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基因论是什么?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在其著作《浪潮之巅》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一个在某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经被优化的非常适应这个市场,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等已经非常适应,甚至过分适应自己传统的市场。这会使得该公司或者成功的内在因素会渐渐地、深深地植入该公司,可以讲是这个公司的基因。吴军认为:一个公司可以不相信基因的决定性,但最终无法摆脱它的影响。
腾讯只能做社交,阿里只能做电商?
这只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腾讯和阿里
以腾讯为例,腾讯早已不是原来的腾讯了。
腾讯游戏世界第一。早在2017年,腾讯就以181.2亿美元的游戏总收入,击败105.48亿美元的索尼,位列世界第一。而今,游戏收入虽然在腾讯总收入中的比重中下降,但仍是腾讯集团中的一项重要收入。
腾讯音乐中国第一。据公开资料,腾讯音乐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流媒体份额,隐约已有垄断趋势。
如果从“互联网基因论”来看,谁也没有想到,社交起家的腾讯,竟然会在游戏、音乐方面做到行业领先。
有人会说:这是社交衍生出来的业务,是社交带来的红利。
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基因论”
社交只是腾讯的优势,让腾讯跨界能够加速扩张,不能粗暴的归功于“社交基因的衍生”。否则,拥有20亿用户的Facebook应该比腾讯跨界更加凶猛,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阿里巴巴也同样如此,电商是阿里巴巴擅长的,但阿里巴巴在云服务、移动支付这样的领域,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这是业务衍生的结果,而不是所谓“互联网基因”决定的结果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纷繁复杂,并不是某一理论就能断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一种商业行为的对错成败。
彻底要根除电商这样社会才能稳定。
回望过去的十多年时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纵横捭阖,业务范围高度分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即使BAT再强势,也始终没法做到完全的交融,百度就是搜索、腾讯就是社交、阿里就是电商,这已经是普通大众心中的定式。
我们不过是在重复我们刻板印象中腾讯和阿里的影子。
以腾讯为例,腾讯早已不再是只做社交的腾讯了。腾讯游戏世界第一。根据数据调研机构Newzoo早先发布的数据,早在2017年,腾讯就已经以181.2亿美元的游戏总收入位列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索尼的105.48亿美元。而今,不管是全球市场,还是集团内部,游戏都可以说是腾讯声名最显赫的业务。
腾讯音乐中国第一。2018年12月12日,腾讯音乐(TME)纽交所上市,根据公开资料,腾讯音乐占据了国内超过70%的流媒体市场份额,领先优势明显。腾讯投资全球领先。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今年2月的腾讯投资年会暨IF大会上表示,在过去十年,腾讯投资了大概700多家公司,其中有63家已经上市,有122家是市值或者价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持股超过5%的公司总市值加起来超过5000亿美金,等于再造一个腾讯。”如果单从“互联网基因论”来看,我们或许没法想到,做社交出生的腾讯,居然也能将游戏、音乐和投资业务做到行业领先。也有人说,这些都是社交带来的红利,骨子里都是社交延伸出来的业务。
阿里巴巴同样如此,电商是阿里擅长的,但阿里在云服务、移动支付、和SaaS领域(钉钉),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这是业务延伸的结果,但不是基因决定的结果。
互联网基因实际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你在这个行业已经很久了,相对已经积累了很多软硬件的资源,所以在这个行业有优势。其实不光是腾讯阿里,普通人也是一样,你在一个行业干久了有人脉,经验,客户,供货商资源,那你也就有了这个行业基因,你比其他人更好的优势做好这个行业。腾讯阿里也一样,像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跨行业去做其他,没有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光靠资本一般是很难的,除非这个行业刚刚开始。像社交,电商这种也就高度成熟的行业,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都很难有超越的机会,除非有革命性的创新。所以大家都是互联网基因,实际是资源积累和行业壁垒的形象化比喻。
在《浪潮之巅》中,吴军说到公司基因。什么是公司基因?有点玄乎。
我想到一个更好的理解方式:拿阿里巴巴和腾讯来说,一个会做电商,一个会做社交,但是跨界都不成功,这是为什么?
根本上是产品形态不同导致公司资源配置、人员配置、生态系统、发展思路的不同。
阿里巴巴围绕电子商务,需要的是上游供应商、服装家居等产品、产品促销、支付、快递物流等资源,整个公司的产品和资源都会围绕这一系统运转。
但腾讯不同,它的根基是QQ,围绕这一即时沟通工具,发展出QQ邮箱、QQ会员、QQ空间、微信、QQ游戏等产品形态。电子商务体系与这一体系关系很小。
两家公司核心产品的不同,造成了两家公司发展思路、资源配置的差异。
阿里巴巴想做好社交,腾讯想做好电商,需要跨界、需要颠覆自我。
颠覆自我对一家公司来说很难。可行的模式是目前腾讯在做的:做不好电商,那么入股(而非控股)别的电商公司,让具备电商基因、整体资源配置围绕电商的他们去做。
隔壁老王不卖瓜了,改做健身房教练了;菜市场阿姨不卖菜了,改做社群营销了;那你觉得互联网基因论还靠谱吗?还有,站在风口都能飞上天的猪,这一说法对吗?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产品,我们都不能再用传统的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它,曾经做微波的,改行造电视了;曾经做互联网开发的,改行造汽车了;曾经搞英语培训的,改行造手机了,等等这一系列新鲜事的出现,再一次充分的说明:不要相信老王,只会卖瓜,……
朋友你好,感谢邀请!
腾讯和阿里
都从奋斗的岁月,逐渐成长为中国两个互联网独角兽
消费者印象
这两家公司由于进入互联网时期较早,腾讯依靠QQ、微信、游戏等社交领域,无人能及。阿里的淘宝、天猫、物流体系在电商领域首屈一指。两家凭借互联网的东风,已经各自发展成为行业领域的佼佼者。由于先入为主,他们各自携带的互联网基因,已经深深的烙在消费者的印象中。
行业版图
腾讯和阿里,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风起云涌,相互对抗。腾讯也做过电商,不过后来不了了之,阿里也做过社交通讯,但效果也不是太好。知道各自的强弱项后,虽然自己不能做,但可以找别人做。收购投资别人的公司,反正不差钱。随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新零售、新技术,许多都在腾讯和阿里的注资下成长起来。腾讯和阿里开始构建各自的商业版图,从线上到线下,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从国内到国外,各行各业都有着腾讯和阿里的影子。
产业帝国
腾讯和阿里已经从电商、外卖、文体、金融、社交、旅游、交通、教育、健康、科技、房产、工具、手机、公益等产业已经成长为巨大的产业帝国。从目前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来看,表面是别人家的,其实暗地里都被腾讯和阿里控股,毫不客气的说:在消费领域市场,要不你在腾讯系里,要不就在阿里系里。
腾讯和阿里的发展,带动着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两家公司就像两个成长中的孩子,一个人会太孤单,两个人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成长,相互成就自己。不管是腾讯和阿里,都是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科技体验和服务。毕竟,一竞争就全民发红包的活动,消费者还是非常开心的。
结束语
关注“象过河软件”,畅聊企业管理软件问题,让管理更高效。
了解更多行业、更多企业管理问题,私信象过河软件,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