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在不断成长不断学习的,孩子一样,我们老师家长也一样。
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每犯一次错误,就变聪明一次,也是长经验的时候。家长跟老师首先要有心里预设,就是可以接受孩子犯错,看具体情况,再根据自身经验以及育儿经验进行正面管教,当然,每个孩子都不同,要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我们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充分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性格、习惯来教育。
这个也是一场“持久战”[微笑]。
首先,我们要认识孩子犯错是常态,他是不断的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其次,孩子出生不是完整意义的人,他是具有人特征的小动物,要经过成人对他进行训练,给足人成长需要的营养;
再次,要尊重先体验再成长的原则。关键要弄清孩子犯错背后的行为动机,控制好情绪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
最后,批评一定注重自己的语气、表情、眼神、行为等,做到对事儿,不对人产生否定语言或行为,保存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是一种影响。教育孩子需要足够的耐心,不仅需要方法,也需要智慧,更需要爱(欣赏、接纳、鼓励、表扬)
上海学生跳桥事件,武汉学生跳楼事件。都是学生经历了母亲的辱骂不堪承受,最后选择了结束生命。那么孩子做错事,家长就不能批评了是吗?
曾经看到书本上一句话:为什么风可以那么温柔的对树说话,而你却永远学不会对我温柔说话呢?
父母之于孩子,就是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以及完全的放手
对于孩子做错事情,应该在私密,平和的环境中,父母跟孩子仔细沟通,了解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如果做了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
我们希望,父母可以创建温馨的环境,用爱和理解,尊重与沟通,参与孩子的成长。
哪有孩子是不犯错的?一般都错误来说,对孩子要有宽容的心态,话虽如此,批评是必须要进行的。但要因材施教:
调皮的孩子:
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不能拐弯抹角,让他意识到严重性。然后让他体会这个错误的结果,俗话说,感同身受是对调皮最大的惩罚。
腼腆的孩子:
采取柔一些的方法,过于直接会伤到孩子发内心。一问原因,二问孩子对这件事的认识,三问孩子准备怎么做。在孩子意识到错误后,要肯定他的态度,略做表扬。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长辈我们不要着急指出孩子的过错,而是应该从根本上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让孩子有一个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机会。
当问题出现以后,我们可以尝试先问清楚孩子从生孩子身上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我罗列了以下的几点。
第一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孩子告诉我们。冷静下来听孩子怎么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让孩子有机会说话,他也不会还因为恐惧而选择避而不谈。
第二点我们要问问孩子,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呢?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我们应该感同身受,让他的情绪有一个出口,等他冷静下来再与他交流。
第三点呢,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想法,你想要怎么样呢?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这样呢,孩子就可以和你沟通和交流。
同时呢,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爱他,我们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教育他改正错误也是爱的一种表现。犯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最重要的要看我们怎么从错误中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父母得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哪里做错了,不能逼迫孩子认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对错观,放下家长姿态,尝试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方式,做到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呢?
第一步:陪伴让孩子冷静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离开孩子让孩子一个人待着,最好的是陪在孩子身边,不用做任何事情任孩子去发泄情绪。
第二步:孩子冷静后第一时间拥抱
当她平静后,父母需要第一时间把孩子包在怀里,亲亲孩子,让孩子知道“妈妈还是爱你”,同时也是让她知道能能自己平复情绪是好的行为值得被鼓励
第三步:谈论之前发生的行为
简单的语言复述一下之前发生的行为:“你刚才很生气因为你想玩小弟弟的汽车,很抱歉,你刚才一直哭,我没办法理解你,不知道你要什么。以后你想要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可以询问小朋友可以不可以给你玩一下,但是你不能打人,这是不对的。”
孩子发脾气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陪在孩子身旁,不会让孩子有被孤立的感觉。相反,这是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父母都是在身边的,这是无条件的。
让孩子有机会去经历自己的情绪其实也是学习成长的一部分。父母要认同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大哭的时候父母可以说“我知道你很喷怒,但是你不能打小朋友”用词语帮助孩子的情绪贴上标签,就是在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那慢慢等到孩子再大点,语言表达更加成熟时,她就会学着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大哭大闹的情况就会逐渐减少。
而很多孩子长大了遇到不开心还是选择哭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一直以来他不了解各种情绪标签,即使很气,很沮丧,他还是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只能选择哭闹来发泄。
教育、引导很正常也很重要,聪明智慧的家长都是这样做的。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经常犯错误,何况一个孩子呢?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或老师要视其情况,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正确的引导。那么怎样进行引导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01找出做错事情的原因
孩子做错事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只有找出错误的原因,并针对这个错误的症结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才有可能改正并防止下次再犯错同类的错误。
1)我们跟孩子讲一些道理,即使孩子不能够完全的理解,但是至少他能够吸收一点是一点,是有帮助的。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告诉他一些好的行为,你可以去做哪些事情。而不要过多的去说,你不能怎么样,你不可以这样做等一些负面的行为。
2)这样做的好处:也可以看出孩子对整件事情的认知过程。说白一点,就是一下就可以确定孩子的对他所面临的问题或者事情的处理,或者是简单的看法。孩子也可以从错误或者失败中汲取教训,也可以在不断的改正错误当中能力得到了提升。
02恰当引导
1)鼓励为主,突出其柔的一面
我们在孩子做错事之后,会批评孩子。但千万别忘掉。,要学会在孩子做对事情或者表现很好的时候要给孩子鼓励。这就是一种强化的方式。
我们通过鼓励孩子的一些好的行为,好的做法,从而强化孩子这些这些。那么,他以后出现这些好的行为次数就会多,做错事的机会就会少。
比如说,孩子在玩的时候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妈妈会批评他。那么,当孩子主动的收拾自己的碗筷的时候,我们要关心他,叫他注意不要把手弄破了。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呵护。在孩子的内心当中可以知道,这是一种损失,也可能产生一种危险,下次要避免。
2)共同应对和处理错误的后果
孩子做错事情后,我们应先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因为有时大人主观以为的所谓的“错事”,而在孩子心里却有不一样的出发点和解释。
所以,关注孩子的心情,认可他的可能的不安和内疚或者迷茫,最后和孩子一起商量合适的方法把事情做好,这些才是良策。
3)循循善诱
大部分家长批评的出发点都是:你这么做是不对的,不应该这么做。然后,带着个人情绪跟孩子讲一通大道理,这是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的,孩子只会认为我们家长不理解他而已。
恰当的做法是,冷静下来,想一想孩子这么做的出发点。孩子想问题片面一些,家长有可能会站在更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试想,从孩子的角度看家长的做法,孩子一时也很难做到。
如此一来,我们不妨先认同孩子说出孩子做这个事儿的出发点,承认他做事情的合理性。然后再问:你看这件事情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或者是这件事情虽然你受益了但是对周围人有没有造成不太好的影响?
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所以我们说,家长要注意引导循循善诱,而不是带情绪的批评。其实,引导当中其实也包含批评。
03适当的惩戒,刚柔并济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对孩子的孩子的教育上,也不例外。
在孩子犯错误,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惩戒的办法。其目的是想。使他有一个很深的记忆,避免下次再犯。当然,惩戒也要讲究一定的分寸,要从“惩前毖后,治病人”这样一个目的出发,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内,并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受不良影响。
2)胡萝卜加大棒
针对孩子的错误的纠正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多数情形下要综合运用多重手段,切忌教条适用。灵活运用,以柔克刚,往往能起到更很好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不怕孩子犯错误,只要他能够认识错误,并及时改正它。当然,在其过程中,家长或老师要视情况,帮助其分析原因,适时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进行引导,可以加快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和改正,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觉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家庭环境的不同和家长基因的不同,所以造就了孩子性格上的不同。具体孩子做错事是应该批评还是引导主要看以下3点。
一、孩子什么性格?
孩子的性格可以分为完美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正好对应的是《西游记》的师徒四人。
如果孩子是完美型和和平型那他犯错误了最好以引导为主,这种孩子对冲突比较敏感。如果家长批评孩子,等孩子长大成人以后都还可能会记住自己几岁的时候做错事被父母教训了。孩子成长会有心理压力,会担惊受怕,生怕犯错误被批评,这样会阻碍孩子天性的释放。
如果孩子是力量型和活泼型,那孩子犯错误了可以适当批评,这样的孩子大大咧咧,即使今天你批评了他,明天他照样还是开开心心。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二、孩子犯了什么错误?
孩子不是大人,犯错很正常,如果一个孩子表现的和大人一样,那我相信家长会更加的担心。所以很多事情家长都可以提前告知孩子:哪些是对的可以做;哪些是错的不可以做;告知之后,如果自己还做错事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孩子第一次犯错而且事前家长并没有告知那就以引导为主,谁都会犯错,第一次犯错并不能代表什么,尤其是孩子对社会认知不够的情况下。
孩子犯同样的错误而且之前家长已经告知不应该犯,那就要批评甚至惩罚了。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和孩子说过犯错会受到怎么的惩罚,那现在就直接按照定下的规律来。孩子此时心里不会有压力,因为他知道家长为什么会这样对他。这样也有利于后期家长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三、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
孩子犯错之后闹情绪,打闹,家长不要给予关注,家长只要在保证孩子安全下等孩子哭闹停止。等孩子发泄完情绪之后在给予引导或者批评。
人多的地方,有人护着孩子的时候孩子犯错不要批评,但是要提醒孩子。等回家之后按第二点来处理就好了。
总之,孩子犯错该批评还是引导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和情况去制定不同的方法!
教育孩子是件长期且重要的事情,人本来又很复杂,所以并没有一蹴而就的一种模式。
用语言和文字给大家带来帮助,加关注,让我们一起见多识广,野蛮成长!
可以批评,但是这个批评是带着个人情绪的发泄,还是纯粹出于对孩子不恰当行为的纠偏,这个很关键,出发点不同,批评的结果也不同。
大部分家长批评的出发点都是:你这么做是不对的,不应该这么做。然后带着个人情绪跟孩子讲一通大道理,这是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的,孩子只会认为我们家长不理解他而已。
恰当的做法是冷静下来,想一想孩子这么做的出发点。任何人的任何一个行为在他自己那里一定是认为正确的,只不过他认为的正确和我认为的正确的标准不一样。有可能孩子想问题片面一些,家长会站在更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家长的做法,他们一时很难做到。
这时就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而不是带情绪的批评,引导当中其实也包含批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够骂两句长长记性没毛病。先认同孩子说出孩子做这个事儿的出发点,承认他做事情的合理性。然后再问:你看这件事情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或者是这件事情虽然你受益了但是对周围人有没有造成不太好的影响?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承认孩子行为的合理性的同时,再给孩子的思想“拔一拔高”,这就是教育的引导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