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肯定是要讲的,但是不要过于唠叨,每个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正确引导就可以了
不应该。也许实践中明白会更深刻,可以交流,但不是啰嗦的去讲
啰嗦,不该。
将心比心,小朋友的耐烦心是大人的三分之一,大人的不厌其烦,啰嗦,对小孩而言,尤其是三岁以前的小孩是一种折磨。那么如果遇到需要讲道理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既有效又不显得很啰嗦呢?
第一态度要坚定而温柔。比如一边唠叨孩子乱扔玩具一边收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肯定从小到大还乱扔,因为你啰嗦唠叨不是为了解决孩子不爱收拾的问题,而只是自己情绪的发泄,你自己都不重视,孩子怎么重视呢?
第二语言没用,监督行动才有用。回到小朋友不爱收拾的话题。我宝宝也是有一阵喜欢乱丢东西,我就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某一天她又搞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我拉过来,看着她的眼睛认真的说,今天要玩具归位,书归位,书放红色箱子,玩具放蓝色箱子,然后让她复述一遍,最后监督她帮助她收拾好。
重复三次后,她三岁不到的小宝宝,东西可以收得很好了。
希望对你有用。
每个家庭的教育方法不一样,啰嗦地和孩子讲道理只能让孩子厌烦,因为孩子年龄还小有些道理听不进去,所以家长们要有耐心。举一反三的讲一些小道理,把孩子引导正确的道理上,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该,品格需要被不断的训练
不用,用事实让她明白道理,比如她发脾气打我,我也打回去
谢谢邀请!我觉得这并不是绝对的,要看孩子的年龄、性格等。可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孩子不喜欢家长的啰里啰嗦啰讲道理。家长越是说得多,孩子越是听得烦,甚至和家长对着干。家长的啰嗦是关心孩子,为了孩子好,为啥孩子不领情呢?其实,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家长讲的道理孩子都懂,孩子就是嫌家长的啰嗦太烦人。这里,我给好啰嗦的家长提几条建议:
1、少啰嗦,多行动
家长滔滔不绝地给孩子讲道理起不了多大作用,孩子反而越不听话。比如孩子考试这件事,家长交代孩子考试要认真作答,不能粗心,孩子没有考好,家长就不厌其烦,啰里啰唆地教育孩子,孩子能洗耳恭听,认真接受吗?大多数不是。家长越说得起劲儿,孩子越听得厌烦。其实家长这时应静下心来和孩子共同分析失误的原因,用实际行动去引导孩子远大于讲道理。
2、“啰嗦”要适时。家长不能不分场合盲目地说教,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孩子正心烦时不能说,不利于心理健康;当着他人的面不能数落孩子,有损孩子自尊心。应在孩子情绪稳定、独处时再说。
3、说教简要,有新意。孩子们烦的就是家长重要的内容反复重复说,车轱辘话来回说,放谁也不爱听。家长每次地说教,应该有新的内容,让孩子有新鲜感。
4、言传不如身教
有句俗语:言传不如身教。确实,过多地讲道理给孩子,远远不如“以身示范”。家长经常一遍一遍地给孩子“讲道理”,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天天给我们“讲道理”,要我们这样,要我们那样,我们烦不烦?我们乐意接受吗?其实讲道理,远远不如“以身示范”,比如,家长对着孩子经常拿着书在看,孩子耳染目濡,家长的“身教”潜移默化地就影响到了孩子。
另外,不是说不能说教孩子,可以给孩子讲道理,但要就事论事,不能小题大做,重复啰嗦。
既然是道理,就要更好地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明白并理解。
如果家长变得啰嗦地说孩子就会反感,当做平常。
事前要告诉孩子,事中要提醒孩子,时候要管教孩子。这样让孩子明白道理。
因为孩子容易忘记,高兴了就忘记了,所以,父母提前提醒一下孩子,使孩子想起父母告诉孩子的道理,如果孩子一意孤行,不听父母的劝说,那么事后就要管教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将道理铭记于心。不需要父母唠叨地去说。
孩子小时可以啰嗦,十岁以后就要商量。察言观色的和孩子讲道理。
个人感觉,这些的只要是在一个度里面就好。就像父母不管,就会有父母都不管我的缺点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词“啰嗦”和“讲道理”
首先,看“啰嗦”。孩子的记忆力有限,专注力也有限。要用最短的,最精炼的语言回答孩子或者给孩子讲道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在公园里,妈妈说半天孩子没反应,父亲喊一句“走了!”孩子就屁颠屁颠的跟着走了。
小孩子打架,不要讲一大堆道理,直接丢一句“别人这样打你,你高兴吗?”剩下的让孩子自己领悟。
另一个关键词“讲道理”
其实讲道理说的是两个概念“讲道”和“讲理”。
讲道其实说的就像是要团结有爱,尊师重教等等一类的大道理。
讲理说的就是事了,什么样的事该怎么做。
所以说,要给孩子讲理。而不是讲道,直接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这样看来,想啰嗦都啰嗦不起来。
谢邀!个人看法什么年龄段的孩子不同教育,话的多少依然不同!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