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我女儿四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告诉她精卫填海的故事。当我谈到精卫的毅力时,我女儿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相反,她从窗口望向大海,对我说:妈妈,你看,到现在精卫还没有填满大海。
从那以后,我对她讲故事的方式改变了。我不仅开始给她讲故事,还开始讨论这个故事并得出许多结论。例如,精卫填海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不要依靠别人,也不要太偏执。如果你不能,就不要自夸。
当孩子们问为什么时,他们实际上并不像成年人那样只寻求一个答案。为什么在孩子们的眼中更像请告诉我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信息。
他们对一切都有一种自然、健康的好奇心。成年人能做的就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好奇的人越多,他们的生活就越丰富。
因此,孩子们最好先直接回答问题,就像其他人一样。然后,如果还有另一个为什么,记住他或她正在考虑“告诉我关于这个主题的更多信息”。听起来像这样:
爸爸,为什么蚂蚁爬进洞里?
“那是他们家的洞。他们下面有一幢我们看不见的大房子。
为什么?
因为那是他们家的所在。
所以让他们问吧!成年人应该记住不要陷入恐惧之中孩子问为什么,成年人绞尽脑汁只能提供答案。想想积极的一面:意思是“请告诉我更多,我对它很感兴趣!
后喻时代,孩子就是父母的老师。
前喻,就是父母教孩子,老师教学生,长辈教晚辈。
并喻,就是同辈人的互教互学。
后喻,就是孩子教父母,学生教老师,晚辈教长辈。
现今社会,就是后喻时代,晚辈利用信息技术,知识面广,电子技术方面的运用远远超过长辈,长辈要好好向晚辈学习,否则,就会淘汰。例如,很多消费已使用无人管理系统,支付费用只需扫码,如果不向年轻人学习,生活都不方便。
教育的时代变迁:
一、“前育时代”。就是父辈对子辈的教育的时代。
在生产力落后,信息传播落后的时代,子辈获取知识的渠道,只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递。父辈把他们的经验与教训、知识与技能亲自传递给他们的孩子们,徒弟们。这就是“前育时代”。
二、“后育时代”。就是子辈对父辈教育的时代。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信息化的时代,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父辈们由于对信息的掌握都停留在了原有的基础上。他们通过孩子们的活动在耳闻目睹中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后育时代”。
可见孩子教育父母的情况是现实的。
每一个年轻的母亲刚开始辅养孩子的时候都没有经验所以有些头疼。于是有一些没有耐心的母亲选择把孩子推给别人,而选择自己带的母亲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的东西,有旁人的指导,更有自己的学习,而孩子就是我们学习的老师。那么,孩子是怎么样成为我们的老师的呢?小辛一个人带孩子,最近由于生活的压力很烦躁,对孩子也失去了耐心,经常靠喊来制止孩子的行为,最近一段时间小辛发现,当她质问孩子问题时孩子总是喊着回答,她很恼火,但这种感觉又似曾相识,这不正是自己平时对孩子的状态吗?然后她又接二连三的发觉孩子的很多话语都是她以前用过的。这样遭透了,小辛突然从孩子的错误当中发现了她教导孩子的错误。是孩子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细心的父母都会从孩子的表现中找到自己的错误,并在这过程中陪孩子一道成长。究竟孩子的哪些行为反映出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当呢?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1.总爱抢或偷别人东西的孩子,可能平时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从来都没有满足过,认为孩子小可以随便决定把孩子的东西给予别人,从来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在还没有是非观念的孩子看来,别人能拿我的东西,我就可以拿别人的东西。别人有的东西我就应该有。3因为得不到,所以就去抢或偷。2.总爱发脾气大喊大叫的孩子,可能父母平时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是采取这样粗暴的态度。3.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认为自己做不好的孩子,可能父母平时对孩子要求的太严格了,从来都不夸夸孩子。4.总爱打人的孩子,可能父母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对孩子的,孩子缺少来自父母那里的关爱,在生活中用打的方式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和重视。5.有不符合年龄的性行为习惯的孩子,可能父母在孩子面前放纵,从来不回避孩子,或让孩子看了不该看的成人性行为的电视或视频。一切为了孩子,孩子的事情无小事,为人父母一定要检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的榜样,同时,也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因为能折射出自己辅养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和疏忽的地方。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东西远不止这些,比如孩子的观察可能是另一个视角,会让你茅塞顿开,有很多的发明,写作或绘画的灵感来自于孩子的启发。别看他年纪小,有时会大有作为。大家觉得呢?
我是一名全职宝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艰辛,但更多的是快乐和满足,在和孩子一道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有机会我们一起继续探讨有关养育孩子的话题。在教育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孩子观,学生观,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
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优势,优点。并且学习他的这些东西。从而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和学生共同的成长。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不可避免都会有自己缺点。这是我们应该认清的事实。知道这些事实之后,我们要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查漏补缺。
作为大人,我们可能比较了解我们的社会,了解事实。但是孩子的天真,单纯。也会告诉我们很多的事情;我们可能具有很多的社会经历,这便于我们的思考,但是孩子新颖的角度也能够看出非常多的规则。所以说,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互相学习。
孩子是大人生命的延续,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不是我们的工具,不应该被我们完全的掌控。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
我们每天都处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当中。在这个时候,孩子跟我们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因为他们感知的东西,和我们感觉的东西是一样的。这个条件之下,由于每个人的思维逻辑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最终会形成不一样的结论。而这些结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是需要我们互相的交流沟通后,以达成最终共识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付出自己的心力,我们应该互相的学习。
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大人和孩子正确相处的模式,它不仅仅可以让我们的学识得到提高,也能树立正确的,融洽的关系。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遵守。
你好,孩子也是大人的老师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反过来孩子也是我们大人的镜子,在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
其实,孩子也是我们大人的老师!
孩子在不经意间冒出的一句不文明语言,多半是跟着大人学的,这就是“老师”在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文明语言,不然“老师”学着说就会很尴尬。
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在学校都学会了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也会非常认真的执行。经常会看到有些大人带着孩子横穿马路或者不看红绿灯,这时的“老师”有的会哭喊着不走,有的会问大人“为什么我们要横穿马路”,让很多大人自觉汗颜。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大人为了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也会尽力查找资料、多学习内容,也许比自己学习还更有动力,这是“老师”引导我们大人学习的过程,也是与“老师”共同成长的过程。
因此,不仅我们大人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也是大人的老师!我们大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促使我们大人做到更好!朋友们应该也都同意这个观点吧!
以上内容来自【今天学育儿】,更多内容朋友们可以关注我们,一起科学育儿,快乐育儿!孩子不仅是大人的老师,也是大人的朋友。比如老师画个圆,问小学生圆是什么?小学生说:是圆圆的月亮…是红红的太阳…是西红柿…是鸡蛋…是野果…是笑脸…是月饼…是纽扣…是车轮等等。也许你的思维只是一种,遇到问题时多问问孩子,他会给你启发式见议。这也是在和孩子交朋友。因此孩子是大人的老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最接近大自然规律也是最有智慧的,完全可当大人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也适应孩子与成年人之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是说弟子强于老师。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不如学生的例子多的是。比如同做一张试卷,老师不一定会考过学生。教学相长就是说明学生也可以教育帮助老师共同成长,也就是说学生在某个方面承担了教育老师的职责。
记得有一次,我在打开优教通课件时,由于我班刚换了遥控器,我操作不熟练,一节课倒弄了二十分钟左右,还是不能应用自如,正当我要关掉不用时,我们的班长——一个小男生走上讲台,告诉我怎么操作,我才得以正常上课,我当时很感激他,对他说:“在这方面,你是我的老师啊!”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家也很多,比如:经常让女儿给我注册网上的一些东西,或者下载一些软件,包括朋友圈里一些活动等,很多网上抖音,小视频等,我不太懂,总是让小孩子帮忙。
在做手工方面,我还跟六岁的儿子学会了折青蛙,折小螃蟹。儿子还教我如何做标准的跆拳道的分解动作。大女儿教我如何做到时尚,小儿子教我知道了奥特曼不是一个,竟然有那么多。时代在发展,小孩子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我们强,在电子产品方面,他们是我们的老师,所以小孩子可以教会大人很多知识。
俗话说“学无止境”,意思是说知识对于一位人来说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对于题目所问孩子也是大人的老师吗?我认为,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当大人的老师的。
在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与自己的学生周游诸国去宣传政治主张。某天,孔子与自己的学生们驾车来到了晋国。看见一位小孩在路中堆起了碎石瓦片玩耍着,挡住了孔子与学生们前进的道路。这时孔子说:“小孩子你不能在路中玩耍,堆起的碎石瓦片挡住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此时,这位小孩用手指着地上向孔子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看,是用碎石瓦片堆起的一座城。这个时候孩子又说:“你们看是应该堆起的城给车让出前进的路,还是车给对起了的城让路呢?”此时,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被孩子这一问给问住了。孔子觉得这位小孩说的很有道理也很懂得礼貌,便问这位孩子叫什么名字多少岁?这位孩子就是项橐,7岁!孔子和自己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当我的老师啊!”这一故事就可以说明在某些地方孩子也是可以当大人的老师的。
另外,当今社会智能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很多小孩由于经常性的接触手机,对手机操作的熟练程度甚至比一些打人还强。比如,智能手机中微信这一社交软件使用较为普遍,可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一些中年人本身就少接触微信,在平常时确实需要到利用微信与在远方的亲人视频联络时,却不懂得怎么注册微信,怎么注册微信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一些中年人本身就少接触微信的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这些问题很多老人以及中年人在请教了孩子后,很容易就能把这一难题解决掉。在这个方面孩子也是可以当打人的老师的。
是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包括孩子,而且孩子尚未受过世俗的污染,带着天地纯洁无邪的能量,能够让成人体会到久违的天真。因此中国文化中常用“赤子之心”来描绘一种美好的纯粹的心灵。赤子是初生的婴儿,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内在真正的德性,是和初生婴儿一样美好的。又说“圣人皆孩之”,圣人的心灵,也不过回归到和孩子一样。
为什么成人从懵懂的婴儿那里都能够学到东西呢?因为我们可以发现,婴儿、孩童有一种特质,就是他们敢于表达自己,他们不会顾忌外界的看法,而完全活出自己。而达到圣贤君子的境界,也不过就是活出自己。
固然孩子也需要人文的滋养,不过,人最珍贵的,是那未被污染的部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纯粹,也值得我们去用心呵护,让他能够生长,扩充。每个父母都应该对孩子有这样的认识,同时,勉励自己回归赤子之心。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有一次带三岁小侄儿外出散步,路上偶遇一只公鸡,我其实没有注意到旁边有一只鸡,但侄儿把我拉过去,非常有礼貌的跟公鸡打招呼:“你好呀!公鸡~”这件事情带给我些许感悟,越长大好像越不把生活中的一些事儿当作事儿,从而导致失去了许多去感受生命当中小美好的机会,三岁小侄儿教会我开始重新意识到这个问题,生命中的一切小确幸与小美好都要用心去感受啊。
作为一个整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我经常感觉到孩子不但可以成为家长的老师,而且某些时间还能用他们的行为来改变大人。
孩子和大人由于年龄差异产生的思维、理念差异是时刻存在的。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曾经给我讲过: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优秀数学教师,他对工作的严谨度远近闻名,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也力求精益求精而且注重数学思想的传递。结果在一节数学课上,他轻车熟路地讲完课发现一个小男孩一直愁眉不展,一问才知道孩子发现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费力费时,而且还不好懂,他觉得自己有办法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法,而且在老师讲课时他已经找到了可行办法,结果怕老师难堪不知道咋和老师说。师生二人到办公室讨论一个课间后,我们这个老师说:我承认你的方法先进,这节课其实是你给我上了一课。我欣赏老师的坦白,更欣赏孩子的睿智。
孩子的执着和纯粹有时间对大人也是一种教育。我平时骑电动车有时间图方便容易逆行或进入快车道,女儿每次和我出去都反复教导我(的确是一本正经教导),告诉我这么做的后果,告诉我正确的做法,久而久之我的确养成了骑电动车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直到一个同事因电动车进入快车道出现车祸,我才真正感觉到孩子其实更是上天派到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