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控力的培养还是得看父母如何去引导,孩子在三对这个阶段的自控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随着孩子生活范围的扩展,通过游戏、阅读、工作、运动、文化、艺术等获得更高一级的精神的愉悦,我们在引导孩子在各项的活动和学习中培养自控能力。
一、什么是孩子的工作
对于“什么是孩子的工作”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父母都感到很茫然。在国人的观念中,工作是成年人用来挣钱的差事。其实,孩子也有工作,为了自己内在发展所进行的活动就是他们的工作。
一天中午,我在北京李跃儿芭学园遇到一个3岁的女孩,她正在专心地将一些彩色塑料珠子穿成手链,她已经做好了一个漂亮的手链,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正在为妈妈做一个,准备放学后送给妈妈。这是否是孩子的一项工作呢?
3岁小女孩在进行将珠子串成项链的工作
具有以下特质的活动才能够成为孩子的工作。
◆目的性。指向目标。将珠子穿成手链,手链就是这项工作的目标。
◆连贯性。有开始,有结束。从开始穿珠子到手链完成,这是一个有连贯性的过程。
◆创造性。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将一个个散乱的珠子穿成了一串,其间还有每个珠子色彩的搭配,这是3岁女孩的想象。
◆建设性。帮助孩子建构人格。当手链成功后,女孩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自我认知得以建构,这是人格的基础。
3岁女孩进行这项工作,获得了哪些内在发展呢?
首先,女孩获得了爱的能力发展。女孩在给妈妈做手链的过程中,内心充满着对妈妈的爱,用做手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这项工作发展了女孩体验爱和表达爱的能力,使女孩获得爱的满足。
其次,女孩的探索和发现欲望得到满足。女孩发现了珠子有孔,用一根细细的线可以穿过每一个珠子的小孔,然后做成手链,手链可以用来装饰自己……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第三,女孩的创造力得以发展。把一个个不相干的珠子组合起来,达成自己的需要,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第四,女孩的专注力得以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是天生的,只要是他们喜欢的事物,他们就会专注于对这个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女孩要让自己的心力集中在工作上,使得女孩的专注力获得了保护。女孩这个中午一直专注着做这件事情。
第五,女孩的意志力得到发展。完成一个手链需要女孩几天的工作时间,她坚持完成了这项工作,意志力获得了发展。
第六,女孩获得对自我效能的认知。完成做手链的工作,给孩子提供了一次认识自己能力的机会。当工作圆满完成,达成了孩子的心愿,孩子便知道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某一项工作,对自我效能的良好认知能够给孩子带来内心深处的愉悦,这是孩子获得自尊和自信的基础。
第七,女孩的合作能力得以发展。女孩开始做手链的时候,因为珠子的孔非常小,不能够掌控穿孔的方式,女孩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与女孩一起合作,女孩开始学习到更好的穿孔方式,体验到寻求帮助对自己达成目标的重要性。
第八,女孩运动机能得以发展。女孩在穿珠子的过程中,手臂的肌肉和掌指肌肉的协调性、运动性和掌控力都获得了发展。
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自控能力是不同的、而孩子在工作中获得发展的专注力、创造力、意志力、探索和发现的欲望等,正是6岁前孩子需要养成的宝贵的“学习习惯”。
2、引领孩子工作的原则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孩子都需要一个工作区。这个工作区能够吸引孩子,让孩子喜欢待在这里进行自己的创造、思考、探索和发展,让孩子觉得这里是自己的世界。
在家庭里,父母引领孩子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
原则1:尊重孩子的兴趣
儿子5岁零9个月,平时工作只能持续15~20分钟,经常会走神。儿子想参加乐高拼插兴趣班。我一直犹豫着,打算让他学习织毛衣。您觉得织毛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么?
孩子在学习工作方法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15~20分钟,除非有孩子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才能够持续专注地做很长的时间。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既然孩子喜欢乐高,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织毛衣呢?孩子喜欢乐高就让孩子参加乐高学习班,这样能够满足孩子的兴趣,同时提升他的乐高水平。
因为孩子喜欢乐高,所以,在玩乐高的时候,孩子就会持续专注较长时间,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自信心、成就感等。父母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孩子。
原则2:如果孩子工作目标不清楚,成年人要主动引领;如果引领失败,不可以强求孩子进入工作。
在芭学园的户外,有一个建筑工作区,这里堆放了一些木板和圆形短木桩,3个4岁左右的男孩来到建筑区,负责该区的老师远远地观察着孩子们如何进行工作。
当发现孩子们没有工作目标后,老师上前与孩子们一起工作,他引领孩子搭建了一个滑板,可以让圆形的木头顺着这个滑板从上往下滚动。
当孩子们明白工作目标后,他们积极行动起来,目标达成后,他们有了成就感。
孩子已经学会如何工作
原始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欲望被破坏了的孩子,很难进入工作状态,他们不愿意工作或者不会工作,成年人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修复孩子的工作热情。
在引领孩子进入一项工作时,如果孩子不愿意工作,不可以强迫孩子进行工作,要给孩子观察、了解和克服内心障碍的时间,帮助孩子打消顾虑,比如害怕弄脏衣服,担心手脏等。
原则3:完成工作后与孩子一起归位
在厨艺区里,老师们为孩子准备了洗净的水果和蔬菜,每天早上都有孩子选择厨艺作为自己的工作。
这一天,5岁的毛娃和大宝宝选择了厨艺,他们一边聊天一边干活,将水果和蔬菜做成了一盘漂亮的色拉,两个人享受完自己的成果后,将工具一一拿到水池冲洗干净,然后归位到厨艺柜,擦干净桌子后才离开,他们已经养成了归位的好习惯。
工作是一件有始有终的事情,工作完成后,孩子的心力已经不足,成年人要与孩子一起,帮助孩子将工作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归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我们想给孩子做引导那就要在每一件小事情上让孩子可以自己主动的培养挖掘自己的自控力。不是要父母要求而是慢慢形成自己的自控力。比如孩子在问父母要求要东西的时候,还有就是要父母抱的时候、不去幼儿园的时候,吃手的时候都可以是自控力的好的展现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想要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我们要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理解孩子的局限。
自控看年龄
对于两到三岁的孩子,学会自控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就是儿童年纪太小,大脑负责自控的额叶成熟的比较晚,男孩又比女孩的更晚一些。
所以你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好,很有可能取决于孩子的年龄,3-7岁的孩子是自控力变化最大的时候,我们常看到三四岁的孩子,一个不开心就在地上打滚哭闹,可是,过了六七岁之后,就变得守规矩懂礼貌了。
不过,自控力也有个体差异,有些孩子的自控力天生比较好,有些比较差。具有高自控力的孩子,会明白即使不开心,也会克制或者用其他方式来发泄情绪。如果孩子自控力比较差,不用过分责备他们,当孩子失控的时候,他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他们也在受苦。
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自控力是可以培养的。研究发现,通过改进孩子的自我控制,可以帮助容易分心的孩子做好入园准备,提高他们之后的数学等成绩。
你已经知道了孩子大脑发育跟成年人不在同一个阶段,所以,孩子自控力差是普遍问题。我今天来谈谈我们大人怎么在外部环境上,帮助孩子抑制不合适的冲动,提升自控力。
1.降低诱发条件
想要孩子学会抑制冲动,第一点是认识到对于孩子,冲动的诱因无处不在,所以要尽量降低环境中的诱发条件。我看到一个家长留言,说“我家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明明已经困得不行了,但是还要继续玩玩具,玩到累才睡。”
留言中的孩子可能不是自控力不如同龄人,只是他生活中的诱因太多,玩具没有在规定时间收拾好,摆得一地都是,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诱惑。很多人戒烟戒酒失败,减肥失败,也是一样的原
2.建立日常生活规律
除了减少环境的诱发,另外一个关键是建立日常生活习惯。美国哈佛大学的Ready4Routines项目发现,那些抑制能力差,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是家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关注孩子每天的睡觉时间、三餐等的规律情况,而重视孩子的生活规律,对帮助孩子减少分心,控制冲动和以后的各项能力都至关重要。
3.及时提醒
我前面说,孩子自控力差存在大脑发育的原因,所以这个时候,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父母扮演起理智脑的角色。孩子很容易分心,再加上工作记忆有限,常常记不住规则,很难坚持完成一项任务,所以孩子分心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提醒孩子,把他们拉回原来的轨道上来。
所谓三岁看老,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情绪管理上。而成人固化的情绪自控能力也主要在儿童阶段完成。儿童情绪的释放主要受气质特点的影响,所以,应根据儿童天性,采取不同的手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的放矢的释放儿童天性,引导儿童正确控制情绪的释放,从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人类气质的类型,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双面制约的影响,而从父母遗传的生物因素,类似于儿童天生就会蠕动嘴唇、吮奶的动作以满足生理的需求一样,气质的类型是通过遗传天生而来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遗传生物因素对气质类型起到主要的作用。
社会因素的影响基于气质的可塑性特征,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干涉、塑造,根据儿童气质的特殊性,通过采取适合儿童的教育方式引导儿童气质特点的轻、重、缓、急释放,来有效提高儿童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但通过教育手段的干预,绝不是强制扼杀儿童的气质天性,而是对儿童气质特点的释放起到引导的作用,包括气质释放的方向、强度及力度等。而对于儿童自控能力的提升,也主要是从后者来影响。那么,对于不同儿童自控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不同儿童差异的气质特点,才能采取合理、特殊的手段进行特殊化教育。
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气质特点。罗马医生盖伦从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的遗传生物因素出发,加进人类道德品行的社会因素,将人的气质主要划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郁型四种主要气质类型。
兴奋型的儿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易感情用事,易发怒,受自我感性左右。所以,针对此类儿童,可以持续培养其豪放、天不怕地不怕、勇于进取的气质优势,另外,由于易感情用事,应通过生活中儿童亲身经历的事情,告知其因为他怎么怎么样,导致怎样坏得结果,从而提高儿童自我控制感性的能力。
活泼型的儿童,性格开朗、处事灵活变通,易情绪不稳定。所以,应保持儿童积极乐观的天性。针对情绪不稳定,不专一的气质劣根性,应类似于“孟母三迁”,家长应经常带其体验不同的环境下,见识不同的人、事,培养其情绪灵活适应环境。对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错误,应及时提出严厉批评,并通过多频次引导,让儿童规避坏习惯,从而养成专注的习惯性品质。
安静型和抑郁质的儿童,气质类型特点相似,外表安静,心思细腻,做事沉稳,但是没有活力,不灵活变通,是此类儿童情绪自控的严重缺陷。抑郁质的儿童更甚,安静的偏激,甚至胆小、孤独、懦弱、自卑,对新事物没有新鲜感,对生活毫无热情,总是被自我的悲观情绪禁锢,长时间活在失落的心境里。针对以上两种气质类型儿童,要多频次表扬他们的沉稳、细心正面的特点。要持续耐心,付出更多的呵护和关爱,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考虑到儿童心理特点,委婉含蓄的对其进行暗示、引导,以培养儿童的高自尊心,达到儿童规避不健康情绪状态的目的。
以上,从儿童的气质类型特点,到自我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做了简单的分析。现实育儿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儿童随时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的去采取不同的手段。
两到三岁的婴幼儿,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对各种情绪的出现,都是带着新鲜感的初次体验,所以,婴幼儿丝毫没有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即使成人,也没有绝对的自控能力。所以对于家长而言,只能尽量引导,或利用惩罚手段,规避婴幼儿早期不良行为的苗头。或利用奖励的方法,通过言语夸奖或物质奖励,引导好习惯的形成和保持。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家长、教师等只能去塑造其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改变,更不应该放弃。
早期儿童气质类型的塑造,对将来儿童的性格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人生态度、处事态度等上,这里不再赘述。
育儿是一条很长的路,结果周期也很长,过程也十分辛苦。我们只能站在教育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尽量去尝试,付诸更多的耐心和无尽的爱心,才会有一丁点感恩的收获。初为人父母,才知父母苦。有时候,也可以想想自己儿童时期的情绪特点,以及想要让成人帮助达成怎样的目的,带着这样的同理心,或许育儿会适当的得心应手些。
注:部分内容出自《教育学》理论,酌见请笑纳。
你好,孩子2-3岁左右你觉得孩子坐不住,看见喜欢的蛋糕一定要要。带孩子去商场看见了喜欢的玩具,不买就不行,大哭外加满地打滚。可是你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刷牙,什么时候睡觉,你在想是不是我的孩子的自控力出了问题,因为孩子越长大越会做与我们的规则相违背的事情,自控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就像肌肉一样越早锻炼越可以更好的掌握好自己的身体。
01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模仿者也是孩子生命中开始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很多的行为习惯都来自于爱父母,就像如果家里爸爸妈妈的脾气都不太急,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不会太着急。所以如果父母比较注重规则孩子相对也会比较注重规则的。比如你平时在家就喜欢吃零食,那么孩子也会喜欢。到吃饭的时候你觉得你肚子还是饱的,那么孩子看你也不吃饭,自然孩子也就不吃饭了。这样规则就打破了,在孩子的心目中,规则就是容易破的也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我们以身作则的去遵守规则,让孩子明白规矩是不能打破的,孩子自然也就遵守了。
正确的去鼓励孩子,受到激励的孩子自控力更好
美国之前做过一个棉花糖实验,把孩子分为2组,分别坐在教室里等老师出去给他们拿糖果,待一会1组的老师带回来了糖果,而2组的老师没有给孩子们带回来糖果,在后面的观察中发现1组的孩子会比2组的孩子自控力更好。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去哄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你了,那么孩子对你的承诺就会有质疑,所以孩子需要父母不断的去引导和鼓励。
我们可以去不断或者是及时的提醒孩子
2岁左右的孩子感知能力以及专注力都是比较差的,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想玩什么,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比如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但是你们在5点就准备回家吃饭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提前一些时间不断的去提醒孩子,告诉孩子我们在时针直到12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家了,孩子玩起来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个时候你可以不断去提醒孩子。
让孩子学会等待
现在我们的孩子在家就像是小皇帝一样,奶奶喂饭,爷爷打扇,爸爸擦汗。孩子也学会了一刻也不能等待,他想干什么就一定要马上要干什么。平时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去学会等待,比如孩子说我要拿某某玩具,这个时候你可以用声音先回答他,但是不先行动,让孩子等一等,如果孩子着急了,你可以先用声音去安抚孩子,告诉他妈妈正在炒菜,等做完菜马上就去给他拿。
学会夸奖孩子,不是告诉他你很棒
自从引进了夸奖教育以后,现在我们很多爸爸妈妈喜欢去夸孩子,夸孩子聪明,夸孩子你很棒,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很棒,反而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就会很懊恼。我们应该夸奖孩子努力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说你努力做完这件事情完成的很不错。
让孩子去尝试成功和失败,也是让孩子独立去完成的第一步,学会自己穿鞋,穿不上也没有关系。
02
简单的自控力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能动二不能笑
红灯绿灯亮,红灯停绿灯行
让孩子在游戏中去体会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不该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好,我是工科逻辑学豆瓣妈,致力于0-6岁科学育儿和大脑逻辑思维学习,分享有温度的育儿观点,如果你有育儿困惑,愿与你一起讨论交流,感谢你的关注和留言。自控力,从小就有吧。我家宝宝,小时候6个月时,我给她说,吃咪咪不能咬,疼,从那以后2年,再也没咬过。糖对于宝宝说类似毒品那么有吸引力。当时我家宝宝也喜欢吃甜的,我告诉她,糖坏牙齿里面有虫子,会钻到肚子里,从那以后我家糖果能放过期,在桌子上都没人摸。拆开的香菇脆告诉她,只能吃一个,吃多了,吃不下饭了,她就爬那看,观察香菇脆,就不动手去摸。现在快3岁了。更加自律了。自己穿衣服。自己尿尿。吃饭。学习汉字。自己主动写字(没人让她写,模仿我们)。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过生日能不能吃一次生日蛋糕。听得我心里不是滋味。虽然是为她好,怕她吃了不健康。但又为她的懂事心酸。我家人其实六个大人照顾她自己,去公园,标配最低两个人。抱一下宝宝,都得排队。很庆幸,没长歪~
谢谢邀请,我的经验是在孩子更小一点(1岁多)便开始教育,这个时候孩子基本上听得懂一些简单地语言,教他一些简单的词语和一些简单的动作。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从能说会道到能走会跑,孩子的欲望也越来越多,好奇心也越来越大,正是引导他,教育他的关键时期。孩子做的对的要表扬,给予鼓励,做的不对的要给予批评指正。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什么错都可以犯,而放任之,这是错误的,会害了他(她)的。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纯属个人观点。
孩子2、3岁的时候,学习和模仿能力非常强,但他们却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是必须要学习的,哪些是必须要放弃的。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偏食或老是吃一些垃圾食品等,这就需要大人的干涉引导,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如果孩子有赖床,打架,骂人等不良习惯,要及时制止,培养他(她)爱学习,讲文明,懂礼貌,守规矩,有爱心的好孩子。
总之,小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关心教育,孩子养成了好的习惯,自然就有了好的自控能力。就像一棵长歪了的小树,你只要把它扶正了,它就长直了。
1.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
2.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生下来头一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时期,一切都要依附于成人,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爱护,他就会感到安全,就会相信周围的一切,信心十足地迈出自主的第一步。如果婴儿最初就受到冷遇,就会产生恐惧、不安全感,他就会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周围的一切。其次,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两三岁儿童自我开始分化,他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例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摆积木……虽然他们做得不好,却总是那样做。成人应当支持儿童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收拾玩具,帮助老师、妈妈做事,他们每做成一件事,就受到表扬,或给予物质奖励等诱因,使他们从中获得愉快而肯定的情绪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可转化为幼儿前进的动力,就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幼儿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多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这不仅异于同伴,更重要的是异于成人。因此,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幼儿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顾、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而父母往往过低估计幼儿的能力,觉得他小,怕他做不成事反添麻烦,于是不顾幼儿的愿望而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就会习惯依赖于成人。如果家长对他们管束太紧,干涉太多,或者强迫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要求,就会使幼儿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潜在能力不能发挥,缺乏独立自主性。所以,家长应当多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4.经常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的外化,并在高一层水平上进一步内化,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和调节,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控能力。例如,玩儿“乌龟”驮物游戏。实验要求幼儿趴在地上,将枕头放在背上,然后开始向前爬,爬到终点用手触摸小凳子腿儿,再往回爬,爬到起点线,用手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实验初,绝大多数幼儿不能按要求做,成人以奖励为诱导手段,强化他自控的动机,逐渐学会处理主动和遵从的关系,懂得一切行为要考虑到集体生活中的他人,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行事,克服冲动性,形成规则意识。幼儿运用掌握的规则来评价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成人要及时表扬,强化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控的习惯。
5.成人加强对幼儿的指导幼儿不善于自觉地组织自己的活动,这需要成人详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的行为自控。例如,装小豆的实验:在每个幼儿的桌上放一个小盒,盒上有一个小孔,大小刚好能放进一颗红小豆,小盒旁放有红小豆,让幼儿坐好,成人告诉他如何做,讲完后让他复述,确认其理解后才开始实验。
1组:只告诉小朋友装红小豆,每一次只从小盒旁拿一颗红小豆,立即把它放进小盒上的小孔中。
2组:在1组的基础上,进而告诉小朋友,在装红小豆的过程中,小朋友不要玩儿小盒,不要玩儿红小豆,也不要看别的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装自己的红小豆。
3组:在前两组的基础上,又进而对小朋友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朋友认认真真地一颗一颗地装,装得时间最长。
结果表明,2组和3组小朋友的行为自控比1组小朋友要强。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幼儿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时,成人应该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活动,向他们提出具体、详细、明确的活动要求及行为规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顽强的毅力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不会垂头丧气,在成功时不会趾高气扬,在冲动时不会横冲直撞。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玩儿抓坏蛋游戏时,不小心碰破了皮,很疼,但为了抓到“坏蛋”,他不怕疼痛,不当逃兵,一直坚持到底,表现了较好的自控能力和顽强的毅力。
这里分享一个适合3岁以上孩子用得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家里或者身边有适龄儿童的话可以去下载一个试试哦,这里面有丰富的童话故事,还有有趣的冒险任务,孩子可以和喜欢的童话人物一起学习汉字,不知不觉中对汉字产生兴趣。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不想起床,看到漂亮的玩具就想要,看到雪糕等零食就想吃,喜欢和小伙伴玩不想写作业……和他们说自律,似乎很难,尤其是对两三岁的孩子,还那么小,自我意识才刚刚形成,不过,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视孩子的自律能力培养。
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响是智力的2倍还多。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在美国威斯康星青少年PGA比赛之后几个小时,当场比赛的冠军、一名14岁少年吃惊地发现自己的球包之中多了一根球杆,他连一分钟都没有犹豫,就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惊讶的决定——取消了自己的参赛资格,并退还了所获得的奖杯。
这个行动在外人看来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首先,作为一个普通的青少年,他要在外人并不知晓的情况下,主动承认自己触犯了规则;其次,他还要将已经到手的奖杯退还。而这名少年的举动,令他的父母感到非常骄傲。
高尔夫运动区别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没有裁判监督的情形下进行。它完全依靠运动参与者自觉遵守相关规则的诚实和信用。
如果孩子们从小就能够遵守在球场上的规则和礼仪,相信他们长大后也一定会遵守社会规则,严格自律,努力上进。
那些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适当的延迟满足
心理学实验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现在宝宝6~12个月,而4岁则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从孩子很小时家长就要有这种意识,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适当延迟满足孩子欲望的时间。也不要让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养宝宝抵制诱惑、克制自己的能力。一次,我带元宝去动物园玩,当天他已经买了个水枪玩具了,后来又看见一个老虎公仔,孩子拿起来爱不释手,我告诉孩子,每次进来最多可以买一个礼物,孩子撅着小嘴不开心,但我就是不付钱,孩子恋恋不舍的放下跟我走了。等到隔了几个月的一天,我又带他去动物园,而宝妈则带姐姐去隔壁的欢乐世界玩,孩子进了商店抱住他心心念念的老虎公仔说要买,我立刻爽快的答应,后来,宝妈带姐姐买礼物时,买了两顶老虎帽子,在出口我们聚在一起时,宝妈拿出送元宝的礼物时,元宝死活不要,说自己已经有了一个了,不能再要了。这件事过后,元宝去商场时再也不吵闹着要很多东西了,每次都是一个礼物就够了,只要家长在生活中多注意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会慢慢养成的。
良好的时间管理
自我控制能力离不开对时间的良好管理,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家长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比如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时,家长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现在元宝看小猪佩奇时,我一般都和他约定只能看四集,看完了就关电视,孩子遵守的很好,每次看完都会喊爸爸关电视啦,然后就去干其他事情。
遵守社会规则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在日常行为中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的好榜样。比如在红绿灯口,在旅游景点,在超市买单等等都需要排队,这段时间,元宝在小区里喜欢和我玩一种叫红绿灯的简单游戏,几个孩子骑着自行车绕圈,当经过我时,我会拿树叶做道具,绿色的表示绿灯,孩子们可以通过,红树叶表示红灯,不可以通行。对闯红灯的孩子,我们给予一定的惩罚,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和我玩这个游戏,同时让孩子从小明白遵守规则的严肃性。
孩子自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家长针对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进行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反复的情况,家长要多关爱、多提醒、多鼓励,这样才会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自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