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宝宝是运动能力的爆发期,宝宝的扔、摔东西是属于每个孩子的必经阶段。每个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宝宝养育成有人缘、有修养、守规矩、知识渊博的小绅士,小公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呢?
1、父母的言传身教,都说身教大于言教。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前提下,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2、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和孩子正向沟通。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把一些道理贯穿在故事情节中,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这样孩子才能够接受新的知识。
3、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孩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论年算的,一个习惯的养成大概需要21天,这是相对于成年人来说的,那么对于孩子相对应的时间就会拉长,所以请父母对于孩子能够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长大。
4、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2岁半的孩子对于什么都是充满好奇心的,父母不妨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多方面的让孩子体验很多生活中的知识,当孩子遇到不懂的一般都会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求答案,磨练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拓宽孩子的思路。
5、设定每天的睡前故事时间。每天半个小时的睡前故事,可以慢慢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我同事从孩子小时候一直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一直坚持到一年级,现在孩子自己每天睡觉之前都会看半小时的课外书,嫣然已成一种习惯。
分享一个适合学龄前儿童用得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家里或者身边有适龄儿童的话可以去下载一个试试哦,这里面有丰富的童话故事,还有有趣的冒险任务,孩子可以和喜欢的童话人物一起学习汉字,不知不觉中对汉字产生兴趣。
更多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
这个阶段的孩子个人认为主要以陪伴教育为主^_^
2岁的孩子在对新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上往往会依赖于父母的看法和建议(可以先尝试问孩子自己的看法)要是孩子有理解不到位的再由父母来指出和改正!
这个阶段的孩子建议多培养动手的能力,凡事要让孩子多参与家里的生活活动/家务。培养孩子自我修养的一个好时期!
孩子的教育是越早越好,而教育的面向有两方面,一是大脑潜能的开发,俗称但不限于智商;二是心灵潜能的开发,俗称但不限于情商。
大脑的开发要遵循脑神经医学,要多接触丰富的优雅的讯息,听的看的可以触摸的,和孩子多沟通,对话。
心灵的开发,是要靠平和宁静温馨的环境,最亲密的人给予的言传身教,安全感等等。
让孩子有爱和被爱的感觉,是最重要的。
两岁的孩子应该说是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具备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情感也越来越丰富,对周围的食物充满好奇,也特别喜欢参与成年人的事情。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意识。
一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有问题家长要积极回复,予以解答,别担心听不懂,孩子在乎的就是参与。
二是不要阻止孩子的尝试行为,比如孩子看到你扫地,就要自己试,很多家长觉得捣乱,这是打击孩子积极性,完全可以让他试着拖一下,让孩子体验参与乐趣。
三是对引导孩子读书。可以买这个年龄的绘本给孩子看,家长讲给她听,慢慢的孩子会自己去阅读。
四是有意识培养孩子生活习惯,比如刷牙,洗脸,好好吃饭,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学会接受,再大一点教他整理物品等等。
五是训练孩子语言能力,多讲故事,多陪孩子聊天,效果都很好。
最后要说的是多点耐心,多点鼓励。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
2岁的宝宝自我意识增强,对周围世界感知灵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进入腿脚运动的敏感期。但是,宝宝对周围事物概念理解没有形成,危险预知能力不足,需要父母规范安全活动范围,并尽可能的在安全范围内,放任宝宝自由活动和探索,给孩子尝试动手的机会,锻炼孩子各种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注儿童心理成长需求
婴儿的心理活动在胚胎期就开始了,从婴儿出生就把他当成特殊心理能力的生命来看待吧,他不仅仅需要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照顾,更需要父母对他心理上的照顾,试着从心理的角度观察和感受孩子,能给予他最精心的呵护。敏感期的各种任性性行为都是儿童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2岁宝宝更多的是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玩游戏,逛公园,规律的日常生活。
父母身教言传
2岁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品行端正,礼貌用语,做好榜样。自己先有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再来引导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慢就全权代劳,让宝宝做某件事情时,请尽量避免下达指令,用选择代替指挥;宝宝执拗某件事情时,请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宝宝参与到生活中来,体会到自己的能力,用包容和耐心来爱孩子。
2岁的孩子可以陪着阅读了,阅读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和语言能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和知识面,加强孩子的自信心。请关注号大眼DY,或者微信公众号“大眼亲子阅读”,每日都会分享和详解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绘本和书籍,陪孩子一起阅读,享温馨亲子时光。用最美的语言,最温和的方法,指导孩子。
两岁的孩子是在小孩成长的阶段最听话最乖巧也是语言表达开始丰富的时候,这个阶段是对孩子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的最佳时期。比如用过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位,吃饭前一定要洗手等等,再就是这个时段小孩的语言达能力也比之前好了很多,也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机,现在学习英语用用途比较广泛,那么每天可以让他听一些音频的英语故事,看一些英语的动画片和绘本,他的进步会非常快,执行力也会很好。一旦错过了这个时候,到了三岁会出现一个小的叛逆期,他有了自己的主见,很多事情大人要求他的,他都不会愿意做,甚至会发脾气。到了更大一点的年龄,就更难去引导他的一些行为习惯了。
所以在两岁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花一点心思。多进行引导和初级阶段学习内容的输入。
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简单句个疑问句的高峰期,对什么事情都表现出好奇心,会出现问很多为什么情况,这时家长应抓住这段关键时期,多引导孩子去探索和想象,这时候的答案并不是重要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谢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三点。
一是分离焦虑。这点在孩子两岁时会达到顶峰。所以,给他足够的爱,足够的安全感,去上班,要出远门,不要偷偷走,慢慢跟孩子沟通交流,哪怕一开始比较痛苦,孩子会哭闹,也要坚持,在一次次的分开又在约定的时间再见面,他会明白何为分离,也不再害怕短暂的分离。
二是阅读兴趣。两岁的孩子多做亲子阅读,角色扮演,共同欣赏美的东西以及互相分享感受,这不但会为以后的阅读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良方。
三是树立规则意识。两岁,基本上可以和大人交流沟通了,从小树立规则意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懂得这个尺度已经甩同龄人八条街了。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
2岁的宝宝自我意识增强,对周围世界感知灵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进入腿脚运动的敏感期。但是,宝宝对周围事物概念理解没有形成,危险预知能力不足,需要父母规范安全活动范围,并尽可能的在安全范围内,放任宝宝自由活动和探索,给孩子尝试动手的机会,锻炼孩子各种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注儿童心理成长需求
婴儿的心理活动在胚胎期就开始了,从婴儿出生就把他当成特殊心理能力的生命来看待吧,他不仅仅需要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照顾,更需要父母对他心理上的照顾,试着从心理的角度观察和感受孩子,能给予他最精心的呵护。敏感期的各种任性性行为都是儿童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2岁宝宝更多的是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玩游戏,逛公园,规律的日常生活。
父母身教言传
2岁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品行端正,礼貌用语,做好榜样。自己先有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再来引导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慢就全权代劳,让宝宝做某件事情时,请尽量避免下达指令,用选择代替指挥;宝宝执拗某件事情时,请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宝宝参与到生活中来,体会到自己的能力,用包容和耐心来爱孩子。
2-3岁是宝宝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父母要特别注意用标准语言表达想要告诉孩子的思想。在这一段时间内,父母要增加与宝宝的交流,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而且足够的陪伴还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总的来说我觉得2周的宝宝陪伴和交流最重要。
昨天坐地铁时遇到4个人,一个50多岁的妇女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还有一个是30岁左右妇女抱着一个熟睡的小弟弟,小弟弟看起来四五个月,胖胖的小手上套着磨牙胶圈,靠在怀里睡得很香,她一只手抱着小弟弟,一只手拿着手机正看视频。听她们的谈话,她们是一家四口,姥姥,妈妈和小兄弟俩。小男孩东张西望,充满了好奇,坐在姥姥怀里很兴奋,左右的人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自己的手机,他很失望,挣脱姥姥的怀抱,站在姥姥双腿上,左右晃动,姥姥只好紧紧地扶住他双肋。站了一会儿,他又叫姥姥站起来抱着他,这时他一抬手,抓住了吊环,这下可高兴了,两手抓住吊环开始荡起来,姥姥扶着他的腰,不敢松手;还好,车厢里人不太多,大家都往旁边挪了挪。荡了几下,姥姥抱他下来,孩子正玩的高兴,抗拒的大声叫,连着说了几个不。叫声引来了地铁巡查人员的注意,从后面的车厢慢慢过来,姥姥马上指给小男孩看,并在孩子耳边轻轻地说着什么,孩子的面容缓和下来,松开手,又和姥姥坐在座位上,一时安静下来。坐在右边抱着小弟弟的妈妈抬头看了看旁边的孩子,看到巡查人员往前走去,又回头看自己的手机。小男孩一直看着穿制服的巡查人员,看到他的身影刚漠入人群,马上又要求姥姥抱他起来去抓吊环,姥姥不答应,孩子大声叫嚷起来,车停下来,我到站了,叫声在我身后戛然而止。
出站后,我的心微微沉重。两岁左右的孩子生活习惯基本养成;慢慢开始认识身边的人和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你的不经意都会给孩子留下记忆,会不自觉的跟你学。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一次记不住,多引导几次他也就明白了;更不能教孩子投机取巧,让他没有是非观念。
这个时候的孩子,要开始为入学幼儿园做准备。之前一直都是家庭生活,要慢慢过度到集体生活,要教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友好、和睦、团结相处,不要让他成为王,那种孤家孤人的王。您还有什么好办法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