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招生简章重点看什么?

谢谢邀请问答。我在高考志愿填报误区二曾经把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做了区别。再一次告诉大家,高考志愿填报查阅的是招生章程,不是招生简章。


在阅读高校招生章程时,首先要关注的是院校基本情况,包括它的隶属关系、院校的性质、院校层次、办学规模、收费标准、奖学助学措施、分校和校区设置、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的印章等情况。

还要精准了解高校专业的报考要求,尤其是对选考科目、单科成绩、体检、男女生录取比例等有明确要求的专业。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了解是否符合专业报考条件。不符合的,一定要规避填报。

考生还要重点关注“专业录取规则”。专业录取原则主要分“专业优先、分数优先和专业级差”这三种方式,院校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一般会在招生章程当中明确规定。


可以看看我这篇文章:i6603216220319646216/

1、看院校各专业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

艺考生查看院校的招生简章时,第一个要看的就是该院校该专业的今年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今年招生的名额以及在哪些省份招生,如果招生名额太少意味着你将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选报时要适当规避这类院校,如果该院校的招生范围没有你所在的省份,则可以直接舍弃。

2、看有无硬性报考条件

硬性报考条件一般指的是那些特定的专业,如空乘、音乐表演、影视表演、舞蹈表演等专业,考生在报名时,该院校会划定各专业相应的报考条件,比如对身高的要求、对长相的要求等,这些硬性的报名要求达不到,就要马上转移阵地了。

3、看是否承认统考成绩

现在随着统考政策的实施,很多院校在招生时都会依照该省的统考成绩来作为考生录取的依据,绝大部分院校要求考生在校考之前必须要拿到本省的专业统考合格证。弄清楚该院校与本省统考之间的关系,会更加清晰的去开展考试。

4、看报名时间及报名流程

报名时间和报名流程,是你艺考行程安排的一部分,现在的艺考院校报名有两种形式: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掌握好报名和缴费的时间,打印准考证,考前检查各种所需物品,都是艺考行程中的必须要做的重要事项。

5、看考试时间和考点安排

院校在本省的考试时间和考点设置公布后,考生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根据报考的院校制定详细的艺考行程,来保证自己的艺考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院校的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一般都会有一段时间的间隔,在你确定好要报名的院校后,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安排表,将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行程安排详细的列出来,避免因过分紧张而乱了阵脚。

6、看专业考试内容和要求

每个院校对各专业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不会有大的差异,但其对考生的要求和录取喜好则有很大的不同。了解院校的考试要求和喜好,在艺考时才能更加针对性的备考,考试的要求一般在简章中会有公布,但像专业偏好则需要考生通过网络和老师咨询等各种途径去了解。

7、看录取原则和文化课要求

招生简章中对考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该院校的录取原则及对文化课的要求,毕竟艺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被顺利录取,而文化课又是大部分艺术生的一大软肋。随着艺考新规的不断实施,院校在招生录取中加大了文化课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调高了艺术生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可以说艺考后考生肩上的压力变的更大了,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备战文化课,可以参加文化课冲刺集训100天可平均提高100分以上!


1.看高校情况。

解读招生章程,首先要了解院校基本情况,包括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院系及专业设置情况、师资状况、科研水平及成果、收费标准、奖学助学措施、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及去向等内容。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还要关注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的字样。通过这些,考生就可以对想要了解的高校有个大致的认识。

2.看加分政策。

高考照顾加分由教育部统一划定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一般来说,各省招生部门确定的政策加分,只适用本地区的高校,外地高校认可与否由学校审查决定。所以,考生的加分是否管用,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的加分条款。

3.看投档比例。

不少考生家长误以为只要被高校提档,就一定会被录取,其实这是不对的。学校审阅档案后,少数考生档案会因各种原因被学校退回到省招办,即“退档”。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调档比例一般不得超过招生计划的120%。

4.看非一志愿录取方法。

很多学校的招生章程中都会写有这样一句话,“当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一些考生家长读不懂,其实这句话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第一志愿上线人数达到或超过招生计划数,院校完全可以在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不再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如果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数,院校则通过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实际上,很多热门高校的第一志愿生源充足,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考生家长不要一看到这句话想当然地理解为该校招收二志愿考生,而是要查看其近三年的录取情况,看其是否招收二志愿考生,招收的比例有多少。

5.看专业录取原则。

从分配专业的规则方面看,专业录取主要有专业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三种方式。(可参看高校分配专业有三种方式)高校具体使用哪一种方式,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

6.看单科成绩要求。

高考录取时,有些高校对已投档的考生在安排专业时有单科成绩的要求,主要有两种方式:1.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2.单科成绩必须达到某一分数标准。如外语类专业对考生外语成绩的具体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对语文成绩的具体要求,经济学类专业对数学成绩的具体要求等。如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招生章程中规定:“理科试验班(基础学科试点班)专业只招有该专业志愿考生,且考生的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应达到满分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或高考数学单科成绩排名达到本省区投档考生数的前百分之五十。”

7.看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

招生专业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的比例、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等信息,考生也要了解。如上海海事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中招收男女生比例的规定为:“航海技术专业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招收部分女生,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只招男生(行业用工限制)。其他专业不设男女生比例。”


每年各高校会在官网上发布招生简章,甚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候,由省招办出版发行的高校招生通讯上将各校的招生简章就行汇总,以供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考生在参阅招生简章的时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就行参考

一、参阅招生简章中高校简介

1.看高校所在省份与地域。相同专业不同地域的高校,位于发达省份的高校综合实力相对要强,专业教育合作领域广,最主要的是将来的就业渠道宽(但学费稍高)。

2.评估院校综合实力。(1)看是否为“985、211工程”建设院校,还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二者有区别;(2)看国家一级学科专业数量;(3)看专业领域在国内、国际的排名;

3.看办学层次: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学科硕士、博士授予情况,有利于今后学科发展。

二、看各省市的招生计划人数以及专业招录人数

大体上每所高校都会公布在各省市的录取人数,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关系到考生是否能成功被录取的主要因素。如北京、上海两地的高校实行地域保护,在内地录取人数很少,甚至一两个,报考时应该慎之又慎。

三、通过招生简章中的院校官网网址查看历年的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填报志愿提供有力的依据。

1.重点院校的官网更新及时,大多数院校都有各专业历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甚至有录取最高分和最低分以及平均分。

2.如果官网中没有,可以百度搜索,网上有大量的各校的专业性的录取分数线汇总。

3.看对于外语要求、男女招生比例、人数、要求;身体健康要求;

4.查看学校在专业录取时是否设置专业分数级差。

四、看专业院系的规模和开设的课程

通过招生简章中公布的网址,登陆官网进行查看院系实力与规模和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与其它相同专业的高校相对比,学科专业是否为特色、院校重点专业;参考专业将来的发展方向;注意是否能休第二学历。

五、查看专业学费、住宿费。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有必要参照其它院校相同专业学费。

六、查看有哪些类型的奖助学金以及资助措施和渠道。

总之,招生简章只是参考依据,各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仅是为动员广大考生选择报考其院校做的宣传,为提高院校的知名度,上面的内容不可尽力信,需要考生借助官网详细查阅和搜索网上各位专业人士的评论。


感谢邀请!

首先说明一点,目前高校绝大多数发布的是《招生章程》而不是“招生简章”,只有极少数高校还用“招生简章”的说法。

高校的《招生章程》非常重要,它是高校向社会公布的法规性文件,学校依据事先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进行招生。与此同时,《招生章程》也意味着学校对社会和考生的承诺,是该高校开展招生与录取工作的规章依据。如果在实际招生过程中,高校违背了自己的招生章程,学生和家长也可以据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比如201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以所谓“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退档河南考生事件,最终之所以反转,就是北大的退档理由和它的《招生章程》是矛盾的。

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招生章程》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如果你在填报一所高校之前,都没有认真地去读过它的招生章程,那么,实际上是对于自己的前途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匪夷所思的是,每年志愿填报时候,这样的人还大量存在。太让人无语了!

那么,作为考生和家长,我们通过《招生章程》,重点了解哪些有用的信息?或者说,在一份几千字、六七章、二三十条的《招生章程》里,重点看什么?

第一:高校的《招生章程》,在其第一章“总则”或者是第二章“学校概况”里面,会说明学校全称、校址、层次,办学性质,毕业证书发放等基本情况。

千万不要误以为这些都是套话,没啥用。通过它你可以了解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这个往往决定了学校的收费标准的,直接跟你上大学所要花费的钱数紧密相关。以往稀里糊涂报了民办大学或者是中外合作吃了大亏的考生,每年都有。

第二、招生计划情况,这个要结合学校发布的《招生计划》,综合来看。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目前很多的高校,都不止一个校区,两者结合起来,你就可以弄明白你选的专业,它的学费、校区情况。

第三:加分政策,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够享有加分政策的考生来说,这一点很关键。

第四:学校的录取规则。

高校的录取规则,对于考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举一个简单例子,在老高考平行志愿的省份,比如说河南、陕西,绝大部分的高校都会承诺,如果考生选择“服从调剂”,原则上不退档,从而充分保障考生利益。但也有极少数高校,在明明知道105%比例投档的前提下,却不给出相关承诺。对于这样的高校,在报考的时候,如果你的分数不是特别突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用脚投票。否则一旦被退档就太亏了。

另外,学校的专业录取原则,也是一不留神就会被坑得鼻青脸肿,欲哭无泪的存在。目前在专业录取上,分三种:分数优先(分数清),专业优先(专业清),专业级差。当前绝大部分的高校,采用分数优先的专业录取原则,这个也是被考生和家长所接受和称颂的。

但也有的高校,采用专业优先或者专业级差的录取方法。如果不了解它的专业录取原则而盲目填报的话,尤其是专业级差的规则下,极大可能是不知不觉你就掉进去了。说难听点的话就是: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第五、高校对于考生的一些特殊要求。

这个主要是集中在:单科成绩要求;外语语种要求;男女生比例要求;身体要求;(身高、体重;色盲、色弱、视力、听力、嗅觉等)

这方面,也是每年考生容易踩坑的地方,因为在招办投档的时候,它是不大可能了解你的这些具体情况的,只是根据你的分数及位次情况,再结合你的志愿填报顺序,电子投档,全程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和影响。当你的档案被投到某高校以后,高校也不可能了解你的具体信息,然后的结果就是,你被录取了;悲剧的是,开学以后复检复测的时候,你不符合相关要求,被退档了。但这个时候,高考都结束了啊!而且,这个错误是由于你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只能是自吞苦果!太惨了!!!

第六、高校会对自己的大类招生做出解释,这个务必要结合招生计划,看情况,弄懂了!尤其是今年,由于有8个省份首次参加新高考,在“专业+院校”的填报模式下,一些高校在“招生大类”的划分上,可谓是煞费苦心;而在具体分流专业上面,一再的突破下限。真的是让人有骂人的冲动来着。何苦呢?

在这一点上,为厦门大学点赞!在今年的大背景下,称得上良心高校了!

所以,对于高校的《招生章程》,考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认真地去弄懂它。尤其是上述老马为你提到的六条,这都是往届考生用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为后来的你趟过的雷区啊!

最后,希望2021年的考生,不要犯前人已经犯过的低级错误!祝福2021年的考生,都能够考入心仪的高校!


原始地址:/rebang/20185.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