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独自解决困难,是一件融合了孩子性格、素养、能力培养的多维论题。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是影响他们面对问题采取措施的重要前提。是否能够认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孩子从幼儿期,受父母和周围的大人言语行为影响,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三观是否符合社会期许,是孩子们面对问题时的行为动力。孩子面对困难时,家长需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横加干涉;在孩子面对困难气馁和求助时,家长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教会孩子分析解决,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1、性格培养: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教会孩子肯定自己,鼓励孩子超越自己。培养孩子敢于吃苦,敢于挑战的精神,建立正确的三观;
2、素养培养:帮助孩子明白合作和互助的必要,让孩子懂得礼仪和专注的优势。面向社会对孩子的培养和培训都是功利的,要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社会需求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共通点,让她们能从自己克服困难的行为中感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认同的快乐感;
3、能力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不盲从的能力,逐步掌握必要的生活、生存技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敏锐的判断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
有些事情孩子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大人最好别掺和,如果过分去替孩子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自助能力,以后等孩子大了,在谁会上是没有判断是非,动不动就问父母亲戚朋友,没有主见,很难成事!
让他从小懂得,要拥有,就得有付出!而不是过份的宠着,社会是残酷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不可能一辈子为孩子保驾护航,孩子总有自己面对困难的那一天,所以要培养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能力。
1.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问题
试图了解更多的信息,可能孩子会讲出更多,你就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2.接着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
换位思考一下,小孩子的想法一般都比较单纯,多尝试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3.引导思考解决的办法
父母不要先麻烦或者直接帮孩子解决,我们要锻炼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引导他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4.最后让孩子思考解决办法的后果
让孩子思考解决方法的后果,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孩子可能会提出一两个方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一分析。
更多早教育儿资讯,请关注“小评果快乐育儿”。
分享一个宝宝学习汉字的经验。待宝宝三四岁时,父母可以用手机下载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来教宝宝认字。宝宝本身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所以用手机软件教,他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软件的课程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举例说明吧。比方说早上按时起床,首先,晚上睡觉前要对孩子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早上一定能按时起床,对吧?”。然后你要给他定个闹钟,可以提前十几分钟。不到最后时间,你千万别去叫他。让闹钟去叫他。他起来后要说:“宝贝真的长大了,能按时起床了”。用不了几天,他一定能按时起床。不信你试试。
引导孩孑独立解决困难的方法有哪些?
谢邀!
遇到什么困难首先引导孩孑充分了解这种困难的难点在哪里,辟如:今天下了点小雨,小孩孑就不想一个人到学校去读书,非要爸爸妈妈用车子送。你就要给他讲清道理,现在虽然条件好了,有车孑可以送你,但是你要从小养成成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做个好学生,做个有出息的好孩孑,这对于你以后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小孩孑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不能他一提什么要求你就完全答应他,根据实际情况小孩子确实有困难办不到的事情,大人要和他一起面对,也不要训斥,让他说出真活,然后进行引导,帮助他提高克服困难的决心。
最重要的一步是要相信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才能放手让孩子做事!家长多引导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到18岁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就是成功。关键是学会放手,放手,放手!
孩子需要慢慢的培养
针对孩子目前的年龄阶段,适当锻炼他做一些努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孩子太小就先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训练),并对他的结果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
比如,我家娃4岁了,他现在吃完饭(他吃饭最慢,有时就剩他一个人)后我要求他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到厨房洗碗台上,他现在的餐具已经是瓷的了,他刚开始有点担心害怕,在我坚持吃饭最晚的要自己收拾的原则下,并给予他相信能做到的鼓励,他自已就做到了,端得碗盘战战兢兢的,事后再给他表扬下,让他继续保持。
再比如,自己叠衣服,他刚开始把这个当游戏乱叠一气,但是我会用激将法让他看到,要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可是很厉害的,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做到的,激发他的求胜欲,他会努力做到完美的。
如果孩子能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那以后他在面对困难时,也会倾向于自己想办法解决。家长在引导时,尽量教他解决问题的一些思维能力,有什么问题,难处在哪里,想什么办法能解决,如果真得有困难或者自己真得做不到,那就有没有外援方案,这种思路很有必要向孩子传达。
引导独立解决困难的三个要点
一、适合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
很多家长会盲目地去刻意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譬如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报道,说一个父亲为锻炼孩子,带着孩子去游泳,结果连自己都被困在了大河中央的漩涡中。幸好在父子两精疲力尽时被救了。孩子经历了这样的“锻炼”,很可能不紧没有得到能力的锻炼,反而可能因为这次恐怖的经历体验,会变胆子更小。
科学研究发现,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自动地出现对某些事物的自主探索的兴趣。譬如三岁左右的孩子,会非常有兴趣地模仿大人的日常行为,于是抢着要去做一些事情,如扫地等。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称孩子这样一种出现回去主动尝试探索某些事物的阶段为最近发展区,通俗的理解就是,孩子即将出现某些方面的能力萌芽。
正确地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恰当时机,就是在某种能力即将萌芽的时候,即孩子的心智发展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时候。
过早地去锻炼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是拔苗助长的行为。不仅不能有效地锻炼到孩子的能力,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丧失兴趣,再严重可能就是厌倦甚至排斥,如果像前面说到的那位游泳的父亲那样做得极端的话,很可能在孩子心中种下恐惧的阴影。
二、为孩子提供充分的自由探索的空间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急于让孩子学会一些东西,不停地教孩子要这样做要那样做,把教育变成了一个讲道理、灌输和替代的过程,甚至变成了一个与孩子进行情绪对抗的过程。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遵从自己的天赋,自由地深入地探索事物的能力。而且,儿童处于这种依从天赋自由探索*的状态下,学习和成长是最有效率的。所以,最有效率引导孩子锻炼能力的方式是,给孩子提供充分自由探索的环境和相应的条件后,家长或老师要做的就是陪伴、鼓励、支持孩子去自由探索,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方式,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急于去指导、干预孩子,更不可替代孩子,必要时做一些示范,最好是能让自己进入到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去探索。
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分享
孩子能力的成长,其基础是亲身的体验。但仅仅只是体验,习得的能力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不易上升到规律的归纳与总结层面。而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语言,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分享的体会和想法,会促进孩子对所观察、所经历、所体验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如此便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孩子思维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引导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尊重、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人特点。不能简单地听取一些缺乏科学原理的指导建议或个人经验,甚至是按照个人的没有科学基础的观点去进行。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在我“温室”里成长,遇到一点问题或者困难家人都帮忙解决,从而小孩就习惯了遇到什么事就第一时间叫大人来帮忙。那怎么才能让孩子肚子解决困难呢?
1.先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问题,先引导孩子认识问题所在。
如果一发生什么困难,即使很小问题,爸妈可能会没耐心教导那么多,直接自己去处理就好了,觉得这样更省时间。但是这样久而久之造成孩子不独立,小问题都无法解决。所以,每当遇到困难,即使很小,爸妈都要耐心教导孩子认识问题在哪里,只有认识问题所在,才能慢慢引导他怎么去解决。多引导孩子讲更多,这样他也会自己去思考。
2.尝试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
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免不了会抢玩具玩,抢来抢去的,孩子可能会哭,硬要抢回来。这时候,可以问下他:为什么要抢玩具?或许他会说因为玩具被抢了很生气,不想自己的东西被抢走。那么,爸妈要先理解他心情,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玩具被抢了肯定不开心,但是你抢回来了,小朋友他会是什么感受呢。”这时候孩子就会思考,也会觉得其他小朋友也会一样不高兴。
3.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思考解决办法的后果
怎么引导?接着,妈妈可以说“怎么才能做到让你们两个人都开心呢”孩子可能会提出一两个方法,“我可以请他先给我玩。”“这样的话又可能会发生什么呢?”“他会拒绝。”“那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我可以说服他,每个人轮流玩这个玩具多长时间,或者等他玩久了,我可以拿其他引起他注意的玩具跟他玩,来换他手里的玩具。”“这个主意不错,很棒,你愿意试一下吗?”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孩子想的办法可能不好,但千万不要立刻否定,而是要委婉地告诉他们或者引导他们可以想其他不同的办法。
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尝试着让孩子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大人都去帮忙“扑火”,重点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去思考,再去处理解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独立去解决困难,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和结果。
世界经济论坛今年发布了“2020年人才市场最看重的10项技能”,就把“ComplexProblSolving(解决复杂问题)”放在了第一位。
解决困难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从出生,我们就面临人生的第一大困难,很多婴儿没有闯过这一关,便夭折了。困难随时降临,也无时无处不伴随着我们。可以确定地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解决困难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出生不费力,采取剖腹产,医生帮着拉出来;平时爷爷奶奶疼着、爸爸妈妈惯着,稍不顺心,只要一哭,万事有人帮;上学了,依然有家人帮忙排除万难。于是,孩子们只有把学习成绩的偶尔不理想当成了困难。可以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困难?更不知道该如何独自解决困难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分以下几步走:
第一步——认识困难。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困难,“顺境”、“逆境”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要让孩子在顺境时注意培养乐观的态度;在逆境时不忘培养坚韧的毅力。把“顺境”和“逆境”当做人成长的历练场,用对待“顺境”时的平常心去对待“逆境”,珍惜“逆境”给自己带来的积极能量。孩子只有认识困难以后,才不会被困难吓退,才能直面困难,“知难而上”。
第二步——分解困难。在孩子成长中,小到一道数学题,大到学业职业事业婚姻等等,都会存在困难的身影。这个时候教会孩子把困难的组成因素一一列出来,审视困难的组成因子,在心理上就会“化解”困难带给孩子的心理压迫。比如:孩子觉得写作文太难了,对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也不高。家长这时候就需要帮孩子一起分析作文写不好的原因有哪些?是积累词语不够?还是阅读量太少?又或者是缺少写作技巧?……让孩子在面对一个困难时学会一个字“分”。就是把困难这座大山分解成很多小石块,然后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块一块搬走,那困难也就不再是困难了。
第三步——做做做做。这一步要求我们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行动、行动、再行动。都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头到脚的距离”,也就是说,在“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难,但我们作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就要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一直走下去,就会走出困境;一直坚持下去,就会“化困境为顺境”,让孩子确信走在自己亲手打倒的“困难”铺就的路上,才会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以上三点是我个人对引导孩子独自解决困难的方法。认识困难,需要慧眼;分解困难,需要慧心;而做做做做,则需要行动!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慧眼、慧心和执行能力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