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做错事时,你会向孩子道歉吗?

一定是要道歉的。大人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把面子放在第一位。首先我们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孩子处于规则的建立期,对于做错事情道歉这个事情,应该让孩子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做错事情,都需要道歉。




我反过来问你,孩子做错事了该不该和大人道歉?答案是孩子肯定要道歉啊!同理大人做错事必须跟孩子道歉,因为你做什么孩子就会做什么。正如《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一书中曾说:你和孩子讲道理他们大概只能听进去10%,而你真正做了什么,他们会模仿90%。所以在教育孩子上你的行动就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人要做个好榜样,做的不对就是要道歉




每一个人年少时都觉得大人是万能的,大人的话都是对的。但是随着年龄长大,慢慢的才发现,原来大人也有不懂的、做错的时候,原来大人并非自己想的那么完美。这是很多孩子随着年龄成长的一个认知过程。这样的认知很幸福的,所以我认为大人不要轻易向孩子道歉。

注意,不轻易不代表不道歉。而是要在孩子面前少做错。

什么时候要道歉?

做错时。

大人做错了,不向孩子真诚地道歉,孩子会从大人的言行中学会推脱责任,为自己寻找借口,同时导致孩子逐渐对家长产生了疏离感和不信任。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孩子不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也不懂谅解他人。

人无完人,不管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是父母孩子,每个人都会做错事,错了就要认错,就要承担责任,并且为之道歉,这是大人们更加该为孩子做的榜样。

但这里有个例子,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个孩子,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期末考试,数学得了99分,英语考了100分,语文成绩只有84分,下滑得比往常都要厉害。于是,妈妈批评了他。

事后,妈妈很快意识到自己有些冲动,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增添了更大的压力,当天写信向孩子表达歉意。这件事很多文章有转载。有人认为这样的道歉是不合适的,这无疑告诉孩子“成绩不重要”。其实,这个道歉是合适的,不过道歉后的沟通才是关键,要让孩子明白妈妈的道歉是因为发火,但成绩没考好是要加油的。

与孩子沟通需要更多的理解,做错了就要道歉。




大人做错事需要向小孩道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做错了道歉让孩子明白,他也需要在做错时道歉。




大人做错了事情,肯定要给孩子道歉呀,因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以为是大人就为所欲为,应该很好的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是非分明。做错事情,该道歉的时候一定要道歉




大人做错事因该跟小孩子道歉。也要尊敬小孩子的幼小的心灵。大人小孩相互平等。你尊重小孩子,小孩子也会尊重你。




从小,父母教育我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往往他们做错了事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是我孩子,说你两句怎么了”,诸如此类。毕竟父母总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严的形象,又怎么会错呢?

有时候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也很少会说对不起,反而会从其他方面婉转地表达歉意,毕竟还是父母都要面子的嘛。要问我见过爸妈道歉时有哪些表达方式?哈哈,这就不得不说了。

小时候老跟隔壁家小孩打架,人家一找上门来妈妈不管对错都会先揍我一顿,宝宝委屈别怪我离家出走,可是每次妈妈找到我都会先来一句:“回家吃饭了,有你最喜欢吃的肉。”我能怎么办,吃人嘴短。

中学时每天早上都是爸爸送我去上学的,可是每次都睡过头,导致我天天都会迟到被学校通报批评,别提多丢脸了。一开始我还催,生气干脆不叫了,后来爸爸终于意识到错了,每天早上会调七八个闹钟,铃铃铃响个十几分钟才总算不迟到了。(虽然吵到的都是我……)

大学暑假回家爸妈特别嫌弃我黑,总是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然后我就生气了,跟他们冷战了好几天。可是怎么都想不到他们竟然能连续几天都打开家庭云tv端点评我的照片,两个人还在我面前一个劲的说好看,真不知道该不该原谅,想想都哭笑不得。

有人说,父母在等孩子说一声谢谢,而孩子在等父母说一声对不起。但很多时候都已经藏在了生活的小细节中。




会的!而且态度非常诚恳的向孩子道歉!

有一次那会儿我心情非常的烦躁,刚满三周的尧尧一遍一遍的问我好多问题,开始还好,问了一连串还没有停止的意思,我就很不耐烦的回了他一句:“不知道!”他嘴巴张的好大,眼睛一闪一闪的看着我委屈的说:“妈妈,你好好说话可以吗?”我愣了一下,发现自己有些过分,蹲下来看着他,很诚恳的对他说:“对不起儿子,妈妈错了,不该这样给你说话,你能原谅妈妈吗?”他看着我的眼睛说:“没事儿!”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

是的父母和孩子要互相尊重,并不是父母高高在上,让孩子感觉有一种不可逾越鸿沟,所以父母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做错了,可以大方诚恳的向孩子道歉的,孩子也会欣然接受父母的道歉的,切记不要把一切的过错都推到孩子身上,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对不起”,这三个字看似很普通,却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体现。向地位、辈分比我们高的人说“对不起”比较容易,向地位、辈分比我们低的人真诚的说“对不起”就更需要胸怀。

在孩子的成长中,面对孩子的过错,明是非的父母一般都会鼓励孩子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教育孩子“知错就改”。但如果作为父母,因一些原因,难免会做错事或错怪孩子,有意或无意伤害到孩子的时候,会怎么处理呢?

第一种常见做法:找对方的错掩盖窘迫

在中国,大部分家长发现自己做错了或自己错怪孩子后,会感到很尴尬、很窘迫、很没面子,不愿意低头,会故意找孩子其他的错误来批评孩子,从而掩盖自己的窘迫。

表面上来看,家长这样做,似乎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似乎证实了家长“无错”的形象。

但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孩子感到憋屈,被不公正对待,在内心瞧不起父母,不服父母,对父母心存怀疑和怨恨,不再相信父母,不敢对父母说真话。

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孩子性格懦弱,不能明辨是非,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还会使孩子学会类似的处理方法,面对自己的过错时推诿责任、指责他人。

第二种常见做法:“糊弄”过去

无论孩子是几岁,还是十几岁、二十几岁,在父母眼中,总是觉得孩子没长大,需要成长,需要教育,“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于是,当自己有什么事情做错了或错怪了孩子时,觉得不必当回事儿,“糊弄”过去或不了了之。若被孩子质问,父母就拿出一套套大道理为自己辩解,美名其曰:磨练孩子。

其实,孩子无论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情感、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

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孩子心里自然对父母有想法,觉得父母不成熟、不值得尊敬和信任。

而且,父母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遇到问题就逃避”的榜样。父母都逃避冲突和责任,那么孩子在遇到类似的矛盾和责任时,又会怎样应对呢?自然有样学样了!

第三种常见做法:以许诺代替道歉

这种做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普遍。一些父母在发现做错事或错怪孩子后,能立马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对孩子心存愧疚。但是,又拉不下脸面给孩子道歉或担心直接道歉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就以物质、精神许诺来代替道歉。

比如,妈妈错怪孩子,孩子心里难受,妈妈说“是妈妈的不好,妈妈带你去吃冰淇淋,你原谅妈妈,好不好?”

这样的做法也算是“知错能改”了,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歉意。偶尔使用是可以的。但不能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以防孩子养成习惯,故意抓住父母的过错或故意生气,以便对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

第四种做法:真诚向孩子道歉

面对过错,我们很多人都会说一句“对不起”,但有的人说得“蜻蜓点水”,完全不走心;有的人说得理直气壮,仿佛对方才是错的那个……错误虽然承认了、“对不起”也说了,可是整件事为何还是非常拧巴、让人难受呢?症结就在于说“对不起”的态度和方式。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我们的态度才是最重要。“对不起”,这三个字看似很普通,却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体现。向地位、辈分比我们高的人说“对不起”比较容易,向地位、辈分比我们低的人真诚的说“对不起”就更需要胸怀。

真诚的道歉可以修复一个破裂的关系,让彼此重归于好的同时,也使双方学会了彼此包容、彼此理解、彼此相爱。

真诚的道歉,首先,要明白说对不起的原因,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给对方带来的伤害;第二,要知道怎样去说对不起,在道歉的时候要看着别人的眼睛;要从心里说“对不起”,并要用真诚的语气。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从心底里发出的歉意,才能真正的取得别人的原谅;第三,说了对不起之后一定要去改正,不要在同样的事情上一再犯错。

真诚向孩子道歉,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化解矛盾,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正直诚实的品德。

心理咨询结语: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有不耐烦、冲动、误解等伤害到孩子的情况,及时反省,勇于承认错误,真诚道歉,才是真正强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更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和过失。向孩子真诚的说声“对不起”,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父母不妨试一试。




我觉得应该向孩子道歉,双方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只让孩子做错事道歉,如果自己做错事情不道歉,有的孩子会反抗,你下次再让他道歉就没那么容易,有些孩子不敢反抗,孩子心里会想,大人做错事情都不用道歉,为什么我要,虽然嘴上不敢说,心里很抵触的,下次再叫他道歉,即使在你的强势之下,他道歉了,但是,改正的概率就会大大的减少了。

向孩子道歉,还有好处:

1.亲子交流,有机会跟孩子沟通,孩子心里也明白,父母是尊重我的。

2.树立榜样。他们小小的心灵里,知道父母也会犯错的,人无完人,下次做错事情,不用你教,他们也会道歉。

3.增加信心。如果大人做错事情没事,而他做错事情就得受惩,下次就算不是他做错了,他也不敢讲。长期下去,就会越来越没有信心。




应该,要让孩子感觉是平等的,要像朋友一样的对他,这样之间才没有隔阂




原始地址:/jingpin/6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