饭的问题,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贫乏,他们靠什么去创造,他们的父辈,老师包括他们自己的最大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走出去,每天死命的读书哪有时间去考虑什么想象力,家境普通的孩子没看过画展,没听过音乐会,没去过博物馆,没出门旅游,请问他要怎样体会贝多芬,齐白石的艺术魅力,怎么体会汝窑的淡雅,珐琅的璀璨,怎么体会大海的壮阔,沙漠的苍凉,古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家长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带孩子出门去开阔眼见。所以不是孩子没想象力,是没有创造孩子发挥的空间,想象力是个奢侈的东西,除非你是有钱人或者是艺术世家能给孩子提供无限的空间,普通人还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学习工作稳中求进,为自己为国家做出努力。


原始地址:/yanjie/2791.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