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该怎么管?

孩子不听话,我用的是冷处理的方式去教育他。冷处理指的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在当场批评教育他,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合适的时间教育他,给他讲道理,这样小孩也会容易接受,并改正过来。

记得有一次,我带小孩去游乐园玩。刚去的时候我就和他约定玩一个小时就回家。但小孩一玩起来,玩得高兴的时候就会忘了时间,经我多次提醒都不听,一直玩到尽兴才肯回家。这个时候我不是当面去批评他,而是在相隔几天后,当儿子再提出相同的要求的时候,我那时才对他说“妈妈喜欢讲信用的孩子,讲信用的孩子才能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如果你做不到,爸爸妈妈以后也不会再带你出去玩了。”通过这样说道理,小孩也知道自己错了,并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一定会做一个讲信用的小孩,一定不会让爸爸妈妈失望的”。我听了儿子的话以后,欣慰的笑了。

以上这件事,我就是通过冷处理的方法来处理,既教育了小孩,也让小孩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且能够把错误改正过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谢谢邀请!

其实孩子不是不听话,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来到世间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而这种白纸是由我们慢慢涂鸦上去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的人事物增多了,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他会有情绪流露出来,喜怒哀乐。作为父母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应该接受孩子的情绪,然后指引他该怎么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会有叛逆期,幼儿时期和少年时期。

我家孩子在去年4-5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幼儿时期的叛逆期。因为生了二宝对他的关注度少了,他觉得可能我不够爱他关心他了,他就经常生气跟我对着干,他一直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突然这样我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觉得他不听话了,就开始骂他,有时候还出手打他,他就跟我吵,我觉得这不是我的孩子了。直到有一天他跟我说我不要妈妈了,我要离开这里了。我才发现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的问题,我忽略他的情绪了。后面我跟他道歉跟他谈心,之后我都是对他关心多一点,经常跟他聊天用他小孩的思维去跟他聊,慢慢的我家那个听话的孩子又回来了。

少年期的叛逆比幼儿期的难搞,因为少年期他们已经有自己的完成思维能力了,而且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就不愿意听父母话了。我少年时期也是有过叛逆的,我也一直是个乖孩子,但是那时候不懂为什么就是要跟爸妈对着干,他们不让我做的我偏做,因为我是由老人带大的,我觉得父母也是不关心我所以我就老是跟我爸妈对着干,直到闹得很僵的时候看到我妈妈那绝望的表情的时候我才清醒发现他们不是不关心不爱我,她有太多的无奈,而且他们不善于表达。

所以我认为不是孩子不听话,只要父母特别是妈妈用点心去了解孩子,关爱一下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就不会不听话。还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教孩子学会感恩,不要太宠孩子,会感恩的孩子不会不听话的。

这是我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到你。




1.管教的意义

管教孩子,也如大海航行,是要有目标的。首先成人知道管教孩子的意义。

那就是,让孩子逐渐学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管理自己的技能、塑造品格。不要纠缠于谁对谁错,故意彰显成人的权威。当成人放弃对权威的刻意追求,主动营造尊重、民主的关系,孩子才可能发展出真正的自律。互相尊重并不是一切让孩子说了算,而是在没有健康、他人利益、公共利益不被伤害的情况下,与孩子共同协商。成人始终保持主导地位。

2.孩子服从规则的行为怎样发展出来的。让我们先来了解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也像走路一样,是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受孩子先天秉性、成人的照看、心智的发展规律影响的。

孩子在学前阶段,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能站在别人的观点去考虑问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限制他们不能完全的按照成人的要求做出适当的行为,他们也不能进行推理,从这个场景中的规则是这样的推理出在另一个场景也应该遵守这样的规则。他们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孩子们经常会忘记规则的内容,忘记规则与自己有关。

刚开始,在婴儿阶段,孩子不可能听从任何规则。他只做他想做的事情,例如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只有成人把杯子拿走,他才能够不去拿那个杯子。

而再大一点,孩子对规则的遵守会进入另一种的状态,她会进入到对规则的认同阶段:她会依据外部的表扬,或者担心惩罚,而采取行为对策。这也是一种受外部控制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因为对成人的亲近崇拜而模仿、遵从。也是根据别人的反应做出自己的行为。

而到了小学阶段孩子才逐渐发展到根据自己的信念,主动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是将规则内化的过程,这个时候他们会追求平等,公正,自律,显然在幼儿阶段孩子很难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准的。

.3.怎样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调节能力呢?

成人具有尊重孩子、坚守原则的能力。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孩子信任,依恋成人。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让孩子与成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就是关系对了,事儿就对了。接纳孩子的不成熟和一些错误的行为。也就是,能够理解孩子,他们还很幼稚,对有很多事情是不理解的,做出错误的行为是很正常的,孩子有权利犯错误并且成人相信孩子是能够在成人的教育下一点一点改正的,也相信孩子们是愿意与成人保持良好关系的。只有对孩子,真正的理解,接纳和关爱,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从内心主动配合,成人提出的要求。

成人时刻检阅自己的情绪、语言、规则对孩子来说是否合理。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成人少用抱怨指责的语言。多理解、叙述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发泄。

温和而坚定。

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生气,说明孩子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得更好,并耐心的指导,不断的给予反馈,纠正办在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要让孩子得到,我是被爱的,尽管我犯错误,但成人依然是爱我的,我仅仅是做错了而已。如果成人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是愿意,为了得到成人的认可,而努力和成人配合的。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

成人多与孩子,用语言沟通。发展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孩子和自己说话的能力,是调节自己行为的一个重要能力,他对他人的语言的理解的能力是基础。多给孩子看一些绘本,让孩子观察绘本中,人物的情绪,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来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想法,在与孩子共读绘本的时候,做一些类似这样的提问。书上的宝宝,心情怎么样?从哪里能看出来?再如果你是那个宝宝你会怎么样?如果你是妈妈,你想对宝宝说些什么呢??引导孩子。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但3~6岁的孩子,学前儿童是很难理解别人的观点的。通过具体行,这样的绘本影视作品会,给孩子提供这些方面的发展的机会。

营造积极的外界支持

多带孩子进入给他们积极反馈的幼儿园、家人、其他社交场所。及时处理外部的消极反馈。




又有人把听话作为问题提出来,说过很多次了,孩子不是机器,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思想,别动不动就说不听话。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对世界的各种认知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充满更多好奇和探索,和父母亲意见不同,这很正常。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是否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而不是一来就指责不听话,好像必须听话才行。




有很多妈妈会比较发愁,“宝宝老是不听话,说了不听,只好强制。”结果孩子往往是面服心不服,甚至产生叛逆心理。孩子不听话,如果父母只是说教、责骂,那么代价就是破坏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产生反叛、消极抵抗等负面心理。那么有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呢?我们从孩子心理角度出发,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做很多他平时不太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收拾玩具

孩子往往玩了一天之后,满地丢的都是玩具,根本不爱收拾。这时,你可以跟宝宝玩游戏的方式来说:“宝宝,我们来比赛,妈妈唱一首儿歌,看你能否在一首歌的时间内把玩具收拾完。”或者“宝宝,我们一起来比赛投篮,一人一个篮子,看谁先把篮子装满。”等等。

打针吃药

对于怕打针吃药的宝宝,可以平时在家里陪他玩“医生打针”的过家家游戏,用不带针头的模拟注射器,和糖豆之类的“药片”,打针吃药完给宝宝一个他喜欢的英雄角色称号,比如“勇敢的冰雪女王”、“勇敢的小黄人”等等,可以再讲讲冰雪女王是如何克服困难拯救王国的来鼓励宝宝,等到真正去打针的时候,就如法炮制,说今天我们玩“打针”游戏,宝宝要做真正勇敢的“冰雪女王”哦~

抢玩具

宝宝们看到喜欢的玩具,会发生抢玩具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跟宝宝玩“小老板”的游戏,让宝宝假装自己是“玩具店老板”,今天要把玩具卖给另一个宝宝,但是每次只卖半个小时,另一个宝宝要用玩具或其他东西来换。如果是宝宝想玩其他宝宝的玩具,也如法炮制,要用玩具去交换半个小时等。

牙线

刚刚学会刷牙的宝贝,医生建议用牙线,这时可以每天晚上陪宝宝玩「去看牙医」的游戏,妈妈扮牙医,宝宝扮看牙医的病人,医生给病人用牙线。玩了好几个月,孩子的习惯养成了,后来慢慢就不需要玩游戏了,他们自己在刷牙之后会要求:「妈妈,该用牙线了。」

安全座椅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会给宝宝用儿童安全座椅,这样可以在开车的时候,最大限度保证宝宝的安全。但是绑安全带常常容易引起活泼好动的宝宝的排斥。这时不妨换一种做法,和他说,现在我们要开车了,大司机已经系好安全带,小司机请马上系好安全带开车啦,然后可以让宝宝假扮司机,在路上还可以问宝宝,小司机我们到哪里了,小司机下一站到哪里了等等。

很多时候宝宝不愿做一些事是因为没有乐趣,而被父母强制去做又觉得受到束缚,心里会更加排斥,这时如果把他不喜欢做的事变成有趣的游戏,就能调动起他的兴趣,慢慢地养成习惯以后,他就会自己主动去做。妈妈们可以大开脑洞,构思宝宝喜欢的游戏,让宝宝在游戏中开开心心地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起吵闹责骂,在哭闹声中无奈、生气地强制执行的效果是不是好很多呢?

分享一个我家宝宝识字的经历了,宝宝今年3岁了,开始让他识字,认字。之前都是从淘宝购买一些带图的卡片和书本让他认识,不过效果不明显,花费大量时间,还容易损坏,而且宝宝什么都想往嘴里塞,有些比较小的拼图什么的,就怕宝宝吃了。

然后我下载了好多软件让宝宝学习,一开始是不错,但是呢用到后面都要收费,价格还不便宜,顿时有种坑爹的感觉。

后来发现了一款APP【猫小帅识字】,真心推荐大家使用,里面有很多的冒险故事,我家宝宝特别喜欢听,平常特别好动的他,一看这个就安静的听故事。各种游戏关卡让宝宝重复学习汉字内容,加深记忆,让我这个陪宝宝玩的麻麻都觉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简单,宝宝自己都能独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这款软件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

而且我们家乡口音特别重,就怕宝宝跟着学以后改不了,要是上学了带有这种浓厚的口音,肯定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宝宝现在特别爱学习,每天下班都缠着我给跟他互动,陪他一起玩里面的游戏,不仅学的快,还让我这做麻麻的人也轻松了很多。




生活中我们到底如何说如何做,孩子才会听才会配合呢?

1把“不要做”变成“要做”

当看到孩子乱扔东西,我们会说,不要乱扔;孩子在墙上乱写乱画,我们会说,别画了;孩子伸手打父母,我们说,别打我。当我们去说“不要”的时候,会勾起孩子更想要去做的兴趣,因为他们想知道,如果我做了,会怎样。

我们可以在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的时候,再加上具体要做的另外一件事就可以。比如,不要乱扔食物,不想吃这个,你可以尝尝酸奶,怎么样。“不要在马路上乱跑”,我们去走人行横道怎么样?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有了具体要求,他们会愿意去尝试我们的建议。把“不要做”变成“要做”,能引导孩子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场合做恰当的事情。仅仅告诉孩子,你不要他做什么,他会感到迷惑。不如直接告诉他,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

2让孩子做选择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发现他们说“不”的频率越来越高。“不”是他们最简单直接表达和显示控制力的方式,他可以用“不”来表达自己的喜好,来影响身边所发生的事。

很多时候,甚至你还没来得及提出要求,孩子已经知道你需要他如何去做,但是当你提出要求让他去做这些事,只会引起他的抵触情绪。

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选择,确保这个选择能够让孩子参与进来,他的需求能得到尊重很满足。

比如你告诉孩子该穿衣服了。通常我们会为孩子准备好衣服,催促孩子去穿衣服。如果转变方式,去询问孩子:你来选衣服,还是我帮你选衣服?或者,你想穿运动服,还是衬衣?孩子参与了选择,会有主动权,还有了目的,最终决定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穿衣服。这就是他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去执行。

家长可以列举一些平时令你的日常任务,并想出一些简单直观的执行方式给孩子选择,记录下来,在与孩子日常互动中灵活运用。

3表扬孩子是有效的方法

表扬孩子是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极好方法。注意到孩子身上优秀的行为和品质,通过表扬孩子的优秀来强化这些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

表扬孩子首先是表扬孩子的根据是什么;然后孩子是如何做的;最后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好的品质,提出具体化的表扬。

比如孩子今天吃饭没有挑食,具体行为是吃饭的时候把平时最不爱吃的胡萝卜吃了很多。及时表扬孩子今天吃了那么多有营养的食物,明天一早一定会长高,营养均衡的小孩,会变漂亮。赞扬孩子的时候要表现出极大的赞赏和兴趣,尤其是对于他做出来正确的行为,提出具体化的表扬,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

作为家长可能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不好的行为上,而忽略到孩子的每一次努力。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有进步的机会。多了解孩子好的一面,在任何时候给予他有效的表扬。当孩子听到你或者他人对他的表扬,孩子会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会获得认同感和自信。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孩子才会更好地配合你,变得更快乐,积极,健康。




当遇到孩子不听话时,发生特殊情况(吵闹纠结厉害)要观察分析当时的情况。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先特别处理一下(冷静、不发火或转换孩子的注意力)再询问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孩子对此事的情绪是怎样的?应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询问事情发生的经过;了解事情的矛盾所在;与孩子一起分别角色转换(假如是孩子错了,孩子又不认错就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转换)重演事情发生的经过,让孩子感受一下对方的处境,知道是自己的错。如果是别人的错也跟孩子说:人无完人,是人都会犯错的,你原谅了别人就是宽容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赞美。也会让别人知道自己错了而与你交朋友。

如果是孩子不讲理无理取闹,(在外提要求买不需要的东西不满足就发脾气)那么事前要跟他讲清外出的规则,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也就是说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告诉孩子要遵守规则。只有遵守社会和家里的规则一切都好办的。孩子还是要好言相告,他会听话的,不能与之对着干,把矛盾激发就给我们大人出难题了。




家长期望孩子说了就听,其实是希望孩子服从自己。

听话应该有两个含义:你听我的,我听你的。

往往彼此倾听得出的结果执行力更好。

“我以前凶吧,态度不好,他不听我理解,可是现在我好好说了,他还是不听。”这是家长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长会走进一个误区,是什么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说,那么一定能到达我的目的:“让你好好听我的话。”

家长的目的就是要:你听我的。

这个想法有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间如果这么要求对方:你要听我的,显然会有矛盾,那么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迟早会出现矛盾,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矛盾会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比如在睡觉和吃饭这件事上,大人的期望是,我一叫,你就得赶紧行动,说吃饭了,你就要赶紧把玩具放下,去洗手;说睡觉了,你就得收拾好玩具,赶紧上床躺下;

那么孩子的想法呢?我还没玩够呢,等我玩够了再说啊

所以家长的期望和现实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来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

(2)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一而再而三地尝试

比如说,商场里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贵,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对商品的价格和材质没有概念,他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他也没有办法以预判形式是什么样。他没有我们大人的社会概念,比如说碰坏了要赔,赔还要不少钱,而且这个钱赔出去没有回报,是冤枉钱,这些孩子统统没有概念;即使家长跟他说:“不要碰哦,坏了妈妈要陪的”这样的话,他也只是听,对他来说,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商品呈现出来的漂亮的样子或者功能在实际地吸引他,让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没法听大人的“离得远远的”

给大人的感受就是,这孩子越说越做,不听话

(3)这是孩子一个个性化过程,对说“不”的产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时候孩子说“不”或者反抗家长的时候,家长的激烈反应,让孩子体会到“不”这个词真的很有力量,那么大的孩子很享受这样的力量感。

比如说今天是规定的穿校服上学的日子,孩子说“我不想穿校服”。家长就着急了,“今天是规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么?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长就哒哒哒,一顿讲道理,目的是要说服孩子,给孩子的感觉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觉到我只要说“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鸡飞狗跳,这个很有意思,所以他会常常来刺探一下大人

给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怎么就说不听呢,真不听话

(4)孩子对“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样

比如说,过马路,大人认为过马路就是快步走,谨慎前行,注意前后左右的行人啊,拐弯的车辆啊,总而言之要小心地尽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听到大人说过马路不要跑,他拉着你的手,一蹦一跳,因为红灯变绿了,大家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让人兴奋啊,我是其中一个很让人开心啊,刚才停着等,现在齐步走,这个很让人激动啊,所以他的动作完全表现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没法理解那些个危险和紧张。

那么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真是越是危险,他就越做危险动作,真是不会听话的熊孩子

(5)大人不倾听孩子

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孩子说:“妈妈,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觉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头、玩具或者水桶顶上头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创意,通常家长们没有感受到危险,或者正在忙着的时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烦“唉呀,正忙着呢,没看到吗”于是这样的反应也给孩子做了个榜样,他也学到了,下一次,他也会这样对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饭啦,睡觉啦

这个时候家长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示范,他只感受到当下孩子的行为:怎么叫都不听,真是不听话哦。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审视自己的行为

每次孩子来找我们的时候,你觉察一下自己的行为,你有没有在认真地听孩子说话,你有没有敷衍孩子,有没有给孩子做“不听话”的榜样?

这个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当孩子叫你们或者跟你们说什么事的时候,你的回应方式是什么,记录下来

然后从现在开始,可以很认真地回应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里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关掉,然后蹲下来,看看孩子是什么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可以跟孩子说:“我听到你叫我啦,我现在正在炒菜,吃完饭我们一起玩,好吗?”或者你们可以约个时间,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一起交流的,让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个时间去,这个固定时间称之为特殊时光。

(2)给孩子权力和选择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条纱裙子上学,可是天很冷;可以让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门口试一试,让她自己决定要不要穿;可以这么说:“今天天气比较冷,妈妈打算要穿绒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纱裙子的话,可能会冷,也可能不会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楼下走一走,再来决定穿不穿,好吗?”

当然也可以根据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给孩子有限的选择:“你打算在裙子里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呢,这个由你决定”——当然我们说这个有限选择给出的选项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刚才那个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给出来做为选项,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为选项来提供。

(3)倾听,进入孩子的内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个电饭煲,可以抱着他在安全的范围内,去看一看你是怎样把米和水放进去的,是怎样按键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让他按正确的键。让他体会参与的快乐

等饭好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去开一下锅盖,在安全的距离体会一下那个热度,孩子体验过了之后不会轻易去碰热气腾腾的东西。

或者是孩子睡觉前怎么也舍不得玩具,还想玩,可以跟他说:“嗯,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为止,现在是睡觉时间,是你自己收玩具还是妈妈和你一起收?”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让他觉得被关注到。

(4)运用幽默

比如说洗了澡,不及时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围起来,孩子通常很喜欢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他会很享受光鲁鲁在被子里的感觉。这个时候你还可以跟孩子玩游戏,拿着他的衣服说:“啧,这件衣服是谁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时间

通常我们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让孩子受打扰,就是在他看书,玩玩具的时候不让他在那个场景中被打断。如果刚好到吃饭时间了,怎么办呢?提前一点知会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心理预期,不要让他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

可以这样说:“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你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过来?”

也可以说:“还有五分钟就要吃饭啦,你可以准备一下吗?需不需要小闹钟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么按个小闹钟,孩子可以听到闹铃响之后按计划行事。




孩子为什么要针尖对麦芒似地跟父母对着干呢?很多人可能都会把问题归咎到孩子的身上,给他扣上“不听话”的帽子,贴上“任性”的标签,但是实际上,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成人的错。长期这样管教孩子,我们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听话一些,相反,还会让他变得更加任性,更加“不听话”,持续地通过这种方式来跟父母对抗,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些孩子,由于学习不好,所以家长、老师、同学见了都很头疼,这给孩子们造成了许许多多的压力,个性强的孩子,常常破罐子破摔;而生性内向的孩子,会更加自卑。因此,建议各位朋友一定要有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全面地评定孩子,孩子一时表现不佳,不代表以后不行。

2、多亲近孩子

对待学习成绩一时不很理想的孩子,千万不能歧视他,一定要去鼓励他;要让孩子从父母、老师的关爱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习的快乐;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热爱人生的优秀品质,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多给孩子机会

只要孩子一旦和你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就会相信你、尊重你。因此,你就要抓住一些契机让孩子得到锻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让孩子做一些他拿手的事情,或者让孩子回答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克服心理障碍,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4、多赏识孩子

只要孩子有点滴的进步,你就要肯定孩子的成绩,多表扬,使他有成就感,增强信心。同时,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非常优秀的孩子比,以免挫伤他的积极性;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相信他一定能行,能够成才。




孩子不听话,首先恭喜你:你家宝贝长大啦,开始拥有自己的想法了。

我们中国很大一部分家长,也包括曾经的我自己,把听话当作好孩子的标准之一。表扬孩子时也常说,你真听话。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我说的,孩子一定要听从。突然有一天,孩子不顺从了。瞬时觉得天塌下来一样,孩子怎么变坏了,不听话了。细想一下,是这样子的吗?我们扛着为孩子好的旗帜,从自己角度出发,很少去想这是孩子想要的吗?孩子不听话,我们在担心焦虑之余,更多的是不是一种家长说一不二的权威得到挑战的羞怒感?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有主见有担当的堂堂正正的人,孩子这根小树苗总要长成参天大树,孩子的成长就从不听话开始⋯⋯




孩子不听话,我都会耐心教育!

因为我觉得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慢慢的教他规则,而不是拳打脚踢的告诉他什么是对错!

在管教过程中,亲身体会小宝奶奶和爸爸打小宝,大声吼小宝,发现越这样越无用,孩子的逆反心里越严重。

而我的教育方法,以说教为主,第一次出现问题,我会摆事实告诉这样做不好,得到他的认同,然后告诉他下次怎么做会更好!

如:儿子早上起来总看电视,上学会晚点,他还想让我送他上学,我会直接告诉他:我很愿意送他上学,但是现在晚点了,我要上班不能送他上学,如果他能明天不看电视,早点起床出门,我们就可以一起上学。

第二天,我会提醒他要不要我陪上学,他立刻表示要一起上学,我告诉他别看电视,要不晚了就不能送他一起上学,然后他就特别快的穿衣服洗脸上学。

上学路上我还会表扬他真快,他自己主动就是说:妈妈,我以后不看电视,你能天天送我上学吗?我立刻说:拥抱表扬一下儿子,妈妈以后可以每天送你上学。

所以对孩子耐心,效果最好!




孩子犯错怎么管




原始地址:/yanjie/5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