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首先你要尊重孩子本身的性格,孩子都是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稍微内向和羞涩一些,不影响他正常的交往,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不需要纠正。
当孩子面对陌生场合,有一种很手足无措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孩子通过一些练习来克服他的心理障碍。从而让他能够实现正常的交往。
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其实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类的练习,让孩子逐步的放开,拥有正常的交往和收获友情。
可以从和同龄人尝试交朋友开始。大部分小孩子,都希望和别人交朋友,只是他不知道怎么样,第一不跟陌生人打招呼,如果在小区附近有这种经常聚集小朋友的玩耍的场所,家长可以带着他走向一个同龄的小朋友,替他做自我介绍,并且说出打招呼的语言,这样就是一个成功的榜样,当他看到这次真的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这样,下次你可以鼓励他,去尝试用这种方式去认识新的小朋友。
如果孩子不愿意跟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可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打招呼练习)家里的大人和孩子一起围坐在沙发或者桌子的旁边,以游戏的形式让他去找其中一个大人,并告诉他游戏的要求是,要说出一句自我介绍的话,并且说出一句我想要和你做什么游戏的,这样一个要求。完成了这两点就交到了新的朋友,那就和这个大人交换位置,有几个大人找到下一个想要玩耍的人,同样要说出这样的两句话,以此类推。经常做出这样的练习,一个星期左右,他会习惯性的遇到新的小朋友就会这样打招呼了。
不断的收获新的友情,这样他就会不再胆怯,去陌生的环境认识陌生的人。
希望上面的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我是牛仔妈妈,关注我,我们一起用各种各样的小技巧科学育儿,如果你有更多的具体的问题私信我,一起讨论吧。
孩子害羞,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自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体现在如下:
1.是不是老是把孩子放在封闭的环境里,孩子接触的人少,性格就会越来越内向,有条件多带孩子出去走走,鼓励小孩都和别人打招呼。
2.是不是老是批评小孩,很多家长老是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比,一旦没有别人好,就会指责你怎么不如别人好,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哪儿都不如别人,自信没了,害羞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3.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孩子小的时候,有了进步不要忘记表扬他,要树立孩子的信心,让他觉得自己能行。
如上是我的意见,可以共勉。以前我们家也很害羞,现在是自信十足的小朋友。
谢谢邀请!
首先,我想纠正一点提问中的偏差,孩子害羞并不是习惯问题。无论是有点儿害羞还是过分害羞,这个都和习惯没多大联系。害羞是个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的心理反应,提问的作者,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害羞的时候?害羞不是问题,很多情况下害羞也不需要纠正,害羞就害羞,没什么影响。当然,害羞多一些也不是养成了害羞的习惯,有些人天生比较容易害羞,那和气质类型有关,和神经反应的特点有关,或者说和个性有关。有些人敏感柔弱而不善言表,看起来就容易害羞。这仅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个小小差异而已。
下面,我回到问题本身。家长觉得孩子过分害羞,希望帮助孩子更大方自然一些,这是大多数人的期待,多数人认为大方勇敢是适应能力好的表现。想帮助孩子变得更有勇气和积极需要一些方法干预,更需要先对孩子害羞的表现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
孩子怎样的表现算作过分害羞了呢?如果有个小宝宝躲在妈妈的裙角,不肯出来和其他人打招呼,这算过分害羞吗?旁边的那个小宝宝可以勇敢的和这个害羞小宝宝打招呼,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该如此?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都希望孩子勇敢大方、懂事乖巧,但每个孩子的特点也要被充分尊重。一个胆小敏感的孩子本身就对环境适应有困难,多一点害羞表现也是正常的,只是需要多一些陪伴安抚和适应的时间,乃至,他们需要被接纳害羞的状态。如果这时候过多的指导他勇敢或者教导他该如何打招呼,往往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挫败感和自我否定。因此,如果孩子个性胆小敏感,他经常害羞,那首先要做的是我们要多给他些时间,尊重他害羞的表现,把他的害羞看成是自然的事。尤其要去除他应该更勇敢更大方的想法。越尊重他们,越自然的看待他们,越少评论他们的害羞,他们就越能尽快的从尴尬害羞的困窘中摆脱出来。害羞是人们心理感到困窘时的表现,我们自然了,孩子就会自然了。当孩子害羞的时候我们该支持他,不说鼓励他、指导他的话,可以说:没关系,你觉得想做的时候再做。或者抱抱他也可以。
除了以上正常情况,的确还有些情况更复杂,比如,有些孩子害羞的问题比较特殊,只对某类特定情况害羞;有些孩子以前不害羞后来发生了变化开始害羞;有些孩子不仅害羞还回避、拒绝接触人,还有刻板行为、焦虑反应等。这些情况的害羞就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不仅仅是害羞而已。这就更需要家长详细了解孩子的害羞表现,甚至需要通过专业心理师的评估分析,才能对孩子的问题有比较全面的理解。通常这些孩子都可能有对心理影响较大的事情没有充分处理,例如重大变故或经历了重大冲击。假如家长发现孩子的害羞表现是对特定情景或者特定对象时非常明显,或者是突然出现;或者伴有其他焦虑、冲突,怪异的表现,最优先的处理是请心理师帮忙评估问题,对孩子的问题先了解再处理。
无论是哪种情形,孩子害羞都代表着内心弱势,理解他们,接纳他们害羞都会对他们有帮助。所以有如下几点必须做:
1.和他们一起时,多肯定,多表达支持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减少乃至不做指导、批评、建议。也不要经常打断他们讲话。
2.当他们害羞的时候,不着急,不建议,不解释,自然的看待他的表现,看成是每个人都可能会发生的事,是平常事。不要提醒他害羞了,每个人都可以害羞也可以不害羞,当他自然的时候不害羞也是自然的。
3.如果他感到害羞是困扰他的问题,多倾听他讲讲自己的感受,不急着帮忙出主意,也不要急着帮他改变,可以问问他自己是如何调节的,鼓励他继续想办法。
4.和他讨论是否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是否愿意和心理咨询师访谈,如果愿意接受咨询,家长则可以帮助孩子选择和预约心理咨询师。所有心理健康建设的活动都有利于孩子变得更加积极勇敢。
害羞确实会让很多父母感到担忧。但有很多办法可以帮助父母解决这个问题
1.自卑是得不到父母肯定的结果
董卿这几年因为《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大火,这背后观众除了对于节目的喜爱,还有对董卿个人的认可。
但即便对于各种大场面都应付自如,在谈及父母、家教这些话题时,董卿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在一期节目中谈起自己的父亲时,她说小时候,父亲对她的要求很高,别人放暑假寒假是玩耍、旅游,而她从放假开始就要勤工俭学;别人早上睡懒觉,她却被逼着早起晨跑;别的女孩打扮的花枝招展,她却被禁止照镜子……
即便董卿在别人看来都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依旧达不到父亲的要求,父亲依旧对她不满意。吃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景,饿了半天吃上妈妈做的美味佳肴,总是一种享受。但对于董卿来说,吃饭就像噩梦一样,因为每次吃饭的时候,父亲都会说她这里不好,那里还不对,所以她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她说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父亲出差的时候,不见到父亲,自己就很开心。
不可否认,董卿现在的成功确实离不开父亲的严苛要求。但她也说,她从小就很自卑,因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别人如何肯定,总是得不到父亲的肯定。她总是要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才能踏实,即便已经成绩卓著,依旧还会自卑。
心理学家布莱尼·布朗说,自卑是一种感性认知,是我们认为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事情,在意的人,当这些事情无法让自己满意,或者无法得到别人的肯定时,自卑就会产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小时候最在意的是父母,最想完成的事情也是父母希望自己做好的,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肯定,自卑必然会发生。
2.标准太高的圈子,从加入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自卑
朋友夫妻俩因为教育程度不高受到诸多挫折,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孩子升初中的时候,花了很多钱在一所知名学校附近买了学区房,孩子也顺利进入这所学校学习。
孩子顺利进入这所学校,朋友一家人都很开心。学校设施力量、教育资源自然是非常好的,各种费用也高。前面接了很多钱买学区房,又要为孩子教育支付很多费用,夫妻俩消费行为也变了:原本隔三差五下馆子,现在天天自己下厨;原本打车上下班,现在也变成每天坐公交;原本还偶尔买的名牌手表,名牌包包,现在彻底不考虑了,只为了孩子能在这所知名学校读书。
孩子学习很努力,成绩很好,但性格却变了,原本很是健谈的孩子,现在回家总是沉默不语,以前热爱参加的各种活动,现在也能推就推。起先,夫妻俩以为是孩子学业重压力大,没时间缺精力,但是后来发现孩子宁愿在家躺着睡觉,坐着发呆也不愿走出家门,夫妻俩终于意识到孩子遇到问题了。
经过一番沟通,终于发现孩子在学校基本上没有朋友,因为跟其他同学没有共同语言:当自己一直以考试成绩好而开心时,发现其他同学成绩也不是很差,而自己谈论父母又收获了什么奖项荣誉时,别的同学在谈论他们的父母为社会捐助了多少,为学校提供了什么帮助;自己说父母在公交车上碰到什么新鲜事情时,别人都说自家的宝马奔驰怎么怎么样了……
为了孩子的健康,夫妻俩不得已又托各种关系把孩子学籍转出去,寻找其他合适的中学继续就读,孩子才逐渐恢复状态。
孩子被父母强行加入了标准非常高的圈子,里面每个人都是按照这些标准行事,想要加入就必须接受这些标准。如果自己无论什么地方都达不到这些标准,时间长了就会自卑,感觉自己的生活这也不是,那也不对,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这个圈子。
一个标准太高的圈子,从加入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自卑。
3.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走出自卑
每个人无论年龄大小都会碰到自卑,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面对自卑没有战斗武器,只能选择举手投降。
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自卑,又怎么帮助孩子呢?有没有什么简单易操作的办法吗?
布雷恩·布朗曾提出一套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总共有四步:
1.找到自卑按钮
2.经常进行认知延伸
3.说出心声
4.对回应作出反馈
看着有些复杂,但其实很好理解,甚至我们每个人都运用过类似的方法。想想我们在遇到问题是的处理方法:首先我们要知道问题是什么,然后是分析问题,第三步付诸实践,最后获得反馈。
我们只需要把自卑看做一个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好了。
首先找到问题所在,也就是找到自卑按钮。我们可以问孩子,你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当别人说什么事的时候,你就想逃离或者作出一些无法忍受的举动。这些就是让孩子感到自卑的事情,也就是问题所在。
第二步是分析问题,也就是进行认知延伸。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对自卑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让孩子感到自卑,无法企及的标准是谁制定的,谁从中获益,标准是否现实,标准来自孩子内心还是别人?很多时候都是别人制定好一个标准,让孩子去遵守,他们从中获利。就像以瘦为美就是减肥或者其他产业建立的标准,我们会为了这个标准而支付费用,他们从中获利,而我们只是天天听着这个标准,慢慢信以为真,变成了自己的标准。
第三步是付诸实践,也就是说出心声。对于孩子的自卑,父母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勇敢的讲出来,可以向自己倾诉,也可以找他们认为值得信任的朋友。研究表明,跟他人沟通自卑的次数越多,对这件事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小,自卑带来的伤害就会随之逐渐减弱。
第四步就是对回应做出反馈。当孩子鼓起勇气讲出自己自卑的事情时,他们总希望获得倾听者的关心和鼓励。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如果对方没有做出自己想要的回应,一定要向对方明确表达自己的希望,而不是顺着对方的回应转移话题,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自卑。
这个方法很容易理解,也方便操作,父母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当孩子自卑的时候,一般最先想到的倾诉对象都是父母,所以父母应该学会鼓励孩子,并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自卑情绪,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过份害羞,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不敢正式自己。
建议大人这样做:
一,带着宝宝照镜子,每天尽可能多照,面对镜子给自己微笑,仔细观察自己,审视自己的身体,面容,并且带领宝宝做出一些可爱的动作,鼓励他,表扬他,宝宝炖漂亮,多帅,很可爱哦等等。
二,生活中多和宝宝互动,并且适时鼓励,表扬。看书,玩游戏,爬山散步等,都可以鼓励。
三,多运动。多做些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加孩子的信心,性格开朗阳光。
四,多进行亲子陪伴。性格内向害羞,家长更应该多多亲子陪伴了,即使在忙也要抽出一定时间,每天陪陪孩子,多交流,多和孩子沟通。少打骂多温柔,多鼓励。相信时间久了,宝宝会开朗大方起来的。
最后希望宝宝茁壮成长,做一个身心健康的阳光宝宝
家长如何纠正孩子过分害羞的坏习惯?
害羞不算坏习惯吧。大部分小孩子在小时候很活泼开朗,出门也愿意和别人交流,让他唱歌他就唱歌,让他跳舞就跳舞。到六七岁的时候,知道害羞了,不爱叫人,也不爱表现了。这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他从过度自我关注转向注意到外界对他的影响。他开始在意自我形象,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和反应。
还有一部分孩子,天生喜欢独处,个性比较羞涩,但并不影响他们与外界的正常交流。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用强行纠正。在他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会自然而然地在同伴中学习到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不爱说话,很害羞。我没有刻意去纠正他,只是让他多带同学来家里玩,或者出去找朋友玩。有时出门在外,有别人评价孩子性格时,我也总是代他打圆场:“我们孩子还跟您不熟呢,所以没什么话聊,熟了就好了。”
这种情况从幼儿园一直持续到初中。现在孩子和同龄人的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在同学们当中还是个幽默风趣的开心果。但他与成年人,还是交流得少。一方面可能是真不知道该和大人说什么?或者是不认可大人说的话,也有害怕成年人对他有不好的评价,所以孩子就一直这样,在和成年人交流的时候,总是不知所措,表现出害羞的样子。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急的,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当下的状态并不代表以后,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不断调整自己。对吧!
当你的孩子害羞时,你只需要这样做?
一、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真诚地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懂得欣赏你的孩子,内向害羞的孩子非常有同理心,他是最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当我们把他当做朋友,信任他,依赖他时,可以增强孩子内心的家庭责任感。
二、对待容易害羞,有些内向的孩子,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温和地对待孩子。这样性格的孩子,内心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父母家人的态度,他们需要父母的爱,来肯定自己。
三、如果孩子不会主动和朋友玩,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他和同龄人在一起的机会。在小伙伴的带动下,融入到集体当中去。玩得高兴了,自然会改善很多。
四、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家庭有重大决策问题时,也不妨征求孩子的意见,把他当成大人看,他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在遇到一些人或事的时候,内心才更有底气。
五、容易害羞的孩子,性格内秀,懂得独立思考。这样的孩子几乎很少犯错,而且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是懂事的孩子。
总之,害羞只是性格特质中的一种,并没有任何的贬义。家长不必强行要求孩子改正,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就行了。注意发掘孩子的亮点,培养他的自信,看着他一路成长。
我是静静,政务工作者,教育领域创作者。家有十四岁男孩,与大家分享养育孩子的酸甜苦辣,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和我有一样的困惑,欢迎关注我,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