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就有市场
一定会有人说是老师,可有几个老师课上不讲、课下讲啊?莫须有的锅,我们可背不起;如果有老师课上不讲课后讲,请你理直气壮的举报;如果恶意揣测,请闭上您的臭嘴——利益集团才是补课的最大赢家!!
是教育方式和考试方式助长了补课的风气。有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列出了考点,中高考试卷固定到哪个题号考哪个题型,有变化就提前通知,只要刷题就可以考高分,不考的老师一律不教,学生一律不学,初高中最后一年就是刷题,让培训机构掌握了规律。要改变这一切,就是取消教学大纲取消统编教材取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由教师自己写讲义,教师自由的教,学生自由的学,考题全主观题,题型每年不固定,由第三方机构出题和评价,这样那些硕博士在中小学才有用武之地。大学生为什么没有培训机构?就是没有统一教材和考试的原因。
是家长。
来水了就叠坝,水会越来越高。老师不补还有人补。补课问题不能解决。家长补课有的是刚需。你就是入刑有人也得补。补课本身不是坏事。可以完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有利于学习,何罪之有?应该区别对待,因势利导。不要有攀比心。有多少人从小就留学了。没法比。适合自己的就好。学习不是成才唯一途径。
究竟是谁助长了补课风气?
一、考试制度,应试教育制度,唯分数论,唯文化成绩论。这是助长补课的根源。
二、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助长了补课风气愈演愈烈。无论是津津乐道于有偿家教的少数教师,还是以此大肆敛财的社辅机构老板,是他们明里暗里唆使诱导孩子和家长迷上补课的。
三、严重的攀比心理使得补课风气日盛一日,以致于现在让人们既恨之责之斥之,又让人们爱之趋之行之。
四、舆论导向虽在尽力让人们引起高度重视,但是政府部门好像目前正在观望,还不曾有实际措施来加以管控,虽然通过允许学校实行延时服务的方法来压缩校外社辅机构的生存空间,可是未必能够立竿见影,也未必能够奏效。
如何才能煞止补课之风,除了对公办学校在岗教师的管控之外,还应对社辅机构实行必要的取缔。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解决问题,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它的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唯文化分数论的考试制度上。
咱这中,小学公办都提倡补课,因为,私立学校的学生考试分数普遍比公办学校高出一大截,大部分家长都把孩子转进了私立学校,公办生源严重流失,于是,公办校为留住生源,不得不补课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当今中国教育,分数高于一切!所有科目让位于考试!从上到下,以分数定政绩,成绩!高分数换来无数荣耀,所谓不准补课等等纯粹是废话!自相矛盾的胡说八道,岂能有效实施行?
是教育考试制度:唯成绩论
孩子成绩差,听不懂,不补课,怎么办?
补课风气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造成的,而是老师,家长,社会甚至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作用而出现的。
首先,补课的本质有两个,一是能力提高,让好的孩子更好,这是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家长的心愿,以求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考更好的成绩,上更好的学校。第二个本质是弥补不足,这更多的是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孩子的一种追求。以期望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就算不能进入一流名校,也要进入相对可以的学校继续学习。
本质确定了,那就想想,谁追求这种本质,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大部分家长都有的,但为何望子成龙?因为社会需要。在没有更多社会资源,更好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想要更好的生活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资源,那就只能赌一次,赌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有出息。所以,你看那些经济基础好的,社会资源丰富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时候没那么高,因为他们知道,更容易出人头地不是你的学业多牛,而是你驾驭所学技能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多牛。
那家长的心态既然来源于社会价值,那社会问题就有不可避免的原因。打字的都要本科学历,就是一个社会写照。那是真的打字需要本科学历吗?显然不是。任何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训练一段时间,只要不是生僻字,打字,非专业性文职办公基本都可以胜任。那为什么社会上还很多文凭招聘限制呢?因为你的本科毕业生太多了。随便一个企业招聘,本科生应聘都足够填补所有应聘岗位了,为什么还需要本科以下文凭呢?而且,工资待遇和文凭不挂钩,只和岗位挂钩。
那社会招聘和工作岗位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吗?企业从没有强迫,是顺应了时代特征而已。时代特征就是本科毕业成了不值钱,研究生毕业勉勉强强。那是谁造成的?大学门槛低到水平线以下。这里的门槛不是说高考分数,而是学科专业。电竞被国家承认,马上好多学校开办电竞专业。可以想象,一群就想着玩游戏毕业的孩子,30多岁就可能面临下岗失业的孩子,他们的未来20年他们可能还没设想过。我们的很多大学都这样,计算机风靡的时候,任何一个大学都有计算机系,计算机相关专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这种专业毕业的学生甚至计算机相关知识水平还比不上一个电子城装电脑的高中毕业生。那就可以问问,为什么一个本科毕业的人才竟然比不过一个高中孩子?因为盲目扩招。动辄上万的学费,上万的住宿费,让学校成了另一种地产商。大学校长成了地产精算师。
那是学校的责任吗?学校似乎也有难言之隐,因为地区产业升级几乎是每个地方都不停讨论的。什么产业好,大家恨不得把这个产业名字挂在城市的天上,取代太阳。所以,学校是配合了产业升级而做的调整,留住人才和“人才”。人口红利,就是这个账。所以,谁的责任呢?更说不清楚了。
那回头再看?谁的责任呢?哦对了,忘了说了,还有老师呢?上课不教,课外全教。但是,家长们,孩子们,当初喊着减负的是谁?喊着素质教育高于学科教育的是谁?现在孩子减负了,但学科难度没减呀。怎么办,回到第一个问题去看看吧。
好了,还说是谁的责任吗?如果现在,不算车间流水线计件工资这种工作收入,技校毕业的技术工种收入可以轻松突破所在城市社平工资两倍,你看看还有多少人愿意去补课?说白了,补课不是补得成绩,仅仅是为了赌一次而被迫无奈的选择。如果非要找出来一个根本,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原因。
是老师,是家长,上课时该讲的老师不讲,课后补(为了补课钱)害怕自己孩子将来没有一个好文凭影响前途,和别人家孩子攀比不得不让孩子去跟风补课,(交补课钱),其实,仔细想想,在中国没人没权没关系的即使大学毕业一样在家待着,没工作,而有人有权有关系的大学毕业了一定有工作,即使没有大学文凭照样有个高薪的好工作,甚至不用去单位上班,(挂名)到月照拿工资和奖金,所以,文凭对普通老百姓家庭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省钱生活下去,初中毕业足够立足社会,(节省高中,大学高额的费用)。
就一个字:钱!没有钱谁愿意?
是家长的攀比心,。都想让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所以拼命的让孩子们上补习班。但事实证明;上补习班真的用处不大。我儿子从来没上过什么补习班,今年高考,被北京航空航天学录取了。
本人认为,家长的“望子成龙”和“金钱至上”是形成补课强风的最大原因。大道理大家都懂,无须解释。要说如何禁止,只有政府层面。
77年恢复高考,那时开始学校为了学生中高考考出好成绩渐渐地给学生补课加大练习,但收取的费用很低,除了给老师一点补助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结余,后来上级主管部门不让学校补课了,可是学生为了生学需要补习,这就给有头脑的人可乘之机,这个班那个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大多数人还拿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证,补课价格水涨船高无人问津,发展到今天补课之乱不可救药,谁知过?
是谁助长了补课的风气?
据我看,最主要的在于职业差距、城乡差距。书读得好,将来考上211或985高校,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以后可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从事待遇优厚的职业,留在大城市工作。作为中小学生,不补课怎么能超越别人呢!
其次,“比”和“争”的文化也助长了补课的风气。我们国家总是你追我赶。家长之间都在暗暗较劲,最后以孩子考中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在什么地方工作拿多高的待遇做多大的官为结论。这样一来,为孩子找教师补课就成为了一种风气。校长之间也要比,不补课怎么比过人家,获得殊荣呢?
教师待遇不高,也助长了补课风气。一家人日子要过,而且要争取过好,没有足够的钱是不行的。教师怎样富足?除了发挥行业优势,还能做什么?不劳而获令人不齿而且机会也也不多,那就勤劳致富利用假期满足市场需求吧。
补课之风,源于多种因素。首先是人们富裕了,愿意向子女教育投入更多资金。希望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其次是中国人对低学历的厌恶,社会轻视技工,当官、高技术有便宜可占。就业看学历高度。逼着人上名校、名大学。再次,人多粥少,必须竞争。最后,部分老师上课不认真,补课才认真。
中高考,必然产生补课。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升学压力、社会和家长期望以及学生自身需要等几个方面因素,而且纠缠不清、互相煽风点火,助推了“全员补课”现象。下面,我试着解答一下。
第一,升学压力,这是补课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几乎所有的补课行为都是因为存在升学的压力。如果说义务教育段,孩子能够上什么样的学校压力主要在父母身上(小学初中基本上是划片入学,由此滋生了畸形的“学区房”),那么,升什么高中、上什么大学的压力基本都在孩子身上。毕竟,整个社会尤其是家长都在追求上“重点学校”、“名牌学校”,“成绩好就是制高点”、“学霸才能制霸”,在这样的升学压力下,成绩差的学困生要补课,学霸和尖子生为了更高追求也要补课;初中升高中要补课,高中考大学更要补课。追求分数、追求重点和名牌大学,造就了几乎“全员补课”的“惨烈局面”,最终受伤的是谁?几乎是所有的家长和学生!学生休息时间几乎全部被补课挤占,减负成了真正的笑话。
第二,社会和家长的期望,这是补课现象存在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社会环境和舆论对学生升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加重视知识和教育。教育部门需要“业绩”,学校需要“办学成绩”,父母们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才能上重点大学、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找份好工作。“为孩子将来好就要对孩子狠一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这些口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排挤了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学生疲于奔命式地往来于学校和补习班。
偏科的学生呢,家长让补课,而且既要补短板还要保长项;对成绩优秀的孩子而言呢,家长也让补课,而且言之凿凿地指出,谁谁谁成绩那么好都要补课,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补一补万一落后了怎么办?成绩普遍落后的学生更是被家长逼着补课,而且用家长的“爱”作为捆绑,以“为孩子争取更好的前途”为借口,不惜金钱代价,甚至能把所有的学科补个遍!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第三,学生自身需求,但这反而不是补课的主要助推因素。
网上有个说法:成绩差的补课叫补差,中等生补课是为了拔高,学霸补课是为了突破。其实,只有少部分学生需要补课,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补课。举例来说,基础不稳的学生确实需要及时进行补课,在课堂之外补足知识的漏洞和体系,才能跟得上;偏科的学生需要补课,因为存在明显的知识短板,必须及时赶上来,才能够各科齐头并进;遇到瓶颈的学生需要补课,需要名师指点迷津,打通关窍,这一种往往不需要长期进行。
对于优等生来说,只要不存在以上的问题,完全可以不补课,硬补也几乎没有效果。
总之,补课现象的存在受学生升学压力的实质影响,受社会和家长的助推,学生自身补课需求反而并不是主要因素,毕竟学生愿意补课的不多啊!
有需求才有市场,这些年,补课让教育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也让许多在职老师不惜违纪铤而走险。但对学生来说,补课之路,满满的都是泪啊。
完全是“社会风气”惹的祸!更是“钱”惹的祸!过去也经常补课,但不收费,教师自愿,成效不错,老师得到的只是成就感和声誉;学生则夯实了基础,未来可期!风正一帆悬,教育可“补天”!!